正文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ZT编辑)

(2009-07-16 08:36:01) 下一个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以渊博的学识、伟岸的气质、浪漫的情怀、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熔铸了他气势磅礴,乐观浪漫的诗词风格,而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内容、真切的情感以及独特的美学价值与哲理内涵则成为后人研究不尽的话题......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漫长,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短促,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险峻,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宽阔,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难走,依然是心路。


毛泽东的诗词就是诗人的心路写照,它是记载诗人一生经历最深刻的精神自传,是记载他对事业追求的另一种生动的叙事“版本”,更是诗人毛泽东播撒在坎坷心路上的性灵花朵。

诗人毛泽东,该汇聚多少情感?
毛泽东的诗,该传递多少消息?

是风华正茂的意气;还是我失骄杨的悲欢?
是谁主沉浮的天问,还是唤起工农的震撼?
残阳依旧如血,黄花分外灿烂。
指点江山今又是,依天抽剑几多还?

心路的风景,是这般奇绝灿烂。
细细审视笔下天地,
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景、革命风云,
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悲欢、历史巨变,
在暮年已至的心头,该唤起怎样的波澜?
诗歌,是毛泽东的语言故乡,
也是他别具一格的生存方式。



毛泽东诗词的魅力

毛泽东的诗词和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血肉相连;他的智慧、他的胆识以及他为国为民的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里,成为一种昭示,一个时代的标志。

毛泽东的诗词与人民心心相印;“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的诗词里熔铸了他一生的奋斗与思考,记录了他与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翻天覆地的伟大实践;以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毅精神,展现出中国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大画面。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千里冰,万里雪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丽的画卷,显露出中国现代诗词的巨大艺术魅力。

毛泽东的诗词,绝然没有颓唐消极或吟风弄月、无病呻吟之作,它总是以磅礴的激情,振奋人们的革命精神,信笔拈来,引经据典,天衣无缝。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民族的性格也往往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

毛泽东的诗词蕴含着豪杰的霸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横扫千军各卷席。”这种霸气鼓舞人民斗志,让敌人丧胆。

毛泽东的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静止,地球始终在运转。

毛泽东的诗词有时幽默有趣,鸟儿问答:“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等到牛肉烧熟了,那土豆都煮成什么了?纯属瞎指挥,闭上嘴,不须放屁理所当然。

毛泽东的诗词是时代的诗词,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激荡着时代感情的潮汐,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并引起强烈的历史反响,使后来人或探幽发微、究其堂奥,或宏观思索、寻绎新知。读之可以知其世,具有史诗性,是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的优秀教科书。

“诗言志,歌咏情”。随着时代的前进,毛泽东诗词得到广泛传播,诗词本身所具有的博大的思想、豪迈的气势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仍然在启迪和鼓舞后人。



毛泽东诗词歌曲

毛泽东诗词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声乐作品领域可以说独树一帜。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岁月的思考之后,许多优秀作品成为当下的经典,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16.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17. 沁园春  长沙18. 七绝为李进同志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 七律  答友人(朱小倩)20. 菩萨蛮  黄鹤楼(杨鸿基)21.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22.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京歌)23. 七律  冬云24. 十六字令三首(左文龙)25. 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秦万檀)26. 采桑子  重阳(韩芝萍)27. 清平乐  蒋桂战争(刘秉义)28. 清平乐  会昌(蔡绍序)29. 菩萨蛮  大柏地(张映哲)




人民怀念毛泽东

邓小平去世时,村民们见面打声招呼“邓小平死了”。没有怨恨,但也始终无法产生“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的那种感觉。他们村边的河是毛主席领导下挖掘的,路是那时修的,桥也是那时建的,当然已经残破……。

天安门广场有一条永不干枯的人河流入毛主席纪念堂。其中,经常可看到衣着朴素,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儿孙们的搀扶下表情肃穆地步入纪念堂。他们不知如何献花,也不习惯城里人鞠躬的礼仪,只知道用磕头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如果纪念堂允许的话,中国亿万农民的双膝一定能在坚硬的大理石地板上跪出两个深深的凹痕。

一个留学生有一年到贵州调查,贵州的农民一谈起毛主席就是哭,就是流泪。

西藏农牧民家里最显着的位置普遍挂着毛主席像。拍《长征》电视剧时,藏族同胞看见“毛主席的队伍”来了,无不热泪盈眶,拿出食物给摄制组的人吃,坚决不要钱。导演深有感触地说“不拍长征,不知道毛主席的伟大。”

见过毛泽东的人很少不承认他的伟大。著名的爱国华侨资本家陈嘉庚访问延安后叹道“我原来以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在今天人们的心中,毛泽东的名字之所以萦绕不去,更多是因为他的民众情怀与处事风范,还有他对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的深恶痛绝……。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之改变、影响历史,根本之点就在于他把“人民”深深地烙写进了历史。历史从来都是人民的历史,但有了毛泽东,历史的人民色彩更加浓厚、更加自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推翻了压在过去一代代历史创造者身上的统治阶级,成了历史、社会的主人。

毛泽东谈论最多的是人民。他创造的新中国叫做“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政治协商机构、政府、法院、检察院、军队、警察、银行、钱币、邮政、国家电台等等都在前面冠上了“人民”的称号;他所缔造的新型军队是“人民军队”,他所创立的独特战争形式是“人民战争”……

毛泽东最高的也是他最满意的衔称是“人民领袖”,当人民欢呼“毛主席万岁!”时,他脱帽弯腰回敬呼喊:“人民万岁!”
……
人民呼唤毛泽东。毛泽东的思想和历史活动功绩作为一种历史坐标始终在激励与启示人民如何把握与创造历史,毛泽东的思想、理想、战略与领导艺术等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源泉之一是人民取之不尽的宝藏。
……
时势变迁很难再有第二个毛泽东,但毛泽东及领悟、信奉毛泽东思想的人民群众已永远化作影响和决定历史的巨大力量,……毛泽东创造了不可能根本逆转的人民历史,人民也把毛泽东永远带入历史中。



他有很多敌人,但是他未必有一个私敌。

老将军们绝大部分对毛泽东都是感恩的,毕竟是毛泽东让他们辉煌。彭总临终前的遗言是:毛主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陈毅元帅病重期间,几个月都靠输液维持生命,未曾吃进一粒米,但1971年的12月26日,他却要求吃面,看他吃的非常艰难,护理人员都劝他别吃了,他费力地说:今天是毛主席生日,我要为他吃长寿面啊!所有的护理人员都感动得流下热泪。

罗瑞卿大将出狱的第一件事就是穿的整整齐齐,到天安门的毛主席像前,立正站好,然后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黄克诚大将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是超出个人恩怨的。叶剑英80年代一听见别人提起毛主席的名字或者谈论毛主席,就激动得老泪纵横。

杨成武上将更是声称:认识毛泽东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杨尚昆写道:“我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一直关到1975年,确确实实没有动摇过对毛主席的信念,……地方上的老干部就更不用说。

戚本禹是毛泽东亲自下令抓的,现在也还是为毛泽东说话。一位被错划为右派的老师曾讲:毛主席作错什么事都不是为自己,看他的家庭就能知晓。

现在有些人觉得奇怪,说你们这些人受了这么严重的迫害出来工作以后还讲毛主席好。这些不能用愚忠来解释。

他并非鼠目寸光的领导人,看他的文章即可明了;他绝非心胸狭隘的庸俗之辈,读他的诗词即可了然;他所犯的错误是不能用世俗的得失去评判的。

就象恩格斯评价马克思一样:“他有很多敌人,但是他未必有一个私敌。”



中华民族的脊梁

“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这本是一首老歌的歌词。现在听起来却另有一番感觉。

在北斗高悬的美国阿拉斯加,接触了这里不少印第安人的生活,我对那句“阿拉伯人现在还在寻找自己的毛泽东,而印第安人则已经永远找不到他们的毛泽东了”的名言深有感触。

城边一个小咖啡屋的墙上,贴着一位印第安政治人物的画像,朋友们告诉我,那就是他们的领袖。许多年前他为争取阿拉斯加二十多个部落的印第安人权益而斗争被当局以其他罪名送入监狱,现仍在押。但是已经没有多少印第安人还记得要去为他的被释放而努力了。正如他们也已不记得要为那些曾经失去的土地而呐喊了一样。

一个民族的伟人就是这个民族的脊梁。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小平喜欢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二十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全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

毛泽东是一位敢于藐视任何强权、敢于挑战帝国主义的压迫的中国人里的英雄汉。他曾经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他自己骨头的硬度不亚于他所赞扬的鲁迅的骨头。

让大多数穷苦的中国人翻了身,让他们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生产力条件下避免沦为外来垄断资本的奴隶,毛泽东厥功至伟。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并一直在影响着后人。

面对今天的纷繁多事,无论是台海风云、钓鱼岛、南中国海,还是航母、藏独疆独骚乱,人们都会想起毛泽东。

毛泽东的出现有历史的必然性,他是我中华几千年古国文化所产生的一粒“蒸不烂、煮不透、响当当、硬梆梆”(见我族元人关汉卿词)的坚硬正义的种子,生逢其时,就必然要开花结果,形成气候。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三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中国仍在改革中踽踽前行。然而,毛泽东并未离我们远去。天安门城楼上、农家堂屋的墙壁上,甚至人民币上的毛泽东都还依旧注视着我们。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仍旧会随时跳到我们的眼前。

每每经过天安门,望一眼城楼,都会看到毛泽东。那是他的画像。在城楼后面,有个画家负责画像更新,几十年不变地用传统的方式画着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瞬间。

从1976年他去世到现在,将近三十年。主席像已经更换多次,而他注视下的中国,又有多大的变化?偶尔会有这样的闪念:这三十年时间里,他都看到了什么?望着五颜六色的滔滔江水,还会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吗?

如果让他说出来,他最先提到的,将是哪些——环境,网络,民主进程,经济改革,还是腐败或者别的什么?

这的确是个剧烈变化的年代,但也有一些变化不大的事情。如果以他的画像为圆心,在五公里范围之内,就可以看到垄断行业威严的衙门口。五十公里范围内,就能看到囊中羞涩依旧的农民;五百公里范围内,还可以看到更多仍在干预微观经济的地方政府……所有这些,都在这个人的注视之下。他不言,下自成蹊。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们得到了土地,又得到了自由,他们通过土地与自由第一次得到了温饱并逐渐改善了自身的居住条件,这是农民兄弟们一致认可的基本事实。”

但这种个体的、单打独斗的“自由”,在灾害、高价学费、高价医疗的重压面前,在不择手段、尔虞我诈的逐利和官商勾结、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大多数底层劳动者处于所谓“竞争失败”而弱势的现实下,在“癌症村”、“爱滋村”出现在中原大地的严酷现实面前,显现出其无比脆弱与痛苦的一面。

人们在得失之间需要而且不断在进行着一种再思考。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长期以来,关于毛泽东的是非功过一直争论不息,人们的心态都比较复杂,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的判断,都花了很大力气找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建国后工农业的各项发展指标和数据、过去和现在的各种增长率这样相对专业的东西都被拿出来反复分析,谁也说服不了谁,争论还在继续。

回首毛泽东,不同阶层的人们,感受是不相同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各个方面对世界、中国、后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位老人历经了人与神的奇幻轮回;他造就了一段影响深远的中国历史;他至少仍通过宪法以“毛泽东思想”的方式对国人的现在和未来发挥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毛泽东”三个字和“中国人”三个字,还息息相关。

在政治文明日益提高的今天,关于这个老人的事实越来越多地被公开。尽管如此,关于他的信息仍不完整。所有人能做的,就是在他辞世三十年后,仍尽可能还原他,去寻找一种叫做真实的答案。

今天中国的发展和巨变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再回到毛泽东的时代。但是人们总是想找回曾经失去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我们为今天的富裕所要付出的代价,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450) this.width=450" ="java:if(this.width>450) this.width=4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47415701.m3u autostart="true" loop="1" volume="100" type="video/x-ms-asf">ZT编辑.BB.Jul.200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