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色经典 芭蕾舞剧《白毛女》(新版)

(2006-10-30 17:03:33) 下一个
<>
<>


芭蕾舞剧《白毛女》(新版)



        《白毛女》的创作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不断的修改,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
  

        1964年,上海芭蕾舞团的前身———上海舞蹈学校师生为探索芭蕾民族化,在国内率先把脍炙人口的歌剧《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该剧由著名编导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辉、林泱泱编导,严金萱等作曲,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公演后在全国引起轰动,至今已有40个春秋。1979年,在舞剧“白毛女”剧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上海芭蕾舞团。
  

         40年来,上海芭蕾舞团一直把《白毛女》作为该团剧目储备的“立团之本”,几代芭蕾艺术家将《白毛女》中的民族芭蕾艺术不断发扬光大,他们不但成功地浓缩了原作的情节,而且把大量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的动作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大大增加了中国芭蕾的艺术含量。
  

        40年来,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久演不衰,共演出过1500余场,名扬海内外,曾出访过日本、朝鲜、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地区,近年还出访了美国,并巡演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1994年该剧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并先后在国际芭蕾舞大赛上获过24枚奖牌。与同期的《红色娘子军》一道成为中国民族芭蕾奠基之作。
  

        该剧是我国民族的内容和外来芭蕾艺术形式的成功结合,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优美的传统音乐,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在塑造人物方面,既运用芭蕾语汇,又吸取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之长来充实和丰富表现手段。
  

        艺术家创作了芭蕾,芭蕾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演员。舞剧《白毛女》使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等脱颖而出。
  

        随着芭蕾的发展、新秀的崛起,从汪齐风、辛丽丽、杨新华到张薇莹、季萍萍、范晓枫、付姝、余晓伟、陈真荣、孙慎逸,一代代的演员刻苦练习技巧,仔细揣摩角色,准确地把握了喜儿、白毛女、王大春性格演变的脉络和表演的不同风格,舒展自如地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技巧,从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呈现给广大观众。
  

        2005年是中国芭蕾舞经典之作《白毛女》诞生40周年,也是《白毛女》故事诞生60周年。上海芭蕾舞团再登世纪剧院,演出这台40岁的经典民族芭蕾舞剧,为观众一展这部中国现代经典芭蕾舞剧的风采。


        新版本《白毛女》更中国、更现代,与旧版《白毛女》相比,新剧删减了斗地主、烧地契、白毛女参军等内容,而更加强调艺术的回归,在舞蹈技巧和观赏性上有了提高,群舞增加,气势将更恢宏,感觉也会更加现代。


        不过,全剧的内容和思想仍保持原汁原味,老观众仍会感觉亲切。更有意思的是,过去的《白毛女》中,大春在大年三十给喜儿送去白面,喜儿回赠大春一把镰刀;而现在的芭蕾舞《白毛女》中喜儿回赠大春的礼物改成了自己绣的荷包。


        著名芭蕾舞演员辛丽丽在17年前出演《白毛女》后,本次演出将由她担任艺术指导,新一代舞蹈家余晓伟、季萍萍、陈真荣分别出演白毛女、喜儿、大春。辛丽丽向记者透露,整台《白毛女》加强了舞蹈的技术性难度,而以往版本中“紧握拳头”的动作减少了。她认为现在这批演员的舞蹈技巧已经超越了前两代的“白毛女”。


        本专辑《白毛女》(新版)全剧共分七幕:

        (第一幕)压不住的怒火-深仇大恨

        http://gmusic.yyjy.com/wma0125/minzu/jingjuwuju/bmn-yinyue/01.Wma

        (第二幕)冲出虎狼窝

        http://gmusic.yyjy.com/wma0125/minzu/jingjuwuju/bmn-yinyue/02.Wma

        (第三幕)要报仇/(第四幕)盼东方出红日

         http://gmusic.yyjy.com/wma0125/minzu/jingjuwuju/bmn-yinyue/03.Wma
        (第五幕)红旗插到杨家庄/(第六幕)见仇人烈火烧/(第七幕)太阳出来了

        http://gmusic.yyjy.com/wma0125/minzu/jingjuwuju/bmn-yinyue/04.Wma

        演奏:上海芭蕾乐团管弦乐队

        指挥: 樊承武


        芭蕾舞剧《白毛女》(旧版):

        http://www1.uswtv.com/movie/UploadFilesjoinst/bmn.wmv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不堪凌辱,逃入深山。长年风餐露宿,头发变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称其为“白毛仙姑”——(鬼)。最后她被八路军所救,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


        歌剧《白毛女》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这部芭蕾舞剧并未因循于原作走捷径,而是根据芭蕾艺术特点,进行了再创造。它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民间舞的素材,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方法将剧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现。

        对于剧中主要人物诸如:喜儿的纯真、甜美和变成“白毛女”后的坚韧、刚毅;大春的朴实、敦厚及参军后的英勇、干炼以及黄世仁的阴险、毒辣……等都刻划得比较鲜明、生动。


  ●创作背景

        有报道说艺术作品的原型“白毛女”名叫罗昌秀,一九二三年出生在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先后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十六岁的罗昌秀被迫躲进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深山老林,过了十七年野人般的生活。


         一九五六年,罗昌秀被救下山,年仅三十三岁的她重返人间时已经是满头白发。与世隔绝十七年的罗昌秀凭着勤奋劳动,曾被选为宜宾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四川省人大代表。罗昌秀婚后生下一儿一女,生活美满,几年前安然辞世。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有失实的地方,其实歌剧版《白毛女》早在1945年就已经公演,而罗昌秀是在1956年才被救下山的,对比先后顺序显然“原型”的说法是一个谬误。


         歌剧版的主创贺敬之在自己的《〈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中曾说——“这个故事(指民间新传奇“白毛仙姑”的故事)是老百姓的口头创作,经过不知多少人的口,不断地在修正,充实,加工,才成为这样一个完整的东西。


        1944年,这故事流传到陕甘宁边区的延安。当我们听到了这个故事以后,被它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优秀的民间新传奇,它借一个佃农的女儿的悲惨身世,一方面集中地表现了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和它统治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


        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解放区)的光明,在这里的农民得到翻身。即所谓“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故事表现了现实的积极意义及人民自己的战斗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艺术特点

        因为作品本身带有一定的革命色彩,《白毛女》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改,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不断适应和完善。舞剧《白毛女》出现时,杨白劳这个形象相比早期歌剧中更为坚强,他没有被迫卖掉女儿,而是在黄家派人来抢喜儿的时候,抡起扁担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黄世仁不得不掏枪打死杨白劳才把喜儿抢走。舞剧中喜儿形象的斗争性也明显加强,到黄家后喜儿英勇不屈,黄世仁不但不能加辱,反而被打得狼狈不堪。为喜儿配写的唱词改得更有阶级性。她和黄家的冲突中充满了阶级仇恨。


        在音乐方面,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


        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


        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而芭蕾舞剧版则在歌剧的这些艺术特点和基础上,结合舞蹈的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并承接了歌剧版的一些经典旋律。



精彩剧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