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28)
2008 (195)
2009 (139)
2010 (93)
2011 (90)
2012 (50)
2013 (77)
2014 (72)
2015 (67)
2016 (62)
传播历史和途径
一直对辣椒(和其他番物) 从哪里传入中国及传播途径有兴趣.
最近读了"中国农史", 这是至今看到最完整的历史.
之前, 一直以为是从云南,广西到贵州,江西到两湖, 再转身往西到四川, 在那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这本"农史"是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蒋慕东, 博导王思明的研究结果.
他们一定很辛苦, 需要研究各地明清两朝地方志. 但得出的结论很有意思, 也非常出乎意料:
有记载的, 最先开始种植辣椒的居然是浙江.
浙江山阴县志, 在康熙年间(1671)既有记载. 这是地方志里首次出现辣椒.
"康熙《杭州府志》、乾隆《湖州府志》也称“辣茄”。早期浙江种植辣椒用途主要是替代南方热带所产的胡椒。后续记载不多,说明浙江食辣并不普及。
康熙年间,东北辽宁(1682)、中南地区的湖南(1684)和贵州(1722)、华北地区的河北(1697)也有记载;西部地区的陕西要迟一些,在雍正年间(1735)有记载,其它地区均在此之后 "
朝鲜种植辣椒的确比中国早.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即开始:
"《林园十六志》(1614)等书介绍,朝鲜17世纪初开始种植和食用辣椒。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编辑的《韩国史》中说,辣椒从日本传人朝鲜是在“壬辰倭乱”(1592—1601年)期间
...
湖南地区最早的辣椒记载时间与辽宁相同,仅次于浙江,比周边地区都早得多。康熙二十三年(1684)《宝庆府志》和《邵阳县志》:“海椒”,这是目前所见国内最早的将“番椒”称为“海椒”的记载。
...
由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可能是辣椒传入中国的另一海路渠道。东北地区,康熙《盖平县志》、《辽载前集》、《盛京通志》均有辣椒记载,由于没有明中后期辽宁方志,明代该地种植情况不详。
...
东北地区 辽宁的辣椒记载早而且多,与浙江几乎同时,后续记载也多。康熙二十九年(1690)《辽载前集》:“秦椒,一名番椒。椒之类不一,而土产止此种,所如马乳,色似珊瑚,非本草中秦地所产之花椒。”
内地传播的先后包括:
...
贵州也是较早食用辣椒的省份,通呼海椒,另有辣火、辣有、辣角别称,以辣角居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思州府志》:
...
四川地区辣椒记载比湖南迟半个世纪以上,却几乎与湖南同时迅速普及,食辣成性。
乾隆十四年(1749)《大邑县志》:“秦椒,又名海椒” 是四川辣椒最早记载。番椒在四川地区称海椒的最多,辣椒和辣子次之,偶有称秦椒。
嘉庆年间,四川辣椒仿佛一夜之间到处冒了出来。金堂、华阳、温江、崇宁、 射洪、洪雅、成都、江安、南溪、郫县、夹江、犍为等县志及汉州、资州直隶州志中均有辣椒记载。
光绪以后,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川菜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 食用辣椒的记载。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各种菜肴达1328种之多,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佐料之一,有热油海椒、海椒面等。清末徐心 余《蜀游闻见录》亦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早期湖北辣椒的名称很特别,叫“赛胡椒”。乾隆五十三年(1788)《房县志抄》:“蔬:赛胡椒,红黄金瓜佛手数种。”同治《房县志》:“秦椒,俗名赛胡 椒、辣子,有黄红青三色。”道光《鹤峰州志》:“番椒,俗呼海椒,一呼辣椒,一呼广椒。”嘉庆到咸丰年间记载很少,同治以后特别是光绪时期增多,《咸宁县 志》、《兴国州志》、《长乐县志》《武昌县志》等亦有记载。道光年间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提到了湖北周边的“湖南、四川、江西(辣椒)种之为蔬”却未 点明湖北,也间接说明清末湖北辣椒种植非常少。 "
----------------
为什么现在越吃越辣
在这个视频里, 施斌(用苏州话) 谈苏州人吃辣. 他把现代对辣的认识, 讲得蛮透彻的.
至于为什么现在不光是苏州, 甚至全国人民越吃越辣.
其中原因其实是全世界现象, 几年前我讨论过.
在农业工业化之后, 种养的食材, 无论是大棚里种出的蔬菜及工业化养殖的家畜家禽水产场的鱼虾,
就一个词: 索然无味.
国内的农牧畜水产业在大量盲目照抄二十年后, 虽然供应量大为提高, 但从质量来说, 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过去, 厚重的咸,辣一是为了避免变质, 二是常为了掩饰食物的不新鲜.
现在的无味食材, 也只能越来越依仗强烈的调味品来弥补.
要改变这趋势, 需要改变种养方式.
幸好, 过去十几年西方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有许多好的尝试.
假如看不见这吴语视频, 听的懂苏州话的请直接去看: http://suzhou.cutv.com/wldst/zdjm/sblz/2014-10/19_16981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