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碎片

漂浮在花色流年中的记忆碎片。
正文

痕迹 ——听王菲的《浮躁》

(2006-10-21 21:48:56) 下一个
        在打着皱折的水面,抖落了一些声音的碎片,这声音和着鳞鳞的波光,垂着眼帘,夹着一丝不屑和无所畏,从你的眼前流过。不能却定它要表答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 只觉得里面隐约有一抹天地初开时的空朦 , 一些不安分的悸动一点莫明的空虚和堕落后的快感。

也许不能确定便是现代人某一阶段的确定。

     “ 九月天高人浮躁,九月里平淡无聊,一切都好,只缺烦恼 ” 。短短的四句歌词,在“拉加佛和呜呜呜”的重点衬托下被王菲宣誓般地念唱出来,挺痛快。其实浮躁不过是一种心态,是还没有看清对面橱窗中自己的模样够帅与否时就不得已挪动脚步时的懊丧;是随着某种惯性一天天打发日子却要提醒幸福时的酸涩;是等待情人到来前的忐忑不安。可我不懂王菲为何浮躁。难道是她穿着透明雨衣般的演出服,梳着朋克式的菠箩头,一脸的反叛,高歌执迷不悔时过于心如止水而导致了某种错位?还是她感到“虚伪展开笑脸,在人群中周旋,道理说服不了自己,决定放弃”《末日》后大彻大悟的突然不适应。我不认识王菲,我只能凭空猜测。

        说实话,我最喜欢 A 面的第一首歌《无常》。歌名是一首佛语,歌词具有古诗词的韵律,伴奏是纯净的吉它,歌声如梦如幻,不露痕迹地在音乐的时空转换中展示一点女人的幽怨,透着王菲很少见的一丝弱和媚。

        可王菲毕竟是王菲,她的前卫是别人无法比拟的,她不免买弄之嫌地一次次显示过自己日益见长的非凡唱功,而今又史无前例地“啊依呀,拉索来”哼唱了四首无字歌。单从歌名上看《哪儿》《不安》《野三坡》似乎就能感觉到什么。几首歌的旋律和配器都不事张扬,象原始部落的音符,空灵,悠远,一片古朴与温馨。和《分裂》的无奈,颓废大相径庭。

        也许人永远都无法统一自己,思想和行为总要背道而驰,而面对种种诱惑,没有谁能无动于衷,其实也没有必要掩饰什么,欲望就是欲望,所以现代人省略了很多东西,一切都变成即时的,急功近利的,直奔主题的。

       怀念是丢不掉的,那是散落的花瓣,被风吹离了茎的故乡。在漂荡中重温过美好,也倍尝了凄凉,象离弦的音色,你以为早已过去,却在抬眼间发现了它的痕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