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

当年想方设法要跳出农门,如今又是挖地三尺把自己变成地道的农民,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呵呵,呵呵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如何种植佛手瓜----chayote (Sechium edule)

(2008-02-21 18:19:31) 下一个

( ) 概述

l. 佛手瓜的起源及栽培历史、现状

佛手瓜又名合手瓜、合掌瓜、拳头瓜、洋丝瓜、丰收瓜、菜肴梨、万年瓜、福寿瓜等。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 18 世纪传入美国,后传到欧洲,再传入非洲。同世纪传入东南亚各国。日本在 1917 年从美国引入。约在 19 世纪传入我国。在中国长江以南各省都有栽培。以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省栽培最多。 70 年代,长江以北地区从福建省引进了绿皮佛手瓜品种, 80 年代佛手瓜的引种及高产栽培被列为一些地区科委研究的课题 ; 到了 90 年代,佛手瓜在北方十几个省市引进成功。

佛手瓜在原产地是多年生宿根蔓生草本植物,但在我国北方地区露地种植的情况下,其宿根不能安全越冬,只作一年生栽培,且无霜期相对较短,对瓜的正常成熟造成一定的影响,产量也随之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利用冬暖式大棚对佛手瓜进行多年生栽培,这样不但当年瓜可全部成熟,产量剧增,而且宿根可安全越冬,来年春季还能收一季瓜,其经济效益成倍或成几倍增长。

现在,佛手瓜已成为寿光市冬暧式大棚内栽培的主要瓜类蔬菜作物之一。且由于佛手瓜单株产量高,果实、嫩茎叶、卷须、地下块根均可做成多种多样的美味佳肴,瓜果耐贮存和运输,且在生育过程中,病虫害少,用药少,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蔬菜,因此佛手瓜的栽培面积大有发展的趋势。

2. 佛手瓜的商品性及营养价值

佛手瓜嫩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含有丰富的营养。每千克鲜瓜中含蛋白质 5克、脂肪1克、纤维素30克、碳水化合物77克,还含有维生素C220毫克,核黄素0.1毫克,含钙500毫克、磷320毫克、铁40毫克。

做汤均可,还可以盐渍酱制。由于栽培中很少施用农药,是一种无公害蔬菜,其嫩梢和块根亦可食用。

佛手瓜嫩梢的营养成分较幼瓜多,嫩梢以新鲜脆绿,长 15-20公分,带2-3节叶片之茎蔓最佳。至於做为食用之幼果以果肩部位光泽及果皮表面纵沟较浅者,果皮鲜绿色、细嫩、未硬化为佳。

佛手瓜的上市期为秋末,很耐贮藏,常温下可由 10月一直放到翌年3~4月,风味基本不变,对解决冬季蔬菜淡季有很大的作用。加上冬季果菜较少,中国北方人民对果菜素有偏好,佛手瓜正投人们所需。佛手瓜外形如双手合掌,尤如念经祈祷,有美好的祝福含义,更受人们喜爱,常作为过年过节礼物相送。由此市场需要量越来越大。

佛手瓜既可作大田栽培,又适宜于庭院绿化栽培。庭园种植,可集观赏、遮 荫绿化和食用于一体。

佛手瓜苗期很长,一般在大棚中育苗,旺盛生长期利用大棚骨架爬蔓,大棚时值炎夏空茬时间。后期,佛手瓜采收后,大棚内可定植越冬蔬菜。所以佛手瓜在大棚内栽培对于充分利用大棚设施、实施立体栽培有很大作用。

由上述情况可看出,佛手瓜在华北地区栽培意义巨大。近年来,山东省市场已陆续增加了供应量,烟台地区产的佛手瓜已通过海运远销东北地区。佛手瓜正由稀特蔬菜向大路蔬菜发展。



( ) 佛手瓜的生长发育规律

1. 佛手瓜的植物学特征

佛手瓜为葫芦科佛手瓜属中多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在温暖地区宿根可以越冬,作多年生栽培,在北方,露地栽培情况下作一年生栽培,在保护设施下也可作多年生栽培。佛手瓜的叶及蔓的生长形似丝瓜,又名洋丝瓜。果实如卷曲之佛手,故称佛手瓜。

佛手瓜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佛手瓜从种子播种发芽到新种子产生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变化过程是 : 种子发芽生根- > 子叶展开— > 真叶发生— > 根生出侧根形成根系,茎伸长并加粗,叶片展开和加大一 > 花芽分化— > 花器形成— > 开花一 > 受精— > 果实肥大— > 种子形成— > 果实成熟。

(1) 根系 : 佛手瓜主根肥大,近地表处能横向生长,形成数个块根,其根系最初为白色弦状根,随着植株的生长,须根逐渐加粗伸长,形成半木质化的侧根,并着生不规则的副侧根,侧根长而粗。这些根多分布在距离地表 30 厘米左右深度的土层内,少数主根系入土深达 1 米以下,侧根和细根横向伸长的长度达数米,在一般土壤中,一年生的侧根长达 2 米以上,二年生的长达 4 米以上。主根、块根、侧根和许多细根形成庞大的根系群,贮存大量的养分,根系分布范围广,吸收水肥能力强,比较耐旱。栽植 2 年后,能产生类似甘薯的块根,块根长 15 ~ 35 厘米,横径 2 ~ 5 厘米,表皮光滑无毛、土黄色,肉白而脆。但条件不适合则不易形成块根,在天气炎热、夜温高的地区,夜间呼吸强度大,养分积累少,不易形成块根。在山东省种植也很少发现块根,但在定植早、发育好的植株上可发现垂直生长的块根,一般株产块根 0.5 ~ 3 千克。

(2) : 佛手瓜的茎蔓生长快而分枝强,一般主蔓可达 10 多米,几乎所有的节上都有分枝,分枝上又有二次、三次分枝,有的甚至有五级分枝。当主蔓长有三四片叶时,其叶腋的各节腋芽便很快萌动伸长,形成枝条即子蔓。子蔓上的每个叶腋的各节腋芽也易萌发伸长,形成孙蔓,且各侧蔓生长的速度很快,以致主侧蔓难以区分。茎横径略呈圆形,绿色,有不明显的纵棱,茎蔓上有纵沟,密生茸毛,除接近基部的几节外,每节都着生叶片、侧枝及卷须,到一定节位后还生有雄花或雌花,卷须与叶对生,卷须发达,具 2 ~ 5 个分杈,攀缘性强。一般一株充分成长的一年生佛手瓜植株,茎蔓可以覆盖 30 ~ 60 平方米的棚架。

(3) : 佛手瓜的叶互生,颜色由绿色到深绿色,叶片掌状五角形,中央一角特别长,叶柄较长,叶片、叶柄上都被有茸毛,叶面较粗糙、全缘。

(4) : 佛手瓜花较小、淡黄色,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 较早出现在茎蔓上,花序轴长 8 ~ 24 厘米,着生 11 ~ 30 朵雄花,自中部向上、向下陆续开放,花期长。雌花多着生于子蔓 和孙蔓上,出现略迟。雄花总状花序,雌花单生,偶尔也有双生。花冠、萼片皆为 5 裂,冠全缘,淡黄色,雄蕊 5 枚,花丝联合 ; 雌蕊花柱联合,柱头头状,子房上位,密被茸毛,至果 实成熟时脱落。

由于佛手瓜最早出现的雌花,其开花时间比雄花开花早 5 ~ 7 天,造成第一至五个早开放的雌花不能授粉结瓜,以至减 产 3 ~ 5 成。佛手瓜为异花授粉,虫媒花。

(5) 果实 : 佛手瓜果实近似梨形,如双手合掌式,上有 5 条纵沟,把瓜分成大小不等的五大瓤,每一大瓤又分成两小瓤,先端有一条缝合线。线的两侧各排列着两大瓤,另一大瓤则正对着缝合线。具有一大瓤的一面称为正面,相反的一面称为反面。瓜的颜色由绿色到乳白色,果肉白色,纤维少,具有清香味。成熟果实表面茸毛脱落,有的品种瓜面较光滑,而有的品种瓜面粗糙。上有小肉瘤和刚刺。果实无后熟和休眠期。单瓜重 200 ~ 650 克,一般单株结瓜 500 个左右,大株可结瓜千余个。

(6) 种子 : 佛手瓜每个瓜内只有一粒种子,卵形、扁平。种子无休眠期,果实成熟后若不及时采收,极易萌发,从瓜中长出芽来,这种现象称之为 " 胎萌 " ,是佛手瓜的一个显著特点。佛手瓜种子的种皮肉质膜状,与果肉紧密贴合,不易分离,没有控制种子内水分损失的功能,因此,若将种子与果实勉强分离,容易失水干瘪,丧失生命力,所以,种果应整个果实贮藏,贮藏时温度应保持在 8 ~ 10 ℃。

2. 佛手瓜的生长发育周期

在北方作为一年生栽培的佛手瓜,完成一个生育周期需要经历 5 个时期,即发芽期、幼苗期、根系迅速生长期、植株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1) 发芽期 : 从播种至第一片真叶出现为发芽期。包括催芽期在内,此期一般为 40 天左右。佛手瓜发芽时,一般先形成一定数量的根系,再抽生幼芽。发芽期属于异养阶段,主要靠种瓜的贮藏营养。子叶展开后,开始由异养向自养过渡。

(2) 幼苗期 : 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种瓜腐烂。此期约需 35 天左右,这一时期是异养和自养共存,地上部和地下部共同生长。

(3) 根系迅速生长期 : 从种瓜腐烂到大发棵。此期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而根系生长迅速,为以后植株的生长奠定了基础,此期一般为 70 ~ 80 天。

(4) 植株旺盛生长期 : 从开始大发棵到植株开花初期,植株生长旺盛,成为植株的生长盛期。因为植株经过根系迅速发育期后,具有了庞大的根系,当气候适宜时,根系能吸收较多的水分和养分,且在长日照和光照强度等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加强,能制造和积累较多有机营养供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所需,因此使植株进入旺盛生长发育期。此期一般为 90 天左右。

(5) 开花结果期 : 从植株始花到初霜后植株枯死为开花结果期。在山东省的气候条件下,始花期为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到 10 月中、下旬霜后拉秧。此期一般为 90 天左右。因佛手瓜结果期较耐低温,在冬暖大概内栽培,可延迟到 12 月份拉秧,使开花结果期长达 100 多天。佛手瓜果实发育速度很快,开花后 15 ~ 20 天可采收嫩瓜, 30 ~ 40 天种瓜成熟。露地栽培的情况下,凡始花期早、初霜晚的地区,佛手瓜产量高。

3. 佛手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对温度的要求

佛手瓜属喜温作物,耐热,耐低温,而不耐寒。佛手瓜在 7 ℃胚根开始生长, 9 ℃幼芽开始萌发,而适宜温度为 18 ~ 25 ℃,幼苗生长的适温是 20 ~ 30 ℃,最适温度是 25 ℃左右, 高于 30 ℃植株生长明显受抑制,但能忍受 40 ℃的高温,故可安全越夏。结瓜期温度要求较低,瓜果生长膨大的适温范围为 15 ~ 28 ℃,在 15 ~ 25 ℃范围内,温度愈高,瓜果膨大速度愈快。

佛手瓜的茎叶对低温有一定的忍受能力,在 0 ℃左右的霜冻 1 ~ 2 次,只有上部的嫩梢受轻度冻伤,而成龄叶下的瓜仍能继续生长增重。

(2) 对湿度的要求

佛手瓜喜湿润的土壤环境,但发芽期和幼苗期种瓜自身有充足的水分,且此时植株小,又是生长缓慢阶段,所以需水量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以防降低土壤温度,促根系深扎,但也应保持土壤湿润。中后期株体生长旺盛,茎叶茂盛,叶面积大,叶面积系数高,气温高,蒸腾量大,因此需水量就大,要求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85% ~ 95% ,空气湿度保持在相对湿度 80% ~ 90% 。于燥和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不利于佛手瓜的生长发育。据测定,佛手瓜从现蕾到收获期仅幼多天的时间,亩产 3000 千克瓜,需蒸腾水量 7.5 万~ 9.0 万千克,平均每生产 1 千克瓜耗水 25 ~ 32 千克。而佛手瓜全生育期合亩总需水量达到 10 万~ 12 万千克。因此在佛手瓜生长中后期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是其高产的重要措施,而在佛手瓜进入开花结果期后,植株由营养生长较人生殖生长为主,要逐渐控制浇水量,不要大水漫灌,特别是不能使田间有积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佛手瓜植株怕涝,尤其是在结果期,地下水位过高或长时间积水都会造成减产或烂根死秧。

(3) 对光照的要求

佛手瓜适宜在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比较耐阴,在弱光条件下光合能力强,适合密植。在强光照射下,生长发育受抑制,佛手瓜在越夏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秋季生长旺盛,是与当时的光照强度有关。

佛手瓜是较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旺盛的营养生长,但花芽不分化,而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进行生殖生长,开花结果。其光饱和点是 4 ~ 5 万勒克斯,光补偿点是 0.1 ~ 0.2 万勒克斯。

(4) 对土壤和营养的要求

佛手瓜根系发达,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不论山地、平原、庭院、沟坡地,还是粘土、沙土各种土壤,土层在 50 厘米以上,有排、灌水条件都可栽植。但比较适宜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持水性能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壤土上栽培。因这种土壤的通透性能好,利于根系对空气的吸收利用,也利于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佛手瓜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适应的土壤 PH 值为 5.6 ~ 7.8 ,但以 PH 值 6.8 左右最为适宜。碱性、粘土、贫瘠的土壤应加以改良,可通过多施含有机质多的土杂肥或压沙换土,或深翻土壤后再种植瓜苗。

佛手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和其他植物一样,需要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铁、锰、硼、锌等微量元素。且因佛手瓜茎叶生长旺盛,茎叶覆盖面积大,单株结瓜数多,所以需要大量的养分,但对肥料浓度的反应很敏感,尤其不喜欢施用人粪尿,即使是腐熟的人粪尿也尽量不作追肥施用,以免死苗,或造成植株生长势减弱,降低产量。栽培上应大量施用含有机质多的土杂肥作底肥,还应多次追肥。佛手瓜在生长过程中对大量元素吸收量的次序是钾、氮、钙、磷、镁等。因对钾的需要量最大,所以往往因钾肥不足,而不能充分发挥高产潜力,所以生产上一定要注意多施用钾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4. 佛手瓜产且构成及增产途径

(1) 佛手瓜产量构成

佛手瓜产量主要由定植株数,坐果数和单果重量构成,可用公式表示为 :

产量=定植株数 x 单株坐果数 x 平均单果重量。

定植株数决定于栽培方式、品种和整枝方式等,可根据具体条件选定。

坐果数决定于品种、育苗技术、花期管理技术等因素。

在构成佛手瓜产量的三项因素中,受栽培管理技术影响最大的是单果重量。果实重量取决于每个果实的细胞数和细胞大小。因此生产上培育花芽发育良好的壮苗以及加强栽培管理,特别是果实肥大期的肥水管理具有直接的、重要的意义。

(2) 佛手瓜增产途径

①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益的基础。

②合理密植是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③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是增产的关键。佛手瓜在生产上常因雌、雄花期不遇而使产量降低 3 ~ 5 成,因此,提高坐果率对增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④及时防治生产中发生的病虫害是增产的重要环节。佛手瓜病虫害较少,但若有发生应及时防治。

⑤适宜的栽培管理是增产的保证。栽培管理主要是环境条件的管理。有效地利用光照以及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是增产的重要保证。

掌握佛手瓜的生长发育规律,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有目的地控制或促进营养生长或生殖生长,对提高佛手瓜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 佛手瓜的品种类型

我国目前引人栽培的佛手瓜从果皮颜色上区别有绿皮和白皮两大类。绿皮的品质差,被称为 " 饭性 " 品种 ; 白皮的品质好,称为 " 糯性 " 品种。目前,我国北方推广的佛手瓜主要有以下几种品系。

1. 绿皮佛手瓜

" 饭性 " 品种,生长势强,蔓粗壮而长,分枝多,结果多,高产,并能产生块根,瓜形较长而大,上有硬刺,皮色深绿色或绿色,品质稍次,单瓜重约 0.5 千克左右。

2. 古岭合掌瓜

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强,攀缘生长,叶掌状五角形,主侧蔓各节都生雌花。瓜梨形,外皮绿色有光泽,天内刺,肉质致密,品质佳,中熟,抗病性强,单果重 300 ~ 500 克,种子无休眠期,易发生 " 胎萌 " 现象,植株结果多,产量高,并能产生块根。近年来利用冬暖大棚保护地栽培的佛手瓜比较常用该品种。

3. 台州白皮佛手瓜

品质好,为 " 糯性 " 品种。该品种的长势基本上与绿皮佛手瓜相似,与绿皮佛手瓜不同的是茎叶颜色淡绿,叶柄浅白,叶脉黄白,果皮白色,上有不规则的细刺,瓜肉白而脆,卷须分杈 5 ~ 7 条,始花期较晚,比绿皮佛手瓜晚 10 天左右,棚架上的瓜无 " 胎萌 " 现象。

4. 云台白佛手瓜

瓜无刺,瓜蔓颜色、生长势形同绿皮品种,产量、品质、耐贮性、风味同台州白皮品种。

5. x 绿一代杂交种 (94 1)

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在环境条件不很适宜佛手瓜生产的年份,该品种表现良好,比其他品种产量高,抗性强。该品种茎叶、瓜皮、瓜肉和风味都介于绿白两品种之间。瓜形有较大变化,瓜的横径小于白皮而大于绿皮品种,瓜的前头保留着 5 ~ 8 条台州白皮品种的刚刺,瓜的 5 条纵沟变浅,短纵沟不明显。该品种比绿皮、白皮两个品种更能适应北方气候,是值得推广的新品种。


( ) 佛手瓜的栽培要求

1. 佛手瓜的栽培季节

佛手瓜在无霜冻的南方地区,为多年生宿根蔓性草本植物,但在我国北方地区露地栽培时,根茎不能越冬,只作一年生栽培。在华北地区,尽管利用地膜覆盖和扣盖小拱棚保护,于终霜期之前 45 天的 3 月上旬播种,而到初霜期 10 月 23 号前后收获的正常成熟瓜果,不足总坐瓜数的三分之一。而利用冬暖大棚保护地与越冬菜套作,既确保当年坐的瓜果能全部成熟,根茎安全越冬,又能于来年春季再收一季瓜果,且不会对套作的越冬菜管理和生长造成不利。因此,无论是作一年栽培或作多年栽培,都应于 11 月份育苗。

2. 佛手瓜的栽培方式与茬口安排

(1) 利用冬暖大棚种植佛手瓜

佛手瓜若栽于棚内,因棚内温度条件好,不受外界寒流的影响,所以要及早定植,促其营养生长,最好在 2 月中、下旬 定植 ; 佛手瓜若栽于棚外,可于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终霜后定植, 6 月中、下旬,要及时搭起瓜架,使佛手瓜瓜蔓爬到瓜架上,这时可将棚上的薄膜撤掉,令茎蔓放任生长,爬满瓜架。棚内在夏季可安排栽培其他作物,作物品种可视佛手瓜的栽培方式而定,若佛手瓜为一年生栽培或多年生栽培的第一年,或多年生栽培在春季结瓜后不平茬的,可利用佛手瓜的遮荫面积大的优势,在棚架下培养草菇、黑木耳等,这样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满足了佛手瓜在生长旺盛期所需的水分,实属一举两得。若佛手瓜为多年生栽培且春季结瓜后进行平茬,则可安排种植芹菜等作物,芹菜可于 5 月加号左右在棚外育苗,苗期为 60 天,于 7 月 20 号左右定植于棚内,这时已平茬后的佛手瓜茎蔓稀疏,不影响芹菜等作物的光照条件,随着佛手瓜的生长,芹菜等作物也已趋成熟, 9 月份收获上市。此时,佛手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到 11 月中旬将几乎全部成熟的果实一次整体收获后,可就地平茬,定植其他越冬茬蔬菜如辣椒等。辣椒可于 9 月加号左右在棚外用营养体育苗,开始时可用拱棚育苗,到拱棚内温度不足以使幼苗健壮生长时,可移于冬暖大棚内,于 1 月上、中旬定植于棚内, 5 月 1 号前后收获拉秧。

(2) 大蒜、洋葱等菜田套栽佛手瓜

大蒜、洋葱等蔬菜按常规种植。于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终霜后,于畦埂上挖穴,每公顷套栽佛手瓜 300 株左右。等大蒜、洋葱收获后,佛手瓜进入旺盛生长期,秋季结瓜。

(3) 春架豆角、菜豆等搭架蔬菜田内套栽佛手瓜

豆角、菜豆、番茄等作物春季按常规栽培,种植时可先留出佛手瓜套栽穴。 4 月中、下旬至 5 月初,每公顷套栽 300 株左右的佛手瓜。约在 7 月中、下旬,菜豆等作物进入采收后期,佛手瓜蔓开始爬到架上,令其放任生长,秋季采收佛手瓜。

(4) 麦田地套 栽佛手瓜

在麦田畦埂或种麦时留出佛手瓜栽植穴,同样于 4 月中、下旬或 5 月初,每公顷麦田栽植玑一株左右佛手瓜,小麦收获时,可留较高的麦茬,使佛手瓜茎蔓在麦茬上爬,免去搭架,也可获较高产量。

(5) 庭院立体栽培

在庭院背风向阳处, 4 月中、下旬定植佛手瓜,院内搭架。到 7 月中、下旬,瓜蔓满架前,不影响其他蔬菜的生长。 7 月底至 8 月份,进人高温多雨季节,院内其他蔬菜拉秧,可在瓜架下抢茬种植越夏速生蔬菜,如生菜,因生菜本身性喜冷凉,忌高温,且过强的光照对其生长发育也不利,所以瓜蔓爬满瓜架,正好为生菜遮荫降温,使生菜正常生长发育。这样实行立体种植,不仅佛手瓜产量不受影响,其他蔬菜效益也很好。

(6) 佛手瓜与葡萄立体种植

葡萄可实行单立架栽培,架高 2 米左右,行距可为 1.8 ~ 2.0 米,株距 1 米,每隔 5 行葡萄间种 l 行佛手瓜,行距 10 米左右,株距 4 ~ 5 米,架面要高出葡萄架 1 米,以利于通风透光。早春还可在葡萄行中间栽 2 行菜花或甘蓝及其他如菠菜等绿叶蔬菜,小行距 20 ~ 40 厘米,株距 30 厘米。在佛手瓜爬满架棚之前,葡萄已经完成了幼果膨大、花芽形成以及浆果采收,两者互不干扰。实行佛手瓜与葡萄间作,既充分利用了葡萄架杆,省工省钱,一架两用,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7) 塑料大棚套种佛手瓜

塑料大棚最佳栽培模式为黄瓜一佛手瓜一生菜。即早春时以大棚早熟黄瓜为主栽品种, 3 月中旬左右定植黄瓜, 4 月上旬开始收获, 4 月中、下旬在大棚内定植佛手瓜,因佛手瓜前期生长缓慢,所以不影响黄瓜正常生长,到 6 月下旬至 7 月初早春黄瓜收获后拉秧,去掉棚膜,以棚架为佛手瓜瓜架。同时,要及时整地,在 7 月中旬定植生菜,生菜可先在棚外育苗。当瓜蔓爬满棚架时,正好为性喜冷冻、忌高温、忌强光照的生菜遮荫降温。生菜可于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时采收,佛手瓜在 9 月中、下旬以后也陆续采收,三茬蔬菜互不影响,全年三种三收,大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收入。是值得推广的塑料大棚栽培模式。


( ) 佛手瓜的一年生栽培技术

1. 育苗

佛手瓜作一年生栽培时,可在 12 月中、下旬至翌年的 l 月上旬开始育苗,因一年生栽培时,开花结果期相对较短,所以应尽量利用保温设施提早育苗,一般可在种瓜充分成熟后即可摘下作催芽处理。 10 月中、下旬种瓜采收后,挑选果型大小适中、外形整齐美观、无伤无残的果实,用塑料袋或废报纸包起来,以保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防止瓜芽干死或瓜皮干缩。把包好的种瓜放在 15 ~ 20 ℃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要每 1 ~ 2 天掀开薄膜通风换气一次,否则会因薄膜内氧气不足而使种芽窒息发黄而死。约需经过 20 天左右的时间,佛手瓜的芽即可伸长到 2 ~ 3 厘米,芽基部有 4 ~ 5 厘米的须根发出,此时即可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时可用直径 15 ~ 20 厘米的塑料营养钵,营养钵 内装入营养土,浇水成湿润状态,后将已发芽的种瓜柄端朝下,瓜芽向上,或平放在营养钵内,在上面覆土 2 ~ 3 厘米。

将栽好种瓜的营养钵于冬暖大棚内集中排成营养体育苗床,保持苗床温度 20 ~ 25 ℃,夜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 10 ℃, 促其生根出芽。出芽后要保持充足的光照,防止秧苗黄化和徒长。

佛手瓜侧枝分生力很强,根萌很多,苗期应及时除去多余 的侧枝和萌蘖,只留 1 个主枝。若幼苗出现徒长现象,可在主蔓 4 ~ 5 叶时摘心抑制。待发出于蔓后保留 2 ~ 3 条健壮的留下,其余的全部除去。定植前,选最健壮的留下一条作为主蔓,余者全部去除。

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也不要过量浇水,否则会引起种瓜腐烂,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因此育苗营养钵上最好覆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若必须浇水时,可用水壶在母瓜周围浇小水,禁止把水浇在母瓜出芽的缝隙中。若发现有烂瓜现象时,只要幼苗根系正常,即可用手轻轻扶住幼苗,取出烂瓜,填土盖好,仍不影响育苗。

定植前,佛手瓜的母瓜应保持绿色或白色鲜嫩、尚末腐烂为最好,秧苗高 40 ~ 60 厘米,节间短、蔓粗壮、叶绿色、叶片厚、根系完整,这样的秧苗为壮苗。

2. 定植

佛手瓜喜温怕霜,在气温稳定在 3 兀以上时方可定植。在冬暖大棚中栽植时,定植期为 2 月中、下旬,在塑料大棚中栽植时,定植期为 3 月上、中旬,而在露地栽培时,定植期在 4 月上、中旬,为防低温危害,定植后可用薄膜或地膜做成小拱覆盖。

佛手瓜枝叶生长旺盛,单株占地面积较大,一般为 20 ~ 50 平方米。利用种瓜繁殖的秧苗,株行距可为 3 ~ 4 米 x 6 米,为便于瓜蔓爬架,定植穴最好挖在大棚的南侧,定植穴的长、宽、深可各为 1 米,每穴中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150 ~ 200 千克,与挖出的地表熟土拌匀后填入穴中,剩余的土置于穴上了

定植时把营养钵取下,带土栽入定植穴中,土坨要与地面相平,然后填土,踏实后浇水。

3.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的管理可分为三个时期 : 缓苗期、生长期、开花结果期。

(1) 缓苗期

定植后保持棚内温度白天 20 ~ 25 ℃,夜间 15 ~ 20 ℃,促进迅速缓苗生长。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升高,加大通风量,棚温超过 25 ℃即放风降温。夜间要保持温度在 10 ℃以上。此期管理的关键是不要使棚温过高,以免引起幼苗徒长 ; 也不要使棚温过低,防止造成冷害。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 10 ℃以上时,可陆续拆除所有的覆盖物,使佛手瓜处在露地环境中生长。

缓苗期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过于干燥时,可适当浇水,还要多次进行中耕松土,以达到提温保墒的目的。

(2) 生长期

佛手瓜在缓苗后即开始旺盛生长。在夏季要勤浇水,保持上壤湿润,增加空气湿度。结合浇水,每 10 ~ 15 天追施复合肥一次,每次每株 0.5 千克。条件允许时,每株可追施腐熟的人粪尿 20 ~ 30 千克。 7 月份雨季来临时,空气潮湿,佛手瓜生长异常旺盛,一直持续到 9 月上旬。这段时期,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肥水猛攻,保持土壤见湿不见干,若遇大雨要及时排水防涝,每 15 天追复合肥一次,每次每株用量 1 千克,如追施腐熟的人粪尿,每株可追施 50 ~ 80 千克,在植株周围 1 米处挖深 40 厘米、宽 20 厘米的沟进行环施。

雨季杂草生长旺盛,应经常中耕除草松土。如发生蚜虫和螨虫危害,可喷 40% 乐果乳油 1000 倍液进行防治。

由于佛手瓜侧枝分生力很强,每一个叶腋均可萌发一个侧枝,所以要及时进行整枝。茎基部发生的萌蘖要及时去除,防止主蔓太多成为丛状。一般每株佛手瓜可保留 2 ~ 3 条主蔓,主蔓基部离地面 1 米左右高处不留侧枝。主蔓伸长期要及时进行人工引蔓使其爬上已拆除塑料薄膜的大棚骨架。主蔓上架后不再进行打侧枝,任其多发侧枝,迅速生长。为使侧枝分布均匀,通风透光,要注意调顺侧枝,减少侧枝的交叉、重叠现象。

(3) 开花结果期

在 9 月中旬左右,当天气逐渐凉爽,日照逐渐变短时,佛手瓜进入开花结果期。此时佛手瓜的营养生长仍很旺盛,但己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一时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供应开花结果的需要,同时在佛手瓜的花期还要适当控制浇水,以防影响佛手瓜的坐果率。开花结果期需肥量也增大,可每 10 ~ 15 天追施一次复合肥,每次每株用量 1 ~ 1.5 千克。还要及时抹去植株根部的萌蘖,避免浪费水分和养分,使其集中供应开花结果。

4 ,收获与贮存

佛手瓜开花后 15 ~ 20 天果实即可长至 200 ~ 300 克,此时即可采收嫩果上市。作蔬菜食用的佛手瓜应适期早收,以节约养分,利于以后的果实膨大增长。若采收过晚,则果皮的纤维增加,降低了产品质量。在早霜来临之前,把所有的果实全部来了,以免发生冻害。采收后把果实进行分级,幼嫩的小果应立即上市。选择单瓜重 0.25 ~ 0.5 千克、无残无伤、形正美观的果实放于筐内贮存。在环境温度为 5 ~ 8 ℃,相对湿度 80% 左右的条件下,可贮存 4 ~ 6 个月。

留种瓜应采收开花后 30 天以上结的成熟果实,直到果皮为黄白色方可收获。但过熟的裂口果,种子会过早的发芽,也不宜作种用。


( ) 冬暖大棚佛手瓜的多年生栽培技术

1. 选种催芽

(1) 选种

种子是作物丰产的内在因素,佛手瓜留种的种瓜标准是 : 个头肥壮,大小均匀,重量一般在 0.25 千克左右,有本品种特征,成熟度一致,带果柄,无畸形,不伤残,无冻害,无病虫害的瓜作种瓜。种瓜选好后,用塑料薄膜或废报纸包起来,以保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防止瓜芽干死或瓜皮干缩,放在 10 ℃左右的环境中令其后熟。用薄膜包好的种瓜,每隔 1 ~ 2 天,还要掀开薄膜通风换气,否则会因膜内氧气不足而使种芽窒息而死。

(2) 催芽

催芽是成苗率高低的关键。将选好的种瓜放入塑料袋内,于 11 月份移到温度为 15 ~ 25 ℃的地方催芽。催芽时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时虽出芽快,但发出的芽不健壮。种瓜利用自身的水分,在周围的温度、湿度环境适宜时,胚体开始膨大,当胚体膨大到一定程度时,种子脱离胚座,迫使瓜前头的 " 缝合线 " 开裂,胚根先伸出裂口,并在胚轴处发生弦线状不定根,这时子叶茎部也沿着缝合线的裂口夹着胚芽伸出子叶总长的 1/4 ,这是育苗的最好时机。催芽一般需 20 ~ 25 天。

2. 播种育苗

(1) 营养土的配制

利用肥沃的菜园土 2 份, 1 份细河沙, 1 份腐熟的土杂肥,混合均匀后过筛。佛手瓜对营养土的湿度要求较严格,因此在装袋育苗时应加适量水拌匀,把营养土的含水量调到 14% 左右,即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湿度为合适。

(2) 育苗

①种瓜育苗 采用营养土塑料袋于冬暖大棚内育苗。当经过 20 ~ 25 天、催芽的种瓜顶部长出较多的根时,选择生根良好的种瓜,放入口径 20 ~ 30 厘米、高 20 ~ 30 厘米,并装有少量营养土的塑料袋内,将种瓜发芽的头朝上,瓜柄部向下,直栽于塑料袋内,同时于瓜体周围装填入营养土,轻轻压实后,再于袋口覆营养土超过种瓜顶端 4 ~ 6 厘米厚。将栽好种瓜的营养土塑料袋于冬暖大棚内集中立排成营养袋育苗床,上盖地膜保湿。因佛手瓜定植密度小,每苗冬暖大棚内定植 15 棵左右,所以用苗量小。育苗一般是在栽植着越冬茬或秋冬茬喜温蔬菜的冬暖大棚内进行,为使育苗期的温度不会过高,以促苗健壮,防苗徒长,育苗的营养土袋排成的苗床,应设置在近棚门口处或近通风口处。育苗期的棚温和空气湿度管理,应附属于棚内栽培的其他越冬茬和秋冬茬喜温蔬菜作物所要求的适宜标准。在出苗前的这段时间,冬暖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应制在 : 白天温度 18 ~ 28 ℃,湿度的 60% ~ 70% ,夜间温度 14 ~ 18 ℃,湿度 80% ~ 90% 。在这样的温、湿度条件下,约经天左右,佛手瓜即可出齐苗。出苗后,若营养土较湿润,可不浇水,若营养土较干燥,可浇一次小水,防止营养土过干而伤根和影响幼苗正常生长,严禁大水漫灌,否则会引起烂瓜。

②光胚育苗 即将胚从种瓜中挖出来进行育苗。 1 个光胚,一般长 5 厘米左右,宽 2 厘米左右,重 2 ~ 3 克。利用光胚育苗,可避免因种瓜腐烂而引起的死苗,且出苗率高,体积小,易于播种、贮藏和交流种子。取出光胚的瓜仍可食用或作饲料,缺点是一般只能春播,秋播越冬不安全。

取胚的方法是利用催过芽的种瓜,胚轴上己长出 3 ~ 5 条细根,胚芽已长 0.3 ~ 0.6 厘米,此时是取胚的最佳时机。若取早了出苗慢而弱,瓜苗成活率也低。取胚时,一手拿种瓜,一手拿果树嫁接刀,顺缝合线自上而下割,深度以不伤胚为度,用拿种瓜的手,将拇指插入刀口处,向两面撑开 1.5 ~ 2 厘米,用嫁接刀的另一端轻轻拨动子叶,便其完全胼离瓜体后取出完整的胚,取出的胚可立即育苗,也可用湿沙或痖锯末层积,进行短时间的贮存或邮寄等。

取出的胚用培养土育苗。育苗用口径 10 厘米左右、高 20 厘米的塑料袋,在底部扎几个渗水孔。袋内可填 10 厘米左右的营养土,后播种。播种有两种方法 : 一是将已经出芽的胚的子叶横放,使芽朝上,在子叶上覆盖 3 ~ 4 厘米的营养土,别发芽长的胚,可在露芽处加盖 1 ~ 2 厘米的土 ; 二是将光胚纵放,使有根的一端朝下,另一端朝上,覆土厚度似不露出子叶为准,土厚度约 5 厘米左右。播种后,将塑料袋口折叠,以保温保湿,较长时间内不需浇水,置于冬暖大棚或其他保护设施内,温度控制在 10 ~ 25 ℃的地方育苗。

③扦插育苗 佛手瓜整瓜播种,需种瓜量较多,成本较高。为降低成本,扩大繁殖系数,可用茎蔓切断扦插育苗。为提前培育出用于切段扦插的健壮秧苗,可用种瓜提前育苗,利用冬暖大棚于 11 ~ 12 月育苗,加强管理使其多发侧蔓 ( 如主蔓可于 5 ~ 6 叶时摘心 ) 。到 3 月上、中旬,将秧蔓剪下,并切段,每一段 2 ~ 3 节,将下面一节的叶片去掉,并置于拥 500ppm 的吲哚乙酸或 200 ~ 300ppm 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 5 ~ 10 分钟, 取出插于育苗畦或装有培养土的塑料袋内,保温、保湿促进生根。扦插后要浇透水,盖草苫进行遮荫,温度应达 l5 ℃以上, 相对湿度 85% 以上。 7 ~ 8 天后可揭去草苫,使苗见光,并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扦插苗长出新叶时,证明已成活, 可进行叶面施肥等,促幼苗生长健壮。当苗长出 3 ~ 4 片叶时, 可进行定植,此时一般在 4 月中、下旬。

3. 定植前的苗期管理

佛手瓜瓜苗前期生长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照的增强,生长逐渐加速。在定植前,应采取促、控结合的措施,培育健壮幼苗。一般情况下,要注意使夜间苗床温度不能过高, 防止幼苗徒长 ; 白天要适当通风,防止温度过高。只要培养土湿润,就不需浇水,如确实需要浇水时,也要浇小水,以防幼苗徒长。对由于因温、湿度控制不当而徒长的幼苗,可以留四、五片叶摘心,摘心后又萌发的侧芽只保留 2 ~ 3 个,其余的全部除掉,并适当控制浇水。对弱苗要加强肥、水和温度的管理,幼苗期禁止使用人粪尿,因为佛手瓜的幼苗对人粪尿很敏感,施用后会使幼苗很快枯死。为防幼苗徒长,培育健壮苗,还要注意光照,白天使瓜苗见到阳光,才能保证根系和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摘除卷须,防止瓜苗相互缠绕。定植前 7 ~ 10 天,要加大通风量进行低温炼苗,增强幼苗的适应性。

4. 定植

大面积露地栽培时,定植时间不能过早,应在终霜后进行。但冬暖大棚内温度条件好,不受外界寒流的影响,所以要及时定植,促其营养生长,合适的时间是在 3 月上、中旬进行 定植,定植的位置选在棚内距棚前沿 1 米左右,东西方向栽 1 行,株距 5 ~ 7 米左右。定植前要挖长、宽、深各 1 米的栽植穴,将挖出的土三分之一与腐熟的优质圈肥 200 千克混合均匀,倒入穴中,上面再铺盖 25 厘米左右厚的土,用脚踏实。定植时将育苗用的塑料袋取下,把幼苗带土坨放入穴中,土坨与地面一样齐,埋好土后浇缓苗水。

5. 定植后的管理

佛手瓜在定植后的管理主要包括追肥、浇水、植株调整等,可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越冬管理四个管理阶段。

(1) 前期管理

定植后至 6 月上、中旬棚内其他蔬菜拉秧,为大棚佛手瓜的前期管理。此期佛手瓜苗生长缓慢,需肥、水较少,且与大棚内其他蔬菜共生,肥、水一般都能满足瓜苗的正常生长,因此无需再另外浇水施肥。此期管理以整蔓打杈为主,佛手瓜分枝能力较强,易形成丛生状态,影响主蔓的伸长与上架,所以在前期应及时抹除茎基部的侧芽,每株可保留 2 ~ 3 条生长健壮的子蔓即可。

(2) 中期管理

从 6 月上、中旬其他蔬菜拉秧到 9 月中旬佛手瓜植株开花,为大棚佛手瓜的中期管理。此期是大棚佛手瓜营养生长非常迅速的阶段,生长量大,加上气温比较高,地面水分蒸发量大,此时佛手瓜需水、需肥量都很大,要加强肥水管理,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多次中耕松土,以促进根系的生长。这一时期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适时浇水 佛手瓜的中期管理正好在越夏期间,不仅生长速度加快且当时气温高,因此要勤浇水,加大浇水量和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增加空气湿度,浇水后在根系周围覆盖 10 ~ 00 厘米厚的草进行保墒,可减少浇水次数。

②合理施肥 佛手瓜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后,因其生长量大,所以需肥也较多。一般第一次追肥可于 6 月中旬棚内其他蔬菜拉秧后进行,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 1 千克,在距瓜苗 30 ~ 40 厘米处进行环状沟施,施后浇水,水渗下后覆土。第二次追肥可在 7 月上、中旬进行,每株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尿 20 ~ 30 千克,过磷酸钙 1 千克,草木灰 5 千克,可距植株 60 厘米处环状沟施,浇水后覆土,也可用氮、磷、钾复合肥,每株 l 千克进行沟施。第三次追肥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时间一般在 8 月中旬左右,此次施肥可采取全园施肥,即于地表撒施、浅翻入土,再浇水,施肥量应掌握在亩用氮、磷、钾复合肥 30 千克左右,此后一直到 9 月中旬,可每隔 15 天左右追施复合肥一次,每次每株 1 千克。

③及时搭架 在清除棚内蔬菜之后,用铁丝或竹竿,在距棚面以下 0.5 米处,搭起北高南低的瓜架,注意不能让瓜蔓爬到大棚棚面上,以免影响霜前盖棚。

④及时整蔓 佛手瓜主蔓可长至 15 米以上,攀缘力强,其植株的卷须易相互缠绕,把瓜蔓缠在一起,且佛手瓜侧枝分生力很强,每一个叶腋均可荫发一个侧枝,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整枝。茎基部发生的萌蘖应及时抹去,防止主蔓太多成丛生状。一般每株最多保留 2 ~ 3 条主茎,主茎基部离地面 l 米高处不留侧枝。主蔓伸长期要及时引蔓上架,上架后一般不再打侧枝,任其多发侧枝,迅速生长。为使侧枝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应注意调顺侧枝,减少交叉、重叠现象,使植株在瓜架上均匀分布。如分枝过密,妨碍通风透光时,应删除细弱蔓,主蔓基部再发生的新芽,也应随时去掉,以免影响架上茎蔓的正常生长。

(3) 后期管理

从 9 月中旬开花到 11 月中旬整棚收获,为大棚佛手瓜的后期管理。

9 月中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佛手瓜由营养生长抟人生殖生长。此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

①此期要逐步控制浇水量,尤其在开花时更要适当控制浇水量,以防对坐果造成不利影响。此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不要大水漫灌,更不能有积水,否则会造成减产甚至死株。

②在 " 霜降 " 前及时将棚膜封好,以防发生冻害。

③佛手瓜是边开花,边结果,边成熟,一般在雌花坐果后 15 ~ 20 天果实即可长到 200 ~ 300 克,此时应及时采收上市。作蔬菜食用的佛手瓜应适期早收,以节约养分,供应以后的果实膨大 ; 采收过晚,果皮的纤维增加,有的还会在蔓上发生 " 胎萌 " ,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留种用的瓜,可适当延长时间,直到果皮黄白色方可收获。收获后的瓜,选择单瓜重 0.25 ~ 0.5 千克,无伤、形正的放在 10 ℃以下、 5 ℃以上的室内可长期存放,即使长出胚根,及早掰去还可继续贮存,不影响食用品质。在 11 月中旬,佛手瓜能全部成熟,可整体收获。

(4) 越冬管理

①剪蔓、撤架 佛手瓜收完后可就地平茬,或留 2 米左右的主蔓,其余的剪掉拿出棚外,然后撤架、撒药灭菌、施肥、 翻地、整畦、移栽冬季主栽蔬菜。

②适当留根 佛手瓜在平茬后翻地时要留适当的根系,一般在离主根 30 厘米以外翻地,保留的厘米见方的根系不动,这样既不影响冬季蔬菜的栽培,又能保证佛手瓜的正常发芽。

③保持棚温,促发新芽 : 佛手瓜在平茬后,严防棚内温度过低,最好在种越冬菜的大棚内种植,确保安全越冬。

只要棚内温、湿度适宜,平茬后可重新发芽,并且生长较快。实践证明,长势较强的越冬佛手瓜,在 3 月份可开花,经人工授粉, 4 月份即可收瓜上市。这时佛手瓜分杈较少,瓜蔓较稀,遮光面积不大,对冬季棚内其他作物生长无多大影响。到 5 月初,每棵 3 条主蔓各长达 6 米以上,可摘瓜 20 多千克,以后仍能继续结瓜,到年底,每株能结瓜 300 千克左右。这一时期,佛手瓜的温、湿度,光照、肥水的管理一般附属于棚内越冬菜的管理,当主蔓长长时,可用吊绳东西向在大棚前沿搭起临时瓜架,让瓜蔓在上面生长。

通过种植得知 : 大棚种植佛手瓜,不但产量高,效益好,而且还能与棚内越冬菜或黑木耳等套作,可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是目前大棚高效益开发的成功模式。

总之,无论是作一年生栽培还是作多年生栽培,大棚佛手瓜取得成功的关键如下 :

A. 催芽期 催芽期必须在 11 月份进行,过晚会使生育期不足而造成产量降低。催芽时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90% 左右,湿度不足则会便芽发生干缩现象。用塑料薄膜包裹种瓜,虽然湿度有了保障,但如果 3 ~ 5 天不敞开进行通风换气,则芽会因缺氧窒息发黄而死。

B. 育苗期 若苗期发生干旱则会使芽致死。如浇大水,特别是大水漫灌,会因水浸入种瓜出芽的缝隙中而造成种瓜腐烂。这是育苗失败的主要原因。防止方法见育苗部分。

C. 提早定植 提早定植是延长生长期的有效措施。定植后一定要注意防止低温和霜冻造成的危害。

D. 生育期 在生长期一定要加强栽培管理,水肥齐促, 增施磷钾肥,还可进行根外追肥,可选用 0.2% ~ 0.3% 磷酸二 氢钾,追施 3 ~ 4 次即可。

E. 尽量利用保护地进行栽培,采用多年生栽培技术,提高产量。

F. 采取措施提高结瓜率 佛手瓜一般雌花比雄花早开放 4 ~ 6 天,致使花期不遇,前期 1 ~ 5 个雌花不能授粉结实,因而造成产量减少 30% ~ 50% 。为此可用 100 ~ 200ppm 的赤霉素溶液或 15 ~ 2Oppm 的 2 , 4 - D 溶液进行处理。方法是 : 上午将当天开放的花进行药液蘸花或喷雾,喷雾时,用左手食指、中指夹牢花柄,右手持喷雾器对准柱头喷药,以免碰落花朵。经如此方法处理的花朵,不但坐果率提高,而且能促进果实的生长,瓜的商品性状也有所提高。但应注意的是,经激素处理过的瓜,不能作留种瓜。在处理时所用的药液要随配随用,药液中可加入红墨水或广告色,以作标识,便于蘸花或喷花时识别,也利于留种瓜时不选用。


( ) 佛手瓜的无土栽培技术

佛手瓜是被公认的产量高、耐运输、无公害、营养丰富的优良蔬菜品种。通过无土栽培技术使其在北方安全越冬,不仅提高了佛手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使具成为周年上市供应的蔬菜品种之一。

1. 品种选择

目前,佛手瓜还没有无土栽培生产的专用品种,可选用一般栽培方式中表现较好的品种,如古岭佛手瓜、绿皮佛手瓜、台州白皮佛手瓜等。

2. 栽培设施

佛手瓜的无土栽培可选用基质机槽栽培法,该设施栽培系统是以地上式的栽管槽作为栽培床,配置滴灌系统、高位重力供液或低位动力供液,营养液不循环。此种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可根据当地基质资源,选择物理性状不同的基质,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综合各自的优点,为作物根系提供一个营养充足、水分适中、空气持有量大的生态环境。

3. 栽培管理

佛手瓜可采用整瓜播种育苗,也可采用光胚繁殖幼苗。

①播种 首先在播种前做好棚室、基质及有关设施的消毒工作。后选择已发芽的大瓜,栽于基质中,深度以不见种瓜为准。为避免种瓜发生腐烂,栽后一般不浇水。若采取光胚繁殖育苗,则要适当浇水。床温要控制在 15 ~ 25 ℃。播种量为 30 ~ 35 株 / 亩。

②育苗 育苗期间温度可保持在 20 ~ 25 ℃,若发现有徒长苗,可在幼苗有 4 ~ 5 片叶时摘除顶芽,促其萌发侧芽。营养液的施用可在第一片真叶出现后开始,浓度可用标准液浓度的 1/2 进行少量浇灌。

③成株管理 佛手瓜生长发育旺盛,根系分布较浅,喜肥水,此期可用标准液进行浇灌,要注意使基质温度保持在 2l ℃左右。同时,要及时设立支架,并注意扶蔓上架。当主蔓长到 10 节左右时可摘心,以促生子蔓。当子蔓长到一定节位时,也要适当摘心,促生孙蔓。若子蔓和孙蔓数量较多时,要适当疏去一部分,以免影响通风透光。

④结果期管理 佛手瓜授粉后发育很快,需营养量大,可适当调节营养液的浓度和用量,可把营养液浓度调成标准浓浓度的 1.5 倍左右。由于其开花结瓜比较集中,对茎蔓生长影响较大,因此须及时进行采摘,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促进后茬瓜的生长发育,提高单株产量。食用瓜一般可在雌花坐果后 15 ~ 20 天采摘,留种用和贮藏越冬的瓜可适当延长时间,直到果皮黄白色时方可收获。

⑤高效立体栽培 利用棚室进行佛手瓜的间作套种是一套切实可行的立体高效栽培方式。棚室内无土栽培的作物一般是番茄、辣 ( 甜 ) 椒、黄瓜等,佛手瓜苗和棚室内作物同时定植,亩栽 15 株左右。由于佛手瓜前期生长比较缓慢,不会对主栽作物造成大的影响,到佛手瓜迅速生长期时,棚室内的蔬菜作物的经济效益高峰期已过,正处于拉秧阶段。佛手瓜苗在棚室无土栽培的条件下,生长发育比露地定植的苗大 4 ~ 6 倍,产量高,且瓜、菜互不影响,提高了经济效益。

⑥病虫害及其防治

佛手瓜无土栽培时几乎不发生病虫害。倘偶有发生,可参见其他栽培方式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 ) 佛手瓜食用嫩茎栽培技术

佛手瓜食用嫩茎栽培时,其采收期长,南方每年几乎有 10 个月的采收期, 2 ~ 3 月为初产期, 4 ~ 10 月为高产期, 11 ~ 12 月为末产期。在北方冬暖大棚中栽培时,周年均可栽培、生产、收获。

1. 栽培时间

在佛手瓜的旺盛生长阶段 8 ~ 10 月份时,佛手瓜有老瓜萌芽,摘下即可种植。

2. 栽培方法

栽培时要选择肥沃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或直接栽于大棚内,因佛手瓜是喜肥的多年生宿根作物,有机肥充足能提高产量和商品性,所以定植前要先施足有机肥,可亩施腐熟的有机圈肥 10000 ~ 15000 千克。栽植的株行距为 70 ~ 100 厘米 x70 ~ 100 厘米,定植穴深 30 厘米、直径 30 厘米。穴内可施入 10 千克的有机肥,后再填入 10 厘米厚的肥沃土壤,接着将种瓜平植下。每穴用种瓜 2 ~ 3 只,且种瓜要有 2/5 以上露出地表面,芽长有 3 厘米以上者则不必露出地表面。

为了使佛手瓜嫩茎高产优质,又加之佛手瓜本身就喜肥喜温喜湿,所以栽培时要及时追施有机肥或速效氮肥,可每 15 天左右追施一次。有机肥可在离根刀厘米外进行沟施,复合肥可结合浇水进行追施,每次每苗用量 20 千克。生长期间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发生干旱。

大棚内栽植佛手瓜嫩茎时,要在 10 月上、中旬封膜盖棚,冬季保持棚内温度在 20 ~ 30 ℃,防止低温造成冻害,湿度保持在 80% 以上,促其嫩茎迅速生长。

3. 收获

当嫩茎长至 40 厘米左右时即可割取,收割时留下基部的 1 ~ 2 个叶以利于分蘖萌发,继续生长。

( ) 佛手瓜嫩卷须及块根的采食法

佛手瓜的嫩卷须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用开水浸烫后可凉拌或汤食,清脆可口,独有风味,是宴席上难得的高档佳肴,可在佛手瓜的旺盛生长期及时采摘嫩卷须。采摘嫩卷须不但节约植株的养分,提高果实的产量,还可增加经济收入,实属一举两得。嫩卷须采收后,用温布包裹,贮存于 2 ~ 5 ℃的环境里,可贮存 5 ~ 7 天。

在一年生栽培的地区或多年生栽培结束时,可掘取地下块根供食用,食用方法同山药。但在山东地区,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现有块根,在定植早、发育好的植株上有时可发现垂直生长的块根,块根长 15 ~ 35 厘米,横径 2 ~ 5 厘米,表皮光滑无毛,皮土黄色,肉白而脆。


( ) 佛手瓜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1. 佛手瓜的病害及其防治

(1) 霜霉病

由鞭毛菌亚门的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保护地栽培时易发生此病。发病初期,叶面叶脉间出现黄色褪绿斑,后在叶片背面出现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黄色褪绿斑 " 发病严重时叶片向上卷曲,湿度大时病叶背面生有自霉,即病原菌的孢子囊和孢子梗,而环境干燥时则很少见到霉层。

该病菌可在温室或大棚内的活体植株上存活,从温室或大棚向露地植株传播侵染。在温暖地区,田间周年都有瓜类寄主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风雨辗转传播危害,无明显越冬期。病菌萌发温限为 4 ~ 32 ℃,以 15 ~ 19 ℃最为适宜。温度低、湿度大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保护地栽培时湿度最好保持在 90% ~ 95% ,尤其要缩短叶面结露的时间。发病初期可喷洒 70% 乙膦 . 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2% 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50% 甲霜铝铜或甲霜铜 500 倍液等。病情严重时,可用 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或 56% 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 700 ~ 800 倍液,每 7 ~ 10 天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 ~ 3 次,收获前 l 周停止用药。

(2) 白粉病

由子囊菌亚门葫芦科瓜白粉菌和单囊壳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又有大量白粉菌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该病发生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也能染病,但果实受害少。初发病时叶面先产生白色小粉斑,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融合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面覆一层白色粉霉状物,一段时间后,致使叶缘上卷,叶片逐渐干枯死亡。叶柄和茎蔓染病时,症状基本与叶片相似。

防治方法 采用人工大量繁殖白粉寄生菌,即白粉菌黑点病菌进行生物防治。于佛手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到植株上面,可有效地抑制白粉病的扩展。发病初期喷洒农抗 120 或武夷菌素水剂 100 ~ 150 倍液,隔 7 ~ 10 天 1 次,连喷 2 ~ 3 次,不仅可防治白粉病,还可兼治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等。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 20% 三唑酮乳油 2000 液,或 60% 防霉宝 2 号 1000 倍液, 12.5% 速保利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等,每 7 ~ 10 天防治一次。还可选用 40% 福星乳油 8000 ~ 10000 倍液,隔加天左右 1 次,防治 1 次后,再改用常用杀菌剂。保护地栽培时也可用 5% 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量为 1 千克。采收前 1 周停止用药。

(3) 炭疽病

由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发育适温为 24 ℃,湿度越大该病越易流行,佛手瓜在整个生育期内均能染病。叶片染病,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斑,后病斑变为黄褐色至棕褐色 ; 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 ; 果实染病,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淡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可分泌出红褐色点状粘质物,皮下果肉呈干腐状,虽可深入内部,但影响不大。

防治方法 加强大棚内的温湿度管理,及时通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 ; 为减少人为传播蔓延,田内各种农事活动都应在露水落千后进行 ; 保护地栽培,可用烟雾法,用 45% 百菌清烟剂,苗用量 250 克,每 7 ~ 10 天熏 l 次,连续或交替使用,也可于傍晚用 5% 百菌清粉尘剂喷撒,亩用量 1 千克。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 :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加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2% 农抗 120 水剂或 2% 武夷菌素水剂 200 倍液, 80% 大生 M-45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隔 7 ~ 10 天 1 次,连续防治 2 ~ 3 次。采收前 1 周停止用药。

(4) 黑星病

由半知菌亚门瓜枝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湿度大和连续阴凉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一般只侵染叶片,叶片染病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 1 ~ 2 毫米,褐色,四周组织常为黄色,病叶卷缩不平整,病部生长缓慢,后穿孔,病叶一般不枯死。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尤其是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保护地栽培中,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取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 ; 保护地栽培时,可用 10% 多百粉尘剂喷撒,每苗用量 1 千克,或用 45% 百菌清烟剂,每苗用量 250 克,连续防治 3 ~ 4 次 ; 发病初期可喷洒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2% 武夷菌素水剂 150 倍液加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等,每 7 ~ 10 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 3 ~ 4 次。另外,要加强检疫,严防此病传播蔓延。

(5) 蔓枯病

由半知菌亚门的西瓜壳二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泻根亚隔孢壳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靠水流进行传播蔓延,从伤口、自 然孔口侵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菌在 20 ~ 25 ℃的温度条件下发生流行,且湿度高时发病重,保护地栽培中,若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生长势弱时发病重。

蔓枯病主要危害 佛手瓜的蔓、果和叶片,茎蔓染病造成的危害较大,蔓上初生褐色长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子实体。病情严重时,能引起茎蔓枯死,使病部以上蔓果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引起茎蔓死亡,果实萎缩。叶什染病,呈水渍状黄化坏死,严重时整叶枯死。果实染病,产生黑色凹陷斑,龟裂或致果实腐败。

防治方法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2 ~ 3 年轮作。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植株的调整,使其通风透光性好。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 :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77% 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500 倍液,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等,每 7 ~ 10 天一次,连续防治 2 ~ 3 次,采收前 l 周停止用药。若茎蔓发病,可用 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拌成糊状,用棉絮或毛笔等涂于病部,每 3 ~ 5 天涂一次,连涂 2 ~ 3 次,效果较好。

(6)( 壳二孢 ) 叶斑病

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瓜壳二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佛手瓜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较小,直径约 3 ~ 6 毫米,浅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明显,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或土表越冬,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 600 倍液,或 36% 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00 倍液,或 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200 ~ 1500 倍液,或 60% 防霉宝 2 号超微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等,每 7 ~ 10 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 2 ~ 3 次。采收前 3 ~ 5 天停止用药。

(7)( 叶点霉 ) 叶斑病

一般只危害佛手瓜的叶片,其他部位未见有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正圆叶点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由气孔或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引起植株发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此病易发生流行。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病斑灰白色,中央散生肉眼不易看清的褐色小粒点。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成大片,造成叶片早枯脱落。

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重茬,覆盖地膜可减少初侵染源 ; 提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料 ; 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适量控制浇水,及时整枝打杈及疏除老叶,以增加其通透性。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药剂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或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80% 新万生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或 80% 大生 M - 45 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或 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200 ~ 1500 倍液,或 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 600 倍液等,每 7 ~ 10 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 2 ~ 3 次。采收前 5 ~ 7 天停止用药。

(8) 叶烧病

佛手瓜叶烧病是在保护地栽培中出现的生理病害,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上,一般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较易发生此病。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面上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呈现白色到黄白色斑块,轻的表现为叶缘烧焦,重的则导致半叶以上乃至全叶烧伤。病部正常情况下无病症,但后期很容易被交链孢菌等腐生菌腐生,引起其他病害发生。

该病是由高温诱发的生理病害,若棚内湿度较低,低于 80% 时,再遇有幼记左右的高温时,就会产生高温伤害,特别是在强光照条件下更易造成高温伤害,从而引发叶烧病。生产上,中午不放风或放风不及时及放风量不够,或高温闷棚时间过长均易发生叶烧病。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棚内温度不能过高,否则要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如通过强阳光照射,而棚内外温差大、不便通风时,可采用遮花苫法降温。当棚内温度过高、湿度又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冷水雾进行临时降温 ; 采用高温闷棚法防治其他病害时,要严格掌握闷棚的温度和时间,防止发生叶烧病。

(9) 佛手瓜肥害

我国栽培的绿皮、白皮两个佛手瓜品种,在出苗后或结瓜期叶片边缘或叶尖往往出现褪绿斑点,叶片变薄,呈现水渍状,病斑四周边缘发黄,后褪绿斑不断扩展,最后导致半叶或全叶干枯上卷。

发生肥害的原因是佛手瓜幼苗对人粪尿特别敏感,若施用不当或过量施用,就会产生肥害,严重时能导致幼苗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 播种前要对种瓜进行催芽处理,播种后尽量不要浇水 ; 幼苗期不要施用人粪尿,应在定植前或第二年的春季萌芽前,在离瓜棵 30 ~ 40 厘米处挖沟进行环施。定植前,定植穴内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同时还要增施磷、钾肥,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整蔓上架和摘除多余侧蔓。

2 ,佛手瓜的虫害及其防治

佛手瓜的虫害较少,但栽培不当时也会发生,应注意及时观察与防治。

(1) 白粉虱

属同翅目粉虱科,俗称小白蛾子,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且因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危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培育 " 无虫苗 " ,辅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 可与芹菜、蒜黄等白粉虱不喜食的蔬菜轮作 ; 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株。化学防治可采用下列药剂 :10% 扑虱灵乳油 l000 倍液,对粉虱特效 ;25% 灭螨猛乳油 1000 倍液对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皆有效 ; 天王星 2.5% 乳油 3000 倍液可杀成虫、若虫、假蛹 ; 功夫 2.5% 乳油 5000 倍液 ; 灭扫利 20% 乳油 2000 倍液,连续施用,均有良好效果。生物防治可用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当粉虱成虫在 0.5 头一株以下时,每两周放蜂 1 次,共 3 次释放成蜂 15 头 / 株。物理防治 : 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可在板条上涂黄色油漆,再涂上一层粘油 ( 可使用 10 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 ) ,每苗设置 32 块,置于行间,高度与植株高度相同。当粉虱粘满板面时,要及时重涂粘油,一般可 10 天左右重涂 l 次。涂油时要注意不要把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

另外,由于白粉虱繁殖快易于传播,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应注意联防联治,以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2) 红蜘蛛

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成、若、幼螨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出现褪绿斑点,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田块如火烧状。高温低湿时红蜘蛛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 采取农业防治措施,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可消除部分虫源和早春寄主 ; 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可提高其抵抗能力。药剂防治可喷洒下列药剂 :1.8% 的农克螨乳油 2000 倍液对其防治效果极好,持效期长,且无药害 ; 此外,可采用灭扫利 20% 乳油 2000 倍液、螨克 20% 乳油 2000 倍液或水胺硫磷 40% 乳油 2500 倍液等进行喷洒,采收前 10 天禁止用药。还可用生物防治,按红蜘蛛与捕食螨 3:1 的比例,每 10 天放 1 次捕食螨,共 2 ~ 3 次,可控制其危害。




Description
Chayote, the vine, is a tuberous rooted perennial that climbs by clinging with tenacious tendrils. Vines can scramble over structures and up trees for 40 ft (12 m) or more. The leaves are broadly triangulate, about 5-8 in (12-20 cm) long, with shallow lobes. Chayote, the fruit, is a pale apple-green rounded pear shaped thing about 6 in (15 cm) long that dangles from the vines on thin stems. It is thick and fleshy, a little crisp, and contains a single large seed which is eaten right along with the flesh. The flowers are small and whitish in color. Female flowers, produced only late in the growing season, give rise to the fruits whose taste has been compared to cucumbers and summer squash. There are several varieties of chayote cultivate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They differ in details of shape, size and texture. Most varieties have fruits with ridges; some are smooth; some are knobby, and some are fuzzy; some are dark green, some almost white, and some are brown. About all you will find in American grocery stores are pale lime green fruits with longitudinal ridges on an otherwise smooth skin.

Location
Chayote, Sechium edule, originated in the cool mountains of Central America where it was first domesticated by the Aztecs. Today chayote is grown throughout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world for the edible fruits and tubers.

Culture
Chayotes need a long, warm growing season. Provide a strong trellis or tree. Growing more than one chayote vine should improve pollination and result in more fruits.
Light: Chayote vines need full sun.
Moisture: Water chayote plants freely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Hardiness: USDA Zones 8-11. Chayote vines are usually perennial, returning in spring after light freezes kill the vine to the ground in winter. Be sure to mulch the root before a hard freeze. On the other hand, chayote is often grown as an annual in areas where freezing weather is common. Note, however, that at least five or six months of growing season is required to get fruits. In frost free regions, cut the vines back to 6 ft (2 m) or so before new growth begins in spring.
Propagation: Chayote fruits sometimes begin germinating while still hanging on the vine. Grow your own chayote by planting the entire fruit. Simply bury the fruit, broad end downward and stem end nearly exposed, in spring, or give it a head start by planting the fruit in a pot several weeks before setting out after all danger of frost has past. Fruits purchased at the local grocery store should germinate readily.

chayote flower
A chayote flower (left) and baby chayote will mature over the season into tasty salads and savory baked dishes.
Usage
Chayotes are like summer squash, but a little crisper in texture and with a similarly subtle flavor. (Some say they are relatively bland and need seasoning.) Chayotes are sometimes eaten raw in salads and salsas, but are more often cooked by boiling, sauteing or baking. Although very young fruits can be eaten in their entirety, it is usually best to peel the older, more mature fruits. Slice the chayote through the folds between the ridges, then use a vegetable peeler. The peeled sections can then be cubed for frying or used in soups. Don't remove the single large tender seed, whose flavor has been compared to something between an almond and a lima bean. Chayotes retain a crispiness after cooking that summer squashes do not. A favorite method around here is to cut the chayotes in half, lay them cut side down on a baking dish and bake like a winter squash;
serve with butter. I peel and cube, then blanch, the fruits for freezing. They are still crispy after thawing, and are a great addition to vegetable soups. People in the tropics eat the large, starchy tubers as well as the fruits. Tubers from vines at least two years old are candied, boiled, or roasted like potatoes.

Features
Folks in Louisiana call this edible gourd mirliton; in Trinidad it's known as christophine; in India, chow-chow, and the folks in China call it something that refers to Buddha's hand. With good growing conditions, you should get 50-100 chayote fruits per vine per season. I use a long bamboo cane to twist off chayotes way up in a tree; a neighbor friend shoots them down! The squirrels will destroy many of the chayotes. My friend should probably shoot the squirrels! (Just kidding.)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duerduerma 回复 悄悄话 Like your blog so much, especially the posts about vegetable garden. I'm at work right now, so can't type Chinese. We just bought our house this year and are very excited to plant our first vegetable garden ... ... Do you have Chayote seeds? My daughters love those. Please send personal message to me. Thank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