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真假声、半声的讨论(三)

(2007-07-12 20:41:19) 下一个

langzifei:
如果自己想录练习小样,让自己检查进步或让同行分析,不需要太高的规格,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自己的练习小样:)

很多音响都是有磁带卡座的。放入空白磁带,并且将音响通过音频线与VCD或DVD碟机连接,确保通过VCD或DVD播放的光碟的声音从音响的音箱发出。

然后在碟机上连接上一只Mic,将伴奏碟放入VCD或 DVD碟机中,选择相关伴奏歌录进行Play(播放),同时,按下音响的磁带卡座上的录音键即可。由此,歌唱的声音通过Mic会连同Vcd或Dvd碟机中的伴奏一并录进磁带里。等于是内外兼录了:)

这样的磁带效果肯定比录音棚的效果差不少。但作为练习和日常认识自己声音的优缺点,也可能有些作用的。如果Mic和音响设备的功能与性能更好些,当然家中录制的磁带小样也是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

我原来练习时,就蹭我老姐的音响录,可惜她搬走了~~有一盘磁带,我在家自己录后,很多人非说我是在录音棚录制的,呵呵。当时我的硬件设备是:一台VCD,一台JVC小音响(1800元左右),一只麦克,一盘磁带。就这些~~唯一可能出现的是我们面对话筒时气流吹袭的“噗”音,可用沙巾将麦克包一层(方法很土,但原理同录音棚一样)。

在没有过多电脑或科技性的技术处理的情况下,小样里边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唱功!因此,如此便捷的小样倒也是检查唱功、气息、和共鸣的一面镜子。自然,音响设备的比如噪音调节、比如低音调节等等选项也不要过头:)

只要协调、自然去逐渐掌握技术和把握感觉,应该都可以比过去唱的好。因为,这些效果本就是人类的本能。比如婴儿的啼哭,如此自然的共鸣;比如我们对着远方草原上的人们呼喊,当时的生理状态和我们的发声效果是多么的协调统一……

诚然,我的半声练习对我有些效果,但可能未必适合所有同学,和不同阶段、不同问题的人。我总的原则:无论自己是否已经技术上精进到某个高度,心态上要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多用普通、自然的方式去沉淀自己的唱功和对音乐的理解,可能会更踏实有效些:)除非已经到达了所谓那个自由王国:)

关于真假声、半声、混声等等概念,先不要去分别理解。就用合适自己的方式欢乐练习好了。但从声乐本质上讲:先练好真声(我们自然动情说话时的那种声音),才能更有效把握半声,才能更清晰其他概念,同时声音才会稳固,也符合自然规律。因此,我现在的练习,是以真声为主,半声为一个小小但有益的补充和促进:)

无论你我瘦弱与否,只要符合自然状态的中声区的问题解决了,至于明亮、高音、泛音两的控制都应该比较好解决:)

我爱唱歌:您好:
我看了你发表的关于“半声”的帖子。我是一个唱民歌的,我的问题是一直把换声点抹不平,说出来你会笑话我,我上初中就开始学习声乐,到现在已有十年的历史。我发觉我一直用您说的“半声”在演唱高音(我唱歌时亮出来的效果最好的音是A2)但我的老师总是说我头声少了一些,我自己觉得唱的有些“挤”。我也在中国西部第二届“花儿”民歌大赛中获过铜奖、在省、市都取得一些好的奖,令我苦恼的是一直把假声结合的不象真声那么好。我想问一下半音和假声的口腔和声音位置有什么区别???

langzifei:半声的优点是清澈、集中、流动,但不是假声,纯正的真声!如果有过多滑落到假声成分的话,从换声点之后的高音的受控就会费力,同时,自上而下时,声音容易虚空而无法挂住,因半声练习和演唱时不会有喉部挤压感,到时,再详细叙述:)

看了上文,您才是前辈呢,以后互相切磋,也给俺些指教和经验。我的疑惑与矛盾随着对技术与位置的知觉增加而增加,我突然发现自己这样下去,是背离了自然的状态和歌唱欢乐的本质。看了杨老师的一些帖子以及和他交流,感到自己的方向上出了问题。在认识自己的方向,认识人生的方向,当然也就无法分清歌唱的方向了。

因为这个阶段我在实践和思想上总结自己过去对于发声状态的把握和方向。

关于我对半声的描述,从理论上讲,我认为没有原则性的偏差。但对于半声的效果、它产生的根源,我进行了深刻而且非常刻苦的揣摩与实践:半声——腔体(整个腔体,必有胸声)内的振动感觉、发声时的一刹那气息叹下挂起的幅度、力度、声音集中点的明确和大声(较强真声,介于声带局部振动和边缘振动之间)发声的要求与状态完全一致,而且喉头松动,口腔、面部放松,口内充分打开(喉门千万不要也随着打开过大),比如闭口哼鸣Hm,归韵点非常清晰(本人感觉这个点在脑后上方),眉心振颤、横膈膜吸气与口腔哈气状态同时对抗进行,对抗力度非常大,这个Hm绵延不断,振颤有率,最为重要的一定要感觉有胸声,感觉有气息源源不断下落,声音源源不断被向上、向后“哼”出。这时的状态,就是沈湘老师讲述的:吞吸哼哈满腔空,声音透顶又回胸。可以意念,在吸气的同时,整个腔体通常,头上方的归韵点和下边气息的支持点同时出现,在发声的一刹那,无论时间多长,无论音阶如何变化,无论口型和字头如何变化,头上方字的位置不变,依旧那么高高飘动;哈气和吸气的对抗状态不变(并非意念什么喉头、横膈膜、腔体形状),只管咬字或哼字头,在这种哈气吸气对抗状态下,咬字、哼字越果断、麻利,归韵点越清晰、泛音效果更美妙、金属色彩更强烈。但要注意:以稍微小些的真声(叹气那么大的声音即可)起音,感觉腔体内气流的振颤、归韵点的永恒,保持哈气和吸气对抗状态(叹气时起音一刹那的感觉,保持——意念靠思想轻松保持,不要想身体和肌肉去强行用力)。将可充分感觉对抗、归韵、保持、大量清澈而韧性十足的泛音效果(开口音时)、喉部的放松状态与对抗紧张拉伸状态的同时存在。

半声练习的前提,按照一般规律,应该是真声(声带边缘振动和局部振动)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去练习和揣摩,一定会相得益彰,受益匪浅;如果真声基础薄弱,总有躲声因而假声习惯比较顽固者,就需要先明确概念后,将真声的感觉把握准,再练习,否则,可能会走不少弯路(我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弯路我走了6个月)。

当然,在看包括潘乃宪老师在内的一些声乐专家说,某些人适合以这样的练习开始,某些人甚至适合从高音开始练习,我想,这就要看自己的情况和老师对学生观察的敏感与经验而看了,俺就不写这些练习方法了,以免误导:)

最后,再次重申:半声声音并不算太弱,也绝不太强,气力的使用绝对不小,和放声演唱的力度一样,甚至更甚,但归韵点更为清晰、腔体振动更为显著,换声感觉根本不存在了……

关于半声,和真声是一样的,在控制方面,是全部控制——包括声音、色彩、音量、力度,都是可以由气息和腔体完全把握的;

假声,则无法受到有效控制,虽然在假声状态下可以有些力度强弱的转换,但它无法在转成 真声,在高音时,如果从真正变成假声状态的话,它就无法再强起来,同时,下行唱中、低音时肯定是虚空的,不是孱弱无力,就是造成非常明显的脱节现象。

真声:腔体和全身主动控制了气息;有相对平衡、自然的统一状态;半声当然也是这样;
假声:气息脱离了腔体的把握,没有固定的位置与平衡感,没有规律性与自然控制的统一性。

因此,半声时的口腔和其他一切所谓相关位置,都是真声时的那种我们相对固定、可以把握的那些状态的位置,而假声,则没有固定的这些位置,也无法形成把握性的习惯与实现假声变成真声的构想。但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用,有些时候可用,尤其对于女声,但一定慎用,同时,保证真声发声的正确概念和感觉:)~~~——我的观点,其实自己也还做的不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