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真假声、半声的讨论(二)

(2007-07-12 20:40:23) 下一个

注:半声练习绝不是假声练习!

半声练习也不是全部声乐练习的唯一基础,而是声乐练习一个非常有益的一个辅助手段!

其实,在很多人练习中,他已经在练习半声,只是他不清楚,因此不承认罢了。如果这时摆出个半声理论,会破坏他的感觉和认知:)没有必要非将概念弄到清澈无比,只要练习对路,只要发声对路,演唱对路,这是最最重要的。在具备了一定基础与感知的如缘时机接触了一些概念和收益,然后能够感同身受,就是更大的锦上添花了,但不要因后者而拖滞甚至干扰、动摇前者~~~

Tenore:非常感谢浪子飞为丰富探讨又引出“半声”的话题,而且发了那么多详细的解释和体会。半声意大利人也早有研究和使用,它的原文是Mezza voce, 但特别强调,半声与假声(Falsetto)绝不相同,与“极强到极弱,极弱到极强”(Mezza di voce)也不相同。世界著名男高音盖达(N. Gedda)对“半声”的使用有独到研究和体验。盖达是瑞典人,与十大男高音比约林(J. Bjorling)是同一个老师。他认为:半声需有气息支持,而假嗓不能唱轻声,也不能唱强声,只能在极高的声区唱出,而无横膈膜的气息支撑,这正和浪子飞前文所说”半声的扩大就是真声,而假声的扩大却仍是假声“很相似。半声很容易与弱声混淆,尤其在高音处。我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应该以真声作为基础,用强--弱、弱--强来过度比较实用一些。练习半声对少数人来说可能收效较大,对多数人容易走偏,偏到假声区域去。好在鉴别比较容易,一旦发现失去气息
支撑,音量不能自由扩大和缩小时就会感到出了问题。

     诸位前文提到的一些例唱,如”燕子归巢“等我有点不同看法。这首歌最后的结尾是个闭口音,即使用真声弱唱也应该是这样;”重归苏莲托“第二段以及”我的太阳“第二段帕瓦罗蒂在处理它们时总是弱唱,逐渐变强,我以为不是半声而是弱声。
    对于练习歌唱每个人的感受和接受程度是大不一样的。半声练习对于浪子飞就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且他能够把声音区别得很好,讲出来的东西也比较清楚。半声的扩大就是真声,而假声的扩大却仍是假声。

langzifei:"”燕子归巢“等我有点不同看法。这首歌最后的结尾是
个闭口音,即使用真声弱唱也应该是这样;”重归苏莲托“第二段以及”我的太阳“第二段
帕瓦罗蒂在处理它们时总是弱唱,逐渐变强,我以为不是半声而是弱声。"
_________Tenore

燕子归巢结尾是个闭口音,其效果和我提及的半声哼鸣是一样的.TENORE说真声唱弱,非常正确.但此处的真声和半声没有概念上的差异,就是相对较强半声(当时也是不弱的真声)在气息控制下\在整体状态不变时的发出的较弱但韧性十足气息位置点"准确集中,腔体打开\振颤膨胀的那种状态.

"重归苏莲托"和"我的太阳"后段的由弱渐强,是弱声到教强真声,也就是由较弱半声(肯定效果较弱的半声)到效果坚强的半声(这个半声,当然是真声).其实,无论从 效果还是技术本身,都是一致的,只是阐述的方式和理论的提及角度不同罢了.

其实,我提出半声的想法,是希望能够在真假声混淆之类的问题上,就我目前的所学和所练习后的感受,加以类比与浅显分析.其目的在于希望更加明确真声的概念和真声的重要.同时希望半声的概念可以被灵活引入常规真声的练习\弱声的练习中进行比较、感觉。很多都是完全相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发现以更小机能与力量完成真声练习与习唱的过程,希望能够在很多概念的树立、效果的出现、气息的把持上能更为清楚、轻松和自然。

而真的不想以半声作为好象又一个什么崭新的声乐名词而复杂本已理论丛生的声乐教学与学习系统。

不过,半声确实在很多情况下减少对换声点区域的发生难度,而且更容易统一声音和促进气、力的瞬间和谐统一的把持驾御能力。

诚然,优质半声练习的难度和规格要求比较高。但从初步掌握的难度看,并不大,在初期,一定是结合传统真声的练习而进行所谓的“半声”训练。

因此,半声的练习是要和所谓常规真声练习一并进行的,并应该有比较不错的老师经常示范、纠正。然后,对比,练习、练习、对比;不过,前边提到的半声哼鸣的介入似乎可以更为轻松地为这些练习的进步与总体概念的清晰架起了一座很神气的桥梁,这样的效果在很多大师的总结中谈到的太多……
其实,一个唱功已经到达所谓自由国度的歌者,他的演唱中的强弱控制和半声控制,应该都不成为问题,而且已经可以自然不自然地将这种效果发挥的非常辉煌。那时的效果可以说明一切,反过头来,依照理论对应,也可以发现很多都丝丝入扣了,同时还可以参照、批判并结合自己而进一步精进!

Tenore 老师这点说的不错:如果只单纯开始练习半声,尤其是在声音基础和概念都不太清晰的时候,仅以半声训练,通常是会走入高声区偏到假声区而无法回来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持续过长而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是 会 破坏真声发生的流动性、连续性与整体概念的,因此,应该是所谓常规真声、半声一起对比训练。
之所以说我比较适合由半声连起,是由于我拜师学习之前的种种不小的毛病不好纠正(见前文),因此,半声练习的效果非常好,他把我过去的过强的硬机能下的真声和偶尔脱缰而出的假声,统一在由气息控制下的真声里,使我确立了相对正确统一的发声观念。因此似乎对我来说,半声练习效果更好。当然,我现在一般练习转到了由极弱的真声(弱半声)转为强--很强的(由很弱到很强)练习,就等于加入了常规真声的正常训练,如此的对比和感受,我觉得对概念的贯穿、感受的沉淀,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对于前边同学提到的猫叫,用假声可以模仿;但若用挂气的真声或高规格的半声发出声来,更像,而且更生动,因此,俺觉得,好象仅用假声学猫叫是学不像的:)(我刚试过~)嘻嘻,一个玩笑:)

我曾是一个原先因身体被几乎判了死刑的孩子。脑血管病使我的身体虚弱无比。但我的情怀“不幸”被相依为命的帕瓦罗蒂的声音所震撼,与释放。因此,在没有老师收教的情况下,我从16岁开始自修高音。花了5年时间,才拼命将“啊,多么快乐的一天”“今夜无人入睡”“卡鲁索”等等歌曲唱出。当然,在后来看来,硬伤很多,规格非常之低:)

其实,我一直是一位通俗歌者,并曾获得过一次全国新星大赛的第一名,(有点显摆,下不为例@)但愿各位老师没有笑话我总出现在美声的论坛里:)但我一直都认为,声乐基础的积累和情怀与激情的升华是绝对不可分割的。确实,我那次大赛的激情非常澎湃,而且唱功也比其他通俗歌手的分数高出不少,但我越来越发现了自己表达歌声、释放心灵的障碍,这:主要源于技术的不稳定和声乐基础能力的薄弱。即便我的曲风与味道是通俗的感觉,但我随着越来越多的感受、练习、恩师的教诲而发现了所谓不同唱法的统一性:真正有艺术表现力、真正有生命力、真正有艺术感染力的歌声,不仅需要澎湃的激情和忘我的演唱,更需要声乐的修炼和心性的磨砺。而只有经历、理智地尊重、真诚地研究、虚心地探讨后者,才能是本性中的情怀连同后者修炼过程里的心性提高、谦虚平和、不骄不燥、与轻浮、世故的所谓现实表象的争斗后的那分安详、那份沉着、那份真挚、那份感恩——一起书写自己歌唱生涯中的那个“人”字。当然,一味把持技术,一味崇尚技术,而忽视声乐本有的情怀与灵魂,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歌手。但有一点我确信:技术登峰造极的人,其情怀和感情都会非常充沛、灵动四射;而情感与灵魂接近麻木的人,或在不平和心态下恣情咆哮的人,通常无法获得真正高超的技艺。

因此,我的观点是:无论那种唱法亦或是哪类艺术表现形式,都一定要发心将科学的技艺基础打牢固,否则无法支撑气燥与不平和状况下的那种看似超人但却是昙花一现试的激情和近乎所谓涅槃状态下的呕血似的的情怀。我相信,在平和、正确、勤奋地学习声乐之后,在掌握了很多科学的发生规律、灵动的气息控制后,我们不会变成痴呆,原先的情怀和热血不会因此而凝固,反而会更为有力地通过我们更为成熟与睿智的心志体现的更为辉煌灿烂。

嘻嘻,因为,我学习的是以所谓美声为主的练习发生方法,加之这个论坛是关于比较严谨的美声方面的论坛,我不会加入通俗中的过多要素和情形来影响或误导各位同学的:)我爱美声,爱艺术歌曲,也爱民歌、爱山歌、爱号子、爱各国民族歌曲,也爱我的通俗演唱。自然,恩师教授的方法也有一些与通俗演唱密切相关的东西,等以后,时机成熟的话,本langzifei可以单独开辟一个“通俗与美声面对面”的栏目,而相互切磋,相互建议、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

我当时发心学习后,放弃了一切躁动和牵挂,而回过头来重新将我的声乐基础慢慢积累。我知道,这是我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或许还很漫长,但它带给我的积累和教诲是非常生动与深远的。

人,短短一生,只有学习没有尽头。由于本人身体状况,由于种种现实情况,并不知是否可以如愿实现成为一个真正优秀歌手的夙愿。但勾勒、经营、充实这个过程的本身,使我有勇气、也有信心面对我应该得到的那种所谓结果。

我再学习声乐前的时候,曾录制了一份小样,里边有意大利语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和其他很多各类通俗歌曲,可能与其他歌手演唱风格不同,等日后如缘的时间,如果老师们希望给我指点一二,我会上传到这个网站。嘻嘻,现在如果再演唱这些歌曲,规格肯定比那时,要高出不少,情怀的释放与理解,也有了不少进步~~~

抒情结束!

向各位关心、支持这个帖子以及平日给我教诲与勉励的老师和同学真诚地说一句:谢谢@

细水常流,日后的共勉更是langzifei所期待的:)

Tenore:关于你对半声论述和感受,我收益很大,这些天也在揣摩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确基本上是高音上的弱声,只是表达上的方式不同。人们小声练唱高音时常这样用,它不打扰人,也保护声带受强力冲击;有些声乐老师每天要教不少学生,在一般性范唱时也采取这种方式以节省体力。又查了一下资料,意大利文Mezza voce的意思中将半声也归到“高音之弱声”来解释。我认为两者还是有点区别,但本质上不大。我们已经讨论了这么多,似乎这个问题可以比较圆满地停止了吧?浪子飞朋友少年得志,曾有过辉煌,可喜可贺。难能可贵之处更在于虚心好学,美声论坛至今未曾发现如他一般如此认真系统谈出练习体会的。希望早日听到他上传的歌声。

langzifei:对于,气息、发声、高音有很多缺陷,希望同学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可能对于教育与学习有用的感受。同时,正是因为我的如此问题的存在,因此,半声训练,对于我来说,才效果更为好些。当然,我相信里边还是有些正确的东西,如果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评判和指点,不胜荣幸:)

我唱的那段《今夜无人入睡》是D调的,最高音为b好像这些年很多版本都是这个调,我演唱那时还不知道剧中的结尾应该是HIGH C--bb:)

那次是俺平生第一次录音。我录制的过程是这样的:先通过电脑将我CD伴奏盘中的伴奏拷进电脑;然后我在录音室中会面向一个麦克演唱。一副耳机必不可少。一边是伴奏的声音,一边是自己演唱的声音,当我唱时,电脑和录音台设施会一并将我歌唱的声音与所放伴奏的声音录进,形成*.wav文件,也就是我们听到的后来整体效果了。

那次录音仓促,而且调音师也经验不够,很多遗憾没有弥补,都是一遍录过。看来以后应该自己多学些录音方面的知识:)因为只是希望自己听见自己的效果,因此没有强求效果,以后再录的话,可要讲究多了。想来,那天一口气连续唱12首,真是超级大胆,也不知天高地厚,连那个录音师都有些犯傻了:)记得那次,殷秀梅也在那个棚录,一首不大的歌,录了4天!几乎是每句、每字都要反复录制,一旦节奏、空间感不够满意,都得再来~~

录制后的文件自然存在电脑里,可以刻成CD盘或其他任何需要介质形式的小样,比如通过卡座而录成磁带。整个录音原理,好像我们电脑中附件里边的“录音机”软件功能。

腾格尔的特色自然是别人学习不来的。但可以吸收他的感情和意境。关于包括腾格尔在内的很多通俗歌手唱法的争议实在太多,我也是从开始模仿入手的,因此深知一味模仿效果而没有深刻体味歌声背后的情怀与境界是无法正确把握的,越是表象的模仿,越没有特色,而且对自己伤害越大,无论是生理上,还是艺术灵魂上,都是障碍,而不是超越。在冷静的思考与体味之后,将自己的唱功结合这些情怀一并投入歌曲中,反而没有了模仿的痕迹,但并未影响心灵的相犀和共鸣。

包括美声歌者和民族歌手,所谓特色都是在模仿之后,找到了自身和歌曲本身灵魂的结合点,从而以自己的角度和条件去讴歌,自然特色就形成了。特色不是刻意创造的,而是一种返朴归真后的沉淀与释放。

艺术的表达好像越来越是这个样子:深沉而激情。沉的下来,才能呕的出去,才能真正豪的起来。(用词不当,还望见谅)
 

Tenore:谢谢你对录音合成技术的介绍。开始我还以为可以随着伴奏带自己录呢,原来也要去专门的录音室找调音师去做啊,这样保留点有价值的声音真是有点麻烦呢。你能连续唱12首歌也真是有胆量有底气啊,佩服得很。以前听说去了录音棚的很多歌手都是一句一句地帖,殷秀梅当然不会例外。要这么个帖法,有些专业训练的人不都可以把声音帖得漂漂亮亮吗?我听电台介绍过,80年代初的那个关贵敏录《青春啊,青春》是一口气唱下来的,被称为很难得。其实本来就该这样,这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在堕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