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华尔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横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马冷眼瞧
个人资料
正文

粟裕挨整,麾下名将“叶王陶”是如何表现的?ZT

(2009-05-03 18:04:50) 下一个
粟裕挨整,麾下名将“叶王陶”是如何表现的?ZT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或者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1958年5月,从1938年开始,有近20年时间走着顺路、“风光”无限的粟裕,运道截然而斩,忽然遭遇人生的“滑铁卢”,受到彭德怀、聂荣臻、陈毅等人的批判,罪名是“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者”。

先小会再大会,这是一个政治运动的“潜规则”。几次小范围的中南海居仁堂批判会议,参加者有邓小平、彭德怀、聂荣臻、陈毅、贺龙、罗荣桓、叶剑英、林彪、黄克诚、谭政、萧华(10位元帅中朱德、刘伯承、徐向前未参加),主持人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中央反右领导小组组长邓小平(注1)。发言最激烈的是陈毅、彭德怀、聂荣臻、邓小平、黄克诚四个人。

准备功夫做足后,批判小会转为有1400人规模的大会,参加人员也扩大到全军各大单位的负责人。原华东野战军的高级干部自然有不少人奉命与会。

粟裕是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实际的最高指挥员,三野将领过长期在他的指挥下浴血沙场,早将粟裕看作是三野的一面旗帜和自己的光荣。他们对突如其来的批粟很不理解,言行上就有抵触。

三野将领不过关,批粟行动就搞不下去。

办法总比困难多。彭德怀于是开始组织有力人物做三野干部的思想工作,施加巨大压力。他们轮番上阵,个别谈话,要求人人过关,与粟裕划清界限。

陈毅过去是三野名义最高负责人,现居外交部长,以口才著称,又有批华东局最高领导人饶漱石的经验,自然成了出面做工作的首选。他除了找人个别人耐心谈话外,还在千人大会上做了长篇专题发言。

彭德怀很满意陈毅的讲话,高兴地说:“陈毅同志的发言对我们有很大教育意义,对我们反个人主义有很大作用。”(注2)

他大概没有想到,一年后的8月21日,又一个军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时,陈毅继刘少奇之后,重炮出击,第二个表态说:“彭德怀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代表,在庐山公开跳出来反对毛主席,应当彻底批判。”(注3)(哈邓的温相马上会说,这是陈毅在明批暗保彭总)

因为陈毅出面和彭德怀等人的压力,绝大多数三野将领不敢为粟裕说话,有人甚至跟风批起粟裕来。

原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回忆说:“那时批判粟裕,我们华东局的同志不发言,还批评我们,说我们的态度不端正,因为华东局的同志都知道,粟裕二让司令,什么个人主义、野心家?根本不符合事实。”

原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回忆说:“那次会议,说到粟裕同志的个人主义,我就不同意,我找过黄老(黄克诚),说粟裕同志不是那种人,我就不发言了吧,黄老点头说,也好。可后来军委领导还是指定我表态,我没办法,只好说粟裕同志过去在华东胜仗打的多,是有些骄傲的,总参千头万绪,总长不好当,算是表了态,但领导还是不满意,说我软弱,还点了我的名,后面发言的几个同志看到我被批评,说得都很重。”

后来有些浅薄者认为,批粟时三野将领不敢出面给粟裕说话,说明粟裕威望不够。

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按此高论,1959年批判彭德怀,彭德怀的“威望”更是小得可怜。全军不但没有人出来帮这位昔日的解放军副总司令说话,他最亲信的副手、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曾被人称为“反对张宗逊就是反彭总”的张宗逊还当了急先锋,反戈一击,在庐山会议批彭最积极(因此保住了副总参谋长一职)。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李钟奇甚至将彭德怀一拳打倒,说“彭德怀!你也有今天呐!”。北京军区副政委王紫峰也动了粗,把便纸篓当高帽子扣到了他头上。

彭德怀如此,林彪亦然。1971年“九一三”后,当年唱着“林总的命令往下传”的四野将领们,除了沦为阶下囚,失去发言资格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无一人敢挺身而出给林彪说话,几乎都是闻风而动,赶快揭发,与林彪撇开干系。

此前此后批刘(少奇)批邓(小平)无不如此。

因此,以政治高压下的形势逆推被批判的对象威望不够,甚至揣测被批对象本身一定有问题的结论是相当荒谬的。

但实际上,相比之下,批粟大会的情形还要略好些,毕竟还有几个三野高级将领敢当面顶撞。

1958年批粟裕,他的嫡系老部下叶飞、王必成、陶勇成为重点“攻关”对象。

但无论怎样威逼利诱,叶飞是死活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陶勇则说:“首长,你是知道的,我家境贫寒,八代祖宗不识字。我自己呢,当了团长还不认识自己的名字。这样吧,就请你的秘书写一篇揭发材料,我来念吧。”

果然,陶勇发言前就郑重其事申明:“我文化低,识字不多,这篇稿子是xxx首长的秘书xxx写的。但这里笔划多的字实在太多了,怕念不好,错的地方,请x秘书补充……”

结果,陶勇的发言被取消了。

王必成则另有办法。他不拿讲稿,即兴“揭发”粟裕:“我,王必成,奉命揭发大阴谋家粟裕。粟裕的大阴谋,有两点我体会深刻,那就是‘大’和‘谋’”

接着,他讲了济南战役未结束,粟裕就向中央建议打淮海大战,一役基本解决歼灭蒋军的主力问题。“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我们取得了决战淮海的胜利,提前两年解放全国。这个谋有多大,我是小人物,不敢评论,也没资格评论,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

王必成最后说:“粟裕阴的一面,我没有体会,请知情者揭发出来,让我们受教育!”

他的话一出,四座皆惊。与会的贺龙早年行走江湖,佩服的是这种肝胆相照的仗义,他很是赞赏王必成,说:“王必成可信、可交,可深信、可深交!”(注4)

Note 1: 林彪倒台后,也是陈毅抛出林彪当逃兵这个重磅炸弹
Note 2: 秃头怕光, 叶飞因金门失败,最忌被人说是不会打仗,连别人说陈毅也不行,每听到有人说陈毅不会打仗就发火。
Note 3: 叶飞够鬼的, 乘机提了提南阳事件,邓、彭等没兴趣,叶也算批了粟,也就过关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