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华尔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横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马冷眼瞧
个人资料
正文

酒之神

(2009-05-19 07:52:28) 下一个

酒之神

by 梦回唐朝

中国古代文学里流淌着两种液体,一种是眼泪,一种是酒。浩瀚的千年典籍,因酒的滋润而芳香四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酒杯虽小,包容世间万象;壶中幽暗,聚敛万丈光芒。中国文化的精致、深沉处,多在酒杯里隐藏着。有酒可喝,有诗可写,有情可抒,是中国文人的一种趣味,一种生存方式。“悠悠迷所恋,酒中有深味。”(《饮酒二十首》其十四)“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诗情,闻千年酒香而来。正所谓把酒临风,宠辱皆忘,也因此使中国古代诗文里多了一点压抑而旷达的风流。

美酒与诗文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杜甫《可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305首诗歌中,提到酒的有30篇。在诗与人共醉的唐朝,涉及酒的诗歌有1000多首。酒的起源很早,在西周时期,饮酒更多的与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并且特别强调应该适量,最多不能超过三杯。“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饮酒之风自汉代趋于兴盛,“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司马相如《琴歌》)并且自卓文君开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酒肆,当垆的多是女子。“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描写的都是女子造酒或卖酒的情况。

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酒杯里盛满的,或是旷达而散淡的心绪,或是心酸而悲苦的情怀,高扬的却是主体生命精神。“把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因人生的短暂而黯然神伤。“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韶华易誓,浮生若梦,岁月蹉跎,流年似水,对人生充满了无限感慨。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人若不解饮,俗病何所医。”(元好问《后饮酒》)饮酒最大的乐趣,不过是追求精神的无拘无束而已。“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描述了饮酒时的一种诱人境界。

在纷繁的尘世中,人们很容易消磨了斗志,变成一个没有灵气的俗人。而酒则可使人进入感性世界,流露出生命之真,使人的精神得以超脱。“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王绩《过酒家》)人的生命历程也许可以概括成醉和醒两种状态。“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正是饮酒,在生命的沉醉中,才可表现出生命的本质状态,表现出情感的激荡、意志的伸展和潜能的迸发。“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柳永《鹤冲天》)“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小亭独酌兴悠哉,忽有清愁到酒杯。四面青山围欲合,不知愁自哪边来。”(辛弃疾《鹤鸣亭独饮》)饮酒不过是消解人生苦痛、追求精神愉悦的一种方式而已。在纷繁的尘世中觅得一片小憩的乐土,几滴甘甜的雨露,以安慰一颗伟大而痛苦的心灵。“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杜牧《九日登高》)当一个人醉了时候,也许是其最清醒的时候。欧阳修以醉态的眼光看风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即使不饮酒,读了也同样让人陶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