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南园林鉴赏 [4] zt

(2006-10-10 05:24:21) 下一个
上海豫园
来源:上海印象 日期:2006年3月15日

豫园是我国江南著名的明代园林,有“奇秀甲江南”之誉。它是老城厢内明代园林的仅存之园和代表之作。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地区有五大古典园林,就是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嘉定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及松江醉白池,豫园是其首。

    地处上海老城隍庙西北的豫园,原为明代潘允端的私人花园,潘氏字仲履,上海人,明嘉靖年间,曾任四川布政司。其父潘恩,曾官至刑部上书。潘允端是出了名的孝子,为了孝敬和博得父母亲的欢心,于1559年在上海城内东南区建造了一座私家园林。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前后经营近20年,疏圃数畦,聚石凿池,构亭艺竹,渐成胜区。取“愉悦双亲,颐养天年”之意,故命名为豫园(“愉”和“豫”是谐音),作为其父晚年游憩之所。可是,未等豫园全部造成,潘允端的父母已经相继去世,潘允端本人在豫园没住几年也病死在内。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潘氏家族日趋败落。到了清初,潘氏后裔无力将豫园修缮保养而逐渐变得荒芜起来。这时,许多地方行业人士乘机以低价买下这座园林,并成为行业公会的办公和经营场所。19世纪的鸦片战争以及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豫园成了兵家争夺的目标和外国侵略者的屯兵之地,豫园由此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直到新中国诞生后,上海政府对它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复,1958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园内,就是高敞的大厅三穗堂,这是园内景点“城市山林”的组成部分。堂后是一水阁式建筑,楼下为仰山堂,楼上是卷雨楼,四周曲槛回廊,后临荷花池,对岸则有大假山。大假山是豫园的精华,为明代遗物,由当时最负盛名的园艺家张南阳精心布局。叠山,全部用浙江武康黄石垒成,重峦叠嶂,气势雄伟。在蒙蒙细雨中登卷雨楼,只见山色空蒙,一片诗情画意。山左有萃秀堂,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向东便见一泓溪水穿花墙而去,不知何处是尽头。入复廊,一面是溪流山石,另一面是船舫建筑。从萃秀堂穿过月洞门,在一垛龙墙之东便是点春堂。

    点春堂为单檐九脊无顶,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与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堂宽五间,木结构承重墙,木门窗。整幢建筑建于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外二圈组成,柱形都是圆形直柱,内外柱的柱径均相等。堂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古朴宽敞。点春堂上的金字大匾,笔法苍劲,刚柔并济。朱红大柱、宏大斗拱和深远的出檐,均给人以雄壮有力的直感。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曾在点春堂设立官署,建“大明国”。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作为小刀会历史史迹陈列室对外开放。堂前有小戏台一座,三面临水,堂东临池有假山,一岩如险峰矗立,假山上负双层杰阁“快楼”一座。

    在豫园中部的玉华堂前有一异石,称“玉玲珑”,婀挪多姿,具有“皱、瘦、透”三美,为石中上品。该石高3.3米,重500多公斤,石上有72个孔洞,至今约有300万年的历史。

    玉华堂内有一套明代文人的书房家具,西侧放紫檀木画案,东侧为紫檀木书案,案旁置有紫檀藤面扶手椅,一阁内有一对紫檀木躺椅,两侧有花梨木琴桌,红木书几,这些均是保存至今的明式家具,尤其是其中的紫檀木画案、书案、躺椅,都是明代家具中难得的珍品。这些家具用料考究,造型简洁,稳重中见活泼,单纯中有变化,显示出明式家具特有的风韵给人一种以典雅脱俗之感,与文人书斋的内涵极为和谐相称,是园中一宝。

    园内东南一角有一内园(亦称东园),占地不大,景致颇多,其中最能吸引人的是九龙池。池壁刻四小龙,映入水波,可见四龙游戈。1987年在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主持下,根据明代豫园的布局和景观,将东园修建一新,修复了古戏台,使其更具特色。豫园中的砖雕、泥塑、木雕等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十分精美。

Image hosting by TinyPic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