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读书行路5——值得尊敬的老舍先生

(2007-03-19 19:27:32) 下一个
记得在小学,我们就开始背: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好像也就在那个时候,在播电视剧《四世同堂》。
       那时候我大概10几岁,我对这部电视剧是又想看又怕看。每看完一集,我都有点透不气来的感觉,某些时候甚至是一种恐惧。我一直没有办法解释我那种恐惧。长大以后我在老舍先生的原著中读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直到这个时候,我才领悟到原来患难背后的是血泪,血泪背后的是悲惨,悲惨背后的是凄绝,凄绝背后...
        我是一个很爱哭的人,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好像并没有让我哭得稀里哗啦,倒是儿时那种透不过来气来得感觉始终存在,我想应该是一种悲怆的情绪,是的,我想应该是这个词——悲怆。
         老舍先生说自己自幼就是穷人,这让我更了解什么是阶级。我想穷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同情,是痛心疾首。老舍先生的小说永远都是生活,他让你看到那份真实和实在,这不是仅仅善良或者厚道就可以做到的。
         在我的内心,我非常不接受那些对于老舍先生的恶评,“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老舍先生有这样的胸怀,为什么还要在他不甘不愿地长眠之后接受那些恶言恶语呢?
         我不是来自富裕的家庭,我天生就有一种草根情结,即使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还是不全理解“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我想不理解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而是我们没有那种气量。就算仅仅凭借这一点,老舍先生已经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了。
         其实,读书就像与人交谈,有人是深明大义,有人则只是悄悄打动你的心。我觉得老舍先生就是后者,他就坐在那里,使劲地吸一口烟,然后开始娓娓道来...
          几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让老舍走出来对我们说》,在文章中作者引用了老舍夫人胡絜青老人在八十高龄时手书的一首诗:

           识苦尝辛八十年,此身难得一日安,
           齐鲁年年惊鼙鼓,巴蜀夜夜对愁眠。
           几度团圆聚又散,何处居停是桃源, 
           伤心京华太平水,湖底竭时泪不干。
           形骸千锤瘦骨在,家园百炼矢志坚……
           留得絜品答舍予,雨后青山别样蓝。
          《正红旗下》无疑是老舍先生留下的最大的遗憾,带着深深的惋惜,我却只能再说一遍:那个要看看到人人幸福的老舍先生,就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
           (海外原创的活动里面,有很多人写过老舍先生了,我没有写出什么新东西来,只是一份喜爱与尊敬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