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来,说说邓韵

(2023-03-25 19:45:01) 下一个

来,说说邓韵https://mp.weixin.qq.com/s/wGMFbR59_W0qQg7FHJAW3g

 tonglinghua 六零后说声乐往事 2023-03-22 22:40 Posted on 北京

Image


 

说起邓韵的大名,我并不是从她那些如《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等技巧高妙的作品了解到的。而是来自那个令郭淑珍先生略意外的专辑《林中小路》。

 

Image

或许里面有不少歌曲轻清宜人,略有跨界倾向,很受普通听众的喜爱。这盘带销量应该不错,再版了几次。那阵子坊间有个“谣言”,不知几人听过,说是啊 ,这个邓韵啊和邓丽君是亲戚,向我“传谣”的是邻居家的某小女孩Image

 

Image

进入广州部队宣传队当学员的邓韵(前排右2)

 

邓韵,曾用名邓韵儿,原籍广东开平,1953年出生于广州,被称作地地道道的广州“西关小姐”。邓韵在广州市四中就读,课业优秀,她的理想是考入无线电专业领先的华南工学院学习无线电。怎奈家庭出身让她的成长阻力重重,因音乐天赋出众,她高中没有上完就进入了广州部队从艺。

 

Image

邓韵与广州部队女高音陆希惠

 

邓韵在广州部队的成长与演唱郑秋枫的作品密不可分。我个人觉得称得上互相成就。郑秋枫如果在中央乐团守着孙家馨、陈瑜、张利娟、梁美珍、文征平,作品路数大约是另一个样子,他身边有邓韵,作品的风尚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我一位朋友称之为军旅罗西尼,咂摸咂摸还真有那么点意思。郑·罗西尼的作品托出来的邓韵,该是“罗西尼”式花腔的定位。

 

Image1977年夏,新疆天池。邓韵(左二,左一为其爱人宋玉龙)、瞿琮、郑秋枫,图片以及文字说明拷贝自瞿琮先生的公众号。

 

邓韵的禀赋加上郑秋枫等创作人员高质量供给,很快冒尖儿。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瞩目的花腔新秀非邓韵莫属。

Image1973年,北京举办“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军队艺术家组台的招待演出,邓韵登台演唱,节目单上有两首歌

01.邓韵 - 毛主席关怀咱
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1973年,战士歌舞团全军会演,我拿了最高奖,一时赞美声如潮。当时,郭淑珍教授却说:“这女孩子乐感不错,可惜唱不久。”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就哭了,不是为这番尖刻的话而伤心,而是一种遇到知音的激动。在台上风光的我,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唱着有多累。唱花腔不得法,把声带唱坏了,几首歌下来嗓子就很累。于是,我追着郭淑珍要求拜师。郭淑珍教授顶着巨大的压力,收下了我。

谭乐生主编;钟筱村,傅健副主编. 对话侨乡文化名人[M]. 2010

从上面的文章判断,郭淑珍先生辅导邓韵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从邓韵留存的录音看,从师郭淑珍先生之后的作品流传得更多。尽管已经改了声部,但是她仍旧在演唱女高音声部的作品。最辉煌的作业就是那个声乐套曲——祖国四季。旧文链接,请戳右标题 → 声乐组曲《祖国四季》|郑秋枫作品邓韵演唱

Image女高音 邓韵与 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录制,指挥 袁方,中国唱片社1980年出版发行,片号 M-2633,试听请点击上图↑

邓韵1980年赴美留学,去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后成为首位签约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中国歌唱家。2003年从美国归来,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发起创办了“广州歌剧学会”。歌剧学会凝聚一批艺术家,组织培训、讲座和演出等活动,普及和推广歌剧艺术,培养年轻声乐歌剧人才,将现代歌剧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

Image

1979年6月,前辈李凌曾为邓韵写过一篇乐评《宽与专  听邓韵的演唱》。文章篇幅较长,摘录几段:

邓韵是在部队文工团成长的歌手,后来被选送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班。她的老师郭淑珍,是一位比较严谨的教师。但在进修的前一年里,学员学习的内容只能在上面指定的几个样板戏的唱腔和少数“钦定”的练习曲、歌曲中选择。她的老师虽然很想为这个年轻人把基础打得坚实一些,但限于许多禁锢,无法按照一个有经验、有作为的教师的设想来教学。邓韵也只能做到把低、中声区的声音充实,和接受了几个月的比较理想的教学实践。有许多困难的练习(包括后期的练习、独唱曲及歌剧选曲)、高音声区,还没来得及克服和实践就回去了。但是,这个年轻歌者,很有事业心,非常刻苦,用功。她遵循教师的指导,一步步,一点点自己摸索向前,并且把演唱的面铺得比较宽广。 邓韵的音质比较优美,音域也较宽阔,低音很低,而且浓厚,饱满。如果从女中音来说,她是比较优异的。但她的高音唱得很高,花腔也能胜任。因此,当她知道,近些年来国际上有些女歌者(如美国歌者荷恩),从女低音唱到女高音,从抒情性女高音唱到戏剧性女高音,甚至也唱花腔而取得很好的效果时(即向全能发展),她也想向这方面摸索,扩大。

黄河怨
03.邓韵 -
玛依拉
02.邓韵 -
 
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
邓韵 - 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

 

她的经历,使她从小就接触到各方面的作品,从部队独唱歌曲,民歌,广东曲艺中的南音,一般新创作的歌曲,亚非拉美民歌,以至西洋歌剧的咏叹调,无所不唱,也促使她敢于向这种实践努力。她的演唱是很认真的,歌音纯朴、真挚,对歌曲的内容、情趣,也较注意。她唱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情真意切,细致缜密,语法上也比较讲究。她适度地回旋往复,深深地抒述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是很感动人的。她的《春天来了》兼用花腔表现,如果单从花腔歌曲的角度来衡量,她的声音非常准确,高音活泼自如。特别是低音区,在这方面,许多花腔女高音歌者,每每是比较差强,而邓韵的低音,得天独厚。不过这首歌曲,应用花腔还不多,它是属于轻巧的花腔小曲,体现这首歌曲还是比较胜任的。她的《樱花》唱得特别亲切。我听过不少歌者唱这首小歌,但很少有邓韵描绘得那么深情得体。她恬静、蕴藉地吐露意境,轻巧,优美,的确是余音袅袅,异常动人。她的广东南音《歌唱农村新面貌》显示出她另一方面的才能。象这样音调起伏,转折很大的南国曲艺歌调,一般女高音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有时顾到音量,又容易损害旋律的委婉,柔美的风格。有时掌握了曲调的风格特点,而歌声的明亮度又受到影响。许多学习西洋唱法的人,对于这种特富民间色彩而又转折太大的作品,每每束手无策。而邓韵在这两方面都完成得比较好,声音充实,优美;行腔清新、自如,南国色彩也很浓厚,这是很不容易的。

 

 

Image

小小的礼品 邓韵(女高音)独唱 汤明钢琴伴奏,片号M-2436,中国唱片社1979年发行 
此唱片中的曲子与独唱音乐会重合较多,合作钢琴师也是同一人。
收听录音请点击上图↑↑前往

邓韵在节目的最后部分,唱了四首西洋歌剧咏叹调,除了格鲁克的《世上没有优丽蒂茜我怎么活》比较完整一点外,其他几曲,都感到在高音的明亮度,力度方面稍嫌不足。每每临到歌唱高音的段落,就使人感到声音未能和她的中、低音的声音连成一体,这些弱点,即使在《月亮颂》中也还是存在的。一般歌剧咏叹调,当激情焕发时,声音的力度需要充分放发,才能把洋溢的情感随歌荡漾,以达到尽致。如果明亮度及力度稍差,就缺乏那种强烈的动情力了。 邓韵唱的《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舞曲》真音调虽然比较充实、准确,但稍嫌不够泼辣,犷野。柔美有余,而热情奔放——无所顾虑的任性显得不足。因为卡门这个人物,是放荡不羁、个性非常强烈的少女。她本人就象这样一匹来去自由没有任何畏惧的野马,要唱得非常有激情和棱角,才能详尽地体现这少女的个性。

据说邓韵本来是一个唱花腔的歌者,老师感到她的低声区声音不足,就加强她这方面的锻炼,并且打算把她引向全能发展来作实践。但当低音飞快的发展时,高音暂时又受到影响,有时连她过去都能克服的高音,也常常显得虚弱了。这也许是教学实践中一时难以避免的现象,也不能不是她今后所要努力的主攻点。

 

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05 邓韵 - 罗西娜的咏叹调-我心里有一
 
爱情像一只自由鸟(卡门)
 
邓韵 - 哈巴涅
 

她在曲目上,也是向全能方向发展的。当然,这样的歌者也是难得的。特别是在年轻时代,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各种各样性格、风格的歌曲,都能涉猎一下,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她也的确具备了多种多样的才能。所谓“凡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不单对鉴赏家或搞理论的人需要,就是表演家也应该把目光和才艺先打下一个广宽的基础,对日后向前提高,建立自己的顶峰会有很大的好处。在年轻时,眼界看得宽一些,习唱方面比较广一些,是很有必要的。宽厚才能高尖!单薄难高,窄狭难深,只有把生活面(包括歌唱生活面)扩大,才有可能高深。多接触各家各派各种作品,这点,不是坏事。不过,什么事物也不是绝对的。有限和无限是相对的。任何事物,每个人的独唱也一样,总会有一定的极限。一个歌者,走过一段途程,就应全盘地回过头来考虑一下自己的本质,气质、特性……从中总结经验,探索出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并进一步不断向这方向进发,逐渐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有一个重心,从反复的实践中有意识地来塑造,树立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点。

邓韵在众多的曲目中,有些唱得很适体,但也有些感到捉摸不够。事实上格鲁克,古诺、德沃夏克,舒伯特,比才这些作曲家,除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独特的创作作风之外,他们所写的各种作品,还有各个具体的对象的生活,情趣、性格,在音调上的各种不同的典型性,如何找出这些细致的不同的特点予以体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她需要不断努力探求的。

大家都为在近几年来能够出现这样一个比较结实而又刻苦用功的歌者而庆幸。但也希望她能总结一下这几年来的发展,理出个头绪,然后再不断地向前,使自己的发展安置在一个更有利的基础上。

   

李凌前辈就邓韵不足的议论,是某个时点的印象。我相信,她去了茱莉亚学习后,弥补了不少。在叶佩英|“六七十年代歌坛名人”(一) 一文中,我曾提到《海外赤子》的配唱郑秋枫曾属意邓韵,却因各种原因没有实现。据回忆邓韵也曾配唱过故事片《苦恋》中的一支插曲,想来是施万春先生在邓韵成功演唱《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后》再次发出的邀约。

 

 

Image

 

某年彭老师被请到广州讲课,连说带唱甚是认真。她提到了台下坐着的邓韵,提到邓韵进入MET阵容属中国声乐的标志事件,并邀邓韵上台共话。过去看视频时截了个图,唯恐被举报,就别露彭老师的脸了。哦,视频近年已牺牲。

 

Image

 

 
 
 
 
Image

总想过太平日子,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是不切实际的。

建议加公号团队联系人微信 XIANGWANG-2012 ,下好先手棋。

另,本号有别苑,可顺带关注 ↓

 

 

感谢您对本号的支持Image
收录于合集 #中国美声女高音
 85
上一篇叶佩英|“六七十年代歌坛名人”(一)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