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乔小乔 -《消失的光年》之 凤求凰

(2009-09-27 11:59:17) 下一个

第一次听这支歌的时候,那前奏让我想起当年的电影《橘颂》。小乔的歌声纯朴、圆润而稚嫩。大乔的声音如果浑厚一点或许更悦耳,可是他的纯朴激昂的声音也给这首歌带来了远古的沧桑,留在脑海里久久不去。

(谢谢BD推荐)


凤求凰
我们去掉双眼
和泪光
哀求
日落升起
凤求凰
凤求凰

诺言
到此街头
归诸
一烈日休
城关
屋刻青龙
春良秀
清风依旧

小小情怀
丰思掩埋
小小情怀
丰思掩埋
凤求凰
凤求凰




【网摘】

  一个有才华的男人,可能精通于某一专攻,也可以触类旁通,皆有染指,大乔显然属于后者。这个东北人现在住在北京近郊昌平,他把版画画在帆布上,并做些深有所指的玩具布偶;他平时热爱LOMO,并PS出怪诞的人物特写,他的照片本身就以抓特写见长;他被筝友们传为奇人;他还擅长用诗歌纪录生活——那种深受朦胧诗影响,又把第三代诗歌学到手的折衷诗体。
  小乔在场下非常活跃,俨然活宝,大家退场时都冲她微笑。躺在白云里睡觉是小姑娘9岁时的理想,她的叔叔会在安静的早晨听钟立风,而她还抱着她的玩具熊在睡觉。她梦见了白云和风筝,而我们正在忙碌。
大乔乔小刀的布制名片还在抽屉里,上面写着"我可以印T恤、版画,但是",没有了下文的话余音绕梁;而小乔乔木楠的青涩模样依旧历历在目,宛如昨日一般鲜活。这个还保有童真的东北男人携着自己的小侄女歌唱,叔叔大乔完全不似而立之年,有时画画,做儿童玩偶,热爱lomo,PS怪诞的人物特写,也会用诗歌记录生活。而茁壮成长的学习委员兼侄女小乔有大多相仿年纪孩子的单纯梦想,会让不少忙碌的大人们倍感惭愧。
    乔小刀说音乐是他的意外,既然是棵小草,春风吹,秋火烧,粉身碎骨无谓轻飘飘。还有人说,这张《消失的光年》是大乔小乔的第一张专辑,也是最后一张。不管怎样也罢,他们用音乐来记录成长轨迹的目的已经达成。
    大乔小乔出现在这个时候会让人眼前一亮,清脆天真的童声加上温柔愤怒的男声,再辅以简单的吉他,便构成了《消失的光年》的基调。小乔偶尔的跑音会将人的思绪拉到与歌曲无关的遐想中,然而那些黑色、忧伤的歌词却绝不允许这样的走神停留太久,不至于忽略了它们的真正意义所在。那些悲伤的、无奈的歌曲,这个小姑娘到底懂多少;那些简单字符背后的深刻故事,这个小姑娘又究竟读过几多,而自认为长大的人们又了解了几分呢。只是每每听到那稚嫩童音里吐出的残酷字眼,如此大的反差绝对发人深省。
    至于大乔,他将现场那略显暴烈的声音收敛了许多。单纯从演唱上来看,这或许更适合他去发挥那把清淡、透彻、富有磁性的嗓子,不会同小乔的清澈声音造成太过强烈的对比。
    《消失的光年》里的大多歌曲有一个简单的名字,专辑表现得不温不火,大体上维持了一致的平淡基调。他们的音乐包含了自己的辛酸和奋斗,但没有激烈的腔调,也没有愤怒的抱怨,都平静地卷入了时间的长河中。要保持这样的平和心态实属不易,在某种程度上,大乔不得不牺牲自己,就像他演唱上所做出的改变,以配合小乔的单纯而特意隐藏了自己的特点。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一切理解成为对待童年的态度,我们一方面赞美它,另一方面再也不可能回到那个年代,只能更加冷酷地生活。
    歌曲中最富盛名的当属那首同名歌曲《消失的光年》,娓娓道来许多人心底的故事。"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思念"这一句词勾起了多少人对往事的唏嘘回忆啊,而那些不复存在的过去,都拖着长长的彗星尾巴,在黑夜里惊起了诸多的感叹,终究还是消亡在黑暗中。许多未来得及说的话和祝福,也都跟着熄灭了。相比之下,另一首《采花》就要来得恶狠狠和没心没肺的多,翻自二手玫瑰的歌让明里人未听之前就深知其中滋味。当"一个姑娘像朵花,有一个爷们说你不必害怕,一不小心他们成了家,生了个崽子一起挣扎"这样的歌词从一个孩子的嘴里出来时,定会让人打一个冷颤。
    另外如《小乌龟》、《小草》这样的歌曲,都似轻快的童谣,却背负着巨大的隐忍。暗藏的悲伤,才露出狭小的一角,就跟随着宽广的轰鸣突显出更为卑微的渺小了。也许,在我们看来值得狂诉的悲哀,不过是大海里的微波罢了。
    在《消失的光年》里,由于小乔的存在,歌曲在旋律上很难有太多的变化,毕竟要求一个唱歌时常跑调的小姑娘去做一些有技巧的演唱是不现实的。说到底,我还是希望他们继续歌唱,不要藏在最黑的天堂,只在静默的角落里透出微微的光芒;也不愿意他们同眼中的星辰月光凋落,丢弃了我们,空剩下徒然悲伤。

十年前初到北京的乔守民不会想到,十年后他会以“乔小刀”的名字面对众多国内知名媒体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他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对此的描述是“没事会偷着乐”。为什么不呢?他仍然又黑又瘦,言谈笑容仍旧有淳朴的乡土气息,但他知道,自己已将许多东西抛诸脑后。
  
  农民乔守民
  农民的儿子乔守民从小跟着父亲捡砖头,见证了父亲绝好的手艺和创意:乔家十三间土坯房几乎由父亲一手建成,甚至还给远在五十米之外的厕所设置了排水系统。如果说后来的乔西或乔小刀有什么艺术传承,那大概来自他的父亲:他继承了父亲捡破烂的光荣传统,学会了自己动手,为日后的丰衣足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的少年时代并不快乐。书只念到初二。没有朋友。他说别人看不起他。十几岁的乔守民日子黑暗:没有学历,没有工作,在家吃白饭,看不到未来。他陷在持续的自卑里,设想着该如何没有痛苦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他从来也没有丧失对关注的渴望。在那间属于他的小屋里他让石头变成蓝色,搭建最暖的鸟窝,在墙壁上织满蜘蛛网。这小屋被唤作“一草堂”并向外开放。来参观的人们惊呆了,他们佩服乔守民,乔守民有了朋友,也极大地满足了虚荣。
  这也许是他“停不下来”的真正动力:要让人瞧得起,就必须努力。
  
  画家乔西
  1998年,乔守民来到北京,更名为乔西。靠电焊吃饭,常常工作14个小时换来微薄薪水,有过连续两天眼睛不停流泪几近失明的经历。曾经他愿望卑微:冬天可以进屋干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终于进屋了——他充满深情地回望了那段时光:白天干活,晚上到书店看书,夜里住在门店,偷着用公司的486电脑,困了就蜷着腿睡在塑料泡沫上。
  就这样他一直学东西一直换工作,中间七拐八绕,倒也认识了不少住在树村搞艺术的人,怕被搞艺术的瞧不起,就说自己是画画的。真的开始作画,没材料,他捡,什么东西都肯要,包括腐了的鸡头鸡脖子——他被朋友称为“破烂艺术家”。这样涂涂抹抹拼拼凑凑,搞成了假油画。他天生知道必须形式美:木头边框抹上黑色油漆,有模有样。居然也在一家酒吧开了个画展。叫“锈”。
  为人方面他一直都舍得,从不计较小利小失。画作谁喜欢谁拿走,酒吧里酒也随便喝,免费。这种舍得使他有了大把朋友,画展上一群人来帮忙,连当时最牛的舌头乐队也受邀免费激情演出一场。画作好评如潮,他也四处吹嘘。春节,他回了趟老家,一切急流逆转。
  
  商人乔西
  回老家发现土坯房已不在。侄女乔木楠刚满一岁,四个月时父母离异,跟着奶奶生活,一家人靠野菜维生。
  他必须挣钱。2000年乔西已经穿西装进网站当美编了。网站倒闭,乔西接受公司设备创办设计公司,因着著名的好人缘,渐渐也有模有样。想到“都是受苦不如大家一起受苦”,2002年春节后,乔西将家人——包括父母和小木楠——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有过艰难。有次策划一千万的大项目,乔西正说得昏天黑地,对面人闲闲抛来一句:你还租房吗?他随口接上:租啊。话一出口,满脸通红。
  自此乔西知道他需要把自己看清。2002年,他开始每月做一本“书”:帆布制造,丝网印刷。开始是诗集,后来变成图文兼具外加音频视频;“书”的名字则从开始时的每月不同改为统一:《月经》,“记录每个月的经历”。这些逐月的记录不断鞭策他去发现新的东西,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说到他的点子,前设计师乔西略有腼腆又颇为骄傲:“每一个点子都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特别擅长剖析别人,充分的学习别人”。他挤挤眼睛,“知道怎么才能保持年轻吗?永远跟年轻人在一起。起码比你小五、六岁吧。我总是跟那些比我小十几岁的在一起”。
  他被曾经的朋友认为变得市侩和庸俗,有朋友直接向他发泄不满。对此,乔西很坦然:“我相信任何事都是路遥知马力。一个人如果本性不坏,那他即使经过一些曲折也一定会回来”。他坚信“我完全可以消失,也完全可以再回来,并且是全新的乔西”。他用一直在爬的乌龟来形容自己:“只要不停的进步,总是会超过别人的”,但他令人相信:他绝不是慢慢爬的乌龟,而是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并且,这只兔子从未停下脚步。
  
  手工艺人乔小刀
  开公司的乔西赚了些钱,想想自己还年轻,“500块和500万对我来说没有区别”。2004年底,乔西离开公司,准备“做回自己”——“回归锐气,冲锋陷阵,收获掌声”。他成立了工作室,主营丝网印刷,并自此更名为“乔小刀”。一边也干设计,接了不少活,包括设计位于“鸟巢”进门展厅的“奥运建设历程展”。偶尔作策划,“不就是对缝吗?”,他游刃有余,整合资源,皆大欢喜。“我这么多头一起往前走,就像发了很多箭,只要有一支中了靶,其他的也都值了”。他什么都想试试,2006年,乔小刀买了把吉他,踏上了音乐之路。
  他知道自己不能摇滚不能朋克只能民谣。他跟自己优秀的做民谣的朋友学习:跟钟立风学写简单的歌词,跟万哓利学习后音和低音唱法,跟小河学习“乱七八糟”的吉他弹法,出来的东西遭到无数嘲笑。“没有旋律”,“不着调”。
  “没有抱怨,只有解决”。乔小刀斩钉截铁。“我从来不会抱怨。只会迅速寻求解决的办法”。办法就是找一个更不着调的:时年9岁的乔木楠;乐队的名字就叫“大乔小乔”。“这样就没有人会再用专业水准来要求我们了”。乔小刀聪明的抓住了要害:扬长避短。“我有一千多种乐器,甚至卫生纸、算盘……都可以。我胆子大,玩形式,但我从来不玩有音阶的,因为不懂”。他反复阐述:当你在某一方面达到相当高度,没有人会再计较你在别的方面是否具备同样水准。
  “一定要先做人气,再做音乐。先造成虚假现象,再做老实音乐”。他的“现象”火了。愤怒的男人与天真的小女孩的组合有无穷新意。一曲《消失的光年》使乔小刀一夜之间从备受嘲笑的非靠谱音乐爱好者变成拥趸甚众的明星人物。首次北京专场演出在疆进酒举行,万晓利,钟立风,小河三人作为嘉宾应邀进场,但疆进酒空前拥挤的人群使得三人无法入内。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要成功了。
  “演出只是实验,类似市场调研,水到渠成的是做唱片”。说做就做是乔小刀的一贯原则。几个朋友帮忙使得专辑6天录完,唱片免费印刷;包装则是乔小刀工作室自行设计:麻布内页麻布封套。制作时全家动手:乔小刀和母亲连夜踩缝纫机做封套,乔木楠装唱片。整个唱片完成用时三十天,成本不到一万。乔小刀很得意:“我们在时间、成本上都创造了奇迹”。
  今年7月12日,大乔小乔首张唱片《消失的光年》在星光现场首发,到场1000人,300张饱含DIY精神的唱片被乔小刀扔往台下。同时,数百张唱片送抵乔小刀的媒体朋友手中。
  他知道宣传的力量。而等到所有人都议论纷纷心情悸动的想要买唱片一听究竟时,乔小刀又狡黠的笑了:“我就要他们买不到”。
  “设计讲究黑白对比,一屋子塑封唱片,我们是布套,我们就赢了。买卖也讲究心理,轻易得到的也会轻易失去,我们要他们买不到,我们也赢了”。
  “我们不是做音乐,而是商业”。
  是的。在这些设计行为里,乔小刀展现了他近乎天才的商业头脑。他娴熟的运用“市场调研”、“目标受众”这样的词汇,“商业”、“噱头”则当之无愧的居于高频地位。他懂得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他更知道如何制造悬念,几乎每一步都胸有成竹。譬如对于乐队的发展,他已步骤明确:不再发唱片,逐渐减少演出,2009年解散。他懂得用稀缺提高含金量。他已经可以站在另一高度来评论一些做音乐的朋友,他们或多或少都比他更加固守清贫。他仍旧对那些饿着肚子搞音乐的人保持敬意——那种吃不上饭的焦虑他不是没有经历过;同时又有遗憾——也许,他们只是在穷坚持。乔小刀释然地笑了:我会鼓励他们继续坚持。而我到了这个年龄,已经不能允许自己没有收入。
  
  现在的乔小刀涉猎多个行业:画画,摄影,音乐,设计,策划,各个领域都有人呼应,在刚刚结束的“大声展”中也颇受追捧。不久前买了房,每月还贷。他说自己从06年起就不再自卑;他坦承自己土气但土得真实;他依旧在做《月经》,着迷于记录和激励自己。与很多出生于70年代的人一样,回顾过去,他笑容坦然,展望将来,他笑意加深。他已准备进军新的领域并对未来有充分良好的预期。最近他正积极投身“微薄之盐”计划。“微薄之盐就是微薄之力。帮的忙就像盐——多了不就咸了有味了嘛”。“或者也像捡破烂,捡着捡着也能捡出东西来”。乔小刀如此解释。他打算发动近千人的力量为一些人提供免费帮助。替人出唱片将是这一活动近期的主要内容。“有的真的很过时,很难听——我知道出来之后会被骂,那也得做。我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这个世界越发冷漠了。他们需要一点温暖”。言及此,乔小刀一直跌宕起伏的语调转为低婉,他有些无奈的摊着手,表情真诚。
  32岁的乔小刀,神情从容,语气确定,步伐迅速。他知道自己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外省青年,到现在,“够了,我知道真的够了”,但又无奈的笑着表示,“确实停不下来”。他坚信要帮助别人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好,而他的帮助别人的计划是如此庞大以至于他暂时还看不到自己真正停下来的时候。他再也不是深陷自卑的乔守民。现在乔小刀愿意掰着手指头一一细数他的幸福了:“首先,我最年轻最茂盛的时候与父母在一起,他们为我洗衣做饭整理房间提醒行程;其次,我抚养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孩子,让她过得快乐,并且从她身上学会了‘容纳’和‘原谅’;第三,我有了一个很好的女朋友,会义无返顾的帮我;第四,我已经敢于并能够舍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自己也因此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