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话太监

(2009-06-25 20:33:20) 下一个

漫话太监


芦笛


老稀问皇帝为何要用太监,日本、韩国和越南有没有。据我所知,皇宫之所以要使用太监,是因为女人力气小,干不动重活。而皇宫里可少不了体力活。若使用男仆,又怕他们和嫔妃通奸,因此只好使用太监这种中性人。但阉割是高科技,洪秀全的伪宫廷就始终没能掌握这技术,割死了许多幼童之后不得不放弃,靠使用两广带去的大脚农妇作宫中苦力。

阉奴并非中国特产,回回世界也有,我想恐怕还是回回发明的,盖回回的畜牧业比中国发达,有足够的阉割经验。而且阿拉伯人的医学非常发达,其解剖学知识根本就不是中国人能望其项背的。他们甚至发明了阴蒂阉割术,目的是使妻妾尝不到性快乐,以此确保其忠贞。

回回使用阉奴的原因和中国一样:用中性人干重活。回回不但在宫廷里使用阉奴,而且普通富人家也使用阉奴照看“后宫”(harem,中文中没有等价词,只好翻译为“后宫”。在这点上中国人比回回文明,使用阉奴只限于皇家),监视妻妾,以防红杏出墙。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有篇就是用阉奴的口气写的,说他日日侍候女主人洗浴(回回很干净,真正是三天洗头五天洗澡,那是人家的宗教规定的),实在压制不住性冲动(阉割并不能彻底除去雄激素腺体,盖肾上腺皮质也产生雄激素),便摸了一下女主人的裸体,立即就被女主人借此讹诈,逼着他为自己偷情开方便之门,与姘头传递书信。

古代日本因为没有畜牧业(马是后来才引入的,日军侵华时骑的所谓“东洋马”其实是西洋马,明治维新以后引入的),没有懂这种高科技的兽医,所以日本没有太监。至于越南和韩国是否有,本人无学,实在不知道。

因此,宦官制度的发明并不是如101网友说的那样,是皇帝为了巩固君权的制度性设计,其初衷不过是为了给皇帝提供安全的中性苦力。宦官干政并非原设计产物,也起不到巩固统治的作用。相反,宦官祸国乱国甚至亡国的例子史不绝书,于汉朝唐朝最烈。东汉就是外戚与宦官争权倾覆了的,最后一个皇帝刘阿斗也是败在宦官手上(亏诸葛亮还在《出师表》中说:“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还没叹完,儿子就步了汉桓帝与汉灵帝的后尘。

唐朝更糟糕,内有宦官,外有藩镇。宦官竟然把持了皇帝的废立。而这是唐宪宗重用宦官引出来的。唐宪宗本来很有抱负,是个大有作为的君王,重用贤相裴度,派李愬雪夜入蔡州,削平了藩镇吴元济,使得其余藩镇归降朝廷,推出了“元和中兴”。但他因为害怕派出的军队变成新的藩镇,便发明了“政委制度”,使用太监监军,使得太监势力急剧膨胀,最后他本人竟被太监毒死。除了他的太子是合法登极外,此后所有的皇帝都都是宦官拥立的。一国君主是谁竟然由太监决定,大约只有中国也才会有这种事。

到了唐文宗手上,他也是个很有抱负的君王,深感宦官之害,便与外臣勾结,定下了政变计划,准备把所有的宦官骗去看所谓“甘露”,诱入重兵包围的金吾院,发兵击杀。不料太监首领仇士良到现场后看出马脚,立即逃了回去劫持了皇帝,派兵反击,几乎杀尽了朝臣。文宗被宦官囚禁,抑郁寡欢,自称“受制于家奴 ”,不久就死了,而那个劫持软禁他的仇士良堪称“千古一宦”:他不但手握国柄20年,而且竟先后杀害了两个皇帝,一个妃子,四个宰相!

君臣密谋推翻宦官的统治,这也是中国才会有的佳话。我青年时代读史,越读越觉得“我翻开历史一查,只觉得每页都写满‘烂污’二字”。中国历来是烂污国家,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只怕如此。

因为这么多的历史教训,开国君主都知道太监干政必然危及统治,甚至导致政权灭亡。朱元璋特地为此制定祖训,严禁太监干政。可笑的是他前脚死,后脚这规矩就被儿子朱棣(明成祖)打破了。明成祖之所以重用太监,是因为他窃国攻打南京时,太监做了内应,而满朝文武都是被迫投降的,他不敢信任重用,因此转而重用太监。相对于汉唐,他的特殊贡献是大规模使用宦官作特务。因为他那帝位是从侄子手上抢来的,建文帝又始终没找到,成了他的大心病,生怕哪天建文帝又冒出来,或是有人假借名号起兵造反,于是他便设置了东厂,以太监作为特务,维护统治,明朝之烂就从此开始。

除了靠太监实行特务统治外,明朝还恢复了唐宪宗发明的“政委制度”,以太监监军。这结果是作法自毙。明英宗时,瓦剌(蒙古一部)崛起,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军事全由这不通的阉奴包办,文武百官不得置喙。到达大同后,王振听说前锋遭到惨败,害怕起来,慌忙下令回撤。但他不听大同总兵请英宗迅速进入紫荆关的建议,却请英宗驾临他家,好让他夸耀乡里。走了一段后他又想起来:这么多军队前去,定会踩坏他家的庄稼,于是又下令改道。就这样极度愚蠢地在路上折腾来折腾去。走到土木堡时,将领们建议赶快进入怀来县城据守,王振却因拉着他的财富的千余辆辎重车未到,坚持要就地宿营。瓦剌军旋即追来,包围并大败明军,50万大军死伤过半,英宗还被捉了去。也先挟持着英宗一直打到北京。如果不是于谦当机立断拥立了景帝,坚决拒绝也先的讹诈,获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则大明只怕早在那时就亡国了。

明朝的第二大贡献,乃是令太监“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明神宗实行“民主政治”,几十年不上朝。他财迷心窍,为了绕过官僚机构,在国家现有赋税制度外搜括民财,便派出太监横行全国,征收所谓“矿税”。阉宦们到处为非作歹,抢劫民财,甚至强奸妇女(这是历史记载,想来是手下人干的事),动辄指富户家宅下面有“矿”,把人家的房子拆了乱挖一气。挖不出来就说人家把银矿偷走了,把全家抓起来毒刑拷打,非把人家敲诈得家破人亡不算完。

明朝虽然不曾出过宦官废立杀害皇帝的事,但刘瑾、魏忠贤等人也足以辉映前贤。文武百官奉魏忠贤为九千岁,争作他的干儿子孙子,在全国为他立生祠,甚至上书请求将他配享孔庙。光这一条,明朝就是空前绝后的。那些“大汉子孙”有本事,就去把这柏油洗白了。

总而言之,明朝乃是中国最烂最腐败的朝代,有识者当以中国有过这样的统治者为耻,更该以如今有这么多“反清复明”的志士为耻。

清朝鉴于明朝的教训,不但大量裁撤太监,将太监从明朝的几万人减为千把,而且严禁太监干政,更严禁太监出京。与明朝不同,开国君主定下来的祖宗家法并未被后代皇帝违反。终清之世,太监从未干过政,甚至不曾出过京。唯一的例外就是慈禧的宠监安德海,但他立即就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杀了,慈禧什么话都不敢说,因为那是祖训规定的。光这一点,满清的政治就比明朝干净到不能比。

太监之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频繁乱政,其原因范文澜早说穿了:太子长于深宫,举目无亲,又不得结交群臣(皇帝怕他篡位),唯一的心腹便是身边的太监。等到日后亲政,满朝文武谁都不认识,只好依靠太监,或是后妃家的人。这就是为何宦官和外戚频繁播乱中国政治的根本原因。

清朝之所以能杜绝这现象,我想大概与皇帝的秘密建储制度与高度重视皇子教育有关。自雍正发明秘密建储制度后,朝廷再未出过康熙时的接班人之争。要等到皇帝死,谁是太子才揭晓,这就刺激得皇子们努力学习,好让皇帝看中自己的才干,选自己作接班人。而皇帝也极度重视皇子们的教育,与明朝完全是两回事。明朝实行的是立嫡立长制,皇帝即使不喜欢长子,也只能立为太子。万历皇帝的长子是宫女生的,他很讨厌,长期没有立为太子,最后是太子的教育给彻底忽略了,完全就是个文盲。这种烂事清朝再没出过,皇子受的都是一流教育。而且,皇子长大后便搬出皇宫,在外开府,有充分机会接触外界,因此接位时还算是有点常识,一般都比较能干(清代从未出过昏君,顶多只有庸主),再用不着依靠宦官或外戚作为私人势力,由此结束了宦官和外戚干政的腐恶现象。

因此,把太监干政看成是巩固皇权的制度性措施,我觉得无法成立。它只能削弱颠覆皇家统治。确保皇权独尊的还是孔孟之道提供的洗脑软件。它比什么硬件都有效。清朝太监从不干政,皇帝也从未大权旁落(其实太监干政才是使皇帝大权旁落的最有效手段,魏忠贤架空天启皇帝就是有力例证)。如果不是鬼子打进来,引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则我看今日中国仍然还在满清统治下。

作者:芦笛 在 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上一次由芦笛于2008-10-31 周五, 下午3:02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欧洲阉奴是为了唱歌派用处。 -- 水蛮子 - (0 Byte) 2008-11-01 周六, 上午7:57 (11 reads)
* 给女主人洗浴好像不是什么重活 -- SHWJ - (34 Byte) 2008-10-31 周五, 上午7:38 (128 reads)
o 那可不,恐怕所有的男人都喜欢此类体力活:) -- 芦笛 - (120 Byte) 2008-10-31 周五, 下午3:06 (140 reads)
* 幸好洋鬼子打来了,赶跑了清鬼子,消灭了万恶的太监和宫女制度,要是没有俄毛鬼子给咱们安的Goon党就 perfect 啦 -- xilihutu -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