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芦笛: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八)

(2007-01-10 20:47:45) 下一个

芦笛

本节说一下苏联出兵东北的事。此事大概是中国人最大的耻辱吧。青年时代我出差去东北,见到那儿巍峨的“苏军解放东北纪念碑”,心里的滋味当真是难以言状:世上居然有如此下贱愚昧的民族,在备受人家蹂躏之后,还格外虔诚地对侵略者感恩戴德,处处立起丰碑来世代纪念!
要讲的话,我转来的那帖子其实已经基本讲过了。只是一般读者没耐心看正宗学术论文,正如看《三国志》的人绝没有看《三国演义》的多一样,因此我还得“演义”一番。
我想说的是这么几条:
(一)抗日盟国包括中国在内,根本没有必要要求苏联出兵。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犯的最大错误之一。苏联不出兵,日本也会投降。
昨天的帖子已经介绍过,1945年,日本已经是穷途末路,全线溃退。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捷报频传,不但收复了菲律宾,而且夺取了日本所属的冲绳,自44年美军攻占关岛后,便获得了轰炸日本本岛的陆地机场,加紧了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日本舰队基本上已经被全歼,陆军也成建制地被美军歼灭。在缅甸,英军和中国远征军发动反击,迭克名城,收复大量失地,在中国战区,国军大规模反攻,收复大片河山。总而言之,日军面临的是战场上的全面失败。
更严重的是,当初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从南洋获取战略物资诸如橡胶和石油。随着南洋的光复,日军再也无法获得这些必需物资来支持战争了。日本本土不再安全,工业生产力遭到空袭的全面破坏,光东京大火一夜就烧死了10多万人,比广岛或长崎被原子弹炸死的人还多。日本企业与德国的构建方式不同,民间小企业加工在军工生产中起到极大作用。美国正是因为这点才滥炸民事目标,虽然非常野蛮,但也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战争工业。满州重工业基地虽然没有遭到空袭,但由于美国压倒性的海空优势,战争物资的运输也已经不再可能。情形绝望到了这个地步,以致日本媒体开始地谈论“一亿玉碎”、“竹枪抗战”,军方有的疯子甚至郑重其事地考虑全民自杀的方案(可惜没有实现,痛哉)。
倭人内部也有清醒者,知道再没戏唱了,于是乃通过苏联那“中立国家”向盟国试探,表示愿意投降,唯一的条件是保留天皇。但盟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据日人现在的说法,日本首相的评论是“默杀”,这里把倭网上拷贝下来的英文段落翻译成中文:
“日本统帅部(Japan's Supreme War Council)谨慎地回应了波茨坦
公告,以便显得日本并没有拒绝之。统帅部发布了关于该公告的新
闻,但命令报界不要加以编辑。几家报纸还是作了编辑加工。一家
报纸(the Mainichi)称杜鲁门的要求是可笑的,其他报纸则说日本
将毫不动摇地继续其战争努力直至胜利。迫于舆论压力,日本首相
不得不公开贬低杜鲁门的条件。他宣布,对该公告‘无可评论’,
用的是倭语mokusatsu。由于倭人乃是世间第一弱智民族,没有清晰
表达能力(芦按,这两句是本人夹入的私货),可以理解为‘以轻
蔑的沉默对待’,而这就是美国的理解。杜鲁门总统相信日本人已
经拒绝了他的公告。”
据留日大侠苗仁检举,倭人现在说这些,意在向世界玩悲情,证明他们本来是想无条件投降的,原爆是毫无必要的战争罪行。
对这问题该怎么看?我个人认为,倭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民族。当时倭国既非民主国家,又不是传统帝制国家或纳粹、共党式极权国家,而是一个彻底实行了“肾上腺专政”或曰“愤青治国”的野蛮愚昧国家。在这种国家并没有一个一言而决的大独裁者,国务经常由热血青年决定,因而出现倭国特有的“下克上”的怪事。
看过日本电影《军阀》的同志想来都记得,那烂电影一开头就是军队内的爱国愤青发动的政变,暗杀了他们认为是日奸的首相,类似的事件似乎出了不止一次。不仅如此,攻占满州这种头等军机大事,竟然不是由最高层决定而是由几个中下层军官策划实行的。不但大本营事先给蒙在鼓里,而且事后从军界到政府直到外交官都让事态推着走,被动地支持认可那下层采取的“革命行动”,为此退出国联。可以想象,在那种肾上腺专制的国家,如果外相不微笑着宣布退出国联,回去等待着他的不是狂热的群众欢呼,而是少壮军人的子弹。
所以,我个人认为,虽然倭国是个众所周知、无庸置疑的弱智国家,但毕竟政府中肯定有清醒之士,上面所引的说法是可信的,但毫无实际意义,日本并不会接收无条件投降,因为那不是首相说了算的,而是“皇军要当你的家”,更准确地说,彼时倭国的当家人乃是愚民庸众的肾上腺。
因此,那原子弹是非扔不可的,即使扔下去了,如果不是倭皇断然采取非常行动,避开军方可能的拦阻,驱车直接上电台去宣布无条件投降,则倭人还要抵抗下去。倭皇之所以采取这种非常措施,平生第一次上电台讲话(据说那是倭人第一次听到他们倭神的声音,而该倭神的口音是宫廷特有的,以致臣民只能明白个大概其),而不是让内阁发布投降公告,说明他不但明白事态的严重性,更知道面临的阻力之大已经堵死了常规渠道。尽管唯一可以战胜肾上腺的法宝就是他本人,但如果他不出其不意打军方一个冷不防,则连他也未见得能拯救那下流国家。
综上所述,我认为,不扔原子弹,倭人不会投降。但扔了原子弹,倭人必定投降,因为杜鲁门在电台里咋呼,说如果倭人不投降,老美就要把这种新型炸弹成千上万地扔下去。倭神并不知道老美其实也就只有那两个已经扔了的玩意,岂敢还把民族生机押在“或许老杜不过是虚声恫吓”的猜想上去?
斯大林也同样看出这点来,知道这玩意一扔,战争也就结束了,如果他再不出兵,那就别指望趁火打劫捡洋捞了。此前他奇货可居,用出兵来敲诈以宋子文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蒋经国以私人身份去见他,告诉他中国抗战就是为了收复失地,不能再为此丧失领土和主权之时,他竟然毫不掩饰地小蒋说:
“你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过,你要晓得,今天并不是我要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但原子弹一扔下去,他的态度就完全变了。其时中苏之间的谈判还未结束,他却再顾不上和中国讨价还价,忙着出兵了。从原来“我让你来求我出兵”突变为“你不求我,我也要赶快出兵,占了你的领土再跟你订城下之盟”的策略,当真不愧是个权谋大师。
造成这千古之误,说起来还是美国的错。请苏联出兵乃是罗斯福的馊主意。中国在战争初期当然希望获得苏联援助,这种态度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都还没改变,其时国府曾呼吁美英苏同时对日宣战,但在美国开始大量援助中国后,蒋介石便改变了想法,不希望苏联参战,认为中国外交的“当务之急”是使苏联在远东参战的计划“落空”,这都是那论文介绍过的。
这正说明蒋公的头脑清楚,处处以国家利益为念:他知道老毛子对中国怀有帝国主义野心,而老美没有类似企图,因此,过去没有盟国时,他不能不病急乱投医,但有了老美做盟国后,他当然也就不会去求那亡我之心不死的北极熊了。但问题是中国太贫弱,不是自己可以当家作主的。尽管他不愿意与虎谋皮,不幸的是老美却逼着他去这么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其实是罗斯福逼出来的。
这里面的因素很复杂。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中美进入了蜜月期,宋美龄访美获得了空前成功,《时代》杂志以老蒋的肖像为当年的新闻人物。但随着缅甸战役的失败,美国派给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其时蒋是中国战区总司令,史是战区参谋长)和蒋发生了一系列冲突,史和美国务院派来的官员谢伟思等烂仔,对美国媒体大造舆论,把蒋和国府说得一塌糊涂,导致罗斯福对国府彻底丧失了信任,这才会去想到去请老毛子助阵。
蒋史之争我已经在《我们的过错和他们的过错》里约略说过,话太长,这里随便说两句。
总而言之,史向美国告的状还是有一定事实基础的:国府非常腐败;这当然是事实,连蒋纬国都承认,国府腐败是从抗战开始的,因为物质生活太艰苦了;国军军官贪生怕死,投机倒把走私无所不为,这当然也是事实。可惜他不知道,这两条都是中国特色,乃是标准的中国生活方式,无论什么政权上去全这样,如今共党共军的腐败程度绝对超过国党国军。相比之下,共党官员艰苦朴素,获得了他的好感。这当然也是事实,他不知道,还在台下奋斗的政治势力,除了孙中山以及今日的“民运”垃圾之外,全都这样,否则夺不到天下。因此,他多次坚持必须把美援分给18集团军(即八路)。老蒋当然不会同意,只有白痴才会同意这一疯狂主张。于是他就和老蒋闹得不亦乐乎,最后竟然请罗斯福出面,解除老蒋的指挥权,把军队交给他指挥。而老罗居然也就糊涂到依言行事,请老蒋释兵权。老蒋大怒,便给罗斯福下了最后通牒:立即将史召回,否则他立即和日本单独媾和。
老蒋当然是虚声恫吓,抗战胜利在望,他怎会干那种蠢事?这无非是弱国首脑摆脱一个强国派来的pest不得不用的无奈兼无赖手段罢了。老史完全不懂中国的事,才会受周恩来等人的巧妙挑拨煽动(周竟然无耻到向史说:如果你指挥中国军队,我愿在你的麾下作一名普通士兵,由你率领去打日本人),提出这种犯了双重大忌的要求来:既深深地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与民族尊严,又引起老蒋的疑心,以为这个“帝国主义分子”(老蒋的原话)想夺去他赖以安身立命的生命线、幸福线。
罗斯福自然不可能明白这些中国猫腻(可惜老芦不是他的中国事务顾问),只会从骨子里讨厌这种流氓无赖(他不知道具有一定的流氓气质乃是成为中国政治家的先决条件),竟然会以国家命运作讹诈资本。再加上“10亿美元”的冤孽,老蒋便永远在罗的心目中成了无耻的流氓。
那10亿美元的公案我已经约略提到过:在开罗会议上,老蒋请罗斯福提供10亿美元的捐助。罗斯福不同意,但不好拒绝,便说他本人可以同意,但必须经过国会批准。老蒋不知道那是礼貌拒绝,又不懂美国政治运作,便以为国家元首金口既开,自然是定了的事。不料老美竟然不给钱,于是他在派远征军时便提起此事,那也是应该的──中国当时已经财政破产,顾自己都来不及,不先提供援助,哪还能去帮英国人打仗?这本是文化隔阂造成的双重误会,不幸这在老美心目中又成讹诈。
为了顾全大局,老罗自然只有召回那搅史将军(平心而论,老史还是有功于中国的,云南境内至今还留下了他指挥修筑的“史迪威公路”,当时是维持中国苟延残喘的国际大动脉,可惜他只在战前在北平上了点中国识字班,始终不懂中国人事,这才搅出那么多祸事来),派了魏德迈来接任。据廖耀湘回忆,魏对蒋毕恭毕敬,大概是来前人家一再交代他不要冒犯“石将军”(老美乃野蛮人,不懂我中华上国姓前名后的习惯,以为老蒋姓“石”名“蒋”,中名为“介”)。
因为听信搅史将军、谢烂仔等人的一面之辞和缺乏对中国国情的起码认识,罗斯福对中国有效消灭日军的能力产生了极大怀疑,这才会去打老毛子的主意。他这人比较左倾,对共党国家的危害性认识远没有美国国务院的透彻。在这事上乃是他干纲独断,如同后来尼克松绕过美国国务院去和老毛调情一般。
他主要的考虑,还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可能招致的巨大伤亡。美军在南洋诸岛上虽然接连告捷,但按美国的高标准,人员损失属于相当惨重。特别是在攻下日本的冲绳后,守军不但“全员玉碎”,就连岛上居民也纷纷蹈海自杀。这事给老美极大震动。他们估计,照倭人这种疯狂抵抗法,真要攻入日本homeland,美军可能要牺牲一百万人。这还只是考虑了驻扎于本岛的日军,还没考虑到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据说那是皇军的精华,号称80万人,乃是完整的战斗力最强的战略预备队。
可悲的是,那不过是个倭人编出来的神话。虽然直至今天还有日本爱国贼迷信那神话,但哪怕是在当时,真相也早就被一个美国情报人员查清楚了。他用的手段简单到不值一提:倭人既愚蠢又自信(据说他们从来不换电报密码,以为人家破不出来),竟然不对部队番号保密。那情报人员做的工作,不过是搜集了在南洋和中国战场上被歼灭的、被击溃或是参战的部队番号和指挥官名字(那时还没有电脑,乃是手工操作),发现日本的战略预备队早就用上了,所谓80万关东军完全是个空壳子,原来的部队不是在南洋被歼灭,就是正在中国大陆和缅甸战场上苦战,中国东北完全是空虚的大后方!

【未完待续】


论坛


返回论坛

 
美国要苏联出兵和后来使用原子弹一个逻辑 -- HanJian - (63 字) 2005-10-4 13:08:29 (80 reads)
使用原子弹,美国可以独吞日本。 -- 水蛮子 - (0 字) 2005-10-4 16:05:14 (48 reads)
澄清2点 -- 苗仁 - (675 字) 2005-10-4 11:42:02 (124 reads)
多谢,关于第一点,我被<抗日战争中的通敌内幕>误导了,该书是老美写的,在文革前 -- 芦笛 - (64 字) 2005-10-4 19:12:17 (75 reads)
是琉球,不是关岛。琉球是西太平洋中心(图与文) -- 新大陆人 - (306 字) 2005-10-4 1:29:54 (84 reads)
这是一厢情愿的说法。苏联已经把硬柿子德国都吃了,怎会放过日本 -- 水蛮子 - (229 字) 2005-10-3 23:20:57 (81 reads)
还有一个因素,雅尔塔会议后仅两个月罗斯福就病死了。所以也不能排除 -- 黄药师 - (28 字) 2005-10-3 20:18:59 (94 reads)
“倭人 倭网 倭名 倭语 倭皇 倭国”。少点阶级感情,少点肾上腺吗就下不了笔了 -- 韵古 - (0 字) 2005-10-3 17:25:18 (60 reads)
多谢高度肯定,其实我这旺盛的阶级感情完全是本坛两个日本爱国贼一手培养出来的, -- 芦笛 - (111 字) 2005-10-3 18:14:14 (170 reads)
您的肾上腺全是人家分泌的?就这妇男心态也大义凛然地骂林思云死不认错,缠个没完 -- 韵古 - (0 字) 2005-10-4 6:19:01 (45 reads)
倒!老芦怎么变得向老马了(一切光荣都应该归功于郑义) -- 木头人 - (25 字) 2005-10-3 21:06:46 (80 reads)
这么容易受人的影响?俺想批不管他们培不培养俺都批。晚上到隔壁批您去! -- 游客 - (0 字) 2005-10-3 19:06:51 (50 reads)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