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难忘17年间'失败'的英雄

(2007-04-09 16:21:43) 下一个


今天读到一条关于袁伟民邓若曾时期老女排的八卦新闻, 忍不住想说两句。

老女排的风云史话,曾是牢牢焊接那个时代人脑际的超神传说。我想那阵子老百姓的物质占有很是一般,文化生活也不及现在能有更多的选择。但那个时代的人都共有一把哔剥燃烧的火炬----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中国女排。听母亲说,那时每逢世界大赛,整个民族都绷满了激情屏紧了呼吸,亿万“球盲”一夜之间都成了业余的排球战略战术大师,连对主义和偶像之类颇为警觉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免俗,那些为少体校招收小苗苗的体工队教练们忽然发现一夜之间要让城市里的父母们把她们娇生惯养的小孩子们送去专业队也不用那么费尽口舌了。反正是普天之下,没几个超然散淡之人,能把一场球赛的胜负看作兵家常事而不将自己的感情血缘文化诸元都一古脑儿倾倒进去大煲大炖的。一个奖牌的得失仅仅在球场数小时的举臂弹跳中胜败敲定,一个民族的挺身站立彷佛也在女排夺冠的瞬间大势在握、乾坤敲定。民众上进心在自发游街的“振兴中华”狮吼声中激烈催化,中华大地从沉沦陶陶的昏醉中被凉水泼面般地激凌刺醒,民族自信心随着女排的五冠通吃而日长夜大。女排国手从封号到声威都持续膨胀,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全国英模----民族英雄---盖世超人......等等等等。
袁家班“的老队员无疑是最优秀的运动员,这是毫无疑问的;她们同时又是圣女与完人,这却从何说起?总之,她们君临一个豪情滥觞的时代,为万民所景仰,就差点没给她们修生祠了(各位看官手下留情,先别砸木兰砖头!)。

木兰想说的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体育就形成了这么个逻辑:只有得过世界冠军的才是真正的英雄。对运动员来说,拿到冠军后退役当然最理想,可是那些那些以失败为结局的人呢?每逢女排再夺世界冠军,从网上注意到人们想的讲的最多的就是老女排和三连冠如何如何。从1986年道003年中间17年为着同样梦想而贡献了青春甚至一生的教练员运动员却是被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实在有失公允。更甚的是,连后三连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1985年日本世界杯冠军,1986年布拉格世锦赛冠军)的缔造者杨锡兰等人,媒体都没怎么提过。有一家体育报曾有过这样的报导:女排夺得第四个世界冠军(1985年)后照例到北大等高校造访,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杨锡兰笑问:如果我们输了,你们还这样喜欢我们吗?不知道那篇文章里的北大学子是如何回答她的。反正当时国人没有几个清醒的,除了女排姑娘自己,没有人会承认在虎虎有生的古巴女排面前,中国女排已呈强弩之末。接下来汉城奥运会上的惨败,国人当然不能接受,骂声连天,何谈起码的尊重和鼓励!这可苦了后三连冠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汉城奥运会球场上的主力。她们是杨锡兰(因为打过主攻,是冯坤之前的攻击型二传雏形),姜英(被鞍山市长骄傲地列为和钢铁一样重要的本地特产),杨晓君(和郎平,冯坤同为首都人的骄傲),郑美珠(和周苏红一样的游击队员),侯玉珠(与郑美珠并称福建双珠)和巫丹(被网上称为经历了女排所有苦难的队员)。五连冠在她们手里结束,有谁能比她们更心痛,更酸楚,更伤感!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出人意料地没进前四,打完对东道主西班牙的比赛获得第七名之后,我看到苏惠娟脸上的表情。我想,几天前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失败的她,连同其他队员,此时欲哭无泪,欲笑不能。果然,从后来的文章里了解到,大苏(当时中国女排的队长,杨锡兰之后最优秀的二传手的尼称)随后在休息室里趴在水池上哭得震天动地,谁也劝不开。是啊,最后一次作为中国女排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从来都没有泯灭重夺冠军的梦想,以如此结局而告终,她哪里甘心那!作为替补队员经历过汉城惨败,纵然她不再害怕失败,可是在球场上拼搏的20年的青春年华已经耗尽了,她没有机会了! 當2003年11月在日本大阪,随着副攻手刘亚男在4号位的一记重扣

中国女排终于夺回阔别17年的世界杯的時候,我從網上读到李國君的消息,我想她那时一定心潮起伏,感慨萬千!要知道,13年前的1990年在北京,当时的中国女排队长李國君是帶著严重的眼傷闭着一只眼睛打完世界杯赛最后一场比赛的。那场比赛,中国女排差那么一丁点儿就奪回了世界冠軍!比赛结束以后摄像记者残酷地給了睁着一只眼泪流满面的李国君一个持续数秒的面部特写。那点点英雄泪啊,乞是旁觀者的智力情感和经验所能了解的?!可是冠军只有一个,中国队也不能总拿冠军呀,总有从冠军台上走下来的时候。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这些在世界排球史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迹的优秀球员就这样悄悄地退役了,没人封她们官,更少有人记得她们。比起以冠军身份退役的袁家班袁伟民手下队员,实在是天壤之别。

而且,“袁家班”之后,每當女排衝頂失敗,媒體總會指責女排拼搏不夠,說老女排精神丟了等等。精神這東西有時還真是看不见摸不着没得比. 要知道当多少和她们一样大的女孩在逛大街,泡酒吧,傍大款,茫然无谓地消耗着青春的时候,那些年纪可以作她们叔叔伯伯姑姑阿姨的成年人却厚着脸皮,让一群孩子们去实现强国的梦想!可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啊!每次读到中国女排开拔前往郴州开始集训的消息,我就想这些花季年龄的女孩子们啊,又去了集中营开始封闭式的魔鬼训练了!我想那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自己最清楚,纵然意志坚强,也还得向自我和极限挑战。她们也是孩子,只因为选择了排球,就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因为这群可爱的姑娘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无论她们是否是冠军,她们在17年的表现告诉我们她们其实是何等的敬业。木兰有机会在現場看过李國君時期的一場對美國的商業比賽,當時刚念初中,也在学校有一搭没一搭地打着排球。那时的中國女排處於低潮時期,諾大的首都體育館廖若晨星般地散坐着区区100来号觀眾,其中三分之一的还是国家二队,国青男女排,北京体院等和排球有关的教练员运动员和他们的家人朋友。整场比赛没一个人鼓掌喝彩。但也因此能清楚地聽見女排隊員在場上的吶喊和交流。看到当时的队长上海籍的李國君無論場上場下都激情飽滿,她在場上充滿著強烈的求勝欲和頑強的進取心,即使是一場無關緊要的商業比賽。她不停地提醒大家注意這個注意那個,積極參與進攻和防守,那种要球不要命的孩子般虔诚的热情,我自己也打球,所以能加倍真切地感受到。我真的看到她是使出全部的力量和智慧扣每一個球,使出全部的才能和拼劲儿每一個球。那时的排球还是十五分制,交换发球权,我至今不能忘怀交换23次球权为争一分,和落后到9比14再一分分咬回来的紧张刺激,(始终认为那才是排球最高境界)最後一分是二傳手連續七次傳球給她拿下的。扣完最後一個球,當其他隊員都興奮地拥在一起相互祝賀时,她卻倒地再也起不來了,一直在那儿趴在地上接受隊醫的按摩良久,才艰难地走出場地。人們都說老女排如何拼搏,如何頑強,這沒錯,可是我親眼目睹了李國君身上絕對有這種精神,我也認為任何時候中國女排都有這樣的隊員。正是她們,中國女排才在17年慢慢的黑暗長夜裏做到了卧行尝胆总结经验积蓄力量赶超列強。这17年间她们始终在伤心地流泪,但她们求胜的努力和目标却不曾有毫厘之差。历史没有给她们做赛场英雄对着镜头向几亿人微笑的机会,但她们的美丽和贡献却不应该被任何人遗忘。成熟的球迷应该有起码的尊重和感激之心。对胜利者的崇拜和仰慕谁都会,那是近乎阿谀的锦上添花。唯有对失败者存有的尊重和感激才是正直清醒更有价值。没有17年里经历的失败努力再失败再努力,就没有后来新女排的重新奋起。前人走过的弯路可以不必再走,前人犯过的错误争取绕过去!而且,打排球和其他行业的工作有一点本质的不同:就是她们已经体现了超乎常人的智力体力毅力和敬业心,那种白天非人的超强度训练,晚上文化学习的不可思议的生活频繁的大起大落,小民百姓等闲之辈经历一次怕是就受不了逃回家了。再者,打到国家队的运动员,老实说基本上是要干什么都可以干出点儿名堂来的-只要她们愿意(纯粹木兰个人所见,因为也摸过球,所以知道那个程度的运动员有着则么样的聪敏头脑体力毅力纪律专业和奉献精神)。我们实在是没有权利苛求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她们失败的时候,没有人比她们自己更痛苦。。。。

沧海桑田,世事变更,17年间她们以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技艺和团队拼搏精神奉献给人们的精彩瞬间永远留在像我这样的球迷的心中,还有她们的微笑和眼泪。世界冠军是每个运动员一生的梦想。看看有多少球员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看看多少人在失落中黯然离去的背影,看看有多少人一直支持着我们的女排,是什么才得以让女排精神20年不灭。请刘建宏张斌们以后不要兴之所致习惯性地把什么“伟大英雄”这样的词用在得了一次联赛冠军或冠军杯的曼联皇马头上。看看中国女排17年的奋斗历史那才是波澜壮阔,精彩美丽,令人尊敬。就像《壮志在我胸》里唱的那样“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莫以成败论英雄,人的遭遇本不同,但有豪情壮志在我胸”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的女排姑娘,想到那些失意岁月里的痛苦失落和那些不胜寂寥的孤单身影。莫以成败论英雄,人的遭遇本不同,但有豪情壮志在我胸。看着女排的起伏历程,看着那些球员的人生经历,一个个在我们眼前跳跃拼搏,最后淡去的身影,是她们这些悲情英雄什么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对人生的乐观和努力拼搏。在今天年轻的新女排登上冠军宝座幸福微笑的时候请记得那些在最惨淡年月里奋发不止的名字。我感谢和钦佩她们,也感谢和钦佩所有向着冠军发起冲击虽败尤荣的人,这里边有俏丽细致的李月明,虎虎有生的李新和李艳,阳光一般微笑的孙月,还有吴永梅和王子凌, 李国君,王怡,许新, 赖亚文,肖建华,诸韵颖, 王丽娜,张静等等。她们远离媒体焦点,却没有远离象我一样球迷的心,祝她们永远幸福。 


照片如果看不见,可以试一下这里,
李月明不可不看!
 
http://tinypic.com/view.php?pic=2wok3z4

李月明:
 
身高: 1.88m,有史以来最高的中国女排副攻手, 上海籍. 俺少女时代的偶相,  玉树临风,笑嫣如花的风采。 (要是她走上T台,现在谁还知道什么瞿颖马艳丽熊黛林呀! )
1982放弃篮球入上海女排,1986入国家队,1988-汉城奥运铜牌。1989-世界杯季军,1990世锦赛亚军,1991世界杯亚军,1992-巴赛隆那奥运第七。
到现在,依然有不少人把李月明看成是中国排球史上第一大美女。李月明有多漂亮,拿公认美女的孙玥做个比较: 92年超霸杯中国对美国的比赛,她们两个都上了。如果说孙月甜甜的美还有一些运动员的粗线条,那么李月明则是细腻精致的美女。而李月明的球技更是没得说,她弹跳出色,屋檐式的拦网,轻巧灵活的移动,加上远距离勾飘!  89年胡进上任,调入国青爱将赖亚文,和李月明组成了中国队史上的第一对副攻线上真正意义上的双塔。从发,拦,扣,垫,传五项基本技术来看,除了发一项之外,其他四项,李+赖组合都相当出色。188,189的身高放到今天也是世界级的身高。(当时的中国副攻轻巧灵活,拦网技术好到顶,进攻多变,防守那么大的个子个个都是好手,包括后来“典型的球精”的王怡+吴咏梅。)但是李月明因为腰伤,92年就不得不离开了国家队。这一队组合仅仅维持了三年左右不得不拆散,实在叫人惋惜。看球看人生,运动员的人生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失意二字。李月明也算一个失意英雄,她的年代中国女排开始衰落,苏联和古巴女排开始全面超越。就算一个世界级的明星也改变不了一支球队的命运。李月明在93年左右退役。96年全国排球联赛开始第一个赛季的时候,李月明又出现在上海队的名单里,但是英雄迟暮,拦网进攻都显得疲软。李轶之等新人的出现让美女明星从此绝迹江湖。2003年cctv庆祝女排十七年后重得冠军的晚会最后,永远的结束曲里,李月明最后在镜头一闪而过,让人庆幸的是,时间在她脸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浅浅一笑,让人心醉。


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美女吧!(张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张静
1979年生, 身高1.91米,主攻手,上海籍。1997年被郎平招进国家队,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攻球的线路变化和后排攻. 她的四号位斜线扣球和超手攻击极具男子风格;拦网优势也很明显;发球原来是上手飘球,在02年的大奖赛开始改用大力跳发球. 陳忠和把1號球衣給張靜,1號曾經是郎平的號碼. 当年,张静在陈忠和手下曾经是铁打的主攻,刚进国家队时,实力远比现在的王一梅多。身高1.91,弹跳出色,扣球高度3.25(赵蕊蕊也只有3.26), 一度被大家看好,被称为中国的第二个郎平。非常可惜,她一直伤病不断, 发挥不稳定,有的赛季打的很漂亮,有的赛季一般.但是陈忠和太急于求成,每天都给张静加练,并且频频批评张静, 让她找不到自信,打得不好。 最后在2002年,本应该是当打之年时宣布退役,让不少人十分惋惜, 陈中和说她关键要打出来,打出来很厉害,效果比张越红好,所以他在等,后来等不及了, 因为出了个楚金玲,大楚后来也成了张静第二. 在状态滑落后,很快失去了机会,被孙小清和张越红取代。至今仍有球迷对陈中和没有象乒乓球队拯救郭跃的做法一样給内向性格的张静和大楚机会深怀不满。郭跃在状态低迷时,也曾经险遭封杀,但乒乓球队教练最终还是给了她机会,才有今天的光芒四射。但是陈中和要的是能立杆见影拿分儿的主攻手,人家后来拿了冠军,你难道还批评他用人不当? 张静现在法国加纳俱乐部打球,希望她打得開心。很想她, 希望她全运会能回来.


孙玥
身高:186M, 主攻手, 1973生,江苏籍, 1992年入国家队.
聪明灵活,速度快,扣球点高,前后排均可进攻, 一传防守出色. 她的飘球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威胁的飘球,破坏对方一传非常强. 孙月的扣球ye不太依赖一传的精准. 典型的亚洲型主攻,技术全面,本职主攻反而显得不突出. 10年国手生涯,连续参加3届奥运会,8年的绝对主力.三次入选世界最佳阵容.孙月的颠峰是在1997年,那一年是世界大赛轮空年,她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那时中国总是和古巴争,和古巴主攻的强力扣球不同,我们很少一锤定音,不过一直不分上下,两队的相持战,两种风格的对撞. 如郎平代表八十年代一般孙月代表了整个九十年代. 当郎平教练在1998年见好就收时,胡进接任主教练,那时孙月的状态也很好,在瑞士和古巴决赛时受伤以后,状态开始下滑. 98年如果孙月瑞士女排精英受伤退役了,带着世界亚军的光环,争议一定不会大的.她在中国女排陷入低估的时候,没有选择退役,毅然坚持下来,因为国家的需要,她留下来了,多么值得尊敬的人,结果就是,瑕掩了玉.那个疏着两个小辫,有着一脸灿烂笑容,蹦蹦跳跳的永远的11号!!!


殷茵
相比较成功的失意者孙玥来说,有一个人比她更失意。当时的中国第一攻击手殷茵。中国队从来就不是靠球员个人能力打球的队伍,所以,队员的能力以适合队伍风格为最上。所以殷茵在郎平时代一直无法上位。中国队的进攻崇尚速度,而殷茵的点要更高,传的球要撑起来给她高度打,323的摸高,一个赛季能砸死800多个球的殷茵就是因为技术特点上的原因连国家队主力的位置都没坐稳过。郎平不用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没有自由人的情况下,她的后排存在隐患。但是当她04赛季从意大利回来浙江队的时候,她的后排技术比所有的小字辈们都要好。一个是殷茵打球终于打到了一定境界;第二,只能感叹自由人的出现对排球运动来说到底是一种福音还是一场噩梦。我只要能砸能拦后排烂到家都无所谓,有自由人替啊。但是排球是一项由发垫传扣拦这些基本技术组成的运动,缺了一样就不完整。就算后排能被替,那前排的保护串联呢,一样要靠细腻的技术来支撑。有时候看到王一梅留在后排,一个推攻球都能垫得歪七竖八,真是恨不得自己冲上去替她接了这个球。少了一样东西的排球就失去了排球的精髓所在。殷茵96年奥运会落选国家队。有人说郎平没必要带5个主攻去亚特兰大。但是我们不禁会想,如果第三局最后那个球上的不是王丽娜而是殷茵,起码中国队还能和古巴打个决胜局,但是命运就是如此安排。殷茵的悲情英雄一直做到了悉尼奥运会。要不是殷茵,我们在悉尼就看不到中国女排,孙甜甜和不死李艳大概会更悲情地以史无前例的无缘奥运会来告别国家队生涯。殷茵靠一个人的力量把中国队带到了悉尼,但是主力还是没有她的份,当时已经有自由人,胡进为什么就不能给殷茵更多一点机会呢?孙玥99年被桑托斯撞伤以后,进攻能力大不如前,但是殷茵一直没有能在国家队得意过一天。很多人为殷茵不值,但是我想教练总有教练自己的想法。殷茵的生活一样遭遇了很多变故,出国,离婚,每一个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女人。   


“大鸟”王丽娜:
1978年生,黑龙江籍,身高1.81M, 主攻手,1995年入八一队,1996年18岁入选国家队。弹跳出色,滞空能力惊人,
扣球势大力沉,她的跳发球是中国女排有力的武器。2003年世界大奖赛冠军,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
2005年被陈中和大换血出国家队现在八一女排继续打球。说:打不动的那天就是我退役的那天。

                                                                                        
 




12774253_2005102123391581503800.jpg
 诸韵颖



诸韵颖:1978年生,1.75米,上海籍,二传手. 1990年12岁就入选上海队,1995年入国家队。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98年大阪世锦赛第2名。99年云南大奖赛铜牌。
绝对的个性球员. 都说她退役的早,看看她几岁开始的呀!在同时代的选手中,她出道早。从7岁一摸上球就显出了特有的打球天赋,以后从少体校到上海队,到中青队再到16岁打进了国家队。她说:”我那时选择走排球之路的决定很果断,感觉那就是我的最爱,倾注了最真挚的感情,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排球场。在国家队里,真正打上主力的时间只有一年。亚特兰大和悉尼两届奥运会,她都以替补身份参加是最大的遗憾。在上海队,她该拿的冠军都拿了。当年,陈忠和力荐冯坤当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手,使得最有实力的诸韵颖心灰意冷,02年23岁便过早离开排坛去年她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复旦女排可是集结了不少前国手呢!).今年刚刚开始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再贴两张诸韵颖生活照:

 



巫丹
被国际排联主席称为“排坛一绝”身高只有1.74米,先打主攻后改接应技术全面的接应二传。1968年生,四川人,从小好动15岁入四川女排以后进步飞快,因为她训练很刻苦。在运动队没有别的爱好,没有别的要求,就是一心好好练技术,别人回家她不回家,别人休息她不休息,她就训练。任何时候都不停止训练,她说因为我知道要出好成绩,必须吃最大的苦,比别人训练时间长,比别人更动脑子,更虚心的学习。到了四川省队两年后,1985年入国家队。中国女排等世界冠军等了17年,巫丹一人就等了16年。16年哪!人生有几个16年哪?1992年,在巴塞羅那奧运会那场马钱子兴奋剂事件让当时处于巅峰状态的巫丹莫名其妙地替那些体育官员当了替罪羊。当时她深受打擊,隨后又動了修補腹隔膜和膝关节两个大手朮。然而,她不為疾病和委屈所擾,為四川女排在夺得兩枚銅牌后,93年她從國家隊退役。之后想郎平一样去了意大利俱乐部队打球。2000年她以33岁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重返国家队前往悉尼奧运会,这在女排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她真的已是高龄,但是训练还是极端地刻苦。印象中有记者问她:你这样高龄,当初中国招你归队,你是否很矛盾? 巫丹说):是的,我觉得这样的年纪,在体力上不知能否胜任,也曾犹豫过。但中国队面临奥运会落选赛,正是缺人时期,我则么能不回来呢?我年轻时认为(打球)自信最重要,现在则认为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本身更为重要。木兰个人认为巫丹是女排队员里独特漂亮的。她五官细致耐看,皮肤晶莹剔透,身材比例超理想,所以虽然只有1.74米,却给人接近1.80米的错觉。在现场看过她打球,也许得益于巴山蜀水之灵气,觉得她有一种独特的风度和动感美,性格非常地顽强。找得到的照片都没真实地反映出她的风采。


 吴永梅
 1975年生,身高1米86,副攻手。
原八一队队长,1996年入国家队。
擅长二、三号位跑动进攻,她的二号位背快和单脚背飞在当时是世界第一,拦网也是全队最好的,脚步移动飞快,心态平稳,发挥很少波动,判断很少失误。九八及九九年, 中国女排的战术核心队员,當家花旦.


王子凌
身高1.81米,1972年生,福建籍, 接应二传手。13岁起打球,15岁入福建女排,19岁入选国家队。1995年世界杯铜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1998年大阪世界锦标赛银牌。技术全面,速度快,少有的可打多个位置的接应二传。 2002年退役。现排球国家级裁判。没找到她当年英姿飒爽时的照片,这是她去年33岁出任比赛裁判时的情形。


许新, (没有她的照片,哪位有幸找到的话,拜托靠苏一下, 先谢过)
当时中国女排的队长。 身高 1.74M!!! 1973年生,上海籍。主攻手,自由人。7岁起打球。20岁就入选国家队担当主攻手. 1.74米的身高,不要说无法与人高马大的主攻手,副攻手相比, 就是作二传也算是矮的了. 但她技术全面,战术多变,头脑极其灵活,意志坚强. 常常令对方拦网一筹莫展.被称为"怪球手"。1992年奥运会后退役,1997年复出,至今一直在上海女排又作教练又做队员。除了训练, 比赛还要上教练班。她是个天生出来的排球人。


  赖亚文:
1970年生,身高1.83M,辽宁籍, 主攻手, 15岁入辽宁女排,19岁入国家队。29岁起任国家队助理教练至今. 作为胡进在国青队重点培养的对象,赖亚文在90年顶替杨晓君打了三点副攻,刚开始的赖亚文完全是属于“刚劲有力”,与其后期抹吊结合方式的打法大相径庭。1990年世标赛,赖亚文拿到了最佳防守奖,但是在决赛中有些稚嫩的表现还是遭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在个人最成熟的92-94年,又碰到了中国队罕见的低谷时期,当郎平掌起教鞭时,赖亚文的身体能力却大幅度下降,体力只能维持半场球左右,98年的决赛,赖亚文明显体力透支,发挥得不尽如人意,然而在之前,赖亚文刚刚肝病痊愈,已经半年多没有打过比赛了。17年里,中国女排从辉煌走向低谷,到再度辉煌,历任三位教练,国家队出出入入人达数几十人之多,而其中,唯有赖亚文,从1989-2007年,理想不灭,耿耿于怀地,于风雨中,和中国女排一起走过.


: 身高 1.78米 ,主攻、自由人。1976年生,福建籍。15岁入福建队 , 17岁入国家队。既是出色的主攻也是很好的自由人。身高仅有1米78的她弹跳滞空时间却惊人地长,弥补了身高的不足。她是朗平一手創造的奇蹟, 总是充满鬥智, 超强的腰腹力量,奇特的後仰扣球, 是她的招牌動作。退役以后一直在意大利的一家俱乐部打球。


(没有李国君全盛时期的照片,先拿这个来充一下数):

李国君
身高1.81米, 1966年生,主攻手。上海籍。1982年入上海队,1986年入国家队。
(李国君高度不是很理想, 但是她力量很大,下手又狠,球扣在地常常上丁冬作响, 擅长后排进攻),
中国女排阵中继郎平之后的又一门强力“重炮手”.1988 年汉城奥运铜牌,1989年世界杯季军,1990 年世锦赛亚军,1991年世界杯亚军,1992-巴赛罗那奥运第7名。1993退役后在上海浦东成立中国首个排球俱乐部,国君银泰女子排球俱乐部。老一代的上海男排元老沈富麟玩笑地说她”戆是真戆“,意思是说她为排球努力了一辈子,退役后还是醉心于培养新一代的小苗苗挺“傻”,她本可以有多种更来财更轻松自在的活法。


以下的阿姨老大姐们出道的时候,俺还不太懂事儿,不能如数家珍啦!
姜英:
身高1米8, 主攻手。1963年生,  辽宁人,祖籍山东荣城。1977年入辽宁队。1981年入中国青年队,1982年入国家队。听说她现在澳大利亚当排球教练。


杨晓君
身高1.81米, 副攻手。1963生于北京。祖籍河北。19978年入北京队, 1983年入国家队.


郑美珠身高1.72米, 接应二传。1962年生, 福建福州人. 1977年入福建队,1979年入国家队.

  杨锡兰:
1米79,二传手. 1961 生 天津人。 1976年入八一队,1981年入中国青年队,1982年入国家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9)
评论
sp500futureoption 回复 悄悄话 我女儿(中学生)每周六跟周小兰打排球。周小兰定居在马里兰州。过着平淡的日子。
但我们一听到她的名字,脑子里呈现的就是昔日女排的辉煌。看到她招生的消息马
上报了名。我住在北维州。很远开车过去。有个美国孩子和我女儿编在一队。我问
她妈妈为什么会来,家长说“周小兰是天安门城墙啊”。
pagegreen6 回复 悄悄话 我老爸也是女排的超级铁杆粉丝......木兰提到的所有这些名字也是当年俺老爸曾如数家珍般常在耳边念叨的,特别是那几个川籍球员(没办法,乡土观念比较重)......当时我也为女排激动,跟着看很多比赛,可是是属于凑热闹型的,还没入到骨髓。老爸最初的中风就是在一次看完排球比赛之后。
忽然俺有很强的预感 回复 悄悄话 哇,好长好长。。。。从简体字写成繁体字又写回简体字
laventer 回复 悄悄话 那时的女排比赛真是振奋人心啊,只要有比赛,男女老少,全家老小都循规蹈矩的座在小电视机前,不时地爆发掌声。
加州鱼郎 回复 悄悄话 排球和乒乓球应该定为国球,运动员们的精神将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和财富.
你妈妈也打球?那天我和她比试比试?说不定我还真能赢她呢.
木兰木兰 回复 悄悄话 眼科:啊,这两天俺跟母亲聊天儿侃球,她回忆当年中国队的主力队员除了你说的汪嘉伟,沈富麟,徐真,加上和汪嘉伟打对角的南京人曹平(据说他的一手短平快凶狠泼辣),以及接应二传徐州人薛永业(拦网拦发球啊, 现在都成古董了),再有就是候杰和陈刚。你说的那场球,是在3月天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对南韩,电视转播在第三局因为卫星租用时间到了什么的原因中断,所以最后两局俺妈跟俺爸是趴在收音机旁听完的(两个为了争谁能靠得收因机近点儿还着实讨价还价了一番呢),嘿嘿:)。

俺妈说对南韩那场球打到第三局的时候,对方主攻手一记重扣,球被中国队后防垫飞到场外,二传手沈富麟一直冲到广告牌前将球救起,球落在老汪跟前,被他跃起狠狠扣死在对方界内。沈的大腿被广告牌刮下一大块皮肉,当场血流如注。后来他们夺冠回来,被北大学生扛起来,喊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口号的激动人心场面在电视上被反复播映。我想男排是三大球里最早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那个历史地位和意义的确非同小可。

你知道吗?排球里面的“前飞”“背飞”“时间差”“双快一游动”等快攻战术最早是汪嘉伟时期的中国男排先搞出来的,他们打出名堂以后先成为中国女排技术学习的样板之后才逐渐风行世界的!八十年代排球还是高举高打作风的时代,还没什么像样的战术(哎,则么说呢,到底是发源自美国的东东,在亚洲人用心一拼以前,就只知道借着身高力大用蛮劲儿,嘿嘿)中国男排当时身高不错,但没什么优势,力量上大大弱于苏联古巴巴西等世界强队,但是爆发力和头脑都很好,因此就因地制宜开发了快攻战术。假如排球也象乒乓球和体操一样用运动员的名字命名某种新技术战术,那很多球就该叫“汪嘉伟球”了。因为今天看到的如魔术一般的快球大部分都是被他第一个拿出来亮相給世界而且是被他打到极致的境界的。 他出名十多年以后我打球时,指导课上教练用的教学样板都是当时汪嘉伟的实战录像而不是专们拍的教学片!“空中飞人”哪,真佩服他们那时的创新精神!

老汪后来又从日本回来执教中国男排直到2001年,今年他都50了!说起他,真是又一个悲情英雄,他的排球人生之路更是曲折苍桑,一言难尽,令人扼腕叹息!也许另写博文纪念他。。。。
眼科医生 回复 悄悄话 你说到汪嘉伟,让我想起他那个时期的中国男排,也曾是一支攻守兼备的世界级强队:当是的最好成绩到过世界第五。男排当年的教练是戴廷斌,队里集结了世界第一副攻手汪嘉伟,最佳二传沈富麟,现在风行跳发球的史作恿者徐真,还有候杰以及后来的中国女排教练胡进。当时中国队首创了许多3号位的快球,尤其以汪家伟与沈富麟之间的配合娴熟多变。当年世界排坛还是以高举高打为主,中国队创造的快球战术遥遥领先其他队。至今还记得1981年春天胜南韩的那场球,我还在念大学,比赛一结束,在学校大坪上,已经有人用报纸点着了篝火,然后同学们浩浩荡荡地走上了寒气逼人的首都街头,第二天,报纸广播就报道了北大校园自发庆祝中国男排的胜利和上街游行的消息。北大学生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就此载入历史。想当年,中国男排何等威风。封面上汪嘉伟英俊潇洒照片,电视转播中他的漂亮的空中飞人英姿,让无数少男们热血沸腾,也让无数少女们砰然心动。后来随着汪嘉伟,沈富鳞等老一辈的队员退役,中国男排实力大减,常常是连亚洲决赛都进不去了。人们渐渐地也就不再谈论中国男排了。
当时默默无名的中国女排却在1981年一鸣惊人地夺得世界杯冠军后,走上五连冠的辉煌之路。于是大家把对中国队的希望转寄托到了女排身上,校园里的排球迷为了女排的胜利而兴奋,而欢呼。但是很奇怪,校园里却再也没有那么疯狂的庆祝过了。

男排的衰落令人遗憾,原因很多。有指责的,有恨铁不成钢的,有失望的。而我一直关注中国男排,他们的顽强精神,他们的精湛球技,曾激起过年轻的北大学生们的热血沸腾。 忘不了1981年3月,我们的心曾和中国男排队员们一起跳动。
林曦 回复 悄悄话 实在不敢相信这是木兰写的!
Sweetlife 回复 悄悄话 李国君: 好样的!!
木兰木兰 回复 悄悄话 阿古啊, 阿拉两嘎头哪能有尬西多共同语言啦?勿真格是欢西侬得来五海六踪!

李国君啊,还是“戆”!为啥呢? 搞排球不来财滴! 你看现在国内的排球,后备力量真是少的可怜。以前多少人打排球!每年参加漳州集训的甲乙丙级青年队就有几十支,总共几百个队员那,每支队伍又都有二队. 这种盛况是一去不复返了。再看看篮球,各支篮球队都有身体条件很好的年轻队员,每次比赛的时候却坐在板凳上打不上球,我看不少很遗憾就废掉了。如果他们去打排球,可能有极好的出路。问题在于,篮球市场远远好于排球(大概跟姚明关系大大地),所以更多的孩子蜂拥着去打篮球了。对中国男女排来说,没有大量年轻的人才储备未来就难以实现与世界水平靠拢的目标。中国女排虽然重新回到了世界最高峰,但是仍然面临着这个的问题。去年新掌国家男排主教练帅印的周建安,是更老一点的前中国男排主教练上海籍的汪嘉伟的弟子。他上任的时候,有感于男排无米之炊的现状,感慨道:即使只有三棵白菜,也要尽最大努力炒出一桌好菜来。哎。。。所以李国君这样的人,很佩服她,一退役就跑去做起了培养训练超小苗苗的事情,说道底,是理想不灭啊!
sweetlife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zt: 木兰应该打篮球~
能给姚明盖帽~
并有美女轰动效应,一定好看耶~
Glider 回复 悄悄话 俺这辈子跟排球有些个缘分。木兰这女排万言书,不看不行。看了不留言也不行,憋得慌!~~

同意木兰的"高"见~。

李国君退役后在成立中国首个排球俱乐部 -- 不戆,不戆。很有商业头脑。it's a very good business here in states.

“运动员有更多的美--一种真实的美” -- 严重同意!是自然的美。

充满希望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ice3 回复 悄悄话
木兰写的真棒!!!!

莫以成败论英雄~~ 谈何容易喔~~ 特别是在中国~~
老土他炕上的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好文章!ZT
国人的急功近利思想很严重。我想好多项目的昙花一现(游泳)也是如此造成的。
蓓0217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木兰的好文分享:-)永远记得女排曾经的辉煌,那是一场没落全看完的,我相信这是许许多多中国人激情飞扬的记忆!
uh-oh 回复 悄悄话 我这就背,不过,老了,背了前句,忘了后句,唉,不过,还是要背,用一生的时间。

与狼,改天,我被给你听~~
加州鱼郎 回复 悄悄话 木兰的留言更是一绝,小优要睡不着了,得背下来噢.

说到中国男足,别的不说,就他们在门前起脚要射之际,先来个大甩头,把拍照的架子做足后再抬脚,他是等记者呢,可球和门将不等他呀.那帮阿斗的玩法,你看了就想骂,别看,爱咋玩自己去玩,不希望也就不失望了,也不做梦了.
uh-oh 回复 悄悄话 我,倒ing.

对体育不干兴趣。女排的,除了郎平,别人对不起号来。

足球,就免谈了。那些烂人,国内丢人,还在国外丢人,坚决不看

木兰木兰 回复 悄悄话 uh-oh:”胜者王侯,败者贼”9494!油歌深谙此道,于是悬梁刺骨昼夜挥洒,极尽想象之能事,写出了一部洋洋洒洒脍炙人口的演义,终于成就了名人“友好”之金身。盖uh-oh之大名,文学城内无有不知无有不小,所到之处更是只须微微颔首惜字如金便有扇子三千前呼后拥,三呼万岁。以后就是不幸作了战俘被美帝国主义抓了去又放回来,那英雄好汉的身份也是不容质疑地!哈哈玩笑!说真的,油歌留下墨宝真是难得,因此弥足珍贵啊,嘿嘿。回到正题上:油歌应该对后三连冠的女排队员象杨稀兰杨小君很熟悉吧?
对英雄的崇拜景仰,哪个文化都差不多,也应该如此,这是对成功者的肯定。但是对败者付出的肯定,对它们失败经验的善加利用和总结,从来都不是现在媒体愿意花时间精力的地方。我在写这篇博文时,一找照片,新的,世界冠军的一古歌在前几条就出来了一大堆,真方便。那老的,没得过冠军的,象李月明,许新的照片,要么没有,要么就是数得出来的几张。未设么?因为根本没有人报道。

鱼郎: 对对!鱼歌说得一针见血!要先要李子再有面子!
中国男足老冲不出亚洲固然有先天体质体能,思想方法,训练手段上的问题。但是,我则么觉得那帮小子就象提不起来的流啊斗,老是沉溺于泡妞不思进取呢?看过一场左树生迟尚斌贾秀全时代的中国男足对沙特队比赛的录像。现在的国脚们,连那个时代运动员的淳朴拼劲儿也没有了。我很久都没有兴致看男足的比赛。这样也许不好。但是在男足身上我真的是看不到一丁点儿新老女排的意志品质的影子,哪怕是打了点折扣的也好啊!哎。。。
说到只看结果不讲过程,美国文化较之中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阿兰:兰哪,你又拿我开涮啦?:)木兰实在不是那块料,你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嘿嘿:) 我觉得女排队员们,都很美丽,如果用艺人的标准去衡量,也许差了点。但是她们的美都不经雕饰。我们看他们打球,一举一动都是她们真实个性的展现。看精挑细选的优秀运动员比赛,更是智,志,健,力,美的陶冶和享受,那种激励人的力量是那些经造星公司一手包装出来的明星们的魅力所没法比的(当然, 除了少数极其优秀的演员有那样的人格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运动员有更多的美--一种真实的美。木兰喜欢:)

闲言:哎呀呀俺的牛歌啊,我正念叨着说要到你那儿去看看呢,这不,你就从天而降,又被你捷足先登啦!哈哈:)感觉你应该不是年纪挺大,为什么你总是能一语道破天机呢?以一次成败论英雄真的是不好!

Jerryus:
好吧好吧洁儿,俺下辈子一定去摸爬滚打与球为伴,嘿嘿:)

发哥:少时踢过足球也打过排球,13岁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母亲的坚决反对,擦点就吃了职业运动员这口饭。但是爱运动和对体育的关注热情是从来没有变过的。自己不三不四地打过两天球,所以加倍地知道女排那些队员们无论作为普通人还是运动员从各方面讲都是极其优秀的,故而愈发喜爱尊重和理解她们:)




白瑞德 回复 悄悄话 木兰真的是女中少有的体育迷呀!
是不是驰骋赛场也是你曾经的路,或者未竟的梦呢?
又能踢足球,还能写这么有力度的文章的艺术家!!
真的越发的被木兰的特有的独一无二的魅力所迷惑了。。。
jerryus 回复 悄悄话 和兰姐姐有同感
加州鱼郎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好文章!

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这样就导致我们难以学习和进步,更不要说扎扎实实做基础工作.

我们只重视"结果英雄",不重视"过程英雄",没有给过程英雄以任何光环,这不仅仅是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我们投机取巧,讲求表面功夫的心态,功利主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形象工程...皆因于此.中国男子足球冲出亚洲的梦想不就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吗?高速增长的产值有多少是高房价灌的水?

从五四运动到今天近一百年来,我们口口声声学习先进的西方社会,可我们学了些什么呢?我们天天梦想着NOBEL奖,我们凭什么能和其它的科学家比呢?我们夜夜做着强国梦,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却又强到哪里去了呢?在光鲜的大城市摩天大楼和亿万富豪挥金如土的背后有着多少人间的辛酸和艰难?

根子就在于此!就在于只求结果,不求过程,只求面子,不求里子!
闲言 回复 悄悄话 呵呵,感慨万千!

成败乃兵家常事,不要以一次胜负论英雄。

阿兰说的对,木兰要是去打球,兵不血刃,上场就先把对方给镇住啦!
阿兰 回复 悄悄话 木兰应该打篮球~
能给姚明盖帽~
并有美女轰动效应,一定好看耶~
uh-oh 回复 悄悄话 嗯,那是一个梦,5000年的梦。

那时,我在读高中。教室的玻璃,破了不少。下了课,到处是排球。

胜者王侯,败者寇。5000多年的文化,造就了这个现象。

中国人的基因里,已经写好了。就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美国人,作了战俘,回来,也是英雄。中国人呢?不说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