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在陕西追寻黄帝遗迹 (图)

(2006-12-17 04:10:26) 下一个



 

阎良区的荆山原(古荆山)。记者张琦供图

  4月5日清明节,黄陵桥山,丙戌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隆重举行,5000华人共同缅怀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抒发慎终追远之情。

  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姬水,战蚩尤于涿鹿,葬于陕北黄陵县桥山,我省宝鸡市和陕北黄土高原是黄帝的主要活动地域之一。

  那么,作为关中地区的中心西安,黄帝在这里是否活动过,又有哪些主要活动,今人没有专门论述,人们也语焉不详。

  今年59岁的西安文理学院教授车宝仁,经过4年的考证和研究后发表论文《黄帝西安行迹考》提出,黄帝和西安关系密切。

  车教授研究认为,黄帝曾铸鼎于我市阎良区荆山原南,又仙逝于今蓝田县焦岱镇,并在西安许多地方留下了活动的痕迹。

  1 黄帝铸鼎于荆山之阳,即在今西安市阎良地区

  “铸鼎于荆山之阳”

  车宝仁教授首先提出,黄帝铸鼎于荆山之阳,即在今西安市阎良地区。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路史·疏仡纪·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

  古时,铸鼎是国家的大事,鼎是国家社稷权力的大事,非常神圣。

  那么,黄帝铸鼎的“荆山”在哪里呢?

  车教授说,古籍中的荆山,一般是指关中的荆山。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山当在岐山和黄河之间,也就是今天的渭北荆山原。

  “荆山”现在阎良

  荆山之阳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车教授经过考证,确认在今之阎良区荆山原南。古《汉书·地理志》称:“荆山在冯翊怀德县也。”

  根据《北周地理志》《扩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众多古代地理志,怀德县之县城仍存在,在今陕西省富平县城西南5.5公里。怀德县有荆山,即富平县有荆山。

  车教授指出,如今,荆山原顶以东西公路为界,南归阎良,北归富平。荆山原头的汉太上皇陵,清代碑石为富平知县所立,而今已归阎良。

  车教授说,2004年春,他曾踏察荆山原,看到这里东西横亘长约15公里,南北宽1到3公里。原北为富平县,南为阎良区,西为三原县。

  据《阎良区志》记载,阎良先后发现多处原始村落遗址,如南康桥遗址、菩星村遗址等都是仰韶文化遗址。荆山下既然是先民的聚居中心地,黄帝在这里铸鼎也是自然的。

  车教授还说,现在的《阎良报》第四版为“荆山文艺”副刊。阎良城区有荆山路、荆山路小学等,也可称为佐证。

  2 黄帝仙逝于鼎湖,即今蓝田县焦岱镇

  车宝仁教授的另外一个考证发现,是轩辕黄帝仙逝于鼎湖,即今之蓝田县焦岱镇。

  《史记·封禅书》云:“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这就是说,轩辕黄帝仙逝升天于鼎湖。而鼎湖在今之蓝田县,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这里修建鼎湖宫。

  汉代鼎湖延寿宫遗址于1958年发现,位于蓝田县焦岱镇西南,面积为东西1500×1000米,文化层厚1~4米。出土有泥质红、灰陶绳纹布板瓦、筒瓦、条砖、方砖、字母砖等文物。

  《汉代长安词典》说,鼎湖宫,西汉离宫。汉武帝时营造,位于上林苑东南边界……天上有龙降临,迎黄帝升仙。黄帝的随从小臣攀龙髯而上者有72人。汉武帝即因黄帝故事命名该宫。

  3 黄帝时期活动遗迹遍及西安

  华胥氏国

  《列子·黄帝》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华胥镇在蓝田县西北15公里,北与灞桥区接界。

  车教授曾在此考察,发现镇东有红河谷即华胥沟,在山中有盆地,古有水泊为华胥之渚,这里还有个村庄叫女阿氏庄(今阿氏庄),据说是华胥氏生女娲氏之地。西边白鹿原上有女娲村。华胥镇有孟岩村,古有华胥陵。

  苍颉造字台

  黄帝的史官苍颉创造文字,古代修建纪念性建筑———苍颉造字台,相传就在今西安市。

  根据史书记载,黄帝时期还在西安留下了大量活动生活的遗迹。《世本》说:“史皇作书。”史皇指苍颉,书即文字。

  据载苍颉是陕西白水县人,其故乡今叫史官村,白水有苍颉墓和苍颉庙。造字台遗址在长安区郭杜街道办长里村,土台原高10米,现在仅存6米,周长100多米,夯土筑成。

  其他印证

  车教授说,黄帝时的文明创造在西安的遗址中多有实物印证,如做宫室、种庄稼、做冠冕衣裳、制陶器瓦甑等,在西安的半坡、姜寨等遗址中就屡有发现。

  车宝仁教授最后表示,根据大量史书和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西安有许多黄帝时期生活的痕迹,也可以说,轩辕黄帝在西安地区有重要活动。西安位于关中中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帝在这里有许多活动,应当是很自然的。记者张琦实习生张倩

   链接

人文始祖黄帝

轩辕黄帝像(山东武梁祠石刻)。

  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上古时期约在姬水一带(即东起渭水西迄湟水之间今陕甘青地境的古齐家文化区域)形成的较为先进的黄帝族,即因这位杰出的始祖而得名。黄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陕西岐山、武功附近注入渭水)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夏族进入中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史书记载黄帝是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其国号为“有熊”。

  《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文献都盛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

  《战国策·秦策》记苏秦把“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与尧伐 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武王伐纣并称,表明这是黄帝一生中主要的战绩。

  黄帝族经过夏、周两代与其他各族的冲突、交往与融合,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世本》及《大戴礼记》的《帝系》将各族的宗神和祖先编排成黄帝一系的分支,构成了完整的血缘世系。从此人们总把黄帝与炎帝并举,来表示华夏族从炎、黄开始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