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人民”铭文铜镜 (图)

(2006-12-16 23:37:53) 下一个

走近武汉的镇市之宝


汉网

2006-05-15
 来源:长江日报

收藏此页到博采

 
 

青铜器篇

(编号:01-09)

    

01、兽面纹十字孔瓮

    产生年代:商

    外形描述:通高31厘米,腹径6.5厘米,口径14厘米。圆形直颈、折肩深腹,高圈足微向外撇。瓮身饰有精美的纹饰,其中颈部饰有三周凸弦纹,肩部饰有3组夔纹,腹部饰有3组饕餮纹。

    专家点评:饕餮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凶恶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常刻其头像作为装饰,有戒贪吃之意。圈足上装饰有2道凸弦纹与3个等距十字形镂孔。整个瓮体器壁较薄,色泽青绿,造型古朴典雅。为商代盛酒或贮水之器。盘龙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之一,武汉城市的起源可以依此上溯到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早期。这件兽面纹十字孔瓮可以称得上是武汉城市文明发薮的见证,出土于盘龙城遗址。

    02、曾伯鼎

    产生年代:西周

    外形描述:高17.2厘米,口径16厘米。口沿外折。双立耳微呈外撇状,耳部外侧及颈部饰有重环纹。半球形圆腹,腹部饰有宽大的波曲纹,三蹄形足。造型素朴、大方。鼎腹内壁铸有铭文三行十五字“唯王十月既吉曾伯从宠自做宝鼎用”。

    专家点评:从器型特征及波曲纹来看,此鼎应为西周晚期器物。青铜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等各种用途,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

    03、蔡太史金和

    产生年代:春秋时期。

    外形描述:通高9厘米。椭圆形,纵短横长,歙口、鼓腹、平底,两侧有环耳,环耳两侧铸有匀整的铭文:“唯王正月初吉壬午蔡太史秦作其金和永保用”。

    专家点评:铭文的意思是说,在某个吉利的日子里,蔡国太史秦做了这件金和供自己享用。在此之前,“金和”字在古书文献中从未见过,考古发现定名多不统一,出土的这类器物只能按形状叫“舟”、“椭器”等。由于这件“蔡太史金和”,不仅订正了器名,也为研究楚国文化及蔡国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金和是一种酒器,出现于春秋,流行于战国。此金和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武汉市文物商店从废品冶炼厂的料堆中拣选出来的。

    04、凤纹方罍

    产生年代:商

    外形描述:通高38.5厘米,径长32厘米,口径16.2×14.7厘米。颈部短直,口沿微侈,圆肩,下腹内收,方圈足微向外撇。罍体横宽而纵狭。器身四面正中及转角处均有凸起的扉棱,两侧肩部有兽首衔环。通体花纹以云雷纹衬地,自上而下分为五组,第一、二、三、五组为两两相对的飞凤纹饰,第二组正中有饕餮浮雕,第四组腹部饰大飞凤纹饰,尤为精整华丽。

    专家点评:整个凤纹方罍高贵典雅,富丽堂皇。罍是一种大型的容酒器,也兼盛水。此件凤纹方罍为商代晚期的典型器物。1966年汉阳县永安乡竹林嘴出土。

    05、“中国人民”铭文铜镜 http://www.cnhan.com/gb/images/2006-05/15/xin_130503151055924298056.jpg" height="http://www.cnhan.com/gb/images/2006-05/15/xin_130503151055924298056.jpg" src="http://www.cnhan.com/gb/images/2006-05/15/xin_130503151055924298056.jpg" border= 0 >

    产生年代:汉。

    外形描述:直径18cm,缘厚0.6cm,钮高2.4cm。圆形,圆钮,圆钮座。四猛虎绕钮对峙,内区五枚乳钉等距间隔,其间浮雕双虎、双鹿、神人戏龙、独角兽、双角兽。外区一周有工丽的隶书铭文“青盖作镜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一词出现在汉代铜镜铭文中,难得一见,但此处之“中国”乃指传统华夷思想中以己为天下之中心的汉帝国统治区域,而“人民”一词亦非今天政治意义上阶级观念的人民。

    06、铜钲

    产生年代:战国(公元前472年-公元前221年)。

    外形描述:通长29厘米。古代军中乐器,又名“丁宁”。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击之而鸣。细长圆柱状,甬上部作扁圆横档,以便执之稳牢。甬柄饰绞索纹,并饰一圈凸绞索纹。纹饰线条简洁流畅,钲体呈椭圆柱状。通体素面无纹。

    专家点评:2005年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出土。钲在东周时期的百越地区较为流行。此造型的钲在武汉地区首次发现。

    07、诗经铭文镜

    产生年代:东汉。

    外形描述:直径14.8厘米。圆形镜面微凸,背有扁圆钮,钮上有“君宜官”三个字。经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罗福颐先生鉴定,其文字与《诗经·卫风·硕人》章略有差异,内容为我国失传多年的“鲁诗”。

    专家点评:由于此镜上“鲁诗”铭文的发现,说明东汉时期“鲁诗”仍在民间流传。神兽镜流行于东汉的中晚期,被认为是汉代铸镜技艺最高的镜类之一。它的铸地集中在江浙及皖、鄂、湘和两广等地。

    此镜系上世纪60年代初武汉市文物商店从废品冶炼厂拣选出来的。

    08、带鞘铜剑

    产生年代:战国(公元前472年-公元前221年)

    外形描述:剑长55厘米,鞘长44.4厘米,鞘宽5.4厘米。古代随身佩戴的兵器,此剑为斜宽从厚格式。剑脊细长而凸起,两从保持平行,至尖锋处尖削。两刃锋利,格呈菱形,短圆茎上置有两箍,并以细绳索缠茎,茎前呈喇叭形,中空。剑鞘以薄木片按剑形压制而成,并刷漆以装饰。

    专家点评:2005年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出土。此剑出土时能带有完整的剑鞘实属罕见。

    09、鎏金铭文弩机

    产生年代:三国。

    外形描述:扳手两侧刻有“郎史缪曜私弩、将军郑贵私弩、将军赵濯私弩”三个使用过此弩的人名。

    专家点评:将军赵濯在《三国志·陆逊传》中有记载,此人原系魏国的江夏功曹,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率部投孙吴的陆逊。此弩机体积较大,是杀伤力较强的弩机。

123456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