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與友網話:仁之實與仁之用

(2008-10-19 16:22:55) 下一个

孔子讚弟子顏回不違仁,故有安貧之樂.他在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自有樂地.(雍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故仁者當推己及人.只不過顏回一簞之食,一瓢之飲,僅夠維生,能否推至他人?發放眾生?想則未必.然信以顏回之仁,若是他一日行有餘力,是必定會盡力而為的.

孔子說仁,“修己以安人”(憲問);但又說,“修己以敬”(同上),一樣也是仁;而修己以敬,先于修己以安人.“敬”在孔子的說法,總以自警為首出,再次敬人.無自警自重之自敬,也難有真诚對他人人格之尊敬.所謂君子求諸己(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上),都已是先自敬重,實踐仁道了.故孔子說仁,絕不是當一個強制概念來說,仁之實,乃是由反身而诚中體會,踐行,呈現的.

顏回之仁,果能否及于人,雖未可知,但至少知他先反求于己,于他人,于外物,概無所求,安貧自樂.是知仁,始于內視,完成于對眾生的平視.能施予,不自為高,暫未有能力施予,不自慚形穢以為卑.仁是人與人的基本關係,為眾生平等的親和,一有俯仰之視角,便就偏離仁之原本了.

从根本講,仁从二人,始于自己,及于他人.人之與人交,起碼要過得自己,並也過得別人,異中見同.从大處講,政治為众人之事,目的在求同存異.既要如此,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和平共處,不即是暗含仁的平等視角要求嗎?政治雖不可隨便跟道德混為一談,但不是說到政治,就不問道德.仁治不單是政治的合理理想,也是政治一個應然的現實.

所以孔子說:“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因知仁不僅是君子之事,也是民眾之事,此為仁之用.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孟子.盡心上)水與火,民之生活必需,如有缺乏,無論早晚,向鄰居叩門討取,一定會給,因水火恒足備有餘,濟人之急而常有.孔子以水火為喻說仁,意思是講民對于仁之一事,有甚于對水火需求之殷及需求之多.水火過量,踩進水火還會死,但孔子沒見過踐仁而死于仁的.


“民之於仁也”之“於仁”一語,孔子常言:志於仁,依於仁,興於仁,用其力於仁…等等.“於仁”,係文言慣語這種種對仁態度和力度之簡,包括對仁一事的想法和行動,要比對物質必需之水火更甚,多多益善,沒有過多之事.當然孔子說此,是就百姓自動自覺仁之重要,而出于自願言,和顏回一樣,當以仁為至大的安樂,非由人說教,或欲俯仰于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