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讀網民談宗教有感

(2006-09-05 10:57:55) 下一个

看網上談宗教的,那談法多像是宗教之事可以直接證明或否定.其實這全不在今之哲學和神學或宗教研究的語境中,結果談來談去,不過在翻來覆去,沒有寸進.

當代談上帝,或神聖,或神性之源的終極關懷,都有其特殊的方式,若不明乎此,便難以掌握今之宗教面貌,而為許多宗教現象困惑,如原教旨,新神學,乃至公教革新,東方宗教復興在西方流行等等.這不能像有些基本教義派說是因末世或末法時期了,就可把問題都通通打發掉.也不是像反教的說科學進步,這些現象不過是宗教衰退中變化求自保那麼簡單.當代宗教現象紛繁,必須先抓緊時代的特殊宗教話語本質了解,才得其要,這裡面必然涉及時代思潮,即哲學趨勢.

廿世紀思想的主旋律,首為“存在”的問題,它間接與尼采有關,卻直接與祈克果有關.因存在的討論,上溯的話必去到祈氏,常又不得不旁及尼采.尼采講上帝死,祈氏說信上帝,適成強烈對比.人每以存在主義是無神論,在現代已不多有神論置啄的餘地了,實則存在主義始祖祈氏的存在思想,非不講相信上帝,其後的存在哲學分別有無神的,有以神為隱晦的,也有有神的,有神論實亦為一種的存在思想,其開創者又正特別著重講相信上帝呢!

當然哲學思想和宗教是兩碼子事,信仰的實踐更無關哲學理論.不管哲學說甚麼,信仰的本身仍是好好的,信仰的生活仍可以實實在在無礙.只是人既然在實踐之餘要去與現代人談宗教談信仰談上帝談神聖這類終極問題,那就不能不管思想界現在的談論方式,不得不進入時代語境,否則談了也等于白談.

現代語境中的宗教話語方式,可以簡單用“上帝死了”“相信上帝”“期待上帝”三句話去概括,合此三題,可為當代的上帝觀或宗教觀.一般人仍喜用有神或無神,去講時人對宗教的看法.這最多只能說十九世紀前的宗教觀,如果這麼看當代人對上帝或終極關懷的態度,便未免粗糙,不能近實.因現代無神論,從哲學和科學說並不能否定上帝的存在,由思辨和實證,都無法肯定得出無神的結論.無神論也只不過是信仰,相信無神,按尼采的話說即“上帝死了”,用信仰力量,一定要讓神不存在.有神論亦然,非由哲學、科學唯理的方法可獲取有關神的結論,上帝是信心所對,即祈克果深切反省重新宣示的“相信上帝”.當代的理性立場,既不能否定上帝,又不能肯定上帝,於是一種不可知的態度得以流行,照海德格的表述為“期待上帝”.“上帝”是死了?相信?期待?這麼問與答,思又反思,大家才好談,如只爭執個有或無,是或非,那太老套又太幼稚了,實在再沒甚麼好說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