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民英雄架起茶马古道上的彩虹

(2006-08-03 18:19:30) 下一个

―― 记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陈刚毅

人民网记者姚晓晨

2006 年 04 月 20 日 21:37

【字号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陈刚毅,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1986 年从湖北交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作。 20 年来,一直战斗在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第一线。一名普普通通的修路人。
  面对命运考验 七次化疗期间四次进藏
   2003 年 11 月, 214 国道线西藏角笼坝大桥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工地上的陈刚毅时常感到肚子隐隐作痛,但他没有在意,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大桥建设中。
   2004 年 2 月,命运给了陈刚毅一个残酷的考验,他被诊断患了结肠癌。 “ 我还能活多久?难道以后就这么在病中度过了? ” 得知病情的陈刚毅不断问着自己,那一刻他绝望了,这个钢铁汉子被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惊呆了。家人、领导和同事们的开导鼓励,西藏交通厅领导千里之外发来的慰问电让陈刚毅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 反正病情已经这样了,发愁也没有用,倒不如放开胸怀搏一搏。治病的事就交给医生,我自己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角笼坝大桥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决不能半途而废! ” 这是陈刚毅在患病期间最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他一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边和工地联系。 2004 年 4 月,角笼坝大桥工地发生塌方,得知这一消息,刚刚做完手术的陈刚毅再也呆不住了,向领导要求回到西藏角笼坝建桥工地上去。院领导不同意,家人更是坚决反对,他就反复地同他们谈自己的想法: “ 角笼坝项目从启动开始,我就一直参与,工程上的情况,没有人比我更熟悉。如果换人顶替我,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恐怕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我的身体恢复得还可以,有了工作寄托,精神愉快些,对病情也许还有好处 ……” 。就这样软磨硬泡,领导和家人实在拗不过他,终于同意了陈刚毅再次进藏的请求。
   5 月初,陈刚毅做完第二次化疗,回到了西藏工地。从武汉到角笼坝工地,中间要转两次飞机,然后坐车一路颠簸 8 、 9 个小时,途中还要翻过海拔近 5000 米的白茫雪山。化疗后身体虚弱的陈刚毅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高原反应也比原来强烈许多。到了工地,每天晚上难受得在床上翻来覆去,只能睡着 2 、 3 个小时。可越是这样,他越舍不得离开工程, “ 角笼坝大桥项目也许是我这辈子最后的一个大项目了,无论如何我要把它做完。 ” 靠着对工程的强烈牵挂,靠着精神力量的支撑,陈刚毅顽强地同病魔进行着抗争。
  每两次化疗中间有 1 个月左右的间隙,陈刚毅就利用这个间隙赶到西藏角笼坝工地,处理完工程上的事情后再回到武汉接受下次化疗。 2004 年 3 月到 11 月,陈刚毅 7 次化疗期间, 4 次进藏。陈刚毅的妻子毛细安眼含热泪心疼地说: “ 丈夫每次回武汉,都要瘦好多,我们结婚 17 年从没吵过嘴,就因为这个我们吵了不知多少架。他从不把生命当回事,我就劝他,没有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他是那种只要身体允许,能工作一天,就绝不工作半天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