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刀客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正文

王国维

(2009-01-21 11:55:47) 下一个

1927年,王国维51岁。清朝灭亡已15年之多,五四运动也已过去8年。世事变幻,使清华园内的人文景观也为之大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衣服穿着也随之而变。惟有两人,以其最独特的方式固守着自己原有的信仰。他们留着辫子,毫无顾忌地行走于大庭广众之下。学生们因景仰他们的人品,没有人强迫他们剪去脑后那带有特定含义的辫子。这二人,一为梁启超,另一位就是王国维。

在王东明的记忆中,父亲“每天早晨漱洗完毕,母亲就替他梳头,有次母亲事情忙了,或有什么事烦心,就嘀咕他说:人家的辫子全都剪了,你留着做什么?他的回答很值得人玩味,他说,既然留了,又何必剪呢?”[9]

王国维对已灭亡的清廷也有类似的执著——既然受过清廷之恩,既然是清廷旧臣,既然已效忠于清廷,那么,不管怎样,不管世事如何变化,我王国维总是要效忠(或者说是愚忠)到底。

早在1924年溥仪被逼离开紫禁城的时候,王国维便整日忧患,并打算自杀。幸亏家人警觉,时刻防备,悲剧才未能上演。不久,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发表《保存大宫山古迹宣言》,对清皇室破坏大宫山古迹提出批评。王国维知道后马上冲冠而出,为清皇室辩解。他长久地处在忧患中不能自拔,甚至于听说有人在紫禁城坤宁宫捡得古器,他也不忍往观。

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筹备主任吴宓因王国维学贯中西,特亲自前往,带着十二分的诚意聘请王国维当国学院的教授。此时,溥仪早失去了皇帝的特权,躲在日本使馆。王国维却仍然以君臣之礼请示溥仪,得到溥仪的准许后,才奉“谕旨”到清华任教。

不久之后,溥仪离开北京,到天津张园做起了寓公。王国维对其仍时刻关注,时刻准备效臣子之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