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美国五十州

英语学习内容包括视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三部分
正文

掩埋在土堆中的历史---河北定州游记

(2009-06-16 19:06:42) 下一个

掩埋在土堆中的历史

河北定州游记

公元 2009 年的清明节,野鹤会友前往定州旅游,住城东关一村,出入时见田中一硕大土堆着实好奇。


(农田里的黄土堆)

从外表看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土堆,以前,当附近的村民需要用土盖房子,垒猪圈,修路的时候,就会来这里挖上几筐甚至几车。土堆非常大,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人甚至在上面栽了树,种了菜,或者干脆把故去的亲人葬在这里,好让他们站得高看得远,福佑后代子孙。可是在这一马平川的冀中平原,为什么偏偏就在此突兀地隆起了一个大土堆呢,不仅在这里,周围十里八乡这样的大土堆还有几十个。爬上顶部一看,才确定不是故城墙遗址。土堆们间隔甚远,而且互不相连,自成一体。千百年来肯定有人提出过同样的问题,答案肯定也在当地广泛地流传过,只是后来人们见惯了,审美疲劳了,懒得跟后生们说了,几代之后,最终被人们淡忘了。

听村里人讲,直到几十年前的有一天,这个洞偶尔地被人们挖开,黑洞洞的,神秘,恐怖。几个大胆的村民打着手电筒进去看了看,回来说好像是个古墓。这时,有老人家的记忆才被唤起,一拍大腿:呜呼呀!想当年,俺刚会走道的时候曾听俺的太爷爷说过,这田里的土堆就是那中山古国的坟堆呀!


(古墓的盗洞)

经过研究发现,此话不假,这确实是西汉时期某个王妃的墓葬,不过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盗过,后来又经过无数次的盗墓,现在除了加固墓室里面的残砖剩瓦以外,陪葬的珠宝器具连同棺木尸骨什么的物件都没有了。八十年代初,曾有人说在里面挖到过玉手镯,消息传出当地派出所的民警立刻赶来,带走了几个人去问话,结果发现原来是农民兄弟们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瞎吹滥侃惹的祸。这件事给当地政府提了醒,紧接着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的古墓进行了普查,确认在定州市境内有 173 座古代墓葬,其中也包括中山王陵,遗憾的是只有 3 座西汉墓确认了主人身份。随后定州市还颁布了许多保护措施,对有考古价值的古墓封土回填,并要村干部教育村民,保护古墓,禁止盗墓,不准继续动用墓葬的封土。



(废弃的古墓入口,垃圾成堆)


(空空荡荡的墓室)

说到中山国,历史上以定州为中心曾经先后存在过两个中山国:

第一个出现在 春秋战国 时期。大约在公元 前 六世纪 ,一支古代少数游牧民族“白狄”从太行山北麓迁徙来此。他们以“鲜虞”部族为中心,相仿东周王朝的国家制度,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强盛时期的中山国,北到保定,南到邢台,西到 太行山 东麓,东到衡水。《战国策.秦策》中有“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之说。

立国初期, 鲜虞 部落联盟就是当地躁动不安的地方小霸,为了扩大“生存空间”,他们不断地向周围邻国发动扩张战争。公元前 652 年春, 鲜虞 向东南攻打邢国,次年又征伐南面的卫国,结果是邢君出逃,卫君被杀。以至于当时的春秋五霸第一霸,“国际警察”齐桓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联合了宋、曹、邢、卫等国的军队合力挫败了 鲜虞 部落,才将邢、卫两国从灭亡中挽救回来。齐桓公曾经提出过的极具煽动力的口号“尊王攘夷”,其中“攘夷”的意思就表示要打击像 鲜虞 这样,敢于骚扰诸侯国,破坏和谐国际社会的反动势力。

春秋中后期, 鲜虞 部落的主要敌人是来自西面的强大的晋国,晋国为了对付 鲜虞 部采取了十分精明的战略——先剪除依附 鲜虞 的鼓、肥、仇等几个小国,最后再消灭孤立的 鲜虞 。从公元前 530 年到公元前 521 年的十年中,晋先后占领了鼓(今河北省晋县一带),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攻破过 鲜虞 的都城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 507 年秋, 鲜虞 出兵晋国,大败晋军,报了晋国灭肥、鼓,占领首都中人城之仇。这是 鲜虞部族第一次复国,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

新兴的出身自游牧部族的中山国,从此走上了“军事优先”的发展道路,军事实力大增,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可小觑的力量,公元 前 494 年 ,中山国与齐、鲁、卫共同伐晋,攻取晋国的棘蒲(今河北赵县)。 前 491 年 ,晋大夫 荀寅 (典故:收贿啬夫料无深情),为逃避晋内乱从朝歌,邯郸一路逃奔到中山。两年后,以中山国曾经收留 荀寅 为借口,发动战争,其实这时候 荀寅 已经离开中山一年多了,这个借口实在不高明。赵鞅赵简子亲自“帅师伐 鲜虞 ”,战争的结果是中山国大败,以至于此后 20 馀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中山国人第二次尝到了当亡国奴的滋味。

战国初期,晋国多次进攻并占领中山国大部分的城邑和土地,直到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中山国才有了喘息之机。公元 前 414 年 中山武公 率领他的部落离开避难的山区,回到故地,第二次复国成功,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可好景不长,公元 前 407 年 魏国大将乐羊,吴起(杀妻求将的那位老兄)统兵消灭了中山,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20 年后,公元 前 380 年 中山国第三次重新复国。

复兴后的中山国正好位于赵国东北部,东北与燕国相连,其他地方均在赵国国土包围之中,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成为了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先后两次进攻中山,均以失败告终。

公元 前 327 年 前后, 这一时期的中山国国富兵强,由魏国发起倡议,联合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在称王的五国中,只有中山国是“千乘之国”,其余四国都是“万乘之国”。公元 前 314 年 ,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攻进燕国。中山国见有机可乘,也背弃了同盟,向北进攻燕国,夺取几十个城市,占领数百里的燕地,还掠取了许多财物, 此时为中山国的鼎盛时期。伐燕胜利后不久, 中山王 去世,由于继任者的无能,中山国内外交困。国力逐步衰落。


(定州中山墓分布图)

中山国在燕,齐,晋 - 后来的魏,赵这几个大国的夹缝中三次灭亡三次复兴。顽强地立国 200 余年。在这 200 年中逐步接受了封建农业文明。完成了从畜牧文明转型到农业文明的进步,在思想上,他们接受了“孔墨学说”。同时在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取过很大的成就。然而来自自身的腐败骄纵,穷奢极欲,导致内耗加剧,阶级矛盾加剧;面对周围虎视自己的燕赵齐等大国,这个五百里小国不得不保持千辆战车和上万士兵的军队规模,过度的军费开支也使国力大衰;然而,以强国为邻注定了中山国难逃被兼并的宿命。

为了彻底消除来自中山国的威胁,统一赵国全境,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逐渐地国富兵强。在与秦国结盟后,赵国得以集中力量,开始对中山国发起了长达十余年的残酷战争,以求彻底灭亡中山国。燕国也趁机进攻中山国,收复旧日失地。 前 299 年 ,赵军攻破中山国都城灵寿(今河北省 灵寿县 ), 中山王 逃到齐国,最后死在那里。赵国另立了傀儡国王。为了避免顽强的中山国人再次复国,公元前 296 年 ,赵国将中山国的傀儡国王迁居到肤施(陕西榆林),于是中山国彻底灭亡了。


 (定州汉墓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驱公共汽车来到市区西部,来到“定州八景”之一的汉墓地宫参观。门票 5 块钱。遗憾的是沿途也没有什么通向汉墓的指示标志,如果不是有当地人带路,外人很难知道,我们穿过喧闹的商业街,和林立的居民楼,走进了博物馆。在我们参观的 2 个小时时间里,没有遇见其他参观者。具体情况,野鹤都在图片下做了说明。) 


(中山汉墓地宫的出入口在此房间内,据考证,墓主人是西汉中山孝王,卒于公元前 8 年)


(房间后面是个巨大的封土堆,地宫就在地平线下面约 10 米 处)

第二个中山国出现在西汉时期,公元前 154 汉景帝刘启将自己的儿子刘胜(汉武帝刘彻庶兄)立为中山王 , 他的封地中山国就是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故地,只是南边的国境只到河北新乐和正定一线,其他三至基本保持,相当于现在的 4 个县的大小,管辖面积只有以前鲜虞中山国的一半大,都城设在今天的定州市。此后,两汉时期共有十七代中山王,世袭 300 多年。在定州境内留下大量王室墓葬。

刘胜在位 42 年,是中山国第一代王。史称中山靖王,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乐酒好内”。据说他生前生有 120 多个儿子,大名鼎鼎的刘备刘玄德就是他的后代。别看他生前没干过什么大事,可他的陪葬品却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西汉中山封国示意图)


(此古墓示意图)

 

(进入墓室,顿觉阴气森森,但通风很好,空气质量还不错。)


 

(耳室内摆放着复制的殉葬品)


 

(地宫内部,正前方是墓主人的主卧房)

 

(墓室墙砖上的题字,每块砖重15斤,上面的字是修建墓室的时候为了对位用的。)

1968 年刘胜夫妇墓在保定满城陵山被发现,两墓内随葬品 6000 多件 ( 套、副 ) 。以陶器数量最多,铜器次之,还有铁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和纺织品等类。

特别重要的是第一次发现了两件完整的“金缕玉衣”“玉衣”全部由长方形、方形、梯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玉片拼合,玉片各角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加工编缀。玉衣分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部分。刘胜玉衣全长 1.88 米 ,共用玉片 2498 片,金丝约 1100 克 。窦绾玉衣全长 1.72 米 ,共用玉片 2160 片,金丝约 700 克 。

随葬品中的铜器造型优美 , 装饰华丽 , 铸工精湛。如 长信宫灯 (中华第一灯)、错金博山炉、错金银鸟篆文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鎏金银镶嵌乳钉纹壶、骑兽人物博山炉和各种灯具等 , 都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历史上有关汉朝中山国的最后一次记载出现在《后汉书》中,中山穆王刘畅死后,最后一位中山国王节王刘稚继位,时间是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 175 年。因为节王刘稚没有子嗣继位,他死后,中山国就被废除了。
 

(金镂玉衣只在中山靖王夫妇墓里发现过完整的两套,1995 年清理这座汉墓时,只发现一些散落的玉片和金丝,这里安放的是按照金镂玉衣的样子用塑料片和铜丝做的模型。)   


(这里同时也展出征集来的石刻,定州的碑林,此碑是《清风店战役纪念碑》) 

 (《清风店战役纪念碑》细部)

(周围回廊上镶嵌着不少石刻作品,什么朝代的都有,数量不少,遗憾的是没有整理研究,野鹤没看懂,里面肯定有很多珍品。)

(五六十年代的实用石刻作品,可以想象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最真诚的愿望就是让吃饭的地方,能如石碑上的铭文那样世世代代地存在下去。旧时地碑文依稀可见。)


 

(古墓夕照)

从定州市区驱公共汽车回来已是黄昏,古老的土堆静静地安卧在田地里,我们不再把它当作普通的土堆。而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标志。看见我在拍照,路过的村民主动上来搭讪并自豪地说:“我们村后面还有一座汉墓,过了马路对面那个村还有两座,有三千年了。你们是从北京来的吗?哦,我们这里的历史要比北京长多了!”

希望有一天,考古学者能科学理性地打开这些沉睡了千年的古墓,向我们讲述墓主人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