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群:胡温新政的人民经济学(ZT)

(2006-08-22 18:01:56) 下一个
大公报陈群/新政经济学就是「穷人经济学」。中国的问题是,改革所增加的利益并未流到成本付出者手里。胡温新政就是以对大多数人的利益补偿推进改革。从过去倾向强势群体,转向弱势群体。 「主流经济学」掌控中国改革开放话语权为时已久。谁不按「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眼色行事,谁就被扣上「新保守主义」或「反改革」的帽子。以致于形成「唯市场主义」、「唯产业主义」、「唯私有主义」等神话──笔者称之「洋邪教」;以致于胡温新政的「亲民经济」提出后,「洋邪教」异口同声地攻击是「毫无经济学依据」,是「杀富济贫」;以致于大小「西山会议」公开喊出「共产党不合法」、「彻底私有化」直至策划「推翻共产党的谋略」……造成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严重政治局面。 新政根基:人民政治经济学 笔者以为,「洋邪教」如此放肆,与长期「富人经济学」意识形态有关。许多国人,甚至许多领导干部,恰恰受这种意识形态毒害,自觉不自觉地让「洋邪教」侵蚀了执政党的灵魂和肌体。胡温新政与「洋邪教」相反,主张「人民政治经济学」。 「洋邪教」一贯推行「富人经济学」,只讲「部分先富」,拒绝「共同富裕」。这种邪说迷惑了太多太多的国人,造成了太多太多「金钱至上」、「权线勾结」、「为富不仁」、「礼崩乐坏」等社会现象,严重败坏改革开放的声誉。 5月14日,北京经济学博士论坛提出「胡温新政的政治经济学思考」,从「改革拐点」到「穷人经济学」,从「差距效率」到「均贫富效率」,提出许多新见解,颇具启发性。卢周来博士提出,新政经济学就是「穷人经济学」。改革必然造成受益不均,按照卡尔多或希克斯标准,对改革成本承担者进行利益补偿是与改革一致的。「没有补偿就没有改革」。中国的问题是,改革所增加的利益并未流到成本付出者手里。赞成改革的利益激励效应开始下降,成本付出者反对改革的呼声却在上升。胡温新政就是以对大多数人的利益补偿推进改革。从过去的越来越倾向强势群体,转向弱势群体。当前,弱势群体把教育、医疗、住房称为「三座大山」,政府应承担起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社会保障网,实现从「追求增长」到「追求公平」的归位,打击非法既得利益集团,解决好「三农」问题。他认为,「以公平为新政目标,标志着政治经济学时代的回归」。 调整「效率与公正」关系 「洋邪教」历来宣扬:要效率,必须牺牲公正;要公正,必须失去效率。二者不可兼得。一句邪教教义,唬得国人多少年不敢提「公正」二字。直到分配不公过于严重,医疗教育等改革问题重重,百姓不满情绪上升,社会稳定受到严峻挑战,「公正」二字才重新浮出水面。笔者以为,胡温新政的关键,是科学调整「效率与公正」的关系,这是「洋邪教」的一个理论软肋。 新政重心:社会主义新农村 「公正促进效率」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卢周来博士指出,从新古典模型到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经济发展必然出现收入差距拉大。国际上对收入差距的测量一直以货币为指标,认为「收入差距越大,效率越高」。但盖拉等人以财富为指标进行考察,却把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颠倒过来」,提出「财富均等有利于效率提高」。一石激起千层浪:罗德里克与阿尔辛纳以「土地分配越均等收益越高」验证了这个结论;林德勒的「教育越普及效率越高」也得到验证。罗德里克与阿尔辛纳的理论更加深刻,「不公平分配既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提高,抑制经济增长;又使阶级冲突增加,造成再分配努力取代了生产性努力」。「公正促进效率」的观点,不仅对「效率必须牺牲公正」的「洋邪教」是一个沉重打击,而且对胡温新政的「人民经济学」是重大理论支持。 杨思远博士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和开发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历次重大社会变革,土地改革、合作化、集体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四清、文化革命、农业学大寨、家庭承包……都证明,只有以农民和农民利益为变革内在动力,才真正富有成果。如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家庭承包和乡镇企业。而过分依赖外部力量,如公社化、学大寨,都不能长久。当前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仍是政府或开发商,农民只是被动的「取」、「予」或「放」的对象。偏重外来力量的「支援」、「反哺」、「补贴」农业,不仅很难长久,而且弊多利少。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不是小农经济,也不是集体经济,而是合作经济。因为「小农经济的重建只能导致经济古代化,而不能导致经济现代化。」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论坛这样解读「胡温新政」:自2004年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自主创新等新理念,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一揽子新政策,即「胡温新政」。 胡温新政同历史上罗斯福新政比较,后者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背景下出台的,新政一改传统经济学自由放任理念,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扩大需求,实施反危机政策,拯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为战后20年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罗斯福新政还为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开辟了西方宏观经济学新领域。胡温新政则是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战略机遇期」和「矛盾突显期」产生的。笔者以为,胡温新政的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作者为资深传媒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