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洪巧俊:执着调查的为何又是农民?(ZT)

(2006-08-22 18:01:52) 下一个
农民坚忍,如千古冲刷的河床;农民耐劳,如风雨剥蚀的石壁;农民质朴,像久已褪色的春联;农民憨厚,像敦敦实实的碾盘……一位作家曾这样描写农民。当我看了宋克明自费调查环境污染的报道后,我又一次默读了作家的这句话。我想,如果宋克明没有那种坚忍、耐劳、质朴、憨厚,他能走上10年环保路?在这10年间他花费了10余万元,为此,家庭贫困,房屋破旧,儿子辍学。宋克明的苦又何此是一个局外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宋克明走上环保之路,是1996年他父亲得了胃癌开始的,他怀疑父亲胃癌与当地环境污染有关,而这一走就是10年。10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关部门以他的调查为线索,关闭了上百家造纸厂、小水泥厂、冶炼厂等重污染企业(2006年4月28日《郑州日报》)。   宋克明的环保意识起源于村民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他去安阳给父亲治病时,一个医院的病人中,有八九位都是他们村的。没有办法啊,看着村里人一个个先后去世,他这个当村委主任能不急吗?为了改变家乡的污染状况,宋克明踏上了污染调查之路,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最终迫使这家冶炼厂关闭。企业的关闭是一个好消息,却也是一个坏消息,村子里的环境会好一些,但是经济上肯定要受损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确实存在矛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多赚钱而断了子孙后代的路。再多的钱也没有办法挽回那些患癌症村民的生命。”这就是宋克明这个村委会主任的博大胸怀。联想到一些地方的领导,为了发展经济,就不顾断了子孙后代的路,环境遭污染,土地在锐减,森林被砍光……只要GDP增长了,自己的官位提升了,这些他们都是熟视无睹。他们的胸襟咋就比一个农民还窄小,眼光咋就比一个农民还短视?咋就要一个农民走上漫漫十年环保路,才去关闭那些重污染企业?   应该说,环保之路让宋克明付出了人生的代价,同样也让他的家庭受到了牵累。宋克明没有踏上环保之路之前是个富裕人家。宋克明很早就是村里的能人,他成立了一个建筑队,攒下了十几万块钱,但是这些钱为了环保之路很快就被他花完了。如今村里人都盖起楼房,宋克明却仍然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家徒四壁。   由宋克明的执着调查,我想起了另一位河南农民王幸福,同样这位52岁的普通农民自费2万元,耗时9个月,忍饥挨饿,走村串户,秘密调查当地230起惊心动魄的暴力征税事件,终于给75名惨遭棍棒之辱、背负“刁民”之名的农民索回了人性的尊严。   他们都是“维权英雄”,却也是一介乡土奇士。王幸福执着调查暴力征税征税事件,一夜之间成了明星人物,并被称为“中国最着名农民之一”。宋克明在今年4月21日获得了中国环保单项个人最高奖“地球奖”。不错,这些荣誉或许是有人一辈子也难以获得的。其实像王幸福、宋克明这样维权的农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成千上万,但能像王幸福、宋克明这样出名的又有几人?   为什么执着调查,执着维权的人大都是农民?他们都是“过分执着”、“过分相信基本事理”的人,也是人们常说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人。而对于当地一些领导和城里人来说,他们的“过分执着”、“过分相信基本事理”、“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就可能是刁蛮、愚惰、狡诈,但我又想,如果王幸福、宋克明他们没有这种“刁蛮、愚惰、狡诈”性格,他们还能这样执着维权吗?   “颁奖的那天,北京刮起了沙尘暴,整个天空黄沙弥漫。”宋克明说,“可能是巧合,我们在屋里开环境会议,屋外却因为环境的恶化,沙尘铺天盖地地落了下来。”假如大家都能像宋克明那样站起来维权,沙尘暴能在北京铺天盖地弥漫?中国的环境还能污染得今天的样子? 转自《凯迪社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