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1989(13)宣布戒严

(2012-05-18 10:56:23) 下一个




我的1989(13)宣布戒严

回顾1989年的那场风暴,有两个关键点,注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一是在赵紫阳五四讲话和亚银讲话之后,本该是学运和平收场的最佳时机。结果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报以更激烈的绝食抗争,这就把赵紫阳逼到了死角。二是在赵和戈尔巴乔夫谈话中公开了邓小平仍是最高决策者之后,知识分子发表了非常激进的《5.17宣言》,这就把邓小平逼到了死角。

《5.17宣言》是完全针对邓小平的:

“清王朝已灭亡七十六年了,但是,还有一位没有皇帝头衔的皇帝,一位年迈昏庸的独裁者。没有这位独裁者说话,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社论就无法否定,……这次学潮不是动乱,而是在中国最后埋葬独裁、埋葬帝制的伟大爱国民主运动。”

“老人政治必须结束!独裁者必须辞职!”

这份宣言被认为是对赵紫阳和戈尔巴乔夫谈话的呼应。由此引发的反邓风暴,是改变邓、赵关系的转捩点。一直到5月13日,邓小平对赵紫阳还是信任的,当天上午,赵紫阳和杨尚昆一起去拜访邓小平,向邓汇报情况并陈述自己的观点。邓并没有什么成见,甚至没有再提4.26社论,只是希望赵紫阳尽快拿出办法,根据邓氏“猫论”,只要能够平息学潮就是好办法。邓对赵最后的叮嘱是:“在重大政治问题面前一定要果断,要坚持原则。当然,对这次学潮,我们要尽力采取平和的手段来解决。”

也就是说,采用武力解决学运并不是邓的初衷。问题是,赵的开明和善意没有得到理性的回应,反而是进一步的绝食“以死相逼”,这就把赵紫阳逼到了死角;知识分子的讨邓檄文,则把邓小平逼到了死角。记得是阎明复,在和学生对话时几乎是含泪相求:“请你们给改革派一点时间……”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胡耀邦和赵紫阳被认为是邓小平的左膀右臂。1987年的学潮,邓砍掉了自己的左膀;1989年的学潮,邓砍掉了自己的右臂。对邓而言,情何以堪;对改革派阵营而言,元气大伤。这难道就是“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所要的结果吗?

不要把对方逼到死角,尤其是不要把本来应该是盟友的党内改革派逼到死角,这是我们应该从1989年的悲剧中吸取的教训。

今天的共产党内,依然有开明的改革派,明摆着,温家宝就是一个。他认同普世价值,主张政治改革、提案平反六四,却被许多人指着鼻子骂,说他是在“表演”、“做秀”,封他为“影帝”。可以认为,无论是东方、西方,普世的政治人物都是在“做秀”,关键是看他做的什么秀。有人做“唱红、黑打”的文革秀,有人做“普世价值”的民主秀,能一视同仁、等量齐观吗?有可能的话,我也想学阎明复含泪相求:“不要把他们逼到死角,请你们支持改革派,让他们赢一回!”

扯远了,还是回到1989年。当年把改革派逼到死角的结果,便是赵紫阳下台、保守的强硬派得势,终于决定在北京地区实行戒严。

第一时间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是周舵。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心头顿时“拔凉拔凉”的,感觉“大势已去”。

5月19日,我即刻召集了干部会,下面是我讲话的录音记录:

这段时间形势变化很快,把原来每周一次的干部会改为每天一次。

我们出于人道主义,出于对学生的支持和同情,给学生送了药品、水、食物、提供了器材、捐了钱。秋后算账的时候,估计跑不了。今天《人民日报》报道,通过红十字会向学生捐款:全国总工会捐赠十万,四通捐赠五万,农工民主党捐赠一万。我们的历史地位,应该在总工会之下、农工民主党之上。

现在问题是越来越严重,如果这么发展下去,那就是一场真正的动乱。如果社会不安宁,我们企业的损失最大。

列宁说革命是各民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有人兴高采烈,因为可以不上班、不上学、不守交通规则,不管红绿灯,车可以横着开……我们都经历过文革,群众运动起来以后,很难控制,这就是所谓大民主。最后,便是实行军管,因为你这个单位是烂掉的单位。

我们的态度很明确:

第一、我们认为学生的运动是爱国民主运动,他们不是动乱,我们对学生是支持和同情的;

第二、我们希望学生尽快结束绝食,回到学校,许多问题可以慢慢解决,民主政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个人绝食、上街、游行、喊一通就能建立的。学生已经为推动民主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现在要尽快撤下来,只有这样才符合学运的初衷,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

第三、我们要坚守岗位,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保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一个社会应该有安定的环境。只有社会环境安定了,继续深化改革也才有基础。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学生的情绪很激动,一开始得到了社会的支持。现在这样拖下去,社会承受不了。

我们不是消极,也不是暧昧,我们的态度很明确:我们是出于人道主义,我们的目的是减少损失,我们是在帮助政府和学生达成某种谅解,我们派人去斡旋,是拉架,是熄火,不是火上浇油。

现在这样的结果(指宣布戒严)很正常。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共产党,不是中国了。现在我们做事情更要小心谨慎、审时度势。千万要记住:中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我们一定要保存自己的力量。

在电视里看到李鹏宣布戒严时那种小人得志的嘴脸,那副凶巴巴的样子,不由得产生一种生理性的厌恶。反倒是杨尚昆,讲话时态度平和、中规中矩,不那么让人反感。会场上没有看到赵紫阳的身影,我感到一种失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8)
评论
沧浪水 回复 悄悄话 遗憾的是,现在改革派面临的环境比20多年前还要差,情难堪啊!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今天来看赵紫阳也是玩权术的,邓小平南巡的讲话,进一步证明,为了中国的经济开放,老邓立的是汗马功劳。。。也算是对6.4所犯的罪责的忏悔和解脱吧。。。。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苏联的解体,和戈尔巴乔夫有直接的关系,政治我们不懂,尽拿老百姓的寿命来讲,苏联人的寿命一下缩短了10年之多,而美国又是怎样截获苏联的经济,技术和金钱的。。。。苏联才有几个人,如果中国和苏联一样,那可能就是横尸遍野了吧,后果真的不敢想。。。
zhu_charlie 回复 悄悄话 Thank you for the writing, 万老.
One big Problem of China ( I don't know since when) ---- too addictive in 运动's.
白洋水淀 回复 悄悄话 党内有派别是真的, 20年前和现在都有, 也有真心要干事的.
只是也许万先生离国太久了, 或者说还停留在20年前, 或者是理想主义者.
20年后, 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了
所有中国式运动都有利用者和被利用者,89年如此,09年也是如此,区别在于,89年的运动主体学生是单纯被利用的,利用和被利用者间有明显的界限, 而所有重庆模式中利用和被利用者是相互穿插渗透, 相互利用的.
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人为了"理想的,美好的"中国操心了.所有人,不管"左""右"都是以自己个人利益(短期或长期"为出发点确定立场,而不是为了"美好的"中国"为出发点.中国只是一个"挣钱"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的人对所谓"左""右"之争,对谁下台,对谁上台毫无兴趣.

国人对"影帝"的不满,不在于他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 有许多问题与"政治"改革无关, 甚至与"体制'改革都无关.这方面比周,朱,赵差太远了,李你可以说他BEN, 可他有个优点,放手让副手干,乐得清闲, 也不强调那些个不着调的理由.
白洋水淀 回复 悄悄话 当独联体各国的领导人有意冷落戈尔巴乔夫的时候,西方国家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却纷纷发来电报,并发表纪念戈尔巴乔夫的专题文章。“他复兴了苏联外交”,“他将国家从持续70年的停滞和压迫中解救出来”,“他为德国的统一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没有几个人可以改变历史,而戈尔巴乔夫却做到了”,“我认为他是近百年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是将自由还给了东欧各国的伟人”,“他以和平方式将自由赋予了苏联各族人民”,“他是位勇敢的领导人,他将永载史册”,“他最终将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这些都是各国领导人来信中的只言片语,其中包括科尔、撒切尔夫人、梅杰、里根、梅内姆、密特朗、瓦尔德海姆等等。而中国的新华社则刊登了一篇谴责戈尔巴乔夫及其“新思维”的声明,文中指出正是新思维导致了苏联的“政治动乱、民族内讧和经济危机”。西方许多著名报纸和杂志的评论也极具批判性:“戈尔巴乔夫是个彻底失败的改革家”,“他使许多企业对所谓的‘改革’充满希望,然而却以破产告终”,“戈尔巴乔夫极不光彩地离开了”,“他不是称职的领导人,他断送了现有的国家制度,却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替代”,“他走完了通向意外的天堂之路”,这些只是援引西方广播和报纸上的一小部分评论。1991年12月,一些俄罗斯和西方的观察家就戈尔巴乔夫的历史作用问题作了更深刻而全面的评价,其中阿尔贝特·普卢特尼克在《消息报》上撰文指出:“对历史而言,改革的总设计师以何种理由进行改革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改革的成果如何。那么苏联改革的成果是什么呢?这就是强大帝国的覆灭、共产主义神话的破灭,以及阻碍经济和意识形态发展的苏联极权制度的结束……戈尔巴乔夫自负地认为自己是共产主义思想的鼓动者和宣传者,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忠实拥护者,但正是他一步步地将由斯大林主义构筑的坚实堡垒、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制度彻底摧毁了……他的出现比他的离去意义更为深远。”1991年12月24日《消息报》。时任布什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斯考克罗夫特也在自己的政治日记中写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我确实没有想到我会亲眼看到这一切的发生。这使我感到震惊,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戈尔巴乔夫所有光环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致命的不足,他没有能力采取强硬果断的措施并将其付诸行动,他是拖延时间、看风使舵的高手。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他曾不止一次地遭受攻击、面临绝境,但他都予以了巧妙而有力的回击。然而,当需要制定和巩固强硬的经济改革方针的时候,他却像哈姆雷特一样选择了逃避。我把这种摇摆不定的趋势称作是缺陷,而如果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嘉奖。”《人物》,《独立报》1998年第20期,第7页。
起个破名想半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上流Man的评论:
同意你对江的评价。
江泽民就是一党棍。他执政的最大成绩就是,让中国的腐败势力茁壮成长,像癌症细胞一样,侵蚀了这个国家的每个阶层每个角落。
马驰胜 回复 悄悄话 有一点您就没闹明白:学生与政府的关系,就像上小学的小孙子和爷爷的关系一样------不对等!孙子不听话,孙子和爷爷掰斥起来了,骂爷爷老混蛋、老不死的、老不要脸的、装孙子------您去拉架?能拉开?能让孙子爷爷各退50步?爷爷不骂您和稀泥?孙子说他爷不是东西您怎么说?您说孙子,孙子不嫉恨您?------遇这情况,依我说,您只能躲,装没看见也没听见、闹不清谁对谁错咋回事,就是北京人常说的“装孙子”。其实,在中国,会“装孙子”是一种特高级的智慧,比如袁木老师、温老师。李总经理、希同老师、立本老师不太会“装孙子”,所以不但招骂,还给人留下个木讷、草包的坏印象。
剑吼西风 回复 悄悄话 万先生的文章分析的平和透彻,毫不偏激。难得。
上流Man 回复 悄悄话 事实和分析都很真实,当时就是这样。
中国的问题不是缺乏智慧的人,而是坏人太多。
具体点,像李草包那样的小人太多,包括扶他上台的都是极其混蛋的,都是只顾自己私利不把中国人民的福祉当回事的恶吏。李那么无能,居然乐于把他搞上去,能有啥摆得上台面的选拔理由?后来的老江就更离谱,居然不避嫌地把自己一帮无德无能的人(贾、黄、吴、...)全塞进常委,完全不遮羞地搞起垂帘听政太上皇的把戏。当今中国的疯狂腐败和道德江河日下,客观说是自江戏子始!
俺相信,对于薄红歌黑打的鼓捣吹捧,对于温家宝普世价值(即民主法制)的恶意毁谤,不是问题是非很深奥看不懂、而是有人为了五斗米故意昧着良心。俺也认为,有啥样的人民就有啥样的政府,中国的改革和出路在何方,问题非常沉重。
雪萤 回复 悄悄话 同意万老的观点,给改革派时间。可是当时的学生运动为什么就刹不住车呢?是什么力量推动的?
纯铜 回复 悄悄话 回想64事件,赵紫阳,李鹏等人都是一路货色。为了保自己的权利,有的利用群众,有的利用老邓和军队。群众也是今天拥护这个,明天反对那个,被玩的团团转。
时至今日,还是有人想利用群众,只是演技比老赵更差点。当今的老百姓要的是清除腐败。不清除腐败,什么政改,私有化全是忽悠。
newjo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马驰胜的评论:
同意赵登高一呼是有机会的。最差结局也不会比后来差。到广场看学生说什么“我老了”之类的伤感话,绝大多数年青人和国人是看不明白的,这和今天薄袭来事件的民众觉悟认知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但以当时民众的血性和军队对党的效忠程度(毕竟是总书记呀),还是有可能搏一搏的。
newjoy 回复 悄悄话 赵还是高估了群众力量,低估了邓的手段。会见戈尔巴樵夫的吹风是最大败笔,虽然赢得了部分高智商群众的理解支持但是却直接逼邓摊牌了。历史的遗憾呐。虽然群众不及时收手是不对,但高层人物洞察全局,未能很好把握和引导,也是重要因素。现在温家宝好歹还天天出来说几句,赵当年可是在运动初期一起挨骂的,可见和群众误解之深,怎么不被逼入死角呢?
马驰胜 回复 悄悄话 学生暂时回去,一有机会还会出来的,89就是86的翻版。不逼到死角,赵也会下台,除非他同意戒严、使用武力、和他们吭瀣一气,但事实证明赵又不是那样的人。其实,赵只剩下两个选择:—、装作同意,保住位子,等邓死把罪过都栽给他,然后平反,按自己的想法搞政治改革;二、像叶利钦那样,爬上坦克登高一呼---除此别无它选。23年过去了,许多人的认识水平仍停留在那样的层次,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wjzbj 回复 悄悄话 这篇的分析很有水平。
banshee 回复 悄悄话 没有运动的时候,不会想起改革。运动发生以后,说给我们点时间,已经晚了。下次中国在发生这种运动,就是这个政权寿终正寝之时
起个破名想半天 回复 悄悄话 把改革派逼到了死角,把原本是盟友的党内政治力量逼到了死角——分析得深刻到位。
革命是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对流氓无产者来说,尤为如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