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十万美金一年,够花吗?”

(2013-08-07 18:36:00) 下一个

当老同学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感到有些猝不及防。

我赶紧像小学生一样回答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够了啊。你看,我房贷每月XXX,买菜XXX,吃馆子大约XXX,汽油费XXX,。。。”然后意犹未尽,补充到,“我每月还可以提前还贷一部分呢。”然后又意识到他听不懂,他的几套房子都是一次付清的,只好解释道“我那边跟中国情况不一样,房子都是30年贷款”。然后又觉得不对,我不少同事、朋友都付清了,还有只贷了15年的,当然也有还没有买房的。但感觉越解释越复杂,干脆打住。

事后,我不时思索,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如果一年工资单有十万刀,还不够花的话,美国该有多少贫困户呢。想多了,终于想出点道道来了。

同学是发小,在省城工作。十年前春风得意,就已是要还部门的处长,仕途看涨。但随后仕途不顺。但是的但是,几经辗转,还是升到副厅级了,到企业里去了。

 他送儿子出来读研,但纠结于回国发展还是留在美国。所以,赶在我回美前晚上,两口子来面谈咨询。二十多年来,我这是第二次荣幸地见到他老婆,一个漂亮、高挑的官二代,足见他们纠结的程度。顺便说明一下,他老婆也是副厅级,在利润丰厚的国企里。

他们跟我分析了海龟和留美的利弊,美国发展的展望,包括社会地位和经济方面的,自然也问道了个行业的收入。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问了我个人收入。于是前面那一幕就发生了。

其实,我自己对在省城的几个同学有一个估计,至少三人的年收入已超过我。即使家乡地市的同学里,不几年就可以赶上我。不过,即使知道已有他们明显地比我富裕,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担心我的钱够不够花。

2001年我第一次回国时,差别还悬殊着了。如今都被盖过了,真的是认识不如时代的变化快。

我仍然不惑的是,他是真正担心我十万美金在美国不够花,还是觉得他儿子一年只花十万美金太委屈了,还是心算了一下六十万人民币跟他两口子的几百万比少得太可怜,还是他粗估了一下六十万人民币于他真的是捉襟见肘呢?

国内收入成长极其迅速(也包括最底层的农民),三年前的收入,今天在看来,已是少的不够花了。主要原因之一是,消费的层次高了。高档住宅,进口车,名牌衣物装饰,名酒、名烟、名茶等等等等,跟我这里比,要么更贵,要么完全额外。

另外,也是心态。例如,我今年拿十万,我想到的是明年也至少是十万。如果我连续几年收入增长百分之二十,我想到的下一年又涨百分之二十。

反过来,我是不是也该增强一点忧患意识呢?我虽然也偶尔担心一下,工作保不保得住,但这样的意识很弱。另外,最坏的打算是,万一工作丢了,赶紧卖了房子,住一室一厅,干体力活。这样的打算是不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庄文雅 回复 悄悄话 To 陆是陆地的陆:国内亲戚的投资规模巨大。如果说二十年前我还可以资助的话,十年前我就感到力不从心了,现在基本上无能为力了。但是,我以我平均每年百分之几的增长,感到手头越来越宽裕,很满足于现状,根本不觉得不够花。

To 胡子大伯:所见略同,幸会。

To 滚子刀肉:高梁花?红薯味?不懂。也许有炫耀吧,但我当时的直觉是他问得非常恳切。

To 紫萸香慢: 这是整个中国大陆的问题,不止他一个。

To qiuqiudou: 我工作的地方已经相当昂贵了,但感觉还算宽裕。



qiuqiudou 回复 悄悄话 看在美国哪里了,几个人要养了。
紫萸香慢 回复 悄悄话 国内的事情很难说,做官的人有这么多钱,可想而知这钱来路有多正呢。没有对头呢,一帆风顺到退休;如果有对头,或者跟的人倒了,或者运气不好被其他事扯进去了,这位老同学就进局子里了。到时候,他可以计算下每年一千人民币在监狱里够不够花。
滚子刀肉 回复 悄悄话 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 这些个人头上的高梁花儿还有不少, 而一开口的红薯味也还是挺浓的, 您见过郭琳爽荣毅仁这些人家出来的有这么问人的吗?
胡子大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庄文雅的评论:

>>>忧患意识太强、太远,会Ruin我们本来应有的幸福。姑且照常规假设,如此计划和过日子,比较合情合理。



非常赞同这一句话。其实人反正是要死的,操心再多又能管多少年呢?总不该为了担心将来把眼下能过好的都全部过糟糕了。
陆是陆地的陆 回复 悄悄话 我原先觉得十万是很高收入了。某一天,一同学打电话跟我说要对同学A留个心眼,要是A来问我借钱。因为A才问同学B借180万1.8 million.我才知道,“十万一年够花吗”真是一个问题。
庄文雅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各位读贴和回帖。

To dahuigou: 是呀,再过几年,这样的感觉会更强烈。

To LuLu6667: 孩子多大呀?中小学孩子不会有多大额外开销吧。当然,送私校另当别论。大学嘛,事先存一些,也就混过去了。反正我孩子毕业了,我把那点为她象征性贷款(为了给她压力)都彻底还清了。

To .川晔:你再三回复我,令我好生感动啊。有你这样热忱的读者,我觉得码字很有意义。忧患意识太强、太远,会Ruin我们本来应有的幸福。姑且照常规假设,如此计划和过日子,比较合情合理。

To 三木匠: 你说的有道理,但也有问题。我们来到海外,比同水平而呆在国内的,平均而言,相对于平均线的差别会不同。毕竟在别人的地盘上生存嘛。
.川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三木匠的评论:

很多时候,BSO是为了掩盖更难以言喻的苦而做出来的事---为了心理得到些平衡的。哈哈。
.川晔 回复 悄悄话 "最坏的打算是,万一工作丢了,赶紧卖了房子,住一室一厅,干体力活。这样的打算是不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呢?"

为上面的话握个手。如果最坏的打算都能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三木匠 回复 悄悄话 国内和国外,收入都略高于“平均”的人---才好相互比较。
.川晔 回复 悄悄话 怎么不说:我们是足够有余,但是您的孩子够不够花那就只有他才知道了。
都很矫情啊,其实要是逼到头上,别说10万,一万也得够啊。想想刚出来读书那时吧。
LuLu6667 回复 悄悄话 有孩子就不够花了。
dahuigou 回复 悄悄话 我的家庭税后收入过了十万,没有房贷。不久前一国内老友来访,冒出的话是:“看得出你们过得蛮苦的”。这几年国内收入上升确实很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