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园

野草的乐趣就是疯长。而且,杂草丛生的地方才是最自然、最接近本质、最能触摸到心跳的地方。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星级服务的效果

(2013-12-28 08:28:11) 下一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人人懂,可实施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就像国内交通,“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口号,早已耳熟能详,但到了大街上,却鲜有礼让的。所以,理念是一回事,实行又是一回事。再比如,安全生产的标语刷得满厂区都是,可是一旦着火,有时连逃生都成了问题。看来,喊喊口号很容易,真抓实干就不容易了。所以,还是少批评,多建议,多落实。老批评别人的人,常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针对性,让他真的明白“鱼”与“渔”的区别,知道吃鱼不易,钓鱼更难。从吃鱼到钓鱼,关键是要有自发自愿的动机。

如果孩子爱学习,对分数重视,这样的孩子好教育。如果孩子爱玩游戏,并且玩得昏天暗地,又不在乎功课,这样的孩子教育起来就不容易了。如果单纯地惩罚,不让孩子玩,孩子完全可以对着干,或者索性什么也不干。到了这一步,父母除了生气,还真的没辙。

不过,自从俺推出“星级服务”以来,这个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具体说来,就是付出一星级(1 star)的努力,享受一星级的服务;付出五星级的努力,享受五星级的服务。

 

儿子最近好像是换了一个人,居然从他嘴里说出来,“我要得A!”俺以为自己穿越了,要么就是提早进入老年痴呆,漫游到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境里:一个充满奇迹、树上结满了奇异果的神秘地方。

“你肯定吗?没有人要求你得A呀”俺说的可是心里话,因为俺一贯认为,一个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慢慢地找到自己真正的爱好,并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要他能够乐此不彼就可以了,也就是孔夫子所言“乐而好之”。所以,俺是一个极端不负责任的老牧羊人。把它们放到草原上以后,吃什么,怎么吃,俺是不管的。俺的任务就是别让他们给狼叼了去。

俺的自由主义,极大地助长了孩子们的自由主义,谁让俺学的Liberal  arts 呢,骨子里就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俺就相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只要把根本的那个道搞懂了,余下的就好办了。否则怎么会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说法呢。所谓的触类旁通,说的也是一个意思。要是悟不了道,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入不了门,更不会有喜悦可言。佛陀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果,把眼前的那一朵花,那一片叶,彻底弄明白了,世界就透彻了。要不然怎么会有不言之教一说呢。

反正俺不懂教育,索性就少开腔。所以对儿子,俺有得是耐心。只要他明白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道理,俺的工作就算基本完成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他的工作。就像养家糊口是俺的工作一样。只要他完成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想干嘛干嘛。这点,俺俩有高度共识。

当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作业啥时完成,是First thing first还是First thing last?再比如,完成的质量如何算好,如何算不好?不过这后者好办,因为对学生而言,学校有现成的量化标准,只要不是F ABCD都是合格的。

有些父母,一着急就对孩子说大道理,结果往往是鸡对鸭讲,反正双方在不同的空间和维度里面,一个说得口干舌燥,一个听得心烦意乱。所以,越说越乱。俺觉得要反其道而行之,既然身教重于言传吗,俺就行动,尽量少说或者什么也不说。俺得试一试“反者道之动”是不是真的很灵。

俺只有笨办法,还是借鉴来的。比如,俺从女人那里吸取智慧。有些女人说,要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他的胃。俺引申一下就变成了:要抓住儿子的心,先抓住他的胃。所以,头一个星期,俺只顾给他好吃好喝,让他口水直流,吃得心满意足、心安理得——啥叫欲擒故纵?啥又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可俺突然有一天,不做饭了,他就不习惯了。儿子饿得大叫,“怎么没饭吃呀?”俺立马回答,“今天的饭,没法做,菜没洗,米没煮,等晚上再看看吧”“那怎么行?肚子饿死了,不能再等了。”“嗯?没有说不做饭呀,不过就是推迟了一些吧。”“你反正要做的,早点做,肚子就不会饿了。”“这话说得有理。不过为什么你的作业反正是要做的,你却要拖到最后几分钟呢?”“???……”他平时挺能狡辩的,这会却哑口无言了。

几个回合下来,他答应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做好。俺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那要是没做好呢?”“就没饭吃。”“这可是你说的,那就一言为定啦。”“好吧。”

其实毕其功于一役的好事是不可能的,不过多做几次,效果就出来了。就像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要不然怎么会有水滴石穿的说法呢。要不然为什么当初诸葛亮要费那么大的劲七擒七纵孟获了,要得就是心服口服。

好了,作业倒是做了,可是效果怎么样呢?好在有老师,每次都有量化的标准,想瞒也瞒不了,俺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就好了。

 

“爸爸,今天怎么只有一片面包?”“抱歉,爸爸今天做饭不够努力,所以只有一片面包。”“那就努力呗,你能不能做好点好吃的呀?”

“爸爸,今天怎么又只有一片面包呀?”“嗯?可今天的面包涂了奶酪呢?”“这是晚饭呀,怎么就不能吃得好一点呀?”“抱歉,爸爸今天还是不够努力,可总比昨天要好点了吧?”“您就做点好吃的吧。”“可以呀,可是那得非常努力,而且得花好多时间才行呢。”“那就努力呗。”“你怎么知道我今天没努力呢?”“因为没有好吃的呗。”“可是,爸爸的努力和你的努力是一样的呢。”“怎么呢?”“你这次又得了一个C,爸爸就提供一个C的服务呀。就像旅店一样,你首先要住得进五星级酒店,你才能够享受五星级的服务,对吧?”“?……”他发现自己再次中了圈套,不好意思的笑了。

又是几个回合下来,儿子终归抵不住对美食的向往(为什么一上来,俺要给他那么多好吃的?这下明白了吧。这就是圈套,也算是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的具体应用),再次下定决心,以后一定门门功课拿A。“这可是你说的。那万一要拿不到呢?”“那你就扣掉我的游戏时间。”“这可是你说的。快,拿纸和笔来,立刻签字画押。”

 

其实,拿不拿A不是关键,关键是动机。一个孩子有了努力的愿望,只要假以时日,就会一点一点的进步。动机必须源于自身,任何的高压,训斥除了带来逆反,是不可能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承诺的。

这次,他之所以破天荒地承诺要拿A,是因为他看到了俺所提供的所谓“星级服务”里面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学的哲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热爱劳动之所以是恒古不变的美德,就是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要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