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

向上看不要向下看,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向外看不要向里看,伸出友好的手.
正文

英军火烧华盛顿----第二次美英战争[转贴]

(2006-09-15 17:15:15) 下一个
世界100系列丛书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邓蜀生 张秀平 杨慧玫 主编
  库屠左夫 扫描校对




        47


   英军火烧华盛顿
   第二次美英战争



  美国在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获胜后,英国不甘心其
失败,一直在虎视眈眈,妄图卷土重来,使美国重新沦为自
己的殖民地。从1783年后,英国不断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
对美国施加压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还在公海上任意
劫持美国商船,捕捉美国水手。美国有近6000艘商船和近万
名水手被英国扣押,损失惨重。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统治集
团也对富饶广袤的加拿大垂涎三尺,想以武力吞并。于是,
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美国通过紧急扩军,使正规军和民兵改编的
志愿兵达到6.5万人,海军拥有10艘军舰,150艘快艇和318
艘私掠船。而英国正在欧洲与法国打得难分难解,无暇顾及
美洲。在加拿大,只有7000名英军和1万民兵,还拉拢了一
些印第安人作为同盟者。美国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占了绝对优
势。从理论上,美国打败英军夺取加拿大是轻而易举的事,但
战争发展却出人意料。    
  1812年6月至1813年初,是美国战略进攻时期。在海
上,美国战舰和私掠船在大西洋上全面出击,战果辉煌,仅
几个月时间,便击沉英舰3艘,俘获英舰船500艘以上。但
在陆地上,美军却连吃败仗。陆战主要在美加边境的西北部
展开。美军发动了3路攻势,企图入侵加拿大。英将布罗克
率军于7、8月击退了美军的西路进攻,并攻占了美国西部的
几个重要堡垒。美军不堪一击,底特律的2500名守军不发一
枪,便向700名英军缴械投降。接着,英军转到中路,于10
月12日夜以1000军队击溃了3000美军的进攻,许多美军士
兵还未交火,便四散逃跑,而纽约民兵则袖手旁观,按兵不
动。11月东路美军的攻势也因民兵不配合半途而废。美军的
失利,除了作战计划有误外,主要原因是军事将领老朽无能。
高级将领平均年龄60岁以上,总统麦迪逊身为总司令却不懂
军事,陆军部长尤斯蒂斯也指挥不力。如宣战当天,让赫尔
赶到底特律,却不告诉他战争已经开始,使他被英军打了个
措手不及。迪尔伯恩已60岁,还从未指挥过一个团,却让他
担任西北战区司令,他连底特律是否属自己管辖都不知道。此
外,美军缺乏训练,纪律松弛。民兵本位思想严重,只想守
家卫土,不愿支援正规军作战。后勤供应不足也大大影响了
美军的战斗力。        
  从1813年初至1814年初,英军转守为攻,大批英国海
军赶到北美,控制了制海权。英国海军封锁了美国东海岸,
1813年捕获了美国船只200多艘。美国舰船避在港内,难有
作为,仅有个别美舰突破了封锁在外海作战。这期间,双方
主要在通往加拿大的门户——五大湖区展开激烈争夺。
  美国吸取了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改组了指挥机构。由
阿姆斯特朗担任陆军部长,成立了总参谋部,提高了指挥效
率。1813年初,美军三路反攻底特律,英军击溃了其中两路,
美军损失900人。在五大湖区,9月10日,美军司令佩理率
9艘军舰组成的舰队在伊利湖同英国舰队激战,迫使由6艘
军舰组成的英国舰队竖起白旗。这是英国海军史上仅有的一
次舰队投降事件。美军控制了伊利湖后,打开了通往安大略
湖的通道,切断了英军供应线,英军被迫撤出底特律。美将
哈利逊指挥3500人乘胜追击,10月5日在泰晤士河畔的莫
拉维安追上了英国同印第安人联军1600人。经激战,美军歼
敌500多人,生俘英军600人。美军在战斗中残忍地杀害了
著名的印第安人领袖特库姆塞(又译杜堪士),并将尸体身上
的皮剥下来制成了剃刀皮带。接着,美军兵分两路,共1.3
万人向加拿大首府蒙特利尔发起钳形攻势,但被2000名英印
联军击溃。到年终,英军反攻,把美军赶出了加拿大。
  这期间,战争还扩大到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1813年春天,英国陆海军对缅因州至弗吉尼亚的沿海地区进
行骚扰和攻击。美军在诺福克保卫战中获胜,击退了2000英
军的进攻。但在佛罗里达的米克斯堡之战中,美军被印第安
人打败,死400多人,被俘500多人。
  1814—1815年1月,美军粉碎了英军的进攻,取得战争
胜利。1814年初,美军进一步改组指挥机构,大胆提拔年轻
军官取代老朽无能的将领,立有战功的布朗、伊泽比、斯科
特、杰克逊等人被委以要职。高级将领年龄从60岁降至36
岁。此外,美军加紧了对军队的训练。北部军区副司令斯科
特认为,战胜英国,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训练。他从3月至
6月对3000名军人进行了严格而紧张的训练,使部队的战术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这期间,英国从欧洲战场脱身,大举增兵北美。一方面
继续用海军严密封锁美国沿海,使美国的外贸和渔业几乎全
部中断。另一方面,双方在各战场展开激战。在五大湖区,美
军7月5日和7月25日在奇普瓦和隆迪斯兰两次同英正规
军正面交锋,并展开白刃战。美军经强化训练,战斗素质大
大提高,把英军打得溃不成军。英军大为震惊,大叫:“啊,
这是正规军!”两战美军伤亡近1200人,英军损失近1500人。
9月11日,美五大湖区舰队司令麦克多诺指挥14艘美舰同
两倍于己的英舰队交战,击毙英舰队司令,俘英舰4艘,取
得“麦克多诺大捷”(又称普拉茨堡战役),从而消除了英军
从加拿大入侵的威胁。    
  在东海岸,英将罗斯8月19日率军4000人登陆,直奔
首都华盛顿。美军集中正规军和民兵7000人迎击。但英军
300人的先头部队一发起冲锋,美军便溃不成军。麦迪逊总统
及政府成员仓皇出逃。英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华盛顿,将白
宫等政府建筑付之一炬。9月12日至14日,英军又进攻巴尔
的摩。美军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抗击。这时,有一个美国律师
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被关在英军营中,他目睹了麦克亨
利堡垒激战的场面,特别是看到了堡垒上空硝烟中飘扬的星
条旗,不禁热血沸腾,以激动的心情谱写出了传世之曲《星
条旗永不落》,“我们一定得胜,正义属于我方……星条旗将
永远高高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这首歌曲使军
民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奋勇战斗,击退了英军进攻,并击
毙了英军司令罗斯。后来这首歌又传遍美国各地,并成为美
国的国歌。      
  1815年1月,美军取得了新奥尔良大捷。当时英军出动
7500人,想夺取南方重要港口新奥尔良。防守该城的是美军
名将安德鲁·杰克逊。他手下只有6000人,大部分是民兵,
他决定用防御战挫败英军进攻。他精心组织防御,令部下用
棉布包上沙子垒起高墙,并组建了美国第一支黑人部队。1月
8日,5000多名英军排成整齐队形敲着军鼓发起冲锋。英军
的猛烈炮火打在沙包上,毫无杀伤力。杰克逊大喊:“我们要
让新奥尔良变成英国人啃不动的硬核桃!”他沉着地等英军离
得很近才下令开火。美军躲在坚固的工事后面发射猛烈的火
力,英军像割下的稻草一排排倒下,尸横遍野,三个纵队指
挥官均身负重伤,司令帕克南爵士也饮弹毙命。英军死伤
2000多人,狼狈溃逃,美军乘胜追击,又俘虏500余人。美
军仅伤亡70多人,取得辉煌胜利。
  英军在战场上连连失败,被迫求和。根据双方1814年12
月签订的《根特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同时,美国也放
弃对加拿大的领土要求。第二次美英战争以美国胜利而告终。
美国胜利的原因,在于这场战争具有捍卫民族独立、反抗殖
民侵略的正义性(美国的对外扩张企图是次要的),也在于美
国军民英勇奋战的结果。
  这场战争与独立战争不同,仅仅是一场有限战争。双方
参战的规模不大,多是营团规模的战斗。双方伤亡也不大,美
国伤亡总数为5700人,英军与此相当。在战争中,海军起了
决定性作用。英国海军的海上封锁使美国蒙受了严重损失,而
美海军的胜利使美国控制了五大湖区。在战争中,双方均使
用了许多新式武器,如空心爆破弹、火箭、世界第一艘蒸汽
战舰、水雷等等。在战术上英军使用了两栖登陆战术,步兵
使用战壕来隐蔽,而美国工兵则在构筑工事、架桥铺路中大
显身手。    
  这场战争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彻底摆脱了英国
政治和经济的压迫,赢得了真正独立,从而为工业革命深入
开展扫清了道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