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秋江

(2006-06-15 07:39:04) 下一个
小时候在外公外婆家长大,他们最爱听的川剧折子戏是秋江。川剧的高腔不是每个人都会欣赏的。我就不爱听痴男怨女在舞台上吊着嗓子,咿咿呀呀地唱。但是秋江是一出很幽默的喜剧,也可以说是川人最爱的传统曲目。

秋江是玉簪记里的一幕。所谓折子戏,就是一出大戏中的一小段。我觉得折子戏在四川流行和蜀地的茶馆文化有关。坐在拥挤的茶馆里,喝着花茶听戏是川人最大的享受之一。在喝茶时听的戏文自然不会太长,都把一出大戏折成一段一段地听。秋江就是每个茶馆必演的一折。

不象别的才子加小姐的戏文,玉簪记中的恋人是书生潘必正和尼姑陈妙常。潘必正到姑母主持的女贞观里攻读诗书,却和小尼姑陈妙常堕入情网。每出才子佳人的戏里都有一个家伙坏人好事,这里的封建头脑是老尼姑,潘必正的姑母。她逼迫潘上京赶考,以断绝他们的来往。潘必正无奈乘舟而去,得知消息的陈妙常不顾一切地追来。秋江讲的就是陈妙常在江边上雇老艄公的船,前去追逐潘必正的这一段。戏中的老艄公又诙谐又善良。他很快就搞清楚了情况,然后就一边紧赶慢赶,又一边打趣陈妙常。

和许多传统戏剧一样,玉簪记最初是昆曲曲目,然后被各地方戏改编。然而,提起秋江,只有川剧一枝独秀。秋江能成为蜀地的最爱,全在于四川人的个性。虽然我不喜欢把一个地方的人脸谱化,我仍然觉得历史和地域文化能塑造一个地区所偏爱的性格。四川虽然文化悠久源长,但四面环山,历来交通不便。正所谓山高皇帝远,来自中原的正统文化总是不能全面压制巴蜀原居部落的蛮夷本性。川人多性格散漫,幽默狡黠,重人情而不服礼教。对孔孟先贤也至多笑着作个揖。说不尊重吧,那个揖还是要作的,说尊重吧,他们的嘴角又总带有一丝丝调侃的笑。只有四川人能不顾君臣的主次,把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修得比刘备的庙大,只因为他们感念武侯诸葛把巴蜀治理得头头是道。无论是谁用道德礼教来压制人,他们都会摇摇头,说,算喽算喽,有啥子了不起的嘛。在四川人看来,人情总是第一的,即便是理无可恕,也算是情有可原。秋江里的尼姑从根本上还是女人,爱上英俊的书生,男欢女爱自然是在情份之中的。四川的戏迷们爱的就是这种不伤大雅的道德出轨。在老艄公善意地调侃小尼姑,把她羞得满脸通红的时候,台下的人们都会会心地大笑。

外婆生于1918年,不到二十岁时就把自己入赘的夫婿给休了。所以当外公娶外婆时,她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离婚女人。然而,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中,没有人真正把这当回事。外婆说那个前夫头脑不灵,二十岁了还不会打算盘。可以想像年轻时的外婆是怎样聪明伶俐的一个女子,也许就是这么一点人情上的考虑,就象戏迷们体谅小尼姑思凡一样,大家对外婆也宽容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