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霜

秋去霜叶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正文

肖邦和乔治桑在玛瑶卡的故事-玛瑶卡散记(四) (图)

(2004-11-22 15:07:18) 下一个



上图:法德摩萨山村全景

中图:法德摩萨古城街景

下图:肖邦和乔治桑展览馆标牌


(上)

午后的秋阳,给古老的法德摩萨(valldemossa)小城的街道披上一层金纱。穿过色彩斑斓的梧桐叶映
衬着那些深浅不一的绿叶,看上去好似玉一般透明。一座老房子的石砌拱门前,两三个青春少女正按
照摄影师的调度轮流摆着POSE,脚边敞着口的旅行包分明告诉行人她们是在为服装杂志拍广告。
青春漾溢的少女,穿着粉色的钩花线衣靠在浅绿的百叶窗下。微风撩起她栗壳色的长发,阳光把她婀娜的身影投射到后面杏黄色的山墙上。

与玛瑶卡其它城市和风景比起来,法德摩萨,这个只有420米的海拔高度,1350人口的小山村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玛瑶卡最引人注目的游览胜地,美国的比尔克林顿,日本的天皇夫妇还有许多当代名人都纷纷到此一游。就连那个好莱坞大明星道格拉斯,也慷慨解囊在这里开办了一个介绍玛瑶卡的电影博物馆。除了风格独特,历史久远老的教堂,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音乐家肖邦和女作家乔治桑曾经作为情侣在法德摩萨 住 过一个冬天。

历史翻到1838年11月8日那一页。一条来自巴塞罗纳的小船滑过静静的海面在玛瑶卡的都市-帕玛靠岸,船上走下几个特殊的旅客。最前面的是一个28岁的年轻人,瘦高的个儿,苍白的脸庞除了有一种贵族气质以外,还隐隐约约暗示着疾病的侵袭;他的身后跟着的是一个身材高挑的女人。未必很漂亮,浅棕色的皮肤,栗色的头发,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健康丰满的体态。而她举手投足透露出不凡气质和修养。她的身后跟着两个文静可爱的孩子和照管他们的女佣。

年轻男人是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弗里德利肖邦;那个富有魅力的女人是杜德旺(Dudevant)男爵夫人,奥罗尔 杜邦太太-而她的笔名乔治桑却震撼了法国文坛。那两个孩子是她的一双儿女。巴塞罗纳的短暂
旅行,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像。可是刚踏上玛瑶卡海岸,一桩桩不如意的事情就接踵而来。找不到舒服的旅馆,没有合适的钢琴,暖气只是摆设,这里的人对他们冷淡甚至有些敌意。医生不得力,天气更是想像不到的糟糕,又湿又冷,阴雨连绵,狂风骤起。他们只得继续寻找合适的地方,最后辗转到法德摩萨。然而在那里的三个月,情况也没有更好的改善,最后他们的返回不如说是逃离更确切。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到玛瑶卡来冒险的呢?

那还要从几个月前法国的巴黎说起。肖邦和乔治桑在那里相识,相知并热恋了。

当时肖邦正处在一个很微妙的阶段,刚刚和他的未婚妻解除了那桩多多少少为了家庭和环境的原因而产生的婚约。肖邦的身体状况也不好。德国诗人海涅这样描述过,肖邦具有超人的敏感,疯狂地维护自己的私生活;他多变的情绪常常使他的朋友和崇拜者瞠目结舌,有的时候可以非常富有魅力,一分钟以后不为什么重要的理由却会勃然大怒…。

乔治桑虽然不是美丽出众,但具有成熟女人非凡的魅力,文雅兼浪漫,热情且善于倾听。此时的肖邦和乔治桑都已成名。音乐家神秘而又忧郁的气质,演奏时沉醉于钢琴的那份忘我情怀,令所有的女性为之倾倒。肖邦以他精湛的作曲才能敲开了巴黎上层社会文学和艺术的大门。乔治桑也不仅是一个有着自由开放意识,良好文学修养的优秀作家,同时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肖邦很内向,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私生活声誉有时也会走极端。而乔治桑在个人生活方面因为她的自由和独立精神被当时保守派们指责为“野性不骛”,当时她已经有过几任情人。从她自己的不幸婚姻和身边女性的遭遇中,她深深体会到了妇女的被压制,社会的偏见和桎铐,男权主义的虚伪。她不仅用自己的作品揭露黑暗,更为争取妇女解放和自由身体力行。她是一个有激情又有宽容心的爱人,在付出自己的爱时温柔大度,并且忠诚到最后一刻。见到肖邦的那时起,她的心便在炽热的爱情中溶化…

起初他们是朋友,后来发展为情人。再后来,他们决定同去玛瑶卡旅行。起因是由于乔治桑的长子莫里斯患有较重的风湿病,他的医生建议去西班牙海边晒日光浴。正好肖邦也因为不断的感冒发展成支气管炎,温暖的气候对他的健康应该也是一个改善。

但是他们的朋友对肖邦和乔治桑的决定都持怀疑态度。尽管乔治桑游历丰富,喜新猎奇,但是肖邦能够离得开他心爱的钢琴?能远离心爱的巴黎和他那有条不紊的日程?他们两人的个性迥异似乎注定不能长久。d`Agoult太太这样写道:“我敢肯定,他们只要在一起不到一个月,就不再能够互相容忍”。而几天之后她又写下这样的句子“现实比虚幻更美妙,乔治和肖邦飞向玛瑶卡,在帕玛的棕榈树浓荫下去实现他们甜蜜的爱之梦…”

 

(下)

 

我们在城里转了一圈,有点累了,随便找了个咖啡座,要了一杯卡布琪诺坐下来慢慢品味。对面正好是那座古老的教堂。天空蓝得透明,远处飘来几朵白云,轻盈的环绕着肃穆的教堂尖顶。法德摩萨这个小山村还出过一个大人物-圣女卡特琳娜托马斯,法德摩萨的居民都很为此骄傲。j紧靠教堂的边上就是乔治桑他们曾经住过的简陋矮小的居室。喝着卡布琪诺,随手翻了一下那本乔治桑写的《在玛瑶卡的一个冬天》,那是刚在一家摆设精制的礼品店里买到的。细腻准确的描写,清丽流畅的笔触再现了当年他们在法德摩萨的种种曲折奇遇。

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有意思的是几乎没有评论提到过她在玛瑶卡写的这本书。尽管这不能和她其它代表作相提并论,但是在玛瑶卡的经历对她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在那个简陋的小平房里,她一边对已经出版过的《莱莉娅》进行修改,一边在写作和构思新的小说。并且在那里完成了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魔沼》的草稿,其中采用的很多历史和宗教背景素材都来自于这次的玛瑶卡之行。

当时西班牙正处在内战中,经济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帕玛的城里虽然还没有战事,但是玛瑶卡岛却处在包围之中。人们变得越来越缺乏信任感,在玛瑶卡孤岛上的乡民们更是如此。尽管在帕玛时法国大使和他们并肩散步,但是看过乔治桑《莱莉娅》的读者,觉得乔治桑应该比他们曾经见过的法国女人举止更高贵,装束更典雅。这里的落后和保守,很快就波及到他们的行程。

刚到帕玛的时候,肖邦曾经给朋友写信,“天晴日丽,暖热如夏,棕榈擎天,花艳果香,有一种身在非洲的感觉…总而言之,这里的生活很美妙!”但是好景不长,这样的“蜜月”还没过多久,肖邦就病倒了。帕玛的医生检查后得出肖邦患上了肺病的诊断,并叮嘱他们最好离开这里,不能掉以轻心。更荒唐的是医生还白纸黑字地公开了病情。肺结核在当时就等同于瘟疫,人们都避之不及。原先住的那家客栈都催促他们赶紧搬出去。

无论是肖邦还是乔治桑都不愿意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对于肖邦而言,更是如同判了死刑。乔治桑觉得这里的医生根本不能和巴黎名医相提并论。她曾经找过颇有名望的大夫,给肖邦下的诊断是在神经系统方面有些紊乱,而且到了四十岁时便会自然消失。(其实只有这一点巴黎医生说对了,一代乐圣肖邦终究没能等到四十岁)。同时他们也不愿轻易否定巴黎医生推荐的这个疗养方案。几经周折,他们在法德摩萨找到了那间以前做修道院用的小平房。

十九世纪时的法德摩萨宗教气息浓厚,封闭自守。一个穿着男人衣服而且抽烟的法国女人,和一个不是她丈夫的男人,以及不属于这个男人的两个孩子一同来度假-这样一种被当地人看来极为混乱的家庭关系,自然要招来村民们充满怀疑甚至敌意的眼光。

乔治桑的女儿当时才9岁,也和她的母亲一样,一直穿着从巴黎带来的各种上衣和长裤。显然这又冒犯了当地女人穿裙子,戴头巾的风俗。十五岁的儿子莫里斯擅长绘画,经常和母亲还有妹妹一道出去爬山写生。乔治桑书中的精美插图就是莫里斯的杰作。加之他们一家人也从来不去教堂做弥撒,这种近乎于异教徒的行为给他们的后来生活居都住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等到他们意识到这点已经是三个月之后,也就是要离开法德摩萨之前,却已为时太晚。

在巴黎,她是一个声名鹊起,受人尊敬的女作家。在玛瑶卡,乔治桑承担的更多是一个母亲,爱人,护士和主妇的责任。除了晴天的时候散步爬山,欣赏周围瑰丽多变的大自然风光,但是阴多于晴,她几乎享受不到太多的度假时光。购物采买,烧茶煮饭,还要坚持不懈地给孩子们补习功课。

夜幕降临,孩子们都睡下了,忙完了一天的家务琐事,乔治桑的写作时间才真正开始。常常在思考时她喜欢到屋外散一圈步。因为他们住的房子是原来的修道院,出门就是教堂后院的墓地。黯淡的月光下,一个衬衣束在长裤里,手里拿着香烟的女人,在教堂墓地里来回踱步。村民包括神父都觉得怪异,常在背后指责他们。

生活上他们也很艰难,一方面是共给困难,另一方面是人为的刁难,常常要依靠法国驻帕玛的使馆提供生活用品和食品。尤其让她操心的是肖邦的病情,好一阵坏一阵,吃药,看病,要达到每一个目的都很困难,而这些都得由她亲自出面交涉解决。

肖邦在玛瑶卡期间,身体状况时好时坏,咳嗽利害起来还会吐血。夜晚咳得利害睡不着,乔治桑就会放下自己的写作去给他倒水递药,有时还要陪他说话,直到他安然入睡。肖邦也不愧为一代乐圣,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才思泉涌,灵感骤来。病中的肖邦修改了以前的部分曲目,还连着写了几个新钢琴曲,诸如玛祖卡舞曲,谐谑曲,序曲等系列,收获颇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雨滴》( The Raindrops)
后来得到的评论是肖邦作品中最迷人最浪漫的乐曲之一。

肖邦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他居住的陋屋“又阴暗又低矮,简直就是一具棺材!”或许正是这种阴雨连绵的气候,咆哮的海浪拍击到鬼屋窗沿上的浪花,深夜山坳里的狂风呼号,由此而来的那种伤感和忧郁甚至恐怖的心境,加之当时那种历史背景,都营造出妙不可言的虚幻氛围,是再恰当不过的浪漫背景。有人甚至说,如果不在玛瑶卡,肖邦未必能找到如此美丽浪漫的灵感。许多音乐评论家纷纷赞扬肖邦在玛瑶卡的作品胜过其它作品,因为那种难以言喻的内在和谐和宁静在玛瑶卡的作品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雨滴》那首,几乎想像不出,那是从一个狂风骤雨的日子中得到的灵感。正好相反,这首钢琴曲像一首悠扬欢畅的抒情诗,那种融入大自然创造高度和谐统一的精湛技巧,充分体现了音乐家独到的艺术造诣。虽然没有人提及乔治桑对这些杰作的影响,但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乔治桑的真挚的爱情-虽然在玛瑶卡只能用各种琐碎的方式来表达,和她三个月如一日的精心护理,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杰作产生。肖邦内心少有的平静和浪漫多数应该来自爱人的无私和温柔。尽管这种温柔乔治桑是用女人的坚强来支撑的。

我们走上教堂后面的小山坡抬头远眺,法德摩萨的教堂和村落尽收眼底。山谷之间被阳光划了一道线,一边是浅紫色的岩石和罩着橘红色光圈的棕榈树还有高低不同的房屋,另一边是投影下的教堂和葱笼
浓郁的松柏绿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亮度和色彩却异常和谐地组成了一幅让人心动的图画…

原来只是读过乔治桑的小说,喜欢她清丽婉约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描写。来到玛瑶卡之后,看到她更多的生活中的真实。乔治桑是一个给读者以优秀的作品和精神的伟大作家,也是一个给孩子以温馨的母爱和关怀,给爱人以悉心的呵护和激情的平凡女性。

 

写于乔治桑诞辰200周年-200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