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My Diary 95 --- 诸佛全传 第一部(ZT)

(2005-02-25 16:33:44) 下一个

佛,梵文 Buddha 是佛陀的简称。证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 佛陀又译为"浮陀","浮屠","浮图",等,意思是"觉","觉者","知者"。"觉"有三个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 - 是佛教的最高果位。佛陀才俱三项,菩萨缺最后一项,罗汉缺后两项,凡夫俗人则三项全缺。

佛教的最高思想是通过修行而最终涅盘成佛。而修行成佛。小乘佛教只修罗汉行,大乘佛教则修菩萨行。由最原始的佛教,可分为两大门派是「小乘」(Hinayana) 与「大乘」(Mahayana)之别。乘是「运载」之义,能载人至彼岸之意,小乘在先,大乘在约公元一世纪,大约从古代小乘部派中产生。根据汉译佛经的数据显示,最初可能流传于中亚细亚,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中国内地、西藏、蒙古、日本、韩国等。对于传统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众生。对佛陀及其教义采比较开明和创新的解释,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寻求个人的解脱,应致力菩萨的实践。现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净土宗、禅宗和天台宗。小乘是相对于大乘以成佛为最终的理想境界而言。大乘佛教徒称那些以证得阿罗汉果为终极理想的佛教宗派为小乘。如经部、正量部、说一切有部等。小乘又称南传佛教,主要流传与斯里南卡,泰国,缅甸,等南亚,东南亚等国。大乘小乘虽有修佛果的深浅之分,但都是以归与空寂涅盘而得觉悟的。

 

诸佛传之一 --- 释迦牟尼佛 佛教创始人

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 '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俗名悉达多,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圆寂。简称为"释迦"。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释迦牟尼佛

 

 

 

诸佛传之二 --- 毗婆尸佛 过去第一佛

梵文 Vipasyin ,又作毗钵尸,微钵尸,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义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佛教的说法,一劫为13亿4千万年)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第三次八万。

毗婆尸佛

 

诸佛传之三 --- 尸弃佛 过去第二佛;毗舍婆佛 过去第三佛

尸弃佛,梵文 Sikhin 又作式式弃,大论作严那尸弃。为过去七佛的第二位,义曰顶髻,最上。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

  

尸弃佛,毗舍婆佛

 

毗舍婆佛

梵文 Visvabhu 又作毗湿婆,毗舍浮,毘摄罗等, 义曰一切有,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据说其出世的时间,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郁多摩。举行过二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七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六万。

 

诸佛传之四 --- 拘楼孙佛 过去第四佛;拘那含佛 过去第五佛

拘楼孙佛

梵文 Krakucchanda 又作 拘留孙佛,鸠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鸠餐陀等。义曰:所应断已断,减累,成就美妙等。即过去七佛的第四位。在现在贤劫的一千佛之首,在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四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萨尼和毗楼。

 

拘楼孙佛,拘那含佛

 

拘那含佛

又作拘那含牟尼,俱那含等, 义曰金寂,为过去七佛的第五佛。在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四万岁时出世。阿弥陀佛的前身是他的弟子。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三万弟子参加。

 

诸佛传之五 --- 迦叶佛 过去第六佛

梵文 Kasyapa。义曰:饮光。即过去七佛的第六位。骑一头狮子,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

迦叶佛

 

诸佛传之六 --- 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梵语 Amita , 义曰:无量光,无量寿,又义甘露(密教称为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

「南无阿弥陀佛」义曰:皈依阿弥陀佛。「南无」是梵文 Namas 的音译,意为致敬,归敬,归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与佛的用语。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