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前言
与十九岁的女儿一起去游欧洲,这件事谈了好几年了,在她去读艺术学院前就在说了,可一直没能实行。
她小的时候,大约四岁吧,我们带着她去了意大利,从北到南转了一圈,那时她太小,对于南欧的璀璨艺术无法也不可能欣赏,可是她从小喜欢画画,一路画进了一所美国不错的艺术学院,却由于种种原因,中途休学回家休养,也就是在她从大学回家的时候,为了鼓舞她,也更是想带着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再次提出与她一起去欧洲的提议,立刻得到她的响应。如今的她也开始喜欢逛艺术博物馆,看见好的艺术作品会被感动,所以趁着我要去葡萄牙开第十五届英文国际短篇小说的会议,我们把母女同游欧洲的起点设在了南欧的葡萄牙,我们预备从葡萄牙出发,一路游西班牙和法国的南部,包括小国摩纳哥和那一带的地中海蔚蓝海岸,然后再去西欧,从巴黎发射状地去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甚至德国和英国。
当然,计划的很理想,很完美,真正落实起来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母女也需要磨合的,尤其是与成年的大孩子一起,母女俩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均不同,这中间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争执、妥协、眼泪,最终只完成计划出游的一半旅程,但也不失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珍贵记忆。
从巴黎回来之后,家里不断有访客,竟然难以坐下来把这段经历写出来。多亏文友约稿公众号,我也与一报刊主编约好,每周一篇整理出这次的母女出游的文字,这样也催促我完整记下这次美好又哭哭笑笑的经历。
每周一篇,会在海外文轩文学网站、 国际日报和北美学子公众号上连续登载,敬请关注。
抵达里斯本
还应该先交代一下我和女儿的关系,我们家是宠父严母,我不是虎妈,但我绝对是个讲原则的母亲,女儿小的时候还是非常听我的话的,反而相对来说跟爸爸比较远。女儿出生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硅谷,上面有个非常优秀乖巧的哥哥,生活在从小优秀到大的哥哥的光环之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她很小就刻意与哥哥划清界限,哥哥听话,她搞怪,哥哥读书,她画画……
她十一岁时,我们举家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搬家来到了东海岸新泽西州,从一个华人集中且华裔相对优秀的环境变换到一个华人很少富裕的白种人主导的环境,差距是巨大的,从开始的想融入到后来的不在乎,她经历了很多我们第一代移民不能完全体验的心理落差,加上生长发育期的身体化学成分的不平衡,还有一些自身个性方面的因素,到了高中三年级,所有的一切积累到极限,分崩离析般的火山爆发,她逃学、孤立、焦虑、抑郁、叛逆……
好在在学校、学区和我们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她最终不仅高中顺利毕业,而且还考进了一所不错的艺术学院。她和我的关系从她小时候的亲密无间,到青春期的疏远对立,再到我一点点试图了解她屡屡向她道歉在她最艰难的中学阶段,没能完全理解她的挣扎和痛苦,她从冷漠抗拒中走出,慢慢的与我又拉近了距离,我们俩都十分期待这个母女欧洲行,心里都希望能够一块儿亲密快乐地游历一番。
但是我也深知她的习性,我的耐心也不能与她爸爸的耐心相提并论,所以,出发前,我跟她约法三章:第一,希望她不要像在家时天天睡懒觉,可以适当的在中午前起床;第二,有异议时,不争吵,有商有量,好好说话,不发脾气;第三,都能相对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太过自我中心。她点头同意。
可是,飞机还没到葡萄牙,在伦敦转机时,母女俩就开始了第一次的失衡。
伦敦机场人山人海,找个座位坐下来都很不容易,加上我们做的是深夜红眼飞机,人很疲倦,终于找到座位,大小姐却要我打开行李箱找电脑插线,行李箱在安检时刚被他们翻乱,很费了我一番力气关好,加上人疲倦,我就婉转地说不想开箱子,让她做点其它的事情,只有一个小时就要上飞机了,就别上电脑了。她可能也是累了,脾气一点就找着,一下子火爆,劈里啪啦发完火,人就不见了。虽知道她故意想让我急,我还是又气又急又委屈,电话给美国的先生,很流了一堆眼泪,旅途还没真正开始,我已开始有悔意了。
伦敦机场这一番憋气,在等了一个钟头之后,飞往里斯本的飞机上,我们母女俩还是坐在一起,小风波算是过去了。晚上七点多抵达里斯本,那里的太阳还明晃晃的。
要了辆Uber,到我们住的地方只要五欧元,真是超级便宜。
我订了一个两个卧室的公寓,就在里斯本大学的不远处,一位也是来参加国际会议的文轩的文友与我们分住。这个公寓在里斯本大学居民居住区,安全可靠。主人是一对年轻的葡萄牙夫妻,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太太是油漆店的招待,整套公寓新装修的,尤其现代化的厨房和餐厅很符合我的风格,客厅卫生间都清爽整齐,我们非常满意。这套公寓是女主人的婚前住处,结了婚就搬走了用来做Airbnb. 多亏男主人提醒我在机场要 Uber,且要到出发楼层去,女主人领着我展示了一下设施和周边,不大的超市却琳琅满目,日常必需品都有,咖啡馆、餐馆、水果店和地铁站都在步行两三分钟的范围内,房东夫妻还特地送了我们一瓶红酒和一盒葡式蛋挞,一个蛋挞下肚,感觉葡萄牙之行真正揭开了帷幕。
与我们分住的文友已经先我们一步到了,那间大床的卧室里,看见她的行李,当晚有会议组织者设的欢迎晚宴,估计文友去赴宴了。我们母女俩把行李放进有两张单人床的房间,房间里还有一个门通向后面的小阳台,阳台上有小桌子和椅子,坐在那里,清风徐徐,满目苍绿,顿时有了度假的好心情。
女儿倒头大睡,我出去想买点食物,附近几家超市八点刚关门,我便在一家咖啡馆里买了两个牛角包,和一包葡萄牙特色的炸薯片,虽说买的好象是早点,想到等我们一觉醒来,估计正好是吃早点的时候。杏仁牛角包很好吃,只要一欧,看来葡萄牙的东西比美国便宜。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