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故事是真实的,男主人公名字是虚构的) (香港《大公报》2012年8月26日 http://paper.takung.cn/html/2012-08/26/node_24.htm)
在南希不大却充满艺术氛围的家里,我暗自揣摩南希和她逝去的先生鲍勃,曾经共同经历的那些年月,是多么得美妙!
七十多岁的南希仍然睡在鲍勃四十年前亲手制作的木雕大床上,床边的床头柜和木制橱柜都是那个曾任职纽约女装公司的执行长的手工制品,卧室和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幅水墨画、炭笔画、油画和中国画,每一幅都是鲍勃的杰作,后花园里,一个个石雕也是鲍勃亲手所刻。这个如今只在墙上照片上微笑的男人四年前因病去世了,可是他瘦小纤细的遗孀却每天生活在他留下的这一切组成的小世界里,继续着她的人生。
丈夫为爱妻亲手制作的木质大床
南希是我的美国邻居,因为她曾经做过美国高中和大学的文学老师,我请她帮我看看我的小说英文译文的通畅,每次,我们都是在她家的书房里电脑前进行我们的翻译事宜。她不懂中文,但是却对中国文化喜爱之极,她给我看她逝去的先生曾经去中国时画的苏州的小桥流水,还有从中国带回来的刺绣手工艺。她不止一次地感叹:要是鲍勃活着就好了,他一定会非常喜欢跟你聊天,跟你聊有关中国的一切。
我的小说里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有的时候,光是按字面翻译并不精准,我就给她说故事打比方,一个故事说完,她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个意思!”
一次,我给她说有关中国父母包办婚姻的事情还有中国式的抗婚和私奔,那竟然引起她对自身的联想,于是,她给我说了他和鲍勃当年那段美国式的私奔。
二战结束,美国大兵哥到美国中学里演讲,进行类似我们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二十八岁的英俊大兵哥鲍勃是第二代荷兰裔移民,他的父母都是非常虔诚的严格的天主教徒,来自荷兰的乡间,在美国这个新大陆上寻找梦想。
鲍勃站在纽约曼哈顿一所高中的舞台上,给台下中学生们讲述战场中的种种……
台下,十八岁的美丽少女南希是来自瑞典的第三代移民,她的基督徒家庭富裕宽松,并早已融入这个新大陆,她的父亲非常富有,是曼哈顿金融区小有名气的金融投资商。 一头金发的南希喜欢舞蹈、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幻想,她一直在心里描述的白马王子形象这天竟然出现在她学校的舞台上,那个刚从战场上归来的年轻男子一下子就占领了她心中的处女地。
年轻的南希
鲍勃画笔下的爱妻
南希拿着笔记本走向鲍勃,想让他在上面签名,可看着被众多女孩子包围的男人,她只好站在一边耐心地等待……鲍勃注意到这个美丽的女孩子,看见她欲说还休的害羞神情,这个大男人被那种娇羞的少女神态深深打动,他朝她走过去,伸出手:“我们认识一下,我是鲍勃,你的名字?”
就这样,南希和鲍勃恋爱了。
他满足她所有对爱情的憧憬:他高大、英俊、强壮却有着细腻的感情,他是个喜爱艺术的男人,他爱美术、雕塑、爱东方的古老艺术;她满足他所有做男人的心:她娇小、美丽、温柔、多情,一个童话世界里的小公主,他要保护她,用他的一生给她最美好的幸福。
可是,首先南希的家庭掀起反对的浪潮,南希的父亲对女儿说:“这个小伙子不能给你我们正提供给你的相当质量的生活!他供不起,他的家庭也供不起!”接着鲍勃的家里也是一面倒的不赞成,他的母亲说:“那样的一个娇小姐,你难道娶回来供着吗?而且她还不是天主教徒,在那样的学堂里出来的,有几个守规矩的女孩子?”经济条件的悬殊,信仰上的差别,家庭间的差异,使得一对相爱男女身处漩涡之中,他们两痛苦万分,最后决定出逃!
私奔就这样发生了,他带上所有的积蓄,携着心爱的女子乘船去了欧洲,在那里,两个人有了永生难忘的两个月,日夜相随、如胶似漆。然后,钱用完了,只好回家。
幸运的是,这对神仙眷属不是从虚幻跌回到现实,然后分道扬镳;而是从甜蜜无比的天堂回到真实的相亲相爱的人间,一齐努力共同奋斗。他一路上升,从一个普通职员升到纽约一家连锁女装店的执行长,用他卓越的艺术鉴赏力作为工具,也作为他一生的爱好,带着他热爱的娇妻周游世界,欣赏人类创作的所有艺术奇观,眼里所见心里所悟,都化成他笔下和手中的艺术作品,他更用他的宠爱和真情为妻子亲手制作了木制的高架床,妻子用手工绣制的美丽布帘挂在床架上,那就是他们两爱情的小王国,他们自己的童话世界。
南希说他的老父亲到了晚年已是女婿的最好的朋友,两个深爱同一个女人的男人,相互欣赏和珍惜,老人家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当年阻碍女儿和女婿相爱,所幸,没得逞,这成就的却是一段千古佳缘。
南希最爱的一张照片:南希在弹琴,站立者:南希的兄长,南希的丈夫,南希的老父和南希的爱子
南希一生都生活在丈夫的宠爱里,他们育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生活在纽约郊外的一个美丽宁静的小镇上,妻子读书写作,教孩子文学文字,多么完美的一个爱情故事!然而,任何故事都有结束的时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鲍勃四年前病逝。
问南希那么相爱的丈夫离开了四年了,这四年来她是怎样过的?而且作为新邻居的我,根本看不出她的生命中,那么重要的一部分消逝了!她是如此的快乐和充满活力!每个周末她回到我们居住的小镇,教孩子英文,平常她自己开车去纽约城,住在中城她的亡夫曾经为她买的小公寓里三四天,逛博物馆、跳芭蕾舞、去健身房,她还是联合国的义工,还能帮助我理顺我的译文……
她指着她家里到处摆放的鲍勃的艺术作品,对我说:“鲍勃天天陪着我呢!他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我知道他愿意我生活的开心幸福,我知道他一直和我在一起!”
如果真的爱过,就永远不会失去!如果真心相爱过,就永远也不会感到孤独!
我拥抱南希,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不是难过,是感动,是触动,是领悟!
南希和丈夫游览北京故宫
不好意思也挑个刺(如骨鲠在喉~~)
第一小节:“曾经共同经历的那些年月,是多么得美妙”
我觉得不应该是:“得”,因为这儿“美妙"作名词用,以"多么"修饰名词的话,用“的”才对~~。
吃不准的话,”的“ 在此不用也是可以的。
关于的地得的用法实例分析,请看网友逸宽文章: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4266/201207/12808.html
谢谢!
不好意思,给你挑个小刺:应是“神仙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