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革命看行动——从刘伯承与其129师部将的关系谈开zt 1

(2006-08-22 20:31:35) 下一个
作者:本老夫子 提交日期:2005-12-16 14:08:00 ??前一久纪念抗战甲子,有云南的朋友问我,八路军中哪个师打鬼子最行?我脱口而出:129师。末了又甩一句:即便把新四军全伙折算上。你看老八路过河不久的这些战斗:长生口、阳明堡、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香城固那一连串地名都因灭倭出名,那都是129师各旅、团干的“湿活”。后来40年的“百团大战”也是129师出兵最多,伤亡、斩获均最大。129师不光开仗多,也至巧,惯以运动伏击战制敌。我看到一个资料,刘伯承在过河前是组织全师狠学了一把“平型关”的。看来学习的效果不错,129旗下的“打将”对这个巧仗是做足了研究,默认在心的。129师在打仗的同时部队也“闹腾”得开,它38年初就占了晋东南这个“棋角”,在晋冀豫这个“旗牌”下拨弄开五个军分区;同时又前出到平原地带去“屠龙”,以冀南军区名义也生辟出五个分区地表,真是山地、平原通“吃进”。比之八路中自许为“首创根据地”的模范晋察冀,此时也不过才成立了属下四个军分区,刚刚铺盖过北岳区域。再比之先期过河打响的115师罗荣桓、120师贺龙部,一个呢还在吕梁拖延,或走或停不知“路”在何方?一个呢愣站在晋西北“看风水”,码不定“出资”意向,二人都还没多想屯军发展的么子“开发区”。129师抗战中声势也大,一直盖过其它八路山头,一曲“我们在太行山上”就夸的它。不然怎么不唱我们在泰山顶上或者滹沱河边呢?所以后来抗大总校出延安也搬它地皮上。      129师仗打得多且恶,客观上是它占的晋冀豫这“福地”比晋察冀或晋绥那“旮旯”都重要些,局关交通枢纽,粮米要道。鬼子部队驻防多,也较不能忍受,你攻过来我就得返过去,所以战争激烈频繁。主观上则是它营中“打将”多,我们今天公认的共军名宿你看它占几个?刘伯承、徐向前、陈赓六占三。还有那“战争狂”彭德怀也算这搭儿,你不见领导稍憩他就越俎代庖,自个儿“操刀”撵着下面弟兄上吗?。这115师兵力是厚实,素质也天然好,可仗火就比不赢,这是因为它的高层“打将”就只玩一个林彪。他今番伤了,这个队伍就只能由“三大政委”各分一拨带着,拜托能“领养”活,建个“窝”什么的就不错了(后来这几个“妈”倒是挺会持家养崽熬日头的,等“爹”出院后领着干“承包”,瞧这“一家子”结的“工程”可就耀眼夺目了)。那120师嘛仗火比不赢则是由于自个儿“瘦身苗条”颇“自怜”,看到重“体力活儿”就和你忽悠。      129师的“打将”多,现在原先又都做的“主儿”。刘师长自然是当前“铺面”的大“掌柜”,声势领先;那徐副则是这伙人刚“过气”的总指挥,余威未了;而陈旅座更在出道时就跻身“黄埔三杰”,当了国共双方上千学兄学弟的领头,也是一挥斥惯了的“爷儿”。所以论战就不止一个声音说话,“拿事”也不仅一种本领玩法,就是现在形容的“内部声音很多”。刘伯承是个质朴的领导,性格腼腆斯文,待人多些兄长的说教。虽说兵学五车,可在中央苏区就没怎么发挥(没独立带过兵),故打仗的水平就未被“井岗山”的众“头领”认可。现在摊上指挥这伙“湖北佬”是因为其曾在“红4”总部做“人质”的瓜葛,当时然后(援西军那段)都有些贤名,中央知他能抚慰众心故公布任用。所以刘帅决定战事,调遣人马语气均平易谦和,也多与副手、部将交流、商谈,非不得已不施“刚决柔”的法门。所以即使后来刘帅战绩显赫,智服三军,他那威权“仪仗”总觉没跟上,被几人轻松自得地一朝豪抢。但在抗战中,也正是由于刘师长这“民主、仁德”的风格,使得129师各部生发出五花八门,想法多多以及结果迥异的沿革、变化和发展。这里头潮升水落,这表演有优有劣,这“收盘”有兴有衰;决不象115师后来的大发展那样就一股“涨停版”冲霄气势,也不象120师“冥冥府”中注定的那般一味地“跌停”得没法。因此就想研究刘伯承对他属下各部的态度、教化及影响。而因中国无论何类团队均绝对是其“团总”把握在手,所以这个研究最终必然落实在刘与其部将的知交“互动”关系上。因此本文就想探讨刘伯承与129师主要中层将领,的关系交往。      先说陈锡联。之所以先提他有三个理由:一是他乃129师头号团队769团的首任团长;二是他和刘伯承的关系一直很铁;三就是他算129师最后整合成“三大帮”后的“太行帮老大”。这769团是“红4”中的10师编成,鄂豫皖红10师在“红4”中的地位就如同“井岗红4团”在1军团中的价码一样,非比寻常。769团抗日首功就是那阳明堡打机场,也是八路军部队绝无仅有的一回揍空军(日军的机场守护得好,不象那老美常有漏)。后来129师发动的那些战役、战斗,多半769、772这俩番号轮流“坐庄”主打团,但这不算陈团长的最“拿手”,陈之如何“出道入局”才显他的水平。他一开始就和师长处得好,谈得来,因此伯承的工作“重心”,不管是开战还是发展都老在他这“地面儿”。你不看刘过河带的先头团就是769,那是两人在援西军就投缘。入晋打响后129师求发展,团副汪乃贵要“分灶”成立游击支队,陈让他带走7连;旅部要新编独立团,陈送去余营长外加9连做骨干。稍后129师在太行站住脚,刘伯承就算计那平原。派遣陈再道去取冀南,好家伙,要从769团调出五个连(三个步兵连,二个特种连),陈眉头一皱也随他。那陈再道是386旅的“副将”,你发展,却要我出兵,这是何道理?可这锡联(之后刘帅就这么轻呼他)就能忍住,就能顾及大局,就能善结人缘。你算算这下769团去了几个红军连,自己老底还有吗?撑死算它剩下5个连,可陈团长“沟松底漏”他会编、会补,不出几月照样还是全师主力团!现在有网友争论772、769两者谁算129师的头号主力团?笔者力挺769团。你不见772团多会保持“原装”,没调出几支红军连(就“供养”了个自家的补充团)。在这种素质相差的情况下俩团队仗都打得同样好,你说哪个更厉害?陈锡联带兵心态忒好,前程就可知了。他在129师后来的各个阶段,不论高峰低谷都不受影响,一路飙升飞扬。新385旅交给他(39年春老旅长王宏坤到太行也争不过他),太行纵队交给他(李达干瞪眼),后来二野的第一主力3兵团也交给他(此番无人敢抢了)。在和首长的交往上,刘帅亲切得给他起外号,这“小钢炮”的名气后来就在全军叫响,可够值价的啊。按现在的话,陈锡联最具投资心态,也最会做大做强,这不是他特“运气”,这“造化”是他那秉性给的。你不见解放后他与前后主军的彭、林、叶几大帅的关系都很好吗?他一直官运亨通,安渡过那些党争的急流险滩,一直干到政治局。这“文革”后期的陈锡联有些失德,不说助谁为虐与否,就说发案那张志新。一个党内毛丫头,即便真反毛,抓了不就行了,你动那么重的“刑杖”和她较真干啥?误了一世好将道,不过那时代似乎谁都有些丧心病狂。      769团调出的那些红军连后来都担当共军各主力师团的“骨架”。汪乃贵带走的连队现在在16军48旅;余品轩带走的连队大约在26军老97团;陈再道带走的两个连应该在新疆国防4师;孙继先从陈再道处“转手”带入津浦支队的10连则存身于31军86师。加上769团主力就支撑着12军36旅。团队开花结果,天南海北,广有善缘(看看那只能“偏安”西域的772团),这倒是很可告慰锡联上将军曾经的心痛了。      二说陈再道。陈上将进入陕甘就担任“红4”中的4军军长,临渡河却降半格到31军去上任,就做386旅副旅长。这大概是中央对“红4”不太放心啊(虎出深山很难说?),故召唤4军“前辈”军长王宏坤重新出山(任385旅旅长;王和“红1”的哥们走得近)。入晋全师开创晋东南刚完,刘伯承就嚷着要“落平阳”,点将就点陈再道。那时师部“空营”了,倪参座留在太行办军区,徐师副时而要去战区搞统战;385旅只过河一个团,不该你386旅出人出枪还咋的?陈赓玩“花活儿”把陈副将、李(聚奎)参座都支来,兵却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副将奉命要尅日出征,无奈只能去“挖”769团中的旧部,这狠揪一把让锡联“真的好恨你”。陈再道是38年1月以东进纵队的“关防”下的冀南。这个先锋官出营吐个阵型倒很是声势浩大,吸引来的各股“民营”平原游击队真不少,“爆发户”们忙得是团团转,扯起嗓子就喊增援。129师这才佩服“独帅”眼光真毒,2月跟着就去了宋主任及骑兵团,一蹿还蹿到了南宫。这平原大得头一回见,自带、收编的兵力一撒就散,这回需要动用更大的“腕儿”了。徐向前闻讯丢下“老西”不谈了,点起大大小小四个团连夜下太行。徐总威势犹逼人呐,今番386旅“放血”跟来了主力771团。陈司令展开之后就一直坐镇冀南,一会儿是提辖野战纵队,一会儿是经营地方军区。他这里兵力最盛时编成了初期129师五大作战集团中的三个:东进纵队、青年纵队、先遣纵队,都是旅规模。比比同时期的晋豫陈赓、太行陈锡联,也不过各人手上一集团(385、386旅)。40年春冀南的三个纵队正规化为新4、新7、新8旅(“亲密”着5、6两数呢),从此奠定“冀南帮”的门庭。后来新4旅的名气“西北望”,战斗作风丝毫不差河东健儿老5、老6旅,那是延安时代的再造化。      “冀南帮”在后来的平原坚持中对内对外都吃过亏,实力下降得厉害。先是在“百团大战”后被鬼子围攻报复。它这爿地一马平川,军队、百姓都不好隐蔽,日军的机动性强,反扫荡必然凶险非常。平原上碰到机械化,再大的地方也局狭。“独帅”给“麻将”支招,兵力要能迂回闪身,不妨再向东向南扩大圈子,于是陈再道督导新4、新8两旅分别向南、向东廓疆。可这时115师已经在南边的冀鲁豫,东边的冀鲁边下眼布局,放了“防区”警戒线,兄弟间不便再争地盘。“麻将”此时乱了方寸就犯迷糊。精兵简政固然好,可把精锐撤回太行去将息,各分区留下老弱新兵还号称“基干”坚持?刚好中央要调兵回防陕甘宁,师部就决定退进山的771团直去延安。这当口“太行小弟”秦基伟见有机会,小麻求大麻就来“借”10团(已先去了几个连),这一来冀南的新4旅“空了壳”只得就地解散。隔着太行山的陈赓瞅瞅不能等待,就找师部讨还“旧债”(771团),软磨硬泡补了新7旅的20团。“冀南帮”的主力团一下丢仨,这陈帮主当得窝不窝囊!44年半与冀鲁豫军区的合并也挠心,名义几乎取消不说,又被这“近邻”“拐走”了落单的21团。因此后来冀南成立2纵队, 4、5两新旅的“聘礼”陈“公爹”就只能各给一个二等团了(新4、新7仅存的11、19团)。人说十麻九怪,可陈再道就是那“剩一”的老实人。你看他后来在大别山多听招呼,又把主力5旅遣散打游击,还说是向1纵看齐(它散了19旅)。可人家1纵多牛啊,队伍里有四个旅,杨勇在掂量“开”谁,剩下的那仨每家都有红军团队,咋看齐?但这麻子老实也倒有他拔尖的好处,你看他和那种严峻型首长如邓、如林也处得多自如,一段是同守大别山时候,一段是受中南局指挥期间,林、邓首长都呼再道同志,不简单呐,经历原本一点不沾边。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