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4章 美国计划袭击中国核基地始末

  ◎孙力舟

  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解密文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初期美国曾谋划袭击中国的核基地。收录在《复活的档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计划袭击中国核基地始末》一文,对此作了介绍,现摘登如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解密了大量的对外政策档案,美国国务院把超过保密期限(一般是三十年)的政府涉外档案,逐步整理出版,汇编成《美国对外关系文件》。该文件的部分内容已在美国国务院的网站上公布。

  此外,大卫·沃尔夫主编的《最新解密的关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原子武器发展的政策的文件选编(1961~1965)》,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该问题。

  对此,很多读者可能会问,美国是如何得知中国的核武器计划的?美国为袭击制订了哪些计划?为什么美国最终放弃了袭击计划?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就在跟踪中国的核武器计划。根据美国情报部门一九六〇年的估计,中国将在一九六一年建成核反应堆,一九六二年生产出可以用于裂变的轴。

  一九六一年一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指示国家安全委员会协调研究中国核武器的威胁,以及对东南亚的影响。从一九六一年起,美国开始使用U-2高空侦察机,深入兰州到包头一线的中国领空,进行间谍拍摄。同时,当时刚刚兴起的卫星摄像技术也迅速被用于对华侦察中。美国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得到了第一张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的卫星照片,并于一九六三年八月认定中国的核原料工厂位于兰州。

  根据这些情报,美国对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时间作出了种种估计,其中最准确的一种是一九六四年下半年或一九六五年。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美国间谍卫星的照相技术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例如,二〇〇六年四月十六日美国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所公布的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的卫星照片,就达到了很高的清晰度,甚至指出了地下车间的可能位置。也就是说,美国如果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核打击,其技术难度要比当年小得多。

  随着相关情报的增多,美国政府中的官员们越来越紧张。当时美国官员认为,中国掌握核武器将严重威胁美国安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已露出分裂端倪,肯尼迪政府在一九六二年底检讨了美国对华政策。政府中的主流看法是,中国和苏联都对美国和西方国家保持敌对态度,这一点并没有因为中苏分裂而发生根本变化。相比较而言,中国甚至更为“激进”和“好战”。美国的决策者深信,中国是对美国更直接和更危险的威胁。

  这种担忧集中体现在肯尼迪的谈话中,他对《纽约时报》专栏记者克罗克说,“中国就要有原子弹了,而一旦中国有了原子弹,整个东南亚都会落入中共手中。”因此,美国必须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

  美国最先考虑的是,用非武力方式扼杀中国的核武器计划。美国打算通过与苏联签订禁止核试验的条约,让苏联压制中国终止核计划。

  一九六三年七月,与苏联进行核禁试谈判的美国代表——助理国务卿哈里曼在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便接到肯尼迪的指示,要求他“尽力查明赫鲁晓夫对限制或阻止中共核计划的看法,以及他是想由苏联采取行动,还是让美国行动”。根据哈里曼在莫斯科向华盛顿拍回的电报,赫鲁晓夫的看法是,在法国也并没有签署核禁试条约的情况下,单独将中国挑出来作为威胁是难以接受的;而且一旦中国有了核武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喊大叫”了。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内部一直有关于用军事打击阻止中国核试验的设想。这些设想,早在档案解密之前就已陆续透露出来。例如,一位肯尼迪时期的高层官员透露,白宫曾考虑过美苏联手,先发制人地使用战术核武器打击中国核设施。联合作战方案包括美苏分别出动一架轰炸机,飞越中国西北的罗布泊地区,各抛下一枚炸弹,这一计划已告知苏联。

  另外,据说蒋经国一九六三年九月访问美国时,曾和美情报系统负责人详细讨论了派遣空降部队袭击大陆核设施的可能性。肯尼迪也想知道派突击队打击中国大陆核设施是否可行。他曾询问:“空运三百至五百人至那么远的地方是否安全?飞机会不会被打下来?”

  此时,反对打击的声音也逐渐大起来。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部一直在研究,中国的核武器计划是否真的会给美国造成不可容忍的伤害。一九六三年七月,该部门研究人员罗伯特·约翰逊完成了一份长达两百页的报告。报告称,“北京不会用它来作为侵略的保护伞”,美国的绝对核优势也将继续对北京起到威慑作用。“中国的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亚洲大国之间的力量关系和平衡。由于中国在美国打击能力的范围内,中国一定会考虑美国核反击的危险。中国绝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而只会用它来威慑外部可能对中国的进攻。”

  一九六三年十月,约翰逊将该报告压缩成一百页,开始在美国当局的各部门广泛传阅。国务卿腊斯克对他的报告非常欣赏。美国军界也普遍认为,中国即使得到原子弹技术,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泰勒将军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也表示,他不相信中国人要打核大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人喜欢战争。或许正是这些反对的声音,让肯尼迪直到一九六三年十一月被刺身亡前,也没有下决心把袭击的各种设想付诸行动。肯尼迪死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继任,他继续考虑对中国核基地进行打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中旬,美参联会完成了一项空中打击中国核研究基地的行动方案。不过他在报告中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指出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并不可取,不仅因为没有苏联的合作行不通,而且美国可能会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

  一九六四年九月十五日,约翰逊总统专门召集会议,再次讨论如何对付迫在眉睫的中国核试验。与会者排除了由美国单独采取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计划,但仍想争取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约翰逊对此表示同意。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五个核国家。约翰逊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极力贬低这一事件的影响,称中国的核试验并不“出乎意料”,美国和西方国家会“认识到这种爆炸的有限意义”,而且不必担心“立即导致发生战争的危险”。

  编辑同志:

  上卷《悦读》刊登的《三门峡水库的教训》一文读后很有感触。三门峡水库建造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提出了反对意见,可是未被采纳,事实证明真理在他这一边,但他却被打成“右派”。这篇文章提到: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花丛小语》一文,毛泽东看过后,遇见黄万里的父亲黄炎培,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你们家里也分左、中、右啊。《花丛小语》里把实行百花齐放政策和国内形势描绘成春寒料峭,雨声凄切,静悄悄,微言绝,这是什么话?”旋即,《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展开了对黄万里的批判。读者很想知道《花丛小语》是篇什么样的文章,你们能否帮助读者找来读一读。

  西安读者潘岷

  潘 岷读者:

  尽力满足读者阅读的需要,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本书努力的一个目标。为此,设立“读者点题”这一栏目,根据读者的要求,刊登有关的文章。在述弢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花丛小语》一文,现刊登如下。其他读者如有阅读上的需要,也请来信告知。

  编者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