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一章 拜年

  除夕忙完了以后,困几个小时觉,大概六点左右的时候,家里大人就开始起床,在家里的圆桌面上拆爆竹卷,两盘爆竹,连在一起,拎出门,挂在门口钉在墙头的马钉上,引线拖下来,拿洋火来,点着,一时间爆竹声噼里啪啦地开始响,不要担心这么早会惊动隔壁邻居的晨梦,因为每家每户都在这个时候开始起床,这叫放“开门爆竹”,在爆竹声里祈祷新的一年都能风调雨顺。各家各户的开门爆竹都集中在六点多钟响起。放过开门爆竹以后大家都穿上新衣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民俗:大年初一的一大早,所有过春节的中国人都做同样一件事情,就是穿新衣。穿新衣服,主要是为了做客,或者待客,为的都是正月里拜年。

  首先邻里之间要拜年。以前我们住在一户挨着一户的弄堂里,早晨起来放开门爆竹也是一家跟着一家放,在刘家上弄67号这个院子里八九户人家的家长在爆竹声过后,纷纷跨过门槛走出门来,都穿新衣,喜气洋洋的,站在门前的看上去像红地毯的爆竹屑上面,彼此抱拳作揖,相互拜年问候:你对左邻说一句“拜年拜年”左邻回一句“恭喜发财”,你再对右舍道一声“身体健康”右舍回你一句“万事如意”。这种拜年,由各家各户的户主做代表,不必进家门,站在院子里就可以了,罗时堂老人腊月里就卧床不起了,所以这个时候站在门前的是他的儿子罗官助,罗官助的儿子罗天水和罗天华站在他身后的门框里,天水在抽烟,天华在和我们家门框里的我们几个挤眼睛。各家各户的户主们彼此拜完年,小孩们便开始钻出门来,跑在院子里,野一点的跑到弄堂口,跑上街,他们一起放鞭炮,像罗天水这样的青年,玩“冲天炮”,取一颗电光爆竹,拿洋火点着的同时迅速盖上一个热水瓶的瓶帽,可能还来不及捂住耳朵,爆竹一声响,热水瓶帽就已经“直上重霄九”了,很刺激。有限的几个热水瓶帽被冲上了天,没有一个到最后还能收回,全部落着了瓦顶上,没有热水瓶帽,不能玩冲天炮就玩“炸鱼”,一手捏根线香,一手拿着爆竹,点着,卡住时间扔到旁边的水沟里或者水凹里,爆竹在水中响,溅起水花一片,一旦殃及过往走亲戚拜年的人,罗天水等青年就在转眼之间没有了身影。

  罗天水口袋里的爆竹差不多玩完的时候,走亲戚拜年的客人也来了。在弄口看到亲戚的那一刻开始就喊着往家里跑:细叔来喽……或者,二姆舅来了……细叔或者二舅来了,是来拜年的。过年为什么要拜年?不是民俗学家也不是考古学者,答不上来。但是过年就是要有拜年才算过年却是我坚信的:没有了百年的过年肯定没有什么年味儿。正是因为过年有了拜年——年,才是年;过年,才像过年。过年拜年和平时走亲戚就是不一样。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八甚至到元宵节那天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年味儿,纯粹亲情的拜年在精神上给人一种看不见的慰籍和寄托(注:虽然也有一些借着拜年拉关系道近乎走后门的,在这里被蔑视,此类活动不被算在拜年活动之内)。

  只针对过年亲族之间的拜年,细细品味的话分好几种形式。首先是:成家立业的子女给自己的父母长辈拜年;其次是:分门立户的兄弟姐妹相互之间拜年;再次是:侄子(女)外甥(女)给叔伯舅姨拜年;最后是:给同族同宗但又属于远亲的长辈拜年。上述四种形式的拜年,记忆让我们联想成:拜年是中国忠孝文化和忠孝思想的一种行为方式。虽然《孝经》里面没有要求庶民之孝必须在正月里通过拜年活动来体现忠孝行为,但是实际情况让我们看出来,拜年和忠孝文化和忠孝思想有直接的关联,并且不留痕迹的隐蔽着这种对忠孝思想的宣传和要求。

  每年过年,祖母都可以选择在我们家里一起过年或者是选择在叔叔家过年,祖母有选择的权利,但是祖母不能选择一个人在夜汊坞的小屋里过年!这样会让我的父亲和叔叔抬不起头,会让他们遭致不孝的骂名,好在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祖母一般选择在我们家里过年,因为父亲是她的长子。外祖母一直住在浚泗井的老屋里,左前厢房住了爵勋大舅舅一家;左后厢房住了功伟二舅舅一家;楼上还住着文林舅舅和武林舅舅,右厢房住在程登科舅舅一家,楼上楼下住着好几十个人,所以外祖母和我的祖母的情况不一样,她每年过年的时候只要住在自己的家里,等到大年初一的早上开门接受舅舅舅妈们上楼来给她磕头拜年就行了。祖母一般在腊月二十九才从夜汊坞的小屋里收拾一点东西到我们家来过到大年初三再回去,时间呆的不长。有时候会被书禄叔叔接过去住几天,主要看心情,其实更加祖母留恋自己的小屋里烧着的暖桶,坐在上面暖烘烘的,饿了煮一碗年糕吃或者去菜园子里摘一把青菜烧菜泡饭吃。祖母健在的那些年,姑姑大年初一到我们家来,给祖母拜年,顺便给她的大哥我的父亲拜年;到初二那天,书禄叔叔才会来我们家里给祖母拜年,因为初一那一天叔叔要去丈母娘家拜年,呆一整天……

  祖母亡故之后,每年的拜年都是以我们家为核心的,父亲是长子,大年初一到初三一般都坐在家里接待前来拜年的客人。直到初四那一天开始,父亲才开始出门,去书禄叔叔家,初五去小姑家,虽说是拜年但有点儿回访的意思,因为即使拎着拜年的礼物去了以后还是被高规格接待引为上宾,一点儿也不像是来拜年的,好像是被请来供着的,倘若因为什么原因父亲没有按惯例来到书禄叔叔家或者小姑家做“回访”甚至会引起他们的担忧,检讨自己是不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对这位大哥有过不敬?在他们心里,父亲能按时来到,那这一整年他们都能风调雨顺——很显然,父亲在他们心目中,不亚于神……书禄叔叔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在河西,叫做4321厂,是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从南京迁到这里的一个三线厂,全部的职工都生活在厂区里,住的是一排一排的楼房,楼房之间还有绿化带,房子里面有卫生间,书禄叔叔的两个女儿都和厂里的孩子们一样说带着南京腔的普通话。我那时候每年初四都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渴望,渴望一早起来就跟着父亲出门,走过铁索石船木板构建的浮桥,到河西的4321厂,见到书禄叔叔的两个女儿,一个比我大一岁的虹云姐姐还有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兰云妹妹,渴望听她们说有着浓厚南京腔调的普通话……初五那天虽然说是去住在桂花弄的小姑家,但是还是能够在这一天见到虹云姐姐还有兰云妹妹,她们这一天也要来小姑家拜年,所以我可以连续两天听到她们说普通话,现在想来,一年当中,因为过年拜年,我和她们才能见到三次,在家乡的十几余年里,见面次数甚至不超过四十次,比当年来我们学校只呆了一段时间的插班生钱根荣的见面次数还少,对钱根荣,我可能只留下一个名字的记忆,然而对于我的虹云姐姐还有兰云妹妹至今却保持着无限的怀念和思慕情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来拜年就要盛情招待。盛情招待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礼节上应该是盛情的;二是:饮食上也必须体现盛情。那几天能感受人间真情,人来人往里没有半点虚情假意,即使可能会有一点这样的嫌疑也是因为平时不曾常用的礼节营造的结果,主人和宾客执手寒暄,一年到头的一次谈话,完全是亲情温暖的、充实的、彼此交心的。谈话之间一起入席,饮酒祝福,其乐融融。记得有一个人,我在家乡的十数年里,每年的大年初一上午都要来给我的父亲和母亲拜年。这是一个高高大大的青年,高高的鼻子,天生的卷发,眼睛蓝蓝的,仿佛天生有欧美的血统,他是我们家的亲戚,叫程建鼎,是我的英年早逝的爵勋大舅舅的长子,比他的姑姑我的母亲小七岁。他每年来的时候都会抚摸我的头发和脸颊,笑笑地问我寒假考试考得怎么样?眼睛里有一种温暖也有一种忧郁。母亲一直说这个建鼎大表哥和我那从来就没有见过的已经亡故的爵勋舅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母亲还说爵勋大舅舅曾经是这个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仅此两点,我的心灵里就把这个叫做程建鼎的人当作了大表哥的同时也当作了大舅舅,很奇怪的一种心理。程建鼎每年大年初一都来拜年,但是没有一次留在家里和大家一起吃饭,不是父亲母亲不盛情留不住这个大表哥,而是他总是说中饭要到丈母娘家去吃才行,母亲总是过意不去,乘父亲和建鼎大表哥说话的时候,母亲在厨房里要做一碗酒糟煮蛋出来,让建鼎大表哥吃下去才放他走,母亲的眼神大概也和我一样吧,看着这个叫做建鼎的青年的时候心里一定想着自己的爵勋大哥。每年大年初一,建鼎大表哥、天然卷曲的头发、高高的鼻子、温暖而忧郁的蓝蓝的眼睛、一碗酒糟煮蛋、母亲的表情还有眼神……让我永远不能忘却,因为这是曾经震撼了自己心灵的一组元素,这组元素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就将自动构建成一幅图挂在我眼前,让自己在图里面发现更多更久远的东西。

  每年大年初八的那一天,父亲母亲已经开工,但是中午的时候父亲一定会回来,带上我或者三哥一起去东门头的图景叔公家里去,也算是拜年。图景叔公是父亲的第几个叔叔?为什么要大年初八才去?为什么图景叔公从来就没有来过我们家?这都是疑问也都没有任何答案。总之每年这一天是要去的,按照父亲的话说:表表心意,看看老人家,人家心里也会暖和些……这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带上我是因为父亲说图景叔公说过喜欢我;带三哥去是因为“暴眼珠婶婶”也就是图景叔公的老婆说过喜欢三哥。其实我和三哥都很害怕这个“暴眼珠婶婶”,因为长得太像童话故事里面的“狼外婆”,所以每年初八都是硬着头皮跟着去,更多一点的成分是为了压岁钱,每年都觉得这个图景叔公和“暴眼珠婶婶”会给数目不错的压岁钱,但是每年打开红纸包都没有超过两块钱。父亲给图景叔公拜年,从来不留下来吃饭,抓一把瓜子嗑着或者抓一把花生剥着吃,一边吃一边说话,说方言,我和三哥坐在一旁的竹椅子里一定不敢动地等时间,即使想拉尿也只会忍着,直到“暴眼珠婶婶”拿出来两个红纸包给到我们的手里,才站起来拉着父亲要求走……

  现在长久在外漂泊生存,春节也很少回去,远离了拜年,也远离了原本应该拥有的一些生活。始终会感觉到有一些遗憾的心情萦绕着自己,尤其那年一个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却吃着一个从超市里买回来的粽子,觉得无比寂寥……

  真想过年的时候带着我的孩子去给他们的虹云姑姑还有兰云姑姑拜年……或者一个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去给程建鼎大表哥拜一个年……

  过年,拜年,属于亲人……属于有着血统关系的人群做一次流动,见一次面说一次话,做一次温暖的沟通……坐在一张桌子上吃一顿丰盛的酒宴;或者吃一碗酒糟煮蛋;或者仅仅是抓一把化生或者瓜子,一边说话……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