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章 除夕

  一年最忙碌的事情就是忙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平头百姓对过上好一点的日子的盼望永远都是“期待来年”,送旧迎新这件事情在心头也最重,年复一年的盼望,在除夕这一天会达到顶点。那的年代的除夕对我们来说是真正的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原本极其重要的日子有很多事情要花时间准备,父亲母亲的单位放假却要等到大年三十的下午开始放,这是一件至今让人想不通的事情。

  父亲母亲要在单位干革命,一些事情我们这些孩子先帮着做起来了,外墙的石灰水刷好了,房子里也糊裱了新纸,桌椅板凳木箱床架都清洗过了,毛主席画像也贴上了墙,准备过年了。剩下的事情一般兵分两路:父亲和母亲都利用每天上午下班和下午上班的空隙时间还有下午下班以后到晚上睡觉以前的时间做很多事情,他们既不耽误干革命也不耽误准备除夕的各项工作,只是那段时间上床睡觉的时间越拖越晚:父亲负责漆门窗、写对联、买猪头、制菜谱、打糯米糕……,母亲负责洗床单被套、赶制新衣、买鞭炮、炒瓜子花生、做酒糟……我们几个孩子跟着打“下手”,一起忙起来,除夕的味道就浓了。

  漆门窗要抓紧时间,因为油漆要干透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所以腊月二十七就要准备。中午下班时,父亲绕去五金商店买油漆,一罐清漆,一罐颜色漆,几张砂纸,一把刷子,还有一包调漆粉,买回来自己动手。先给门窗“搓个澡”——尤其是窗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中吹打下明显已经有了锈迹,砂纸过几遍,砂掉粉尘,吹一吹,再给门窗“着新衣”,先上一遍清漆,再上调制好的颜色漆。油漆门板就比较好办,油漆窗户时要先卸掉窗玻璃——那天晚上家里透着风,忍一宿,第二天再安上玻璃,那时候年关有走街串巷偷偷配玻璃的人,当时玻璃也是配给物,不是所有的人家的窗户都能按上新玻璃。赶上腊月二十九的那一天,闻着散发着油漆味的门窗,看着也觉得光鲜耀眼,再配上妈妈前一日晚上已经准备好的新窗帘,窗台上摆上一盆霜红了叶子的天竺,新年好象已经爬进了屋……

  腊月二十九写对联,不仅给自家写,还要顺便给邻居写。我们家固定的一副春联是:全家天赐平安福、满门春增景象新——和屋里墙上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彼此呼应。这一天父亲会稍稍早一点从单位下班回到家里,草草吃过午饭,其时家里已经很热闹,拿着红纸来求写对联的人不少,都等在饭桌边上……这样的场景持续了至少十年,后来街头菜市场每年腊月都有人写对联卖对联,也便宜,邻居们也不好意思再来求。写好的对联一般不马上贴上墙,放一个晚上等到大年三十的下午放鞭炮年夜饭开席之前贴。有的人家除了大门贴对联,还喜欢贴一个“福”字,并且倒贴,谕示“福到了”,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习俗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不是传统中国旧有的习俗,估计是不识字的人家从会写字的人家那里讨来写的这个“福”字贴倒了,正好遇到比较有文化的邻居看了一想:他家“福到了”我家“福”不到肯定不行。于是他也倒贴“福”字。这种倒贴“福”字才从第二年传遍四海的吧,这是我个人的猜想,反正有新年的气氛,不管正反都好。还有的人家贴窗花,我们家也不贴。我会给我的“书房”——就是位于阁楼里的学习的地方,有个好名字叫做“沉浮阁”——贴一副对联,完全和春节没有关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十几岁的少年在每年过年的时候缅怀一下东林党人,也算是一种心情。

  最晚在腊月二十八的时候,要拆洗家里所有的床单被套。母亲一早起来,在上班以前要忙着把家里全部的床单被套都拆除来,分别打上肥皂洋碱后浸泡一上午,等中午下班后,一回到家挑起来奔到港下去漂洗。回头赶上日头晒。晒干的床单被套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再铺上床——没有新的,至少也要干净的。腊月二十九的晚上,母亲还要在灯下赶制新衣,记得有那么一年母亲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让站在那里都想睡觉的我我试穿一件新衣……大年初一穿的衣服一定要是新的,实在没有钱添置,那么勤劳的母亲也要赶织一条毛线领子,钉在棉袄的领子上,这样被加钉了新毛线领子的棉衣也算新衣服。不过,全家一年到头都在未能添置一件新衣省钱存钱,到年末若是不能置办新的也实属无奈。

  买猪头和买鞭炮是除夕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那个年代每年过年能买到五斤想要一点的冻肉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肉店排队买肉的时候,五斤冻肉里面大概总是要搭配一些“槽头肉”,你希冀割肉的师傅给少一点的话,可能还会遭到他一阵“炮轰”的——你是个委会主席么?人家都要搭,你就不行?我那时候觉得革委会主席真幸福,他们家过年买冻肉的时候,可以不被搭售“槽头肉”!母亲一般不说什么,默默地应承下来,她觉得“年边里”被人挖苦是不吉利的事情……为了使年过得喜庆一点还要想办法买一个猪头回来。腊月三十一大早,父亲就出门,搭便车到下乡去了,因为事先有人帮忙定好了人家,拿了钱赶到乡下这户人家里,正好赶上从热水木盆里割下猪头交给你,心里有一种“真走时”的感觉,顺便还能买到一副猪肠子那就更是高兴。买到猪头,这个年也能放心了,回来吊在厨房里,贴一张“电影票”(红纸条),全家欢喜。另外一路,母亲出发去五间头买鞭炮,那里是绩溪鞭炮厂每年定点的销售点,“三万六千响”的买两挂;“三万响”的买两挂。每年母亲都买这里的鞭炮,我曾经问过并不迷信的母亲为什么要迷信这个鞭炮厂?母亲说:这家鞭炮厂出的鞭炮就是响,个个能炸响……她说的其实是相信质量。大年三十晚上放鞭炮,一挂“三万六千响”加上一挂“三万响”一共“六万六千响”,噼里啪啦,每一莉保住都充分炸开,响彻天地,喜庆也从头窜到脚。母亲之所以要买这里的鞭炮,因为她最担心的就是鞭炮哑火,我觉得不迷信的母亲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很“迷信”的,或者说是母亲的一种心情,一种完全纯粹祈福的心情……

  猪头、鞭炮置办齐了!按照母亲的话说:这下心定了!然后所有细碎的时间,只要是可以用得上的时间都被充分利用起来,有一句老话:头发和成须。忙得都走了形。买来的冻肉已经精瘦分别切开了、买来的鸡业在不经意间杯开水烫过了且被拔了毛、鱼贩子“周叔叔”送来的鱼已经抹了一层盐、父亲乡下外甥前些日子送来的“豆参”已经泡在碱水里、香菇木耳黄花菜也刚刚放进清水里漂着、川芎芹菜韭黄菠菜都被挑拣得干干净净放在了竹篮里、葱姜椒蒜切丝的剁碎的分别装了碗盘、油盐酱醋糖酒粉等调料也分好了罐……灶台上一壶壶热水烧开,蒸汽热腾腾地弥漫了整个屋子,母亲在这样温暖的气体里钻进钻出,蹲身弯腰切菜拼装,不歇片刻。父亲坐在大厅里饭桌旁准备出“除夕菜单”,前面三项不用项,属于“老三篇”的那种:①全家福——这是一锅炖菜,有肉丸子、炸猪皮、瘦肉片、蛋饺、“豆参”、细粉丝、茶树菇、木耳、菜心等烹制而成的地方传统菜肴;②跳龙门——这实际上就是红烧鲤鱼,象征年年有余;③沉默是金——这道菜可能和“家训”有关,从前一个姓氏估计都有一条“祖训”,我们家每年的年夜饭都上这道菜并且在菜单上写下这样的菜名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我也一直不敢问病觉得不该多问。做法实际上就是墨鱼焖软排骨。这三道菜名写上以后,父亲会征求一下母亲的意思,按照每年过年采办的菜肴不同,菜单有些调整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一般大同小异,列举后面的七道菜就可以知道了:④拼盘(冷盘,主要是香肠皮蛋花生米)⑤香菇炖鸡(或者香菇烧鸡);⑥腐竹肉片;⑦腊肉芹菜(添加红辣椒);⑧锦上添花(其实就是素什锦);⑨黄花炒粉(黄花菜加当地有名的粗粉条烹制而成);⑩香菇菜心。

  大年三十下午六点的时候,我的父亲,把鞭炮挂在屋檐下,点燃,宣布年夜饭,开席!屋子里,一家人,心情很激动,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团聚在一起,坐在母亲细心烧制的年夜饭,给父亲母亲敬酒,父亲母亲一起点评孩子们这一年的成长得失,鼓励和提醒以及期待甚至总结,都是温暖的……就像父亲在饭桌下为大家准备的炭火盆子一样,火,烧得很旺。

  席间,不信迷信的母亲会说:菩萨保护,今年的爆竹个个都炸得很响!也会说:年胜年!是啊,期待一年比一年好——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看看满桌子的菜肴,就知道,这年确比往年好!席间父亲还要掏出几个红包,分给我们,压岁用的。记得一九七六年是两元,到了一九八六年,已经十二是元了……

  最先吃饱的,从饭桌上下来,去门背后取甘蔗来刨皮,我们那里都是绿皮甘蔗,用菜刀刨去上面一层皮,剁成几段,是年夜饭后最好的“水果”。一边吃甘蔗一边说话,邻居家的鞭炮声也响起来了,更远的人家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也此起彼伏了……

  这天晚上,不能出门,甘蔗渣也不要去扫,电量所有的灯,在明亮欢快的环境里下棋或者游戏……只有母亲,还要继续做新年的准备。那时候没有足够的钱采买糕点待客,但是,可以自己动手。炒花生、炒瓜子、炒蚕豆;做麦芽糖芝麻饼……给母亲搬一张高脚凳到灶台前,架上铁锅,倒入粗盐和沙粒,我喜欢跟着母亲,靠在母亲怀里看,或者小大人似的帮忙翻炒几下……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母亲把所有炒制后冷却的糕点零嘴分别装进不同的瓷器罐子……这一天,不,这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到了,有十几个这样的夜晚,我和母亲一起在灶台边一边炒花生瓜子蚕豆一边“守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后面几年我们家里还做芝麻片、萨其马、冻米糖,那个时候明显已经比较富裕了,也有钱采买现成的糕点了,但是,大年夜自制糕点似乎成了辞旧迎新的一部分,很难割舍……

  一九九二年的除夕,我没有在家里过,此后的十五年,我只有通过电话,连通除夕夜的父亲母亲,在电话的这一头,我能想象母亲坐在高脚凳上炒花生瓜子的模样……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