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节 以科研促教学——元明清文学教学和改革刍议

  关于元明清文学的教学,现行几种通用的文学史,大都按朝代讲述。以明清为例,则先讲明代小说、戏剧、诗文,接着讲清代小说、戏剧、诗文。这样的讲授往往把文学史搞得支离破碎、线索不清;而且由于未能突出重点而面面俱到,以至事倍功半,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我有以下几点较为深刻的体会。

  一、教是为了不教,授学生以治学的方法

  元明清文学是一个十分宽广的领域,要了解它,是很不容易的。但由于教学的需要,又不得不思考有关的问题。朱光潜先生关于治学的一段话,给我以有益的启示。他说:

  每逢青年朋友们问我怎样学美学时,我总是劝他们切记毛泽东同志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和主攻主要矛盾的教导,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不要东窜西窜,浪费精力。我希望青年朋友们不要再蹈我的覆辙,轻易动手写什么美学史,美学史或文学史好比导游书,你替旁人导游而自己却不曾游过,就难免道听途说,养成武断和不老实的习惯,不但对美学无补,而且对文风和学风都起败坏作用。

  我们所面对的元明清文学,虽然其广度不能与朱光潜先生研究的美学相比,但要学习它、了解它同样要采取打歼灭战的方法。朱先生提出的有关治学的经验之谈,是值得我们仿效的,要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自己要治好“学”。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老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述书本知识,而应把学习的方法(对大学生来讲,则是治学的方法)传授给他们。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讲究教学方法,高等学校同样也要注重教学方法。

  二、积极开展科研,必将大大促进教学工作

  高等学校既不同于中小学,又不同于研究机构,但对于每个大学教师来讲,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则是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

  例如元代杂剧的代表作《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流作品,清代小说《红楼梦》就深受其影响。书中写到宝玉、黛玉读《西厢记》,一个赞叹“真真这是好书”,另一个“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轮到我要为同学们讲《西厢记》了,怎么讲呢?光说“真真这是好书”不行,还得说明为什么“好”,光说自己有“满口余香”的经验也不行,还得剖析“香”的具体内容,探索“香”的前因后果。这就迫使自己深入“科研”。为此,我写出了一万多字的论文《从崔莺莺到杜丽娘》,并参加了汤显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随后,我又陆续写成了《汤显祖诗歌选评》《蒋士铨与临川梦》《艾南英及其散文理论与创作》《汤显祖与洪昇剧作比较论》《玉茗堂四梦与红楼梦》《虞集及其诗、词、散曲》《陆王心学与晚明文学》《侯方域散文论》《南洪北孔散论》《聊斋志异评析四题》等论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红楼梦研究》和《戏剧研究》全文复印。在论文写作的基础上,我先后出版了《红楼梦发凡》《汤显祖综论》《汤显祖》《汤显祖与玉茗四梦》《邯郸记评注》《牡丹亭评注》等学术专著。这些都是我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完成的。中小学教师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在高校,教师若能结合教学搞好学术研究,则有百利而无一弊。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高等学校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是最基本的任务,但教学和科研又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结合教学搞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加深对元明清文学总的特点和重要作家作品的理解,也才能将自己治学的过程、经验和体会告诉学生,让他们更进一步去钻研教材和有关书籍;而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治学(自学)的方法,进而去阅读、欣赏、分析和研究元明清文学。

  三、经常注意查找教学科研中的“落后面貌”

  元明清的戏剧和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常把它们和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称为“一代之文学”,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元明清文学也久负盛名。元杂剧早在18世纪前期就传到西欧,《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是“放之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出作品;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红楼梦》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即便在当前,元明清文学对当代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许多传统剧目仍在舞台上演出,而《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小说,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作品。

  但遗憾的是,成就巨大的元明清文学,在高校整个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却历来不受重视。由于作品太多、太杂,教师上课往往是蜻蜓点水,草草了事,造成了老师不爱讲、学生不爱听的局面。

  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查找造成各种“落后”面貌的原因。我认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上,脱离作品的实际、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当前的实际,是三个重要的方面。

  这种情况具体表现在:教学时间太少,无法讲深讲透;教学内容过分注重文学史的讲解,忽视作品的分析;讲授局限于几部名著,许多好的作品没有涉及;强调讲授名著片段,作品的整体教学不够;过分强调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轻视艺术形式的探讨;教材中有些观点过于陈旧,无法及时体现学术研究新成果等。

  四、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与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以上状况,我试图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改革,具体做法有:

  1、以戏剧和小说为主,兼顾诗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元明清的诗文比起唐宋诗文来说,无疑是强弩之末,而戏剧和小说则处于顶峰阶段。所以,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戏剧和小说上,兼顾诗文。在课时分配上,戏剧、小说和诗文讲授的时间比例大体为7:3.另外,为了突出戏剧和小说的教学,力图过渡到不按断代史讲而按文体史讲的讲授方法,即按戏剧发展史讲戏曲作品,按小说发展史讲小说作品,按诗文发展史讲诗文作品。

  2、以作品分析为主,文学史讲述为辅

  元明清戏剧小说,不仅浩如烟海,而且多长篇巨制。但它们的发展主流是清晰的,线索亦是分明的。所以,应改变过去以讲文学史为主,讲作品为辅的传统旧套,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具体作品的分析上,以讲授作品为主,文学史知识为辅,两者的时间比例为7:3.当然,根据戏曲和小说的不同情况,比例可以适当变动。例如讲戏曲,由于古代戏曲的形式学生比较生疏,为了讲好作品,一定的戏曲史知识、戏曲理论的讲授是必要的;但小说史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因学生比较熟悉,则可以少讲或者不讲,教师可以按照时代的先后讲述和分析各个时期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3、讲授以传统名著为主,较好作品亦不应忽视

  元明清的戏曲和小说名著,当然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但考虑到学生在中学阶段已读过若干作品,所以中学学过的篇目,一般不列入教学计划,而增选一些传统名著以外的较好作品进行讲授。例如戏曲中的《李逵负荆》、《十五贯》,小说中的《镜花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4、讲授名著以整体为主,适当穿插片断

  对于长篇名著,中学都选取片断进行教学,但对于中文系的学生,如还采取这种办法,显然是不行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断章取义”势必削弱对作品的理解,冲淡他们学习的兴趣。实际上,要讲好名著,是离不开作品的整体构思的。例如讲《西厢记》的艺术特色,就离不开整个戏曲故事情节的分析,具体地说,离不开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离不开“许婚”与“赖婚”、“拷红”与“送别”、“抢亲”与“团圆”这三大戏剧波澜;如若只选取其中两折讲其大概,《西厢记》的艺术特色就无从可述了。

  5、既深刻剖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又重视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光从时代社会的背景、作者生平思想上去分析作品思想内容和人物艺术形象的教学方法,是不利于教好复杂而丰富的文学作品的。例如分析《西游记》,我们不能用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去套孙悟空的形象,简单地跟现实生活中的阶级人物作类比,以致得出孙悟空是什么农民英雄或市民英雄的错误结论;而只有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了解到《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知道孙悟空的形象具有人的性格、妖的本领、猴的特点,才能得出孙悟空是一个具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是人民群众所理想的人物的正确结论。所以,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讲授重点可逐渐移到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方面,加强对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论证和评价。

  6、采取讲座形式,及时反映学术研究新成果,扩大学生知识面

  古代文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作品和专题的讲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有所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精神文明的素养。

  元明清的戏曲和小说,内容丰富,知识渊博,研究精湛,不断出现新成果,而现行教材跟不上研究的步伐。对于研究动态,学生也只能零星地了解一些,很不全面。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多年来我力图抓住基本知识和学术研究新成果的主要方面,向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对某些思想内容争议较大的作品,我在列举了各种不同观点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去引导学生继续研究,择善而从。例如,我针对元明清文学中“硬块”——《红楼梦》,举办了“红学系列讲座”,讲述了“红楼梦》研究的典范意义”、“金陵十二钗——美的毁灭”、“王熙凤和《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等十多个专题,帮助同学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价《红楼梦》,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分析、鉴别和赏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同学们对于这类讲座极感兴趣。由于“红楼梦》讲座”的推动,中文系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红楼梦》热”。2008年以来,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图书馆多次邀我作客“东南周末讲坛”,讲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学与人生》等专题。另外,我的学术讲座《汤显祖与牡丹亭》、《闽剧芳华》等,也陆续由福建教育电视台、海峡卫视和福州电视台播出。

  综上所述,如何以科研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高校教师的自我发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元明清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赏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养成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所谈,仅为一得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原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12月,收入本书时题目、正文略有改动)

  §§第四章 书评之页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