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边防部署

  唐初在缘边地区设豆都替府,负责镇防和屯田。边兵编制为戍、镇、城、守捉、军。遇有大规模战事,冷时性行军大总管,统兵出征。容宗以后,行军道确立为常设军镇,由节度使统领。盛唐时期,边服地区设有九节度使和一经略使唐朝初建时(618),天下尚是群雄逐鹿形势。李渊父子西取陇蜀,北灭刘武周,东败王世充、窦建德,南平萧铣,至贞观二年(628)平定朔方梁师都,全国的统一乃告完成。

  唐前期的国际环境,东方及东南而向大海,无有敌国。南方及西南的群蛮,力量弱小又互不统属,难与中原相敌。

  成为唐朝最大外患者,先是突厥,继之以吐蕃、高丽、奚、契丹。东突厥雄据漠北,寇掠之烈,过于秦汉时的匈奴。西突厥控制唐朝与西方交往通商的陆上通路。吐蕃强盛之后,威胁陇右、剑南二道,并向西北与唐争夺西域地区控制权。东北“两蕃”(奚、契丹)叛服无常,边警频仍。

  唐高祖扫平割据,国家渐安。唐太宗修明政治,恢复国力,整军练兵,谋图扩展。贞观四年(630),唐军深人大漠,击灭东突厥,擒其颇利可汗。贞观二十年(646),又讨平薛延陀。此后数十年,北方局势基本稳定,边防无大警。

  东北方面,唐军屡次征伐高丽,前后历时25年,才攻克平壤(朝鲜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贞观二十二年(648),奚、契丹归附,设置松漠(内蒙巴林右旗南)、饶乐(内蒙宁城西)二都督府。

  在西域地区,自贞观十三年(639)起,侯君集率兵灭高昌,郭孝洛、梁建方、苏定方连破西突厥,经营20年,天山南北,葱岭东西,尽为唐土。

  西南青藏高原方面,贞观九年(635),李靖平定吐谷浑次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唐、蕃“和亲”,暂时相安。

  唐朝向外开拓,高宗中叶时达到极盛。但同时也陷人东西两面作战,疲于应付的守御局势。高宗后期和武则天称帝时期,边疆形势日趋紧张。吐蕃强盛于西南,一度攻取安西四镇,切断了“丝绸之路”。后突厥复兴于朔漠,默吸可汗拥兵40万,不断侵犯边塞。东北“两蕃”举兵叛唐,深人河北,唐军进讨又连遭惨败。由于边警不解,战事连年,于是,在外敌可能人侵的军事要冲地区增置重兵,任命大将就近指挥应付,就成为军事局势日渐紧急之下的迫切需要。

  唐初的边防部署,是在缘边及冲要之地设置总管府和大总管府,统领数州至十余州的兵马镇防事宜。武德七年(624),改总管府为都督府,主管边防和屯田,不间民政。镇守边防的军队编制是继承前代的镇和戍,其长官称为镇将、戍主,皆有品秩。其兵员编制以50人为上镇(镇将正六品下阶)、300人为中镇(镇将正七品上阶)、不足300人为下镇(镇将正七品下阶);以50人为上戍(戍主正八品下阶)、30人为中戍(戍主从八品下阶)、不足30人为下戍(戍主正九品下阶)。镇将和戍主属基层军官,负责守边和屯田任务,是唐初的正式边将。唐初共计有上镇20、中镇90、下镇135;上戍11、中戍86、下戍2350总计兵力大约6万人左右。以此分散屯戍之兵力,显然只能是明烽,审斥侯,立障塞,备不虞而已,难以应付跨州连郡的大规模战事。

  另外,唐初已设置有比镇、戍建制更大的军、城、守捉可考知设置年份者,贞观前只有几处,而高宗至玄宗时有37处。正好与高宗中叶以后,从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战争频繁,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安定边防和居民生产与生活而大增边兵相符合。为了应付跨州连郡的大规模边疆战争,需要组织兵力强大的野战军,并统一指挥前线的军事行动。所以,从唐太宗贞观年间起,就按照作战地区和出征行军路线,临时任命统帅,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如贞观三年(629)出击东突厥,以李勃为通漠道行军总管,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李靖时任兵部尚书,官位最高,节制诸路,担任统帅。又如贞观八年(634),吐谷浑人寇凉州(甘肃武威),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高生等五总管兵马及突厥、契芯部落兵出击这种临时征行战区,到高宗朝和武则天时期,由于边疆战争持续不解,逐渐趋向于固定化。如高宗开耀元年(681)正月,突厥残部侵扰原(宁夏固原)、庆(甘肃庆阳)等州,遣右卫将军李知十等人屯兵于径(甘肃径川)、庆二州,以为防备。光宅元年(684)九月,以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防备突厥长安元年(701)五月,以魏元忠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防御后突厥。到睿宗(李旦)朝时,这种行军“道”开始确立为常设性的边防军区,行军大总管逐渐为军镇节度使所代替。景云元年(710)十月,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呐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可知在此之前已有节度使的设置。景云二年(711),以贺拔延嗣为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河西节度使。从此至开元后期,唐朝在边疆地区陆续设置了九节度使和一经略使。平卢道节度使,设于开元七年(719),治所营州(辽宁朝阳),镇抚室韦、鞋翰,防御契丹。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愉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屯兵于营州、平州(河北卢龙)境内。统兵3.75万人,战马5500匹。

  范阳道节度使,设于开元二年(714),治所幽州(北京西南),控制奚、契丹。统辖经略、武威、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等九军,屯兵于幽、蓟(天津蓟县)、伪(河北怀来)、檀(北京密云)、易(河北义县)、恒(河北正定)、定(河北定县)、漠(河北任丘)、沧(河北沧县)九州境内,统兵9.1万人,战马6500匹河东节度使和朔方节度使成特角之势,共同防御突厥等漠北游牧部族,已见前述陇右道节度使,设于开元二年(714),治所都州(青海乐都),抵御吐蕃。统辖临挑、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屯兵于都、廓(青海化隆)、挑(甘肃卓尼)、河(甘肃临夏)四州境内,统兵75万人,战马16万匹。

  河西道节度使,设置于景云二年(711),治所凉州(甘肃武威),阻断吐蕃与突厥的联系。统辖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兵于凉、肃(甘肃酒泉)、瓜(甘肃安西)、沙(甘肃敦煌)、会(甘肃靖远)五州境内,统兵7.3万人,战马1.94万匹安西道节度使,开元六年(718)设,治所龟兹(新疆库车),镇抚西域诸国。统辖龟兹、焉省、于闻、疏勒四镇,有兵2.4万人,战马2700匹匀北庭道节度使。设于先天二年(712),治所庭州(新疆吉木萨尔),防御突骑施、坚昆、斩吸等部落。统辖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兵于伊州(新疆哈密)、西州(新疆吐鲁番)境内,有兵2万人,战马5000匹。

  剑南道节度使,设于开元七年(719),治所益州(四川成都),西面抗御吐蕃,南面镇抚蛮、撩。统辖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橙川、南江六军,屯兵于益、翼(四川黑水东)、茂(四川茂坟)、当(四川黑水)、裔(四川西昌)、拓(四川黑水南)、松(四川松潘)、维(四川理县)、恭(四川梭磨河中游以南)、雅(四川雅安)、黎(四川汉源)、姚(云南姚安)、悉(四川黑水东南)等十三州境内,统兵3.09万人,战马2000匹。

  岭南道五府经略使,设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治所广州城(广东广州),镇抚夷、撩、海南诸国。统辖经略、清海两军,桂(广西桂林)、容(广西玉林)、(广西南宁)、安南(越南河内)四府,统兵1.54万人边疆十道(军区)之外,还有长乐(福建福州)经略使统兵1500人,东莱(山东掖县)、东牟(山东蓬莱)二守捉各统兵1000人,以备海防。总计边防军队49万人,战马8万余匹。

  从边防军镇和十道(军区)的设置时间看,是伴随着边疆战事的逐渐扩大而一再增设,至玄宗朝作全面部署的。唐朝的西南到东北,外敌成半月形进逼态势。十道(军区)的地域分布和兵力配置,与所御之敌的强弱以及自然山川的攻守利害、进兵通路,密切相关。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