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三章 母亲演砸了

  翘首以待的校园艺术节,已进入了倒计时。一台由大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文艺节目,将成为整个艺术节的焦点和高潮,这其中倍受关注的,是大四年级选送的一个小品,名叫《母亲和学子》。因为,这个小品不仅有着完全真实的生活原型,而且就演绎在本届大四的王春明身上。

  系文艺部长姜虹作为这个小品的编剧和导演,她征得了王春明本人的同意,几拟其稿反复加工,决心以戏剧艺术化的手段,忠实再现王春明和他坚强的母亲,在贫苦之中不懈求学的动人故事--

  王春明的家在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里,当年他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家里却凑不够几千元的学杂费。为了圆儿子一个大学生梦,病床上的母亲毅然拔掉输液管,咬咬牙给他省下了几百元钱。几年以后王春明专考本时,外出打工的父亲由于劳累过度,死于突发性脑溢血。在家中倒塌了顶梁柱的情况下,母亲为了能让他持续学业,狠狠心卖掉了自己疼爱的耕牛。王春明当然不负母亲的期望,潜心勤奋,成绩骄人,今年他又将自己的学业计划更上一层楼,眼下正在报考研究生……小品《母亲和学子》中所表现的核心情节,是不久前母亲揣着打工、卖血的钱,却舍不得搭车,硬是步行了几百里来到省城的校园,为儿子凑上了考研的费用,并含笑叮嘱他刻苦学习。而这一情景,正巧被路过的老校长得知,校长在被这对贫困母子的求学精神感动之余,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亲自关照有关方面为王春明的考研开放绿灯……

  可是,这个小品在投排时却颇费周折。本来,姜虹经过认真推敲,曾选择了由大四女生苏晓晨来扮演母亲这一角色。苏晓晨是师生们公认的校园文艺明星,曾几次在小品演出中拿过大奖,她不仅思维敏锐,形象气质比较接近,还与王春明本人是要好的同班同学,而且,她自己也是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应该说,这些条件对于她演好学子母亲这个角色,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很长时间的排练中,苏小晨却怎么也进入不了角色,不是漏忘了台词和动作,就是干巴生硬地缺乏激情,几次磨合不下来,她索性打起了退堂鼓。问她怎么了?她却只是淡淡一笑,含糊其词地也说不出什么。

  姜虹猜想,自己一向处事比较固执己见,不太容易采纳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也许是在排练时因此得罪了苏晓晨,她耍小脾气晾场子了。眼看这一时半会扭她不过来,况且离演出也已没多少时间了,姜虹心里拨愣了几下,索性亲自披挂上阵,将母亲这一角色揽了过来。可要命的是,她这个文艺部长并不是文艺的万能高手,几经演练几经彩排,别人看了都摇摇头说不象,连她自己也感觉很不到位。

  而苏晓晨呢,倒象没事儿似的,每次排练这个小品,她总端坐在后面那空空的观众席上,全神贯注地看得很仔细,等看完了,她又不声不响地离开,似乎既不是在生气,也不是在看笑话。有几次,姜虹明明发现苏晓晨张张嘴想对自己说什么,可自己刚想主动迎上前时,她却又连忙偏开了目光或是扭过了头去。这些,反倒让姜虹觉得有些怪怪的。

  时间在飞快地划过,一转眼,《母亲和学子》这个小品剩下今晚最后的一次彩排,明天就要正式登台演出了。想着自己的角色状态,姜虹对这个节目心里没了底儿,向来自信的她竟感觉有点儿发虚。嘿,就在这时候,苏晓晨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认真地对姜虹说:“母亲这个角色,还是让我来吧。”“你……真的?”姜虹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苏晓晨微微一笑:“放心吧,我会用心演好母亲这个角色的。”

  看着苏晓晨那坚定而沉稳的眼神,姜虹顿时转忧为喜,一把搂住了她连连点头:“太好了,太好了,你还真是个大救星呀!”不用多说,姜虹对这个节目的演出成功,有了绝对的把握。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

  第二天下午,大型文艺演出拉开了帷幕,容纳三千多人的学校大礼堂内,早已座无虚席。由于《母亲和学子》这个小品倍受关注,因此作为生活原型人物的王春明,被特意安排在前排的座位上,准备在小品演出未尾时让他上台与全体观众见面。

  终于,小品《母亲和学子》迎着热烈的掌声正式登场了。还别说,苏晓晨毕竟是苏晓晨,她一出场,活脱脱就是一位善良的农村“母亲”,无论从扮相、气质和语气、动作、神态上,都把握得惟妙惟俏,既充满激情又很有分寸,举手投足十分到位。随着剧情的发展,当憔悴疲惫的母亲双手颤抖着,从怀里摸出那打工卖血的一迭钱,慢慢递向求学的儿子手里时,观众都沉浸在对这位母亲大爱和奉献美德的感染中,全场目光聚焦,鸦雀无声。

  此刻,姜虹也在台下面的观众群里,她一颗紧绷着的心渐渐开始放松了--观众的感染和共鸣,正是这个小品所期盼的最佳效果呀。可是很快,她就发现那“母亲”有点不对劲了--

  按照剧本,往下是“母亲”的一段台词:“咱穷人家的孩子,就是要有这种志气,妈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你成为咱全村的第一个研究生……”再接下来,就是“校长”上场……哪料在这节骨眼儿上,“母亲”却突然变了神情和语气,嘴里一字一句地蹦出这样的话来:“我这个母亲,其实是个愚蠢的母亲,你这个儿子,其实是个自私的儿子!”

  哎呀乱套了,剧本里没有这样的台词啊?这个苏晓晨今天怎么了,这是什么意思?姜虹急得慌忙向台上的苏晓晨连连摇手打暗号,可苏晓晨只是朝她瞥了一眼,竟索性又手指着“儿子”的面孔:“咱家里的条件就这个样子,可你呢,读完了大学还要读本科,读完了本科现在又要考研究生,兴许你的目标还有硕士生,博士生……你一心想的、顾的,只是你自己!唉,难道为了子女的学业和前途,就应该让做父母的一辈子当牛做马,就应该榨干父母的最后一滴血汗吗?为什么你不可以先找一份工作,凭借自己的能力一边挣钱一边求学呢……”

  “轰”一下,台下的许多观众显然也看出了苗头,开始了微微的攒动不安,接着是纷纷交头接耳,气氛一片哗然。

  砸了,这个原本好端端的“母亲”,全给她苏晓晨演砸了!这样一砸,不仅后面的“校长”没法出场,整个小品也变得面目全非了!姜虹汗如雨淋,只觉头脑里“嗡嗡”发炸,竟然也不知道小品最后是怎么收场的。正在懊丧中,她忽听台上台下响起一阵掌声,只见小品中作为原型的王春明本人,已经走上了台去。

  姜虹又是一愣,唉,此时此刻面对这样的局面,王春明你该说些什么?

  一向说话不太多的王春明,今天在情绪上似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气格外的平缓:“老师们,同学们,刚才演出的小品大家都看了,‘母亲’的一番话,说得太好了!这番话,虽然并没有出自生活中的我母亲之口,虽然只是几句普通的台词,可她却深深地触动了我,震憾了我。是的,作为一个家庭不堪重负的贫困学子,我的求学目标确实是太自私了,我为我的这种自私感到愧疚和不安。”说到这,王春明扫视了一下全场,眼里满是闪闪的光茫:“其实在这之前,我已不止一次地想过了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我决定暂时放弃考研计划,毕业了先做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在边工边学中谋求自己的目标!”

  王春明的话讲完了,及至他走下台去回到了座位上,整个场上几乎都没有一点动静。可是几分钟后,就在姜虹暗自茫然哀叹时,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却突然响了起来。姜虹注意到,第一个站起身微笑着鼓掌的人,竟是那令人敬畏的老校长……

  整个演出结束后,姜虹仍在为今天这事儿纳闷着,苏晓晨却笑微微地主动找上来了,还顺手拉来了王春明。“姜虹,真对不起,今天我把‘母亲’演砸了。”

  想想刚才那样超常的气氛,姜虹倒是觉得小品也没算演砸,便不解地问:“你怎么把台词改成了那样呀?你看今天……”

  “不是今天,从排练一开始,我就想这样改的,只是怕你这个大编导难以认可。”苏晓晨说着看了看王春明:“应该说,今天我真正得罪了的人,是你呀。”见王春明有点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她索性来了个竹筒倒豆子:“其实,小品中‘母亲’说出的那番话,我早就想要对你说了,只是憋在肚子里,一直没找着恰当的机会。今天我借助这种方式表达了出来,我可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哦!”

  瞧苏晓晨那说话的样儿,王春明和姜虹竟都忍不住被逗笑了。

  几天以后,王春明正在整理着自己的资料,准备去人才市场求职,苏晓晨一阵风似地来了:“别忙啦,我已经替你找好了。”说着她将一迭表格递了上前:“喏,这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专门研制生产新型导电玻璃系列产品的,咱们俩最最对口的专业。”

  王春明双眼闪亮:“你是说咱们俩能……能在一起工作?”“这要问你呢!”苏晓晨剜了他一眼,忽然面孔绯红……

  (原载《今古传奇故事版》2005年9月号)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