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战神林彪传》第一章(3)

(2011-08-07 08:45:59) 下一个

光矩公有兄弟三人,上有兄长林光爱,下有弟弟林光宜。

林家在林家大湾得以兴旺,主要是他这位高祖开拓和领导得力的结果。为了表彰和体现他对于林家家族兴旺的贡献,《林氏宗谱》隆字卷的卷首,写的就是他的故事:《光矩公传》。对于一个国家,历史是胜利者写就的。对于一个家族,家谱则是成功者写成的。那些败落的家族,连生存都难以为继的人们,是没有心思和资格去写家族谱的。即使是想写,估计也难以挖掘出值得留给后人的精彩故事来。这也是为什么,在他之前,林氏家族的记载寥寥的缘故。

算起来,林彪的高祖父光矩公也是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在他出生时,说林家人一直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似乎也不为过:他的父母亲和林家的其他亲戚,在经济上过这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由于生活所迫,祖上留下来的原本不多的家族地产,也被这些生活艰辛的林家人慢慢抵押了出去,借此可以从同村的华性家族那里借点钱来维持最低的生活。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艰苦挣扎了好几代的林家人,在林光矩这一辈,总算出了他这样的一位能人,得以成为未来领导林家发家致富的领导者。

林光矩是一位很喜欢动脑筋思考的人。少年之时,他就以聪慧和喜欢思考而为人津津乐道。对于家境的贫穷,他很不满足,一直在合计让自己富裕起来的办法。早在乾隆帝经营中原之前,得益于中原经济的发达和林家的地利条件,在林家的附近地区,纺织业的发展就已经很发达了。很多人靠投身到纺织业而过上了好日子,甚至是发家致富,成为一方富豪。

喜欢琢磨的林光矩,在年轻时就看到了从事纺织经营可以发家致富的机会。在那个年代,赚大钱的,几乎都和纺织业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这和目前有钱人大多和房地产有些关系类似。在一个工业不发达,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为特色的时代,纺织业的发达,就是一个时代的大趋势了。想办法打入这个行业,顺势而为,就是很多人得以大红大紫,大发“横财”的秘密武器。

看着机会眼红,可就是没有最起码的启动资金。一段时间里,让这位当时还年幼的“老爷子”很是苦恼了一阵。生活在家庭贫困,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环境下的他,并没有将时间浪费在怨天尤人,无所事事上,而是在逆境中寻找再生的契机。

怀抱致富理想的他,决定先从学习技术开始,等掌握了技术之后,再来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为此,他到一家家纺织厂从学徒工做起,一步步让自己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得以成熟起来。

在获得了这些技能之后,万事齐备,就只欠资金这个东风了。

没有银行对小企业的扶持,更没有来自政府对小企业的关照。自己又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可以用来借高利贷。从零开始,对于他,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就在这时,他合计来合计去:反正自己什么都没有,有的只能是空手套白狼!怎么个套法?他想到了用织布机做抵押,“贷款购买”织布机的好法子。

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风险:面对高昂的借款成本,如果自己的经营效率不高,资金回笼不够快,很快垮掉就是必然的结果。

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在动手之前,他仔细的分析了市场,并且权衡了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在这一切准备得有些眉目之后,他带着自己的“投资项目计划书”,和几个不同的织布机供应商做起了“生意”。

在他之前,前村后店的,已经有人这么做过,但是,都不是很成功。有人还因此,而最后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商场如战场,生死很多时候就在一线之间。这个他明白。

他的宏伟计划,在林家家人之间,并没有获得什么大的鼓舞和热情支持: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是异想天开。即使是可行,让织布机供应商给一个他这样的穷小子赊账,恐怕也是难于上青天。

就在大家满足于现状,瞻前顾后,挣扎在贫困线上苟且偷生的时刻,他林光矩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大胆的设想,硬是说服了一家商行,赊给了他几台织布机。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干大事并且能干成大事的人,是没有一个前怕狼后怕虎,最后靠上天的恩爱做出成就的。这条人生的哲理,也就此成为林家的家传经典。

随后,没日没夜的苦干,外加智慧和用心的经营,他居然还在缺乏起步资金的情况下,从赊织机开始,一年下来,就已经积累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且基于此开始了自己主导的扩大再生产。

换句话说,就是先借鸡生了个小鸡蛋,这第一招颇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然后,就是用这个小鸡蛋来孵出小鸡,再让这只母鸡来为自己生金蛋来。很多人就是这样起步的,他林光矩在自己的认识之旅上辉煌地演绎了一回。

赊织布机,说到底,实际上就是通过承担高利息贷款,来购买织布机。在那个年代,对于没有来自政府等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经营环境,小企业的起步非常艰难。而且,当时的中国政府,对于商业也没有鼓励的习惯和兴趣。

即使是面对代价如此高昂的起步成本,由于他的用心经营,他所经营的纺织业倒是也一帆风顺,并且得以快速的发展。无商不富的观念,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在林家人心目中出现和被强化。

榜样的无穷力量,从林光矩开始,被林家人所复制和发扬光大。从他带头开始,林家大湾形成了商业和农业并存,相互补充的格局。

经过几年的经营,从借债开始的他,逐步积累起了不菲的财富。由此,他又用这些钱,除了扩大再生产外,就是慢慢的赎回了林家上辈出售给外姓家族的全部产业,让在外人手中存放了二十来年的原本属于林家的地契,再次回到林家人的手里。而且,他还在此基础上,继续买下了不少外姓人在林家大湾附近的田产和家产。以此慢慢的挤走了外姓人在林家大湾生存的空间。

全部收回地契的那天晚上,林光矩还专门将林家几位大佬人物请到自己家里,大吃大喝了一顿,算是一种庆贺,也算是对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的一种肯定。

拿着酒杯,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能说会道的林光矩含着泪珠,梗咽的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在心里祷告着:感谢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感谢难得的天下太平,感谢林家家族各位的勤奋努力。

为什么放着利润率更高的纺织业不做,而将大量的资金抽出来买田置地?同样的资金,如果全部放在纺织业的发展上,做大做强,会不会是个更好的选择?会不会因此而造就一个像欧洲犹太人那样的世界巨富家族出来?

中国的历史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做到那样的不可能性和无效率性。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中国的历史上很难持续有效。一次次的外敌入侵和相互之间的战争破坏,再好的企业,在中华大地上也只有短命的结局。唯有拥有地产,这件外来者很难带走的资产,才有可能持续的传递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虽然在欧洲和美国,在那个年代也还是时不时有破坏性很大的战争出现,但是,即使是战争之后,很多企业也还是可以继续战前的辉煌。但是,在中国,一次大的战争,带来的多数就是一个改朝换代,结果就是新君对国民肆无忌惮的掠夺,就是民众的再次贫穷。中国的国家财富,就在这一次次战争之中被销毁,被重建,被重新分配。对私有财产的根深蒂固的保护,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没有传统的。

集权、独裁、统一,这三位一体,最终说的都是一件事:帝王也只有帝王,才是人民的上帝!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上帝”才一个个的那么如此的短命。

当年的林光矩,自然不可能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问题。但是,一代代人演绎的辛酸人生,让他从艰辛的生活中读出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道理。

同时,随着自己在纺织业经营的顺利,和由此带来的家族人丁兴旺,也让“老头子”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多少年之后,子子孙孙分家所需要的大量生存空间问题。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老头子开始慢慢积累田地,这份比较保守的投资产品。

外姓人期待守着放高利贷过好日子的如意算盘,最终被用心经营实业的林家人所打碎。没有危机感的好日子,几十年之后,不仅被后来居上的林家人所夺走,而且,还被咄咄逼人的林家人搞得难有在林家大湾的立锥之地。

几十年下来,失去田地的外姓人只好慢慢的选择离开而远走他乡。老头子经营一个家族,和人们经营一个国家似乎也有点类似之处。不同的是,国家之间,你很难通过交易来获得对方的土地。

即使如此,在 19 世纪的末期,国家之间通过交易买卖土地也曾经一度成为时尚。美国就是这样低价买得原属俄国的阿拉斯加的。

而在这之前,新兴的美国,还对“古老”的墨西哥发动了美墨战争。从 1846 年到 1848 年,以强凌弱的美国,在战争胜利之后,向战败者的墨西哥夺取了 23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此而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美洲的主宰。积弱的墨西哥,则因此而丧失了的自己的大半国土,并且至今不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

对于在海外发生的这些,地处长江之滨的林光矩,估计是很难知道的。即使是当时一度风光得不可一世的乾隆,估计对于这海外国家之间的博弈到底意味着什么,也没有太大的兴趣。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能够让地域如此广大的中华儿女臣服在自己脚下,他应该能够满足了。而又是这种心态,为后来中国的积弱和相对于世界的落后,埋下了伏笔,也因此而给后来的林彪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那年代,乾隆帝忙于六下江南,炫耀自己的伟大和自己所领导国家的富裕,而林光矩则忙于自己的小天地,自得其乐。他不仅颇有领导天赋和经营才干,让自己的“企业”经营有方,而且,还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将一个林氏家族管理得也很兴旺。

 [节选自《战神林彪传》(汪翔 著),2011年8月初稿。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究。转载和出版,请事先征得作者书面授权同意。作者联系地址:XiangWangBooks@GMail.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