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我刚刚注册了文学城的博客放进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这篇,那时我什么都不懂,放进去后就再没有查过任何跟帖,然后把这事忘了。直到最近几天,我又浏览了《跨国婚姻》才又想起了这篇文章,也看到了很多更贴,很对不起大家。今天我接受意见把这篇文章全文一次贴出,以前分章节贴的我也没有删除,因为我想保存留言。
这是几年前一个朋友要求我回答的,她需要这方面的素材写书,问题都是她提的,我没有做任何改动全文照搬。
涉外婚姻问答
1, 你从第一次婚姻学到了什么,这对第二次婚姻有帮助吗?
我们每一个有过失败婚姻经历的女人教训都是惨痛的,大都付出了我们似乎难以承受的代价,我的过去更是如此。我想我从中学到的,第一就是不可以过多的依赖别人,即便是你最亲近的人—丈夫.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二就是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有时我们反而忽视了对爱我们的丈夫或妻子的珍惜和尊重,最终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第三就是不要试图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别人塑造别人.婚后的礼让和随时随地的关心才是最重要的。婚姻生活中不要过多的计较谁对谁错,感情的问题真的不是理清了是非就能解决的。
说来说去,其实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这东西是不可信的,由于婚后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和彼此间真实一面的彻底暴露,丈夫会逐渐失去对妻子的热情和耐心(当然不是所有的男人,但很具有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再有什么其他方面的诱惑,那么这脆弱阶段的婚姻是不堪一击的。即便你在别人眼里是个优秀的女人,此时在丈夫看来也会一无是处.喜新厌旧是男人的天性.其实很多后来介入的人并非比妻子优秀,这里存在着一个顺序问题。当然我不否认有很多百头偕老的夫妻,但其中我相信也不乏难言之隐,这里究竟有多少宽容,忍让和无可奈何的迁就。爱情只是感情的事,婚姻的幸福则是感情、理智、意志的结合。我自己的教训就是没有做好这种结合,
在成功的婚姻中更多的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责任战胜了自我,或者是受诸多因素的束缚和影响.,所以成功的婚姻不等于是幸福的婚姻。
从第一次婚姻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女人不要把全部的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这个善变的东西上.我们的确需要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但对于婚姻我们却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她看成是一种较低程度的融合和较高程度的独立.为自己活着,才能活的轻松活的自如.不过这只是就我自己的婚姻的一些感受,她给我的第二次婚姻很大的帮助。女人似乎需要一次失败婚姻的教训才能真正体会到婚姻的实际意义,但那样我们失去的也会很多,特别是对我们的孩子,所以作为女人还是要活得聪明一些,用智慧和理智来维护好我们的婚姻。家庭的悲剧是最大的悲剧,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避免。
2,语言障碍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困难?你认为影响感情的建立和加深吗?如果你的语言更好一些,你同GORDON的感情状况会不会更好些?
我不否认语言障碍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是它没有影响我们感情的建立和加深。当然这同婚姻的动机目地和质量有很大的联系,.如果是那种纯感情的结合,那么语言的彻底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就象我的第一次婚姻。而我和GORDON的结合在我这方面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我想尽快地告别给我带来太多痛苦的过去;我想彻底摆脱同颜彦(我的前夫)那种缘已尽情未了的复杂关系;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够在英国受到更良好的教育,但我不崇洋媚外.没有把外国想成天堂,也没有对这第二次异国婚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更放心不下刚刚失去父亲不久的母亲..我当时就是以最实际的考虑把自己嫁了出去.首先权衡了一下Gordon的具体条件,考虑我带孩子到英国会不会受苦,还有就是能否接受他这个人。当然也给自己留了后路,实在不行就打道回府。在一种非常矛盾和痛苦的复杂思考下,作出了这人生的重要决定。一个人当你终生携带着伤痛和难以治愈的伤口,也许会做出你以前不敢想象和决定的事情。
GORDON的想法肯定同我不一样.他很大程度上还是欣赏我这个人,可能还有一种对家庭的渴望,所以也没有把语言看成很大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即便没有语言障碍,但许多能够说清楚的事情不一定说的不清楚.能够讲明白的问题仍然讲不明白,所以前提是:只要我们心中有了真诚,有了理解,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甚至还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乐趣。当然如果我的语言好一些,那会加快我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的培养,同时也会使我更快地适应英国的生活.
三. 在你同GORTON的生活中有没有因为文化不同,而让你感到不舒服,但最终可以理解的事情?
可以说没有太大的不舒服,只是在一些小事上同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首先他同他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那种比较冷淡的关系.我也曾试着说服他多关心一点他的母亲,他还是听了,这点他的母亲感受到了他的变化.但我动员他给他母亲一些经济上的帮助,或送一些贵重一点的礼物,他拒绝了.他说他母亲会觉得尴尬的,那我自然也就放弃了.另外就是我们中国的父母不论任何时候对儿女都是谦让的,孩子们爱吃的东西,爱看的电视节目,总之一切事情我们都尽可能地照顾他们.而英国人不会,不过在我的影响下GORDON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进步.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还是有一些差异,刚开始他很不赞同我同女儿一直说中文,他说我们俩在家也要练习说英文,我没有同意。特别是女儿,英文是我们在这生存的一种技能,我相信孩子生活在这个国家学好英文是没有问题的,中文才是我们生命中的本质之一,女儿不能因为要学习生存的本领 而忘记了自己根本。我们是中国人,无论我们进入了哪个国家,走进了什么样的家庭,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我这个人的个性就是在原则问题上不会让步。在以后的日子里也逐渐证明我是对的,Gordon也承认这一点。暂且不说什么热爱祖国的大道理,我们的孩子如果能掌握两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那么将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发展空间,和生存乐趣。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饮食会给他们带来多少受益终身的好处。
再有就是生活习惯,政治观点还是有很多不同。为了避免矛盾有些敏感的话题就不谈了。生活习惯可以逐渐适应,政治观点就回避了。总之同外国人结婚必须要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素质要比我们中国人高,他们多数人单纯、诚实、善良、懂礼貌,又乐于助人。十年的海外生活我的体会很深,所以无论在哪,我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学习人家比我们强的地方,比我们优秀的地方。因为全人类衡量是非的标准都应该是一致的,中国人的一些坏习惯(比如说谎),很大程度是社会造成的。GORDON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他的性格善良平和,什么事情从不强加于我,给了我这个异国他乡的妻子以足够的尊重.当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没有必要计较,非原则问题的妥协在夫妻间,特别是这种中外结合的夫妻尤为重要.
4,因为不了解在经济上感到受对方控制吗?你的独立感因此而打过折扣吗?
刚来英国时,GORDON马上给我开了一个独立的帐户和一个共同的帐户.在我的独立帐户里存进2000磅,然后每个月转进一定数量的钱做为我的零用钱.(这钱是完全属于我的)平时花钱就用共同的账户。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很不舒服,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后来朋友开导我:在英国妻子花丈夫的钱是理所应当的.家庭妇女也是一种职业,你也付出了很多劳动.这到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在中国我们生活的年代,妻子依靠丈夫生活好像根本不可能。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那种不好的感觉渐渐消失了,同时我也用我的行动取得了GORDON的信任。(这点很重要)随着我英文的提高,使我逐渐变成了家庭理财的主要角色,而且管理得很好.
有一点是要提及的,因为我父亲去世较早,母亲退休以后身体一直不好,需要一些经济上的支持,过去我总是从我的独立帐户里取钱帮助,为了避免不愉快我没有告诉GORDON.后来随着天长地久的相互了解,我还是把这事告诉了他,他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也算是他受我的影响吧.
现在我的那个独立帐户早就消失了,因为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
五 和一个不同种族的人结婚,你认为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文化修养的不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就我自己而言,因为我们的婚姻在婚前没有充分的了解,更谈不上感情基础,大有一种赌注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最大的障碍和困难就是能否战胜自己,能否有勇气有胆量迈出这一步,撇下江东父老,走进一个我们不了解的陌生世界。能否接受一个相互之间没有爱的人在一起生活.其实细想起来还是很残酷的,有点象过去的包办婚姻。我从来就不是个勇敢泼辣的女人,又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我又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所以走出这一步就更加困难了。初到英国的那几年,虽然衣食无忧,但孤独,寂寞,无助的情绪时常困扰着我。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这不是我的家啊!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情绪很抑郁。可能是我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的原因,使 我比别人更难适应这远离家乡无人关爱的日子。当时给我最大支持的是我的女儿,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在英国女儿要比在中国舒服容易得多,为了孩子我必须坚持住。(我也相信这种不舒服会是暂时的)在别人眼里,我真的应该很知足了,不用打工养活自己, 生活没有任何压力。那段时间我也是有苦说不出,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衣食无忧就够了,我们还需要亲情友情需要精神生活。英国丈夫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无法理解我这个中国妻子的复杂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能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逐渐适应了今天的生活。
当然婚后还遇到很多生活习惯的问题,对于我们中国人饮食习惯也是个很大的改变,但这些障碍在我这表现的不严重,很幸运英国丈夫喜欢中国食物。随之我的厨艺也有了长足的提高。感谢父亲从小给我们养成了不挑食的好习惯,(仅仅不挑食还不够,还要勇于尝试和接受)感谢母亲的家庭给了我们接受西方食物的启蒙教育,才使我们在国外得以生存而没有太大的不适应.
六.如果有来世,你会选择中国人做丈夫还是英国人?
在一封我前夫给我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盼来生缘,如果人有来世,我还要找你,还要娶你,我要好好地爱你,我们还生一个小冉冉----”
在我同GORDON去长江三峡沿线参观‘丰都鬼城’时,需要过‘奈河桥’.讲解员说:`如果你们来世还想做夫妻,就拉着对方的手过去’.GORDON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我问他真是这么想的,他毫不犹豫地说:`YES’(说点儿笑话).
不过我当然愿意嫁给GORDON这样的好人,但我更希望是中国人.我是个故土情结很重的人.嫁到英国我总有一种背井离乡探春远嫁的失落感.许多中国优秀的女孩子都嫁给了外国人,这似乎是我们中国男人的悲哀.当然我不属于优秀者,只属于生活所迫者.因为很多中国男人都很狭隘,不愿意接受一个孩子的母亲,或是接受了母亲但不能以宽容慈爱的心怀去对待别人的骨肉.再有就是中国的优秀男人比较贫乏(说这话要得罪人了),希望来世我能有幸遇到一个优秀的中国男人。
七.冉冉是个大姑娘了,你希望她嫁给英国人还是中国人?
我还是倾向她选择中国人,但我不会强求她,她同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只希望我的女儿幸福,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太难太累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方方面面的认可,让我们的孩子自由一点儿吧.
八.GORDON对冉冉同她生父的接触包括你和冉冉父亲的接触持什么态度,他的做法怎样?
GORDON从不反对冉冉同她生父接触,他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种骨肉关系我们不能用人为的手段来阻止她,.但对于我同冉冉爸爸的接触他可能感到不太舒服.但也从未干预过.毕竟也没有太多的机会.我是会把这种事情处理好的.
九.冉冉对待两个父亲的态度一样吗?她喜欢GORDON吗?由于长期不同生父生活在一起,她和他在感情上会产生距离吗?你和GORDON为她弥补这个距离吗?
冉儿对她爸爸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谈不上爱,倒是有点恨.感情上的距离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她爸爸有了另一个孩子之后,这种距离就更明显了.孩子的爱憎是很分明的,谁给她的爱多一点她就会爱谁多一点。从冉冉四岁我同她爸爸基本分开,她便失去了应有的父爱,夹在我们俩之间的日子孩子是很苦的.回想那段心酸的往事从心里感到对女儿的愧疚。在我们第一次第二次回国探亲时她对颜彦有着很强烈的抵触情绪,还是我在不断地说服她,开导她。随着年龄的长大就发展成现在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这里绝大部分的责任在她的爸爸.在这里我就不多谈了.
冉冉同DAD(中文爸爸的意思,到英国以后,我一直让冉冉这样称呼,因为有点像中文称呼大爷,所以也不觉得别扭,GORDON很高兴)相处的很好.当然这同GORDON对她的关爱分不开的.我也在不停地教育她:DAD对你有着养育之恩,所以你可以忘掉你的爸爸,但不能忘记DAD。但是再好的继父也不是亲生父亲。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完整的爱,始终是我心里的隐痛。
GORDON好象从来不关心这件事(冉儿与她生父的关系).可能是想顺其自然吧.
十,你和GORDON的婚姻,你认为最成功的一点是什么?
我的确认为我们的婚姻在这种涉外婚姻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但最成功的一点又很难准确地说出来。如果你问我什么是使我们婚姻成功的重要因素,我想首先我们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年龄,特别是我,懂得了理解、接受、宽容。
走入第二次婚姻的女性对‘爱`的期望降低了很多,考虑问题实际了很多,没有太高的期望也就减少了失望.所以生活反而平静安定了。我以为这个世界上的婚姻都是有目的性的,感性一点的是为了爱而结合,理性一些就是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生活状态所需要的结合。(我们称之为利益的结合)通过两次婚姻的经验教训我觉得,与那些实际利益或是传统伦理的婚姻相比,基于爱情的结合要更加脆弱一些,因为人的情感要比外界的规范和利益更加难以把握,难以维系。爱情至上者,在婚姻过程中往往比较敏感,容易互相挑剔,互相不满足,最后导致婚姻的失败。我和英国丈夫的结合在开始时的确不是爱的结合,但人非草木,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一个彼此接受,理解和适应的过程,我们才得以携手走到今天。两种结合的尝试以后,我认为后者相对稳定一些,成功的机率更高一些。
其实在持久和谐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人的生命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一般地联结在一起了,无数珍贵平凡的生活经历和记忆,就像一份无法给与他人也无法传与子孙的宝贵财富,你同谁拥有了这些,你就同谁拥有了今生今世的命运。做到了这些,就是达到了婚姻的最高境界,也是爱情的最后升华。与之相比,那些浪漫的风流韵事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才是人类共同的最凝重和最有价值的情感。
十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GORDON是一个你认为满意的父亲吗?
我想GORDON算是一个好父亲吧.我们初到英国冉儿九岁半.一个星期后GORDON就为她买了钢琴.(电子钢琴)GORDON很喜欢冉儿,他说他没有做父亲的经验,但会努力做一个好父亲,以后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当然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他不会象我们中国父母那样教育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也许他认为有我这个严格的母亲孩子已经够受了。他也不会事无俱细地照顾孩子.但我看得出他是从心里关心她,爱护她的。耐心地回答冉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关心冉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当然这也是双方面的。我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冉儿来英两年后要学大提琴,GORDON又毫不犹豫地为她买了大提琴.在这两种乐器分别考完六级后,老师建议更换高质量的乐器,这可是个不小的投资,每件需要三千镑左右,(人民币4万左右)而且几乎是同时发生,那就是6千多磅(冉冉的大提琴考得比较快)我都有些犹豫了.但GORDON认为为了培养孩子这是我们应该花的钱.真的,我的心里很感动.可能有很多亲生父母都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我批评冉儿重一些,他会同她一起落泪.他又会为冉儿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成绩而欣慰,他给了女儿一种淳朴的温暖的爱.
十二.在英国生活十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共同建立了一个安定舒适的家,营造了一份安逸平静的生活。除了每年回国探亲以外还共同旅游了10多个国家和英国国内的很多地方。学会了开汽车,英语也基本能应付生活。Gordon给了我们他能给予的一切。也使我有机会锻炼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管家能力。(在我的第一次婚姻中,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我的前夫管理)事实证明我比自己和别人想象的要能干。
我的女儿除了两种乐器以优良的成绩考过8级以外.(英国的最高级)还顺利地考入了帝国理工大学医学院,(英国前三名,世界前七名)
我是个胸无大志但脚踏踏实地又奢望不高的平凡女人,在中国我已经辛苦地工作了很多年,我想休息,我希望安逸,对挣钱的欲望也不强烈,所以每周只做短时间的工作基本就是家庭妇女。在我看来,事业上再成功的女人,如果没有幸福的家庭没有优秀的儿女也是不幸的。作为女人家庭可以是她的全部,而男人则还要有他立命安身的事业。有什么能比一个女人看到她的孩子健康幸福地长大,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对父母孝敬的人更能让母亲欣慰的事呢。我想这些应该是最大的收获吧。
十三.在观念上你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大的面?是哪方面?
我是三十九岁来到英国的,这个年龄的人接受和融入一种新的文化不是很容易的。当然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和一个英国人住在同一屋檐下对我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肯定是有的。首先是他们的法制观念,我们中国人历来不太遵纪守法,无照驾驶.歪门邪道的事是司空见惯.而我现在不会做这些事了.看到别人做会觉得很不舒服.
另外我很欣赏英国人的独立性.特别是老年人这个群体,他们从不依赖儿女,从不倚老卖老,能干的事情一定自己干,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且还有很高的求知欲。同旅游团外出旅游,看到那些朝气蓬勃兴趣盎然的老人真是感触很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精力充沛,到了饭店都还急着上网同家人和朋友保持着频繁的联系。这同中国老人的那种传统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当然我不排除中国的国情,以及养老,医疗制度的不健全.我崇尚我们中国人那种密切的家庭关系和推心置腹的朋友关系.更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孝顺的好女儿,但我们中国的老年人也需要借鉴西方老人的生活态度。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提高,中国人的一些陈旧观念也会改变的.我有时同GORTON谈到这方面的话题,他说几十年前的英国也是这样的,所以有些东西不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而是我们还需要进步。.
再谈我自己,我的父亲是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那个年代家里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小的时候家里一直有保姆。我曾经是个娇骄二气很严重的人.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又是家里最小和唯一的女儿,父母和两个哥哥对我都很照顾。结婚以后,丈夫又是个非常能干,能吃苦的人.这一下我更有了双重的依赖。即便是离婚以后,也是同刚刚退休的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帮我料理家务,帮我照顾孩子。刚来英国时同GORDON出去手里提一点东西就觉得不对劲儿,在家里干一点重活就觉得很委屈.但当我亲眼目睹英国的老人,包括GORDON的母亲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独立的生活态度,对我的启发和影响很大。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变了,对于不了解我过去的中国朋友(在英国的)觉得不以为然,但当我回到中国,朋友和家人都感到很吃惊,觉得我变得很能干,不娇气了。有些人甚至给我很大的同情,认为我在英国一定是吃苦受累,不得已变成这样。我到是很高兴我现在的这种状态.我这个人其实懂得生活也很会照顾自己。我没有那么强烈的挣钱欲,不会把自己搞得很辛苦.再说我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我想如果真的需要我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我根本就不会来英国了。在英国我的责任就是把家庭生活安排好把孩子教育好。做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其实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这点在我来英国之前曾经在英国访问过的大姨就已经提醒过我了。 最后就是英国人的敬业精神,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劳逸结合享受时光的生活方式。及大多数人的诚实善良、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做人原则,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除了每年能回国探亲,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安排一次度假,从中我们可以放松身心,使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点国内的同胞也开始做了.
十四.你和GORDON的家人相处的怎样?这些社会关系使你感到不舒服吗?
我本人的性格不太善于交际,不愿意出头露面,遇事也比较容易紧张。到英国来有了一些改变,但只限于交中国朋友.同GORDON家人的来往,我始终感到有些不自然不放松.当然这其中还是有语言问题.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很放不开,又很顾脸面,总是担心说不好或是说的不得体,(北京话就是很怕露怯的那种人)这同她的家人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对我还是很友好的,只是我个人的性格弱点。这不仅仅局限于他的家庭,任何同英国人的聚会我都不太愿意参加.好在他的家庭关系并不密切,只是偶尔见见面,所以也没有感到什么不舒服。.
十五.在表达感情上GORDON经常给你一些惊喜吗?
GORDON是个有幽默感但不很浪漫的丈夫.当然像生日、情人节等他是会送我卡和礼物.但他不会去为生活创造一些浪漫的气氛。去年圣诞节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去了巴黎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
同GORDON结婚可能是一种幸运.虽然他不年青不富有外表也很一般,但在他身上具备着现在我们很多中国男人所欠缺的品德,那就是有教养、诚实、善良、热爱家庭.责任感和对生活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当然他也有不少的缺点.不能象很多中国丈夫那样对妻子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不怎么会关心照顾别人,不太会做家务事,不过他的优点对我这个饱受婚姻失败之苦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的问题回答完了,读完以后大家有什么问题我还可以继续回答,谢谢网友们对我的支持。
我是个心存感激的人,对于任何曾经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我都不会忘记.以上写的很多都表达了我对GORDON的感激之情。其实同我结婚对于GORDON也不失为一种幸运。这样诚实善良、通情达理、举止端庄,兴趣广泛又不乏智慧的中国女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不好意思,有点自夸了)我们的来到给他的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变化,和那么多新鲜的他从未体会过的生活经历;从来没有品尝过的美味佳肴和我那给他带来那么多快乐和骄傲的可爱女儿,以及一个完整的还算幸福的家庭生活。
我们结婚时GORDON已经49岁了.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他的后半生会有这样的幸运.我想这也算是老天对善良人的一种补偿吧.
以前给好朋友读过这篇“问答”,她们给我的意见是介绍Gordon不够具体,不是每个英国男人都能像他一样,我觉得她们说得很对,的确,我很幸运遇到了Gordon。他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在他十几岁时就去世了,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们5个孩子带大,他是老二。五个孩子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哥是医生,他是大学的高级讲师,他以前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我在结婚之前问过他是否想要孩子,他说有冉冉就可以了,带大一个孩子需要太大的精力,所以我们不要了。我当时真的很感动,我们中国人从来很看重自己的骨肉和血缘关系,哪个人不想有自己的孩子呢。他为人诚实善良,但有时有一些小小的自私,也许是他几十年独身养成的习惯,不太知道替别人着想。他为人俭朴,过日子也很有计划性,这同大多数英国人不太一样。(很多人都是超前消费,借钱消费)他喜欢同家人一起度假出游,但不喜欢社交,也很少朋友。其实这也正是我喜欢的,我不喜欢男人朋友遍天下,到处应酬。在英国大多数男人还是非常重视家庭生活的。
草草地写了这些,说实话没有这次机会,我还从未仔细地考虑回味过我这十年的海外生活。其实我们真的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可讲,经过这风风雨雨几十年,经过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人生岁月,我们就是以一个常人的心态过着一个常人的日子,如果这份平平安安的日子能够天长日久的话岂不是人生的一种福份吗。
网友们,写这篇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朋友需要一些资料来完成她的一本关于涉外婚姻的书向我提出的。我并不很会写东西,也没有自己的博客,是十天前才再刚刚加入了文学成的博客,丈夫还不太愿意我把这种比较私人的文章放进去,但我觉得近些年来中外婚姻日益增多,经常看到很多负面的宣传,当然我承认他们说的有些也是事实,特别是国内经常把嫁给老外的中国女人贬低得一塌糊涂,所以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和生活感受,如果能够对中国妻子有些帮助,能够得到大家的接受和认可我将会很高兴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