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羽的人生之旅
——读小说《更在斜阳外》(闻弦歌著 )
http://www.hwzhiyin.com/read.php?tid=902&fpage=6
一
就像每个人离开学校,离开父母之后,都要走进社会,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一样,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叫做斯羽的女孩儿,也有同样的经历。不过,不同的是,她的人生之旅一开始就是惊涛骇浪,随后又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满了挫折与艰难。使她的故事更为典型,也更加令人不胜唏嘘。
斯羽,姓安名斯羽,一个普通的北方女孩儿,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美好的人生本应由此就可以开始了。可是在感情上她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成为一个类似小三的人。为此她的父母寝食难安,痛心疾首,最后被逼无奈,倾全家所有,把她送去英国留学,想以此为下策能让她从那个人的身边离开。
故事就是这样开头了,在激烈矛盾冲突中,斯羽离开了父母,开始了在英国的生活,也开始了她历时十几年的这段人生之旅。这十几年正是斯羽人生的最好时期,从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如花似玉,聪慧坚毅。可是也许正是天妒红颜,平安与幸福好像从此就离她而去了,与其她同龄人相比,斯羽经历了更多的感情挫伤,遭受了更多的心中痛楚,经受了更多的生活磨砺。
小说以三十九章之巨的篇幅,详细描述了斯羽的这一段人生与感情的复杂经历,令斯羽在英国的生活一幕幕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在小说中出现,这部作品所描写的故事便有了极大的真实感,它带给读者的冲击,就像是一部气势磅礴的报告文学,具有相当的震撼力。
二
在小说的开始阶段,斯羽的行为并不令人赞同。她走火入魔,一意孤行,在感情问题上完全不理会父母的劝阻,全然不把他们的苦心当作一回事,甚至对父母简单粗暴,极其不耐烦。那时的她,身上凝聚了太多的叛逆,好像谁都可以是朋友,唯独父母不是朋友。对谁都可以信赖,唯独对父母不能信赖。甚至到了一听父母说话便不能忍受的地步,与父母的关系几乎形同水火,无法相容。
无疑,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为此断送了父亲的仕途与健康,母亲的不幸与最终的离去,也与斯羽的倒行逆施不无牵连。家,因为斯羽的缘故,已经不成为家了。反过来斯羽也深陷痛苦之中,远在英国的她,也为与父母的无法交流而落泪。
可是,就在父亲被人陷害,失去自由之时,斯羽对父母那无法割舍的血脉之情,一下子就显露无疑。消息传来,她立即就放下了手上的一切事情,急忙回到国内,为营救父亲四处奔走。她忧心如焚,到处求人,甚至自取其辱地去找那个有负于她的方楚,斯羽已经完全不考虑自己,只要是能洗刷父亲的罪名,把父亲救出来,她愿意舍得一切,不怕做出任何牺牲。
其实,从离开陈宣开始,读者对斯羽的观感就已经大为好转。到了她为营救父亲而不顾一切的时候,人们终于原谅了她,并开始同情她的遭遇,体谅她的难处,明白她的艰辛。希望她能够最终为父亲逢凶化吉,解救父亲与危难之中。很明显此时读者的心已经与斯羽在一起了,急她所急,想她所想,完全把她当做了一家人。
父亲突然有难这件事,也成了斯羽成熟的催化剂,使她一夜之间就变了另外一个人,她开始理解父母,并愿意表示出她对父母的关心与疼爱了。这也是一种坏事变好事。这个变化也说明,斯羽其实是个很孝敬父母的人。虽然她不听父母的话,惹他们生气,可是一旦父母有难,第一时间冲在前面,为父母排忧解难的不是别人,还是斯羽。这个本能的行为,说明她到底是父母的亲生女儿,与父母还是有感情的。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与父母的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掉的。
所以,从本质上说,斯羽与父母的矛盾,也是她成长中的一个过程,表明她还不会与父母相处,不习惯于把他们当作朋友,没有意识到在感情的问题上更应该积极寻求父母的意见、帮助与支持。斯羽的这门功课,直到母亲去世前的半年间,斯羽在床前伺候她的过程中,才算及格。不过,因为这个缺憾,斯羽还是在她的人生之旅中,用青春与幸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三
生活中的斯羽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她身上有北方女人的爽快与豪迈。是个可以让人负她,而她绝不负人的人。因而她慷慨,仗义,并不看重物质与金钱。为了把王海洋从绑架者手中抢救出来,她不怕铤而走险。为了把刘娟从赌瘾中搭救出来,她一次次去拯救她,直到仁至义尽。陈宣与她纠缠,她可以毫不在乎地把自己仅有的五万镑积蓄都甩给了她。陈宣自杀身亡,她还匿名捐钱给他的父母,以便能让死者的双亲得到一丝安慰。这些事例都说明她做人坦荡磊落,很有侠肝义胆。
但是在感情的处理上,斯羽就显得很单纯,很不成熟了。从开始的误入歧途,到后来的一连串感情中的不尽人意,以至于在遭受一次次的挫折之后,她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相信婚姻。她宁可与相恋的人以朋友的关系相处,也不愿意再往前多走一步,她成了个独身主义者。
因此,她毅然地与默默爱着她的George分手,把已经萌生的感情束之高阁,任青春年华似水流去。即使当她得知她已经为George怀上了身孕,她还是没有想到要回到George身边,这与当初她怀上了方楚的孩子时的心态大不一样。可见,此时的斯羽已不是当时那个不成熟的斯羽了,她可以分清爱情与婚姻的界限,她会保护自己了。然而,这次她的拒绝却是明显得错了。所以,当她知道George患病的真相后,就不再抗拒,也不再犹豫,而立即就回到了George身边,并带上了他们爱情的果实。
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大团圆,可是却是一个迟到了的团圆,更是一个隐含了巨大哀伤的团圆,因为令人无法相信的是,一心爱着斯羽的George,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重疾。这样的安排,是作者意在追求一种悲剧效应?还是留下一个更开放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相信应该是后者。
George的健康为斯羽终于盼来,并被时间考验而证实了的爱情,带来了一个痛心的阴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巨大遗憾。可是有遗憾才是生活的真实,即使完美的爱情,不因为有了天大的遗憾,就失去她的生命力。况且,遗憾算什么?疾病算什么?在爱情面前,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什么美梦都有可能成真。这是爱的奥秘,也是人们对斯羽与George的美好感情的真诚祝愿。
四
在这部小说的众多人物中,王海洋是一个极其有特点的人。他的江湖气,他的豪爽,他的仗义,他对斯羽父母尽心尽意的照料,以及对斯羽的追求与畏惧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说他带有天生的劣根性与局限性,他却是一个令正人君子也要汗颜的人。实际上他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性的人。
在成功营救斯羽父亲这件事情上,王海洋竭尽全力,功不可没。在以后的日子里,更是因为王启动了在英国的生意,斯羽才能够有机会发挥才干,在商场迅速打开局面,从而令斯羽告别了为生存而拼搏的窘境,实现了经济自立并有能力给父母提供更多的资助。
所以,斯羽在命运之途上能够绝处逢生,有所转机,王海洋的作用是没有人能替代的。斯羽与王海洋的恩恩怨怨,不乏许多温馨的场面。无奈斯羽就是不喜欢他。只把他当作朋友,并不把他当作恋人,王的苦苦追求也就一直被拒之门外、不被理睬。这就是缘分的问题了。缘分不够,怎么努力都毫无用处。
陆家豪,一个方方面面条件都不错的人,可是就是在什么地方有点儿不对劲儿,而始终成不了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最终被斯羽所摈弃。平心而论,他曾经也是真心帮助过斯羽,可是他又是一个总会在关键的时候,令斯羽伤心欲绝和尴尬莫名的男人,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是这部小说中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人物,最后还是没有得到斯羽的理解与同情。
说到牧歌,不能不说她在最后的表现令人大感意外。她本来是一个很阳光,很正义的人,是斯羽的同学兼闺蜜,对斯羽忠心不二,言听计从。也对斯羽细心体贴,爱护备至!后来她更成为斯羽事业上的好伙伴,帮助斯羽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她的所做所为,样样都出色,都是恰到好处,可圈可点。为此她赢得了斯羽的信赖,也赢得了读者的好感与尊重。人们为斯羽有这样的好朋友而为之庆幸。
可是她到了英国后,性情却发生了极大得变化。发生了两件事令人意想不到事情。一个是她居然爱上了陆家豪;另一个就是她竟然向斯羽发难,为了陆家豪不惜同斯羽决裂。这令读者大吃一惊。她怎么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了呢?令人极其不可思议。
由于她的突然失态,斯羽的心受到重创。其程度不亚于经历又一次严重的爱情破裂。也令朋友间一个好端端的圣诞假期欢聚,被她的不正常而断送了。斯羽因此更要从酒精中寻求麻醉,以解除心里的痛楚,以至于又一次不在理智清醒的状况下与人上床,导致事后再次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
牧歌的举动令人费解。可是带给人的惊醒却是重要的。这就是人世间最难处的关系,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最具杀伤力的伤害便是来自最亲近的人、最亲近的感情。此时的牧歌对于斯羽来说就是一付这样的毒药。
在斯羽的心里,一直把牧歌视为自己的亲姐妹,最知心的人,可是没有想到,最终能把斯羽打翻在地的人,不是方楚,不是陈宣,不是陆家豪,不是王海洋,不是那些个与斯羽有过感情关系的男人,而是一个数年来对自己不分彼此,关系极其密切的牧歌。
尽管斯羽怀孕之后,牧歌主动与斯羽和好了,可是读者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事情既然有了第一次,就不会没有第二次。这种事情给人们带来的启迪是,朋友间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以亲密无间到失去一定的距离,因为,唯有距离是保证朋友间相安无事、避免反目成仇的重要屏障。
当然,牧歌的反常似乎还应该有一些特定的原因。比方说离异对她的心态所产生的影响,长期的孤单、没有爱情的生活而导致的性格不正常等等。至少斯羽也有一定的责任,在牧歌来到英国读书后,她对牧歌缺少了相应的关照与关心,这一点,斯羽也觉察到了。看来,在这件事情上,两个好友都应该学到了各自的功课才对。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牧歌还是叫人担心。
五
读罢斯羽的人生之旅,令人不仅凝神静思。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就是我们每个读者都有生活过的最近十几年,所以这部小说也像是在写我们身边的故事和人物。充满了真实感与现场感,特别是对于身在海外的读者来说,对于小说中的人和事,并不陌生,更有点儿身在其中的感觉。
斯羽的故事不是孤立的。她的人生之旅代表了一批华人在海外的奋斗历程。她的感情经历更是许多人曾经的感同身受。同时,斯羽的为人也告诉我们,做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挫折不会杜绝,但不能丧失信心。机遇永远属于不向困难低头、敢于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人。
斯羽的人生经历,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恋爱的经历。爱情是人生的主题,人类就是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追求着爱。因此当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爱就是最重要的了。这个主题反映在斯羽的身上也就最明显不过了。斯羽在爱的道路上由幼稚到成熟,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用去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然而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最终追求到了梦寐以求的爱,所以说斯羽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意义也在这里。人就是在对爱的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认识客观,逐渐地向真爱靠拢,最终获得幸福。当然由于这个过程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不明确性。人们就像斯羽一样,常常把不是真实的当做真实的,不是最好的当做最好的。因此要走不少的弯路,付上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斯羽与方楚、与陈宣甚至与陆家豪的感情纠葛,就是一种这样的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所以斯羽频频误入迷途,在一段的时间内失去自我,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用情节与人物向我们揭示这个道理,令我们在故事里,在斯羽的人生里感悟这个事实。在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斯羽来到位于伦敦边上的小城Bath住了下来,从而可以回顾以往,休息疗伤。看到这时的斯羽淡定无求的心态与举止,真是令人有如释重负之感。此时的斯羽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她身上的浮躁、偏激、幼稚、感情用事等弱点都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坚强、刚毅、沉稳、内敛等优点。成熟的斯羽更有韵味与魅力,更能博得人们的好感、同情与感动。
小说成功塑造了斯羽这个人物。她的普通,让我们感受到她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人。她的错误,让我们更相信她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她的坚强,让我们看见她输得起,也赢得起,是个永不言败的人。她在亲情、友情、爱情上所面临的考验,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之旅中所要面临并要交出答卷的考试。虽然斯羽付出比常人多出了数倍的代价,可是她最终赢得了考试。我们呢?我们跟斯羽一样最终也赢得这场考试吗?当我们想到远在英国的斯羽,这个问号便不可避免的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现在斯羽生下了一个混血女婴,爱屋及乌,已经喜欢上斯羽的人们自然要开始惦念起这个名叫Grace的小公主。这个有斯羽的聪慧,又有George的轮廓的小女孩儿,长大了一定会跟妈妈一样美丽,但不会有妈妈年轻时的不幸。因为她一定是个乖孩子,一定与妈妈是朋友,绝不会拒绝妈妈的支持、帮助与关爱,决不会重蹈妈妈当年的覆辙。
说到此,斯羽最初对父母的态度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做父母的没有理由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爱情顺利,家庭幸福。一个年轻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也是要看他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完全摆脱稚气的同时,如果能够立即就与父母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他(她)必然也会在日后的人生之旅中少走许多弯路,避免不必要的痛楚与损失。
所谓家和万事兴,说的不仅是夫妻间的关系,也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不是慈母、严父、儿女孝顺的。也没有一个家庭,子女视父母如同仇人,却能够平安无事、祥和幸福的。子女能够接受父母的教诲,特别是在刚刚踏上人生之旅时,如果能多听一些他们的指点与劝导实在是太重要了!
上帝造人是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的。在读书时读书,在恋爱时恋爱,在结婚时结婚,在生儿育女时生儿育女,在事业有成时,一心事业,在赡养父母时,孝敬父母,在儿女长大时,享受子孙同堂的天伦之乐。人生就是这么普通,人生的意义与乐趣也就在这些普普通通,人人一样的过程里。可是有的人就诸事遂顺,有的人就是困苦多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在人生起步之时,身为人子者与父母的关系。斯羽的教训应当是我们所有人的前车之鉴。
六
范仲淹有名词苏幕遮,内中有名句: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说的是思乡人与自己的家乡天各一方,因遥不可及,而更生思念之情。作者用这个金句中“更在斜阳外”作小说的标题,用意应该在于,这个故事虽然是在远离祖国的异域他乡发生的,可是同样的绚丽多彩、引人入胜。同样可以让她的国人家人为之释怀与自豪!正可谓,天涯处处是芳草,哪怕远在斜阳外。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美好动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走进文学原创网站,百花盛开、春意盎然,其中许多作品都是很优秀的。《更在斜阳外》就是一部这样的代表作。小说在强烈的当代背景衬托下,故事跌宕起伏,浓烈厚重。为现时华人的海外生活留下了一部宝贵的文学记录。如果说这部小说极有可能被搬上银幕或荧光屏,成为《北京人在纽约》之后的又一次轰动,也不是不可能。
这部小说的问世,不仅活跃了网络文坛,也让人们认识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创作人材。作为女性小说家,作者在小说格局的构建,故事细节的设计,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都是大手笔,大气魄。读罢这部小说,你不能不佩服作者那如虹的才思,那奔腾的文笔,那丰富的想象,那精湛的表述,还有那行云流水般的心思意念与丰盛才华。
作者在小说中仅有的为数不多的几处性爱描写,也都非常雅致清丽、含蓄优美。无论在思想观念与遣词用句等方面,均清晰地表现了作者的手法与理念。这是一种对人生美好的礼赞与崇敬,也是对人生幸福的欢呼与讴歌。其表现在女性视角所独有的诗情画意上,是男性作家所永远无法媲美的。
《更在斜阳外》是笔者读过的作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同前一部小说《关于婚姻》一样,这部小说又为作者见证了勤奋与才华。人们相信,随着不断地耕耘,作者的成就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认知。作者的名字出现在畅销书排行榜里的那一天,已经水到渠成,指日可待了。
相关联接:
小说《关于婚姻》(作者 闻弦歌 发表于《新海内外知音网》)
http://hwzhiyin.com/read.php?tid=404&fpage=7
评论《掀开婚姻的盖头》—— 读小说《关于婚姻》(作者 点缀 发表于《海内外知音网》)
http://hwzhiyin.com/read.php?tid=868&fpage=6
背景音乐:大提琴曲 红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