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姐姐读的书并不比我少;姐姐的性情比我温和太多;
见我喜欢什么,姐姐总是割爱相让;我至今珍藏着姐姐割爱给我的小瓷茶壶,彩色鸳鸯;她北上时特意给我买的小红水桶和一整套玩具炊具。她走到哪里,都没忘了给我买点什么;
在我心里,姐姐就象母亲似的仁慈,又充满手足的相知;
每次回国,姐姐总是远程相迎,挥泪相送;总是陪着我去买衣服,购鞋袜,她知道,我这方面很差;
姐姐是我这辈子最亲的亲人 ……
姐姐没有动笔大概有十年了吧。可我和她一提,她一个月左右(这对姐姐算是神速的了)就寄来了这篇。
我好幸福,好欣喜安慰,亲人们的照片、序言和故事,将同我的书一起,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的创作也不会仅止于此,我会把进一步的美丽果实,献给爱我的家乡、亲人和朋友们。
谢谢姐姐!
序
桌上摞着厚厚的一迭文稿,是妹妹近年来陆续从电邮传来给我的,是她的创作,有小说,诗歌,散文,数量之多,很让我吃惊。前不久,她打来电话,说她正准备把这些文稿整理出版,想让父亲和我都给写个序。妹妹要出书,这是我有想到的,让我写序,这我倒没想到,以我的文字给她的书写序,这不是很相形见绌吗?妹说没事,她难得能出书,很希望有亲人的文字在里面。
是的,远居海外数十载,故园、亲人一直是妹妹心中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和爱。她的近作散文《日春花》,把这份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至情文字,让我回忆起我们一起度过的童年、少年时光。
我们出生在闽南一个靠海的古镇,小镇古貌郁然,文风绵长,有一条闻名遐迩的五里长桥。小时候,父母为了工作事业奔波北上,把我们留给祖父祖母抚养。祖父祖母是从闽南贫瘠农村走出来的,他们目不识丁,但却有着人性最原初的纯质:勤劳俭朴、善良正直、宽厚仁爱。这对我们姐妹长大后人生的价值取向有极深的影响。妹妹从小就显露出聪慧的天资,不但学业好,且能歌善舞,总能给家里带来欢乐。
我们就在祖父母慈爱温厚却已略显乏力的羽翼下慢慢长大。后来,父母亲回来了,他们有着丰富的学识和厚实的文化功底,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更多的是从理性上向我们施行教育,虽略显生硬,也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获益良多。母亲是个才女,诗文俱佳,可以说妹妹的文学天分有着母亲的遗传。
高中毕业后,妹妹以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家人的不舍和厚望中踏上了父母当年走过的路。大学期间,坐着旅途漫长的火车,她年年回家,为的是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慰藉父母的思念之心。几年后,她去了美国,大洋远隔,万里之遥,再也不能年年回家,唯有母亲在她赴美前夕送她的诗中“那一撮故乡的泥土和日日春火红的花瓣”一直珍藏心底。
那个年代去美国的人,大抵都是有梦想的,我想妹妹也不会例外。但梦想和现实是无法并行的,这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人一生的心路历程。在这条路上,有的人沉沦了,有的人升华了。翻阅文稿,我看到了妹妹在这条路上上下求索、百折不挠,在历经了灵与肉的痛苦历练后,她走上了信仰之路。她写道:“我想信仰,不止是寻求一己上天堂,信仰还是一种爱和给予的道义,责任感乃至激情。”这一信念,贯穿了她的整个创作过程。多年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使她的创作激情如脱闸之水,喷涌而出。我读她的作品,会觉得这些文字不是写出来的,更像是从心灵深处顺着笔端流溢而出。这里有她对人生、信仰的哲理思辨,有对故国家园的挚爱之情,有对亲人故友的深切怀念,有对人生点滴的入微体验。所有这些文字所呈现的主色调就是爱,这是妹妹的无悔选择,她想把这爱撒向人间,或许又是一个美好梦想。爱是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愿妹的梦想能成真。
从故乡出发,带着希望,一路征战,百折不挠,从明路到虔谦。终于,妹妹的文稿要集结付印了。故乡的日春花天天向阳,执着开放,遗憾的是,日夜思念她的祖父母早已去世,望女成才的母亲也已离开了我们,无法等到这让她欣慰的时刻。人生总是一如既往地上演着种种的悲欢离合,正因如此,人的心灵需要找到一种支撑。正如妹文中所言:“爱,领我找到了信。爱和信,撑起了人生。”就以此,已可告慰爷爷奶奶和母亲的在天之灵。
父亲为我作的序: 感言
我想哭,我要妈妈!
是否你来看过我
身高 (短篇小说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