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81)
2011 (207)
2012 (226)
2015 (1)
在媒体报道或在我的生活中,我时而会听说一些海外华人子女因患心理疾病,选择逃避现实甚至轻生的真实故事。两年前发生在纽约的惨剧,让无数华人记住了那个因情而困跳楼自杀的华裔女孩。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有许多渴望知识渴望致富的国人走出了家门,开始了在异国他乡艰难创业的过程。在美国,为了在这个新大陆上立足,第一代移民总是要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特别是那些刚出国时年龄就比较偏大的 “洋插队们” ,他们常常要先独自在美国打拼而无法与家人子女团聚。他们也会在美国不断地飘来飘去,寻找最佳的机会和归宿。
在走南闯北的求职迁移中,和大人们一起颠簸的还有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们。这些成长期的孩子们,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要承受经常搬迁和转学所造成的不适和压力。由于过份的忙碌和濒繁的搬迁,有些家长确实没时间也没心思陪孩子玩儿,更没时间和成长期的孩子做有益的亲子交流。心理素质好一些的孩子可能不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但心理发育尚不稳定的孩子,就有可能会受到大人们意识不到的心理伤害。
老王是近期从美国回国任职的一名科研人员。他为人真诚,爱家敬业,也特别能吃苦。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儿子。他这个在中国出生,美国长大的儿子,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老王最初在国内读博士时,儿子亮亮刚四岁。因为他就读的城市不在家乡,老王不得不和妻儿两地分居了四年。老王博士毕业后,他很幸运地留校任职。刚刚上小学的儿子就这样从家乡转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家人团聚安顿没多久,老王又飘洋过海到了美国。于是,老王一家人再次两地分居隔海相望。当他们一家人终于在大洋彼岸再次团聚时,九岁的亮亮经历了跨国转学。面对全新的文化和国度,学龄期的孩子和大人一样感受到了文化震荡。
亮亮刚来美国时,他的英文水平几乎是零。因为老王工作特别忙,实在没太多的时间辅导孩子英文,而英文水平一般的王太太也在忙着为生计打工。这两位家长因过度忙碌,确实无瑕顾及孩子,这导致了亮亮的英文水平一直进步不快。亮亮在学校里无法准确表达地自己,感觉很压抑。
当时,他们为了节省开支,住在了一个黑人较多的便宜学区。学校里的黑学生经常欺负英文还没过关的亮亮。因为父母都在忙,亮亮的委屈和不适无处宣泄,曾经开朗的他,性格慢慢变得孤僻起来。后来,老王的经济条件好一些了,他们搬到了好一点儿的学区。这时的亮亮,开始用不安而警觉的眼光看待他周围的环境和同学。他过份小心和有点儿自卑的性格常被班上的同学讥笑。亮亮变得越发孤僻了,言行也开始有些怪异。
当时,亮亮所在学校的医生曾提醒老王要带亮亮看看心理医生,帮他渡过这段心理不适期。可能是咱们中国人比较忌讳心理疾病,老王一直不肯带孩子就医(具体原因外人就不很清楚了)。就这样,一向安静的亮亮慢慢变得时而大喊大叫,时而摔东西发泄情绪。这时候的老王,只好把孩子带到了心理医生面前,但好像错怪了最佳时机。在药物控制下的亮亮,病情时好时坏。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亮亮的身体也胖得变了形。这个变化常常让亮亮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人也变得更加自卑起来。
在飘泊的岁月中,亮亮终于慢慢长大了。现在,他已经到了上大学的年纪。而这时的老王却觉得自己年纪偏大,在美国很难再有发展,无奈中,他选择了回国。
老王终于停止了漂泊,他唯一的儿子却留在了美国。现在的亮亮,除了偶尔和同龄人外出散散心,大部分的时间他还是把自己关闭起来。美国大学的门,还离他太远。已经二十岁的他,只能靠自己在麦当劳打工来挣些小钱。本不富裕的老王,也几乎把自己在美国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亮亮。“我欠孩子太多了” ,一说到这些,老王总是尽量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
亮亮一个人以后在美国该怎么生存?成了老王心中永远的痛。
老王的故事,很让人深思。在异国他乡打拼,确实有一些一直在努力挣扎的朋友们。看来,为人父母者,不管多忙多累,还是应该多花些时间陪孩子们成长。不管多忙多累,咱千万别忽视了身边正在成长的孩子和他们的正常心理需求。孩子的心是幼嫩的,他们需要大人的呵护。有一句话说得好,“HAPPY CHILDHOOD LASTS LIFE TIME ” 。是的,幸福快乐的童年是家长们能送给子女最好的人生礼物。
做父母的就是有责任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把孩子培养成心里和体魄都健康的正常人。 所以合格的父母不容易,也不简单。
90%?!这好像打击面太大了。这么说也表明你心里很龌龊。心理有毛病的人哪里都不少,只是美国人更愿意强调这个词而老中太care。类似的, 比如先前我的几个美国同事都去什么婚姻consultant,到现在我也不明白那consultant能给什么建议,他们最后也还是都离了。
这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只是附属品,未被正视关注过.
只怪中国的很多家长缺乏心理教育知识, 一心只知实现自我
的奋斗价值, 忽视了最亲密重要的这个小个体.
你很幸运。但孩子生成什么样的性格,不是孩子们自己能决定的。做父母的就是有责任根据孩子的特点把孩子培养成心里和体魄都健康的正常人。
有的孩子天生容易,那是幸运。有的不容易,比如真妮的大儿子看她们夫妇费了多少劲,给了多少爱,现在也生长的很好嘛。
所以父母要有爱心,没有爱心的就要培训,培训不成的就要把孩子给有爱心的人带。
做父亲的要看看人家南挥北秃的爬藤随感。
我儿子跟着我相依为命到处漂泊,转学转学转学,甚至无家可归。13.5岁转到美国,英语水平就是国内半年的初一英语教育,在美国当了半年哑巴,也常被欺负,但一年的努力后成了全A生,打橄榄球,阳光得不行,成了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的骄傲,奖励多多。
儿子性格随我,嘻嘻哈哈,少根筋,这可能是适应环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