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代普通话历时四千年 朝韩、越南、日本受影响

(2009-07-02 12:59:34) 下一个

  近日,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普通话研究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区别于现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中国古代也有着独特的标准音。通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郑张尚芳先生对于古音的研究,我们似乎可以穿越历史的长河,用古音来诵读《诗经》、《论语》和几千年前的孔子进行一次“交谈”。

  古时候就有“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历时4000多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按照古音的发音应该是“zhiang(将)zê(则)mraeng(蒙)ngüad(虐)guang(广)”;“ng-i(捏)jie’(节)dih(底)jiangh(尚)shiang(爽)。”郑张尚芳告诉记者,并且尝试用现代拼音进行标注,而《北京科技报》按照上古音应该念做“beeg(比)grang(关)kaal(扣)ggre(归)buugs(罢)”,郑张尚芳说,在这些注音中,声母双字母表浊音,韵母表长元音。音节尾-表上声,-h表去声。

  “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民族的共同语言,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有了当时古代的‘普通话’。”郑张尚芳告诉记者,因为我们的国土面积很大,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还有不同的民族,因此大家交流起来就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孔夫子的弟子三千,来自全国各地,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语言,很多弟子就会听不懂。所以,当年的孔夫子就是用雅言与弟子交流的,《论语》里就曾提到孔夫子是:“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而雅言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它也是古代的官话。

  说到雅言的起源,郑张尚芳说,我们知道孔夫子生活在周代,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周人在洛阳建立成周,把殷贵族知识分子集中在成周,周人就向他们学习文字,学文字的时候就按照他们的发音学。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所以,古代的雅言就是夏言。古华夏人是汉族的核心,说的夏言有着巨大的凝聚力,众多古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民族后来不再出现,实际都通过使用汉字改说汉语融入汉族大家庭,北魏鲜卑拓跋王朝改元氏就是史证。

  而夏建都在洛阳,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这一点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从上古、中古一直沿袭至近代官话,历时四千多年。

  语言系统分为官话和民间两套,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受中国古音影响

  古时候我们的语音系统是两套,一套是官方的,一套是民间的,民间是方言口语音。在古代,读书人或者是上层的知识分子,做官的,都用雅言说话、教书,包括外交场合,各个国家的使节在一起、诸侯会盟来讨论问题的时候,都是用雅言。

  而官话以中州音为准,指的是洛阳的读书音为办公用语,并非洛阳口语,更非现在的洛阳口音。中国历代都有官方工作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区别,各地也都有书面语和口语区别,书音和口语音同时存在,例如

  京剧舞台上,上等角色说韵白,下等角色说京白。韵白里有不少“上口字”:“日”读i韵,“住、处、书、如”读yu韵,“歌、各”读o韵,“内、类”读uei韵等,都是更早阶段的旧音传承。后代人看上口字,有点儿做作,但老辈人就是这么念说的,老师口里那是不能含糊的雅音正宗。

  “不仅今天的普通话里也有一些古音的保留。其他的东南亚国家语言的发音里也有我国古音的保留。”郑张尚芳说,因为很早以前我们就曾与朝鲜相互交流,汉代还在那里设立了乐浪郡,越南古代叫交趾、交州。因此当地早就都有汉语的教育,代代都教读书音。古代我国的很多邻国都学汉字,朝鲜、韩国、越南、日本都用汉字教育,他们现在的音一般都保持唐朝的音,还有一些词是汉代的。比如朝鲜人说孩子是“a—i”,就是杭州说的“伢儿”,这些词其实非常古老。

   现在的普通话最为接近的自然是清代的语音,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确定现代汉语规范问题

  为什么直到今天,我国依然存在很多不同种类的方言,尤其是南北方方言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郑张尚芳说,有人说,中国的语言方言复杂。这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复杂的方面,还有一个统一的方面。从黑龙江到云南都能通话。复杂的是东南这一带,正因为原来住的是少数民族,越族和南蛮,学汉语学得不标准,所以形成方言,比较复杂了。

  又因为北方人南下,时间不一样,有的是汉代来的,有的是晋代来的,有的是宋代来的,不同的时代,北方的语音也在变,到了这里留下来,这个地方的人就留下了当时的发音。大家都知道杭州话。宋室南渡,是从宋代汴梁(开封)迁过来的,就把开封话带过来,然后跟土话结合形成的,里头有大量边音“儿”尾词。

  而与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最为接近的自然是清代的语音。北京话的底子应是中原和河北的官话。满清进京以后把原驻民赶到了外城,旗人住内城。因此今天北京话是东北旗人话和北京老话合起来的,东北味很重,听东北话声调就比天津话还更近北京些。

  清夏仁虎《旧京琐记》说京师“言庞语杂,然亦各有界限。旗下话、土话、官话,久习者一闻而辨之”。比如北京土话说“你和我”念成“你han我”。但是我们的普通话、过去的官话都是讲的文学语言,读书、唱歌,古代唱戏都要讲究咬字,不能不标准。北京的官话不同于北京土话、旗人话,后来这三种话以官话为中心结合起来,成为普通话语音的基础。

  对全国官话标准来说,北京话的地位是到清中后期才这样提高的。民国时教育界已提出以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但当时的教育部未批准,直到解放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这才确定下来。

  专家观点:推广古语不现实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这是为什么?难道古语不能够推广吗?郑张尚芳说,推广古语不太现实,因为重新构拟出来的古音只是个大概,不能确定古代是否就是这样发音的。用古音来念古诗文当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体现其原有的韵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听不懂,这样做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儿刚出生根本不会写字,但是会发音。所以,语言应该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支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是由汉语继承下来的。从古至今,“普通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股巨大凝聚力。所以汉语在国内、国外,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mike71 回复 悄悄话 满清对汉人的奴性洗脑非常成功。 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庞大民族这么津津乐道的看辫子戏和听“奴才”这个“奴才”那个还那么欢喜的。 到了如今那些辫子戏和皇阿玛戏还是那么火。 全国有志一同大讲女真话。

真是不可思议。
阿土堆堆 回复 悄悄话 承载中华文明的不仅是仅仅有几十年生命的普通话,而且也包括存在了几千年的地方方言。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并没有消灭方言,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不像新加坡这个现在没有任何语言文化底蕴的国家,哪个国家强大就学哪个国家的语言,而且全面封杀丰富的地方方言,使得语言只是简单地扮演了沟通的角色,完全没有任何文化内涵)
mike71 回复 悄悄话 堂堂五千年华夏, 几千年来都是蛮族学雅语, 最后却是用元清蛮族的言语做官言, 真是可笑。

那些一口北京话, 自我感觉良好的, 原来讲的是几千年不入流的女真满清话。

哎~~~
youli 回复 悄悄话 回大江川,

粤语(广府话)是最接近秦汉时代以至唐朝时代。
懒风 回复 悄悄话 我上北大中文网的语言文字论坛看了不少文章。总体来说是:

南京话比较保留明代的语音。
广东的客家话比较保留了宋代的语音。
广东话比较保留唐代的语音。
福建话比较保留了秦汉的语音。

现行普通话则其实是金、满清游牧民族的语音。(所以现在,东北人讲普通话是最标准的。因为那里就是满清的老家呢。)

广东话有9个音调。福建话是7个音调。但普通话只有4个音,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游牧民族的文化不太高,对于复杂语言的掌握就比较难。好多相邻,类似的音调,他们就只能总合归在一起了。

孙中山建立民国时差点就定广东话为国语的。(大概因为当时的国会广东人非常多)。只是孙中山为了团结北方人,逐个逐个去劝议员们投普通话的票,最后以一票之差,让普通话当选为国语。

而作为一种语言,究竟哪一种语音最为优秀先进呢?按照数学排列组合的理论,当然是元音+福音+声调(或说声母+韵母+声调)的组合较为多样化,以至同音字最少,辨析能力最强的语言,是最为优秀的。

例如西方拉丁文字语音没有声调,所以只能通过加多词语的音节以达到减少同音字的目的,所耗时间就长,写成文字所浪费的空间要比中文多大约一半。

而以汉语来说,现行普通话因为只有四个声调,出现同音字的几率就比上述几种“古代普通话”要大得多了。

我个人觉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多元优秀文化的大国,如果在语音上,也拣选最优秀的(古代中原雅言)语音,作为“普通话”加以弘扬就最好了。

下面是随便搜的一篇关于不同方言的文摘(原文主要是讲述不同地区人学习英语的难易程度。):

******

总体而言,各地方的人说英语语音方面问题各不相同。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下的话,语音学家们认为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条件,上海、广东、福建地区的学生英语语音应该是最好的。

原因很简单,这几个地区的音位数量最多。

世界各国的语言、方言中使用的不同音位(辅音、元音)数全部一起大约100多一点,每一个语言和方言都分别使用这100来个音中间的几十个。比如英国英语有48个音,法语36个音,日语只有30个音,西班牙语只有24个音。日语音少,日本人说英语就非常难听,因为许多在英语中不同的音在日语中是一个,日本人的耳朵里区分不出来。反过来,音位多的语言的人学习音位少的语言,语音的问题就要少很多。

打个比方,普通话分四声,闽南话分七声,福建人自然可以正确发出普通话的四声来,但北京人要体会闽南话的七声则相当困难,就像西方人体会普通话的四声一样困难。我国的语音学家、音韵学家和方言学家中,绝大多数是南方人,就是这个原因。

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一共有60个,21个声母,39个韵母,相当丰富,所以中国人无论说哪国语言语音都很容易被听懂、被接受。但中国各地方言中,区分不同的音最细,元音、辅音和音调个数最多的并不是北方话,而是江浙话、广东话和福建话。江浙话、广东话、福建话的各方言都有八、九十个音,特别是闽南话,共有91个音位,比普通话要多50%,学外语的时候语音问题自然就更少了。当然,学外语语音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还与教学条件,尤其是音像教材使用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镜花缘》中有一个歧舌国,这个国家的语言音素特别多,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学习别的语言就相当容易,什么语音都可以发出来。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有一定道理。在中国的各地方言中,如果要评选出“歧舌国”的话,那应该是福建厦门一带。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为什么北京话语音系统非常贫乏呢?语言学家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元朝统治中原的89年。蒙古人学汉语,无法区分5、6、7、8个调,很多音位组也分不清,比如尖、团的区别。89年,北京话丢了几十个音。我们的唐诗,按照今天的普通话读,有50%存在音韵问题;而按照广东话、福建话、湖南话、上海话来读,几乎全部符合音韵要求。比如“千山鸟飞绝”中,绝、灭、雪 三个字三个调,非常拗口。而按照南方方言来读,全是一个调(入声),就非常和谐。

******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京剧道白继承了部分昆腔,即江南发音,有很多古语元素,比如还保存着入声韵.
大江川 回复 悄悄话 现代中国的各地语言,那种最接近孔子时代,或秦汉时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