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22)
2009 (159)
2010 (136)
2011 (109)
2012 (95)
2013 (84)
2014 (83)
2015 (63)
2016 (48)
2017 (71)
2018 (86)
2019 (55)
2020 (89)
2021 (95)
2022 (90)
2023 (80)
2024 (76)
先看看藏民招待我们吃的,中间的那一大盘牦牛肉,味道有点怪怪的,据说是和藏药一起熬出来的,在市场上买会比较贵,所以是好的东西。左边的是青稞饼,右边的是高原木耳,前面的好像叫胡桃丝:
再看跟前的两个碗,左边有点黑的是青稞酒,别的都可以随便吃,但是这酒要敬过了天地以后才可以随便喝,我觉得这青稞酒度数好像很小,估计喝上几碗也没有什么感觉的,呵呵!右边的是酥油茶,就是是用茶加上酥油,再加上一些如花生米等东西,使劲搅拌而成,据说很费功夫的,喝着还有点像花生酥,香香的,没有什么怪味道:
还有一些别的如青稞面花卷,青稞面包土豆丝,包菜。。。,所有的菜都是管够的。其实高原的蔬菜还是很有限的,不是什么都能长,所以主食就是青稞,青稞其实就是高原小麦,下面的这张图里有干炒的青稞可以抓着吃:
这个是外面见过的烤全羊,有的有点咬不动,开始吃的一条很焦的味道不错:
活动之一,说这两人坐的阿爸和阿妈的位置,让他们出来扮成阿爸和阿妈,其中这阿妈是我们这个团里的一位朋友,两位被要求喝交杯酒:
要提醒一下,导游曾告诉过我们,藏族的女的特别喜欢戴眼镜的游客,因为藏民的文化通常较低,所以特别羡慕有文化的汉人,觉得戴眼镜的会比较有文化,果然她们拉出来的几位就是戴眼镜的。下面的这位说是村长的位置,虽然不戴眼镜,但是有点秃头,大概也是比较有文化的象征吧,呵呵!说要给女孩子拥抱,不过实际上没有拥抱而是被打了几下屁屁。
藏族朋友都是能歌善舞的,只是我的室内录像太差,只能上个照片,姐妹俩和她的弟弟都唱了几首歌,中文藏文的都有:
最后大家在院子里跳起了锅庄舞:
这个很像在美国的 square dance,也是大家围着圈子跟着主人跳舞,不过我觉得这一家跳的这一段比较好看:
走之前和藏族小伙子合影,他们大方地摆了这个动作:
顺便考考你,为什么藏族人有时只穿一只袖子?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这里的温度变化太快,所以他们热的时候就脱去一个袖子,再热就脱去两个袖子!
这天最后的一个活动就是看演出,开始我并不知道这在外面欢迎的是演员们:
报幕员用藏,汉,英三种语言:
演出的节目虽然很不错,不过还是不能与自然风光或民俗相比,也没有好办法照相,其中有独唱“神奇的九寨”我很喜欢,回来就自己学唱了。锅庄舞时请了部分观众上台一起跳舞。藏族男演员的舞蹈似乎更好看,更能表现他们那种粗旷,豪放的性情!
说到这里一直都没有真正说到羌族,主要是听羌族导游小江介绍,没有什么照片,只能把我所听到的记下来。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可是因为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流传下来的东西并不多。羌族的一绝是刺绣,女孩子出嫁的那一件衣服据说要绣好几年,羌族又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因为她们的刺绣非常受欢迎,所以妇女的地位比较高。藏族姑娘据说比较开放,羌族女性据说相对于其它的少数民族来说比较文静,不怎么开放,而且她们一旦嫁人,都是从一而终!
羌族的二绝是羌笛,据说现在只有少数的人还能吹奏,晚上的节目之一就是羌笛独奏。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绵绵不断,没有计算时间,觉得至少有五分钟以上,是连续不断地不换气的吹奏。个人的感觉是不换气不太可能,也许像口琴可以呼气和吹气都出声音,但是感觉不到演员的换气,我倒是想买一个羌笛回来研究一下。
羌族的三绝是羌寨的房屋建筑,据说非常坚固。上次羌寨也在5-12地震中间,羌族的房子据说倒塌的比较少。我们只是坐车经过了一下羌寨,没有来得及拍个照片。
羌族的抢新娘的活动是这次的一个节目,由观众自愿参加,首先是要回答问题,回答错了的就淘汰了,最后剩下两人的时候就进行拔河比赛,胜的一方就是最后的“新郎”,参加和“新娘”的种种活动。我也上台参加了这个活动,只是一开始回答问题就错了,不够聪明啊:)
最后一天是购物,除了宝石,还有药材,等等(导游有回扣的,能买点什么,参加什么,尽力吧)。这个是羌族的宝贝之一,高山水晶石,很贵的,不过刚照了一张就被告知说不许拍照:
去机场的路上,停在了这个不起眼的河流旁,仔细看看,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岷江源头:
自此,九寨黄龙参观结束。机场里碰到了那位羌族“新郎”,照片就不上了,是个挺帅的天津小伙子,已婚,呵呵!
一共是九天吧,去学校是一天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