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汉殇(16、东夷的来龙去脉)

(2009-06-18 17:55:02) 下一个

第四节  东夷的来龙去脉

一、夷越渊源

东夷从哪里来,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东夷的“夷”是什么意思?

“夷”的含义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解释较有启发。《越绝书》解释勾践《维甲令》“习之于夷”说“夷,海也”,说明夷有海的意思,海是平的,后世将夷引申为平,如“夷为平地”。因此,东夷即东海的意思,东海边居住的民族叫做东夷。客观地说,东夷是地名而非族名,单从“东夷”这两个字看不出这个民族的来由。

前面介绍过,中国人都是从东南亚北迁形成,从缅甸北迁的形成华羌和苗瑶,从越南北迁的形成百越,那么东夷究竟属华羌系还是百越系?

我们先来看史书记载,炎帝是传说中第一支从西北游牧到中原的羌族部落,那时候九黎族已经占据中原,东夷早在山东半岛生根发芽,因此东夷不可能源自羌族。至于苗瑶,东夷从黄帝时代就和羌族联盟共同对付黎苗(虽然出力较少),因此也不可能源自苗瑶。答案只剩下一个——百越。

现在的研究表明,东夷文化确实源自百越。东夷文化的两大特征:太阳崇拜和鸟崇拜,与百越毫无二致。商的图腾是玄鸟,并自认玄鸟之后。百越的鸟崇拜还波及通古斯(满族)和朝鲜半岛,因此韩国人自认东夷之后,从鸟崇拜上讲,还是有点谱的。

另外,山东古地名具有明显的越语特征,说明东夷人说的是古越语。越人有三大发明(我评的):水稻、桑蚕和独木舟。越人是全世界最早使用独木舟(可能还有筏)的民族,并发明出一些制作独木舟的石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有段石锛,而大型有段石锛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亦有出土,说明早在龙山文化之前,越人(或最起码越文化)已进入山东半岛。

其实单看地图,也能比较出,应该是越人先到达山东半岛。羌人从缅甸经四川北上陕西几乎就是红军长征走的线路,艰险程度相信受过本朝教育的人都有“深刻体会”,而越人则从北部湾出发,一路沿着海岸线上行,旅途要轻松愉快得多。况且,如果越人是乘坐竹筏或独木舟北上,比起羌人忍受着缺氧的煎熬翻雪山过草地速度不知道要快多少。

对东夷源出百越唯一不利的证据是目前一种极为流行的观点:龙山文化先民的Y染色体单倍型与半坡文化先民一样,都是O3,说明今天汉族主体是龙山文化先民的后代。此观点源于前年发表于《Human Genetic》上的一篇文章,但我不得不说,这一观点是对那篇论文的过度解读。原文中李辉等研究的是山西陶寺龙山文化先民的DNA。要知道,龙山文化的主体在山东,山西陶寺是龙山文化外围的外围。史前山东是东夷的居住地,而山西则是羌族的老巢,陶寺文化很可能是羌人学习东夷文化的结果,或羌人用东夷战俘或奴隶建立起来的文化。如今,一大票好事者把这篇文章中陶寺先民的O3张冠李戴上升为龙山文化先民的单倍型是O3,这样荒唐的事情居然被广泛承认并到处宣讲,不得不说是中国学术界对东夷问题的无知。

当然,即使东夷人的单倍型确属O3也不能说明东夷就一定来自华羌系。百越本身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群民族,台湾原住民和良渚文化先民属O1,而壮侗语系的核心单倍型则是O*O2a,朝鲜半岛和东部阿尔泰民族的特征型O2b显然也是百越史前从东南亚带去的。就此已知,百越包含O*O1O2aO2b,再加一个O3也不奇怪。

二、东夷归宿

东夷问题的焦点不在它的出处,而在它的去处。东夷最终融入华夏族,还是撤向朝鲜半岛,这才是中韩历史纠葛的症结所在。其实东夷民族的去处在史料上已经留下多条线索。

首先是先秦典籍对东夷反抗西周的记载,开始是东夷,后来变成东南夷,徐夷,淮夷,东夷的抵抗中心步步南移已经昭示东夷主力在南撤。另外,我们世代景仰的大禹不经意间留下更直接的证据。下面来看看《史记封禅书》的一段原文:

“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

封禅根据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因此,《封禅书》里的“云云”和“亭亭”实指泰山脚下的云云山(今新泰市楼德镇南)和亭亭山(今泰安市区南20公里处)。奇怪的是大禹的封禅:“禹封泰山,禅会稽”,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会稽山在今日浙江绍兴,与泰山相隔千里,大禹的封禅之地怎会相距如此之遥?

大禹不仅在会稽祭地,死后还葬在会稽,至今大禹陵依然是绍兴的一大名胜,这件事连范文澜都觉得诡异:遍寻古史,并无大禹在百越活动的记载,为何死后会葬在百越?其实答案很简单,大禹时代的会稽山就在泰山脚下,是东夷的活动中心。当时羌夷联盟,会稽自然也是大禹的主要活动地之一。大禹治水成功,在会稽山论功行赏,大禹还经常在会稽召开部落首领会议,一次防风氏来迟,被大禹斩首,此事至今被学者视为大禹独断专行的证据。

现代有人认为,禹在世时已为启继位积攒力量,我认为此说谬也。大禹葬在会稽,本身就是强烈的传位东夷的讯号,中国人最讲究祭祀祖先,如果大禹想让自己儿子继位,哪里敢葬在东夷?羌夷破裂后,东夷南撤,不仅将部落迁至百越,甚至将大禹陵也带着跑,大禹陵最终被安置在绍兴,陵所在地依然命名为会稽。我以前一直对绍兴这个小地方能出产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感到好奇,如今想来,绍兴在历史上汇集着东夷、百越和华夏三族的精英。晋衣冠南渡,南逃的士大夫主要积聚在健康和会稽,王羲之等就在会稽曲水流觞作下《兰亭序》。如此强大的人文底蕴,出几个大师有什么好惊讶呢?

东夷将地名带着跑似乎是一种传统。商周之际,东夷的中心是奄(山东曲阜)和薄姑(山东博兴东南),周初东夷叛乱,奄和薄姑被周公灭,齐封于营丘(薄姑的中心),鲁封于奄。奄和薄姑的部分遗民南撤至吴地又建立起淹君城和蒲姑大冢。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东夷是源于百越,归于百越。东夷败落后至少主体上是南撤,而非渡海至朝鲜半岛。这一点恐怕韩国人要失望了。

三、朝鲜文化的来源

韩国人自称东夷的后代,并非一点谱都没有的事情。

朝鲜和日本都是居于北方的南方民族,吃米饭而非面食,生活习惯与越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索。

朝鲜史前文化有两个阶段,一是距今三千年前的有文土器文化,二是始于三千年前的无文土器文化,后者是和水稻种植一起传人朝鲜半岛的,并一举奠定朝鲜人南方文化的特征。那么这一文化究竟是谁传入的呢?

距今三千年前恰好是商周交替和周初东夷大叛乱的时期,东夷败退很可能一小部分遗民渡海逃到朝鲜半岛带入稻米文化。当然这只是猜测。不管怎样,东夷的主力应该是留在山东华化或南撤百越。如果韩国人想证明他们是东夷正宗的后裔,现在的证据远不够充分,毕竟大禹是“封泰山,禅会稽”而非“禅平壤”。除非有一天证实山东龙山文化的先民基因型属O2b,那历史真得要重写,不过依个人推测,这一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甲骨文之谜

甲骨文重见天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共发现十五万片甲骨,4500个单字。蹊跷的是,经中国数代顶级古文学者的不懈努力,迄今仅破解三分之一。而甲骨文以后的西周文字并不存在识别困难,这件怪事透露出一个难以启齿的事实:甲骨文与先秦的大篆记载的可能并非同一种语言。如果甲骨文与篆字就像篆字和隶书那样一脉相承仅仅是字形的差异,断不至如此艰涩难辨。三分之二的甲骨文之所以无法辨识,是因为它们根本没有流传下去。

现在我们知道,商和周是不同民族建立的两个王朝。商源出东夷,甲骨文是商的文字,记录的自然是夷语。华夏族本无文字,攻灭商纣建立周朝后,将殷商遗老集中在都城,教华夏贵族及其子弟们识字。殷商的4500个文字里,有2000个是象形、指事或羌夷共同语,被西周继承下去,而其它夷语特有而在羌语里没有对应的文字,就此失传。因此先秦文字大多象形指事,秦以后才逐渐发展出大量的形声和会意字。

夷语随着夷族的溃散早已灭绝,甲骨文中尚未破译的数千文字,也许会像消失的夷语那样成为永久的难解之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乙迷 回复 悄悄话 目前认为,汉族的特征型是O3,百越不是。百越目前留存的是两支:台湾原住民和壮侗民族。我在文中说过“百越本身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群民族,台湾原住民和良渚文化先民属O1,而壮侗语系的核心单倍型则是O*和O2a。”历史上的百越是否包含O3目前没有证据,但肯定是以O1和O2为主。
小老西 回复 悄悄话 我对人类的家谱问题特别感性趣。买了一本书读,《Deep Ancestry--inside genographic project》。这本书的内容在网上有图解:https://genographic.nationalgeographic.com/genographic/lan/en/atlas.html
特意对照书及网上图解与乙迷文章,得两点。1。矮黑人即Haplogroup D(M174), 现在是藏人与部分日本人。 2。棕种人即Halpogroup C3(M217),最有名的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但是书中和网上都没有以任何颜色词语来称呼他们,所以“矮黑”和“棕种”是不是一种非正式称谓。
另外,按乙迷所述,华羌应当属于O3(M122),百越属于O2(P31)。但是书上把水稻农业归功于O3,而非O2。并说有考古学证据。因为O3起源于一万年前,是不是羌和百越都是O3,只是不同分支而已。
中子星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乙醚。这问题确实很有意思。我们虽然并不是在追求什么“纯正血统”或人种优劣,但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总是令人神往的。
乙迷 回复 悄悄话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也讲不清楚。
人类的Y染色体全部来自六万年前的“Y染色体亚当”是遗传学家做出来的。我这么说就目前科学界的认识不算有错。这一理论最大的问题是样本量,当时筛选的人群有没有包括蒙古人和澳洲土著(棕种人),或者日本的阿奴依人(矮黑人),这个问题论文里并未详述。只能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是“Y染色体亚当”的后代。没有哪个实验能对地球上所有人取样。
我的推测:
1、棕种人和矮黑人没有经历过大洪水,因为他们的后代没有大洪水的记忆。
2、黑白黄人种都来自诺亚(或伏羲),但诺亚是否科学家指证的“Y染色体亚当”我不能肯定。不过不管怎样,年代相差不会很远。矮黑人、棕种人、黄白人祖先走出非洲,“Y染色体亚当”都是六万年前左右的事情。那段时间出了很多事情,而且年代相近,因此,目前还理不出清晰的头绪。
如果哪位兄台知道答案,拜托留言,我会修改我的博客。
中子星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的文章!我有个疑问。根据您以前的文章,似乎基因研究所找出的人类祖先只是诺亚一家的祖先,即父系祖先是六万年前的诺亚,母系祖先是诺亚家女性的共同祖先(十四万年前)。为什么没有包括大洪水以前出来的棕种人和矮黑人的祖先?难道遗传学家们没有收集他们的基因,所以不在统计之列?如果包括了,则父系祖先应远早于大洪水(五六万年前)。
aaaapppp 回复 悄悄话 现代的人类多半是混血,费劲心机去找并不存在的“纯正血统”并没有多大意义。不然就和当年希特勒差不多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