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起门来自己玩

老被砖头砸碎玻璃,干脆关起门来自己玩吧。自娱自乐,但是欢迎朋友。
个人资料
正文

送女儿进哈佛还是。。。?![禁!慎入!]

(2008-09-12 13:08:05) 下一个


送女儿进哈佛简直就是我的口头禅了,天天讲,时时讲,尽管,虽然,我女儿到下个星期才两岁。。。

曾经到处搜集进了哈佛的中国学生的情况,反反复复地仔细和同事朋友讨论:应该采取什么步骤使孩子冲破种种竞争阻力最终进入哈佛大学。

 

我听到一个故事:

在同一所中学学校里有两个中国女孩。一个年年成绩考前十名,家人以为自己的孩子申请到常青藤学校,不说如探囊取物,也是意料之中的啦。结果却无一录取。另一名女孩,成绩只排在二三十左右,却被几所顶尖大学纷纷录取。究其原因,后者小时候学画画,其实据说也画得并不十分出色。她的父母出钱,将她的画拿回国内出版。。。且慢,这并不是最后她进入名校的原因!出版以后,他们又将画册运回美国。这个小女孩就以捐卖的方式,一本一本,以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把得到的钱全部指定捐献给当地的一个癌症研究机构。日积月累,她所捐出的金钱,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身分,也相当可观了。这个女孩在当地自然成了名人,上报纸,受市长接见,获得优秀青年奖等等,皆不在话下。这样,我若告诉你,故事的结果是她最后进了哈佛,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故事之二,是老公在网络上读到,告诉我的。想来许多朋友都看过原文了。那位成功将孩子送入哈佛大学的家长亲自撰文,她提出一个观点十分重要。作为中国父母,现在当然不会再轻易地忽视孩子的社会活动了。但是如何安排社会活动确是关键:她的小孩几年下来就专做中美文化交流的义工。

和朋友谈论的时候,朋友也讲了一个他的朋友的经验。朋友的朋友让自己的孩子回到中国去参加扶贫的希望工程,到偏远乡村去做小老师,一来体验艰苦的生活条件以锻炼孩子,二来积累资历以供入学之用。

这个主意不错啊。谁家还没有两门农村亲戚?老公家里就有的是!我兴致勃勃地想:几时带女儿跟他老人家回乡祭祖,也可以让女儿写个

ESSAY。当然,这要等上十年十几年以后了。。。

 

后来,程程推荐了一本书,特精彩:《

19592009,我的沧桑五十年》。我一口气读完,意由未尽,又在那个网站找到了这么一本。记得好象还曾经是[]字辈的。。。只读到十几章,我吓得不敢再想N年以后叫女儿做乡村教师的梦想啦。哈佛不上也罢,大学不上也没关系啦:命重要呀!

惊心动魄啊!

中国农民调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